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髩/鬢,失卻, 眇然,素秋,王寵 自書五憶歌 卷,芑,劉家謀

《失卻家園的人*》(L'Homme depayse, 1996)、

劉芑川「海音詩」云:『火樹千叢映絳霄,年年菜市鬧花朝;路旁掩泣誰家女,失卻髩邊翠玉翹』

明  王寵  自書五憶歌  卷
明  王寵  自書五憶歌  卷
紙本  草書
縱 29.3公分
橫 294.7公分

     王寵(1494-1533),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履仁,又字履吉,號雅宜山人。他的父親王貞雖然是一位商人,但好收古器物和書畫自娛。在父親的影響下,王寵和他的兄長王守都跟從文徵明(1470-1599)和蔡羽學習書法,也擅長詩文。他的書法學王獻之(344-386)、虞世南(558-638)。與祝允明(1460-1526)、文徵明同被譽為「吳中三家」。
     這件書卷是一幅行草書的作品,恣肆縱逸,神彩飛揚。王寵下筆硬挺,只有在轉筆的地方稍微圓潤一些,所以筆調硬拙峻拔。雖然這是一件今草的作品,但幾乎字字獨立,字跡又帶有章草的筆意,如書卷中的「眠」、「泰」、「裂」等字的捺筆收尾都還保存了隸書的韻致。這件書法是王寵三十五歲的作品,寫在質地堅硬的金粟山藏經紙上,更能將王寵起伏頓按、急遽有力的筆法特色表現出來,是他傳世的一件精品。
 
釋文:
五憶歌。有序。丙戌病暑。城居如甑。伏枕書空。游神六合。戲作五憶之歌。以解煩蒸。亦猶執熱者之思濯乎。
我所憶兮匡廬泉。飛空直下香爐巔。銀河為源彭蠡委。萬古騰沸東南天。左潀右射五老卻。褰裳濡足愁攀緣。崖傾石走霹靂鬥。枯藤怪樹虯龍懸。丹青洗出屏風疊。跳珠濺玉聲鏘然。誰能置我巖石間。仰面落雪水底眠。酒酣戲作五里霧。山精嘯雨空中旋。嗚呼我歌兮歌始放。九江茫茫日在望。
其二。
我所憶兮泰山松。秦皇避雨駐六龍。根如鐵石皮青銅。千秋萬歲枝蒙茸。瞳瞳挂日扶桑小。隱隱參天翠黛濃。鸞雛鳳鷇不知數。和鳴下上如笙鏞。濤聲直與東海應。絕頂正見蓬萊峰。金膏玉液散入地。茯苓芝草生隆冬。釆而食之可不死。雲車何日來相從。嗚呼我歌兮歌正長。黃河日暮流湯湯。
其三。
我所憶兮峨嵋雪。六月陰崖凍欲裂。僊人赤腳翠巖行。鶴氅飄飄玉光潔。迴飆吹散五溪去。落絮飛花滿城闕。滴博蓬婆西海頭。陰風慘澹旌竿折。萬里黃雲凝不流。層冰皚皚冬夏結。我思仗劍游其巔。石棧天梯殊斗絕。六龍迴日不敢過。寒光凜洌千丈鐵。嗚呼我歌兮歌益豪。太白不動金天高。
其四。
我所憶兮渭川竹。大澤深山千畝綠、氤氳上接函關雲。離奇錯峙藍田玉。翠鳳葳蕤振其羽。蒼龍夭矯群相逐。哀壑陰森白日寒。長林高下青山矗。野老都迷釣玉谿。山人失卻王官谷。石上蟲書繡古苔。空中匹練懸飛瀑。安得清狂似子猷。挾策西行騎兩鹿。嗚呼我歌兮歌且舞。長袖褊褼隘環堵。
其五。
我所憶兮黃鶴樓。瀟湘洞庭生素秋。登高決眥極萬里。烈風震蕩無時休。九疑連綿似屏障。白日慘蒼雲愁。東攀若木枝巃嵷。西望雪嶺寒颼颼。朱簾繡柱九天上。到影卻射滄江流。僊人坐弄紫玉笛。往往飛花鸚鵡洲。青蓮居士莫搥碎。便須縱飲成糟丘。嗚呼我歌兮歌愈急。鴻鵠冥冥楚天碧。往歲作此歌。戊子夏五。與明卿燕于錢氏有斐堂。新暑作毒。揮汗成雨。眇然有江海之思。遂書此以贈。雅宜子王寵。


字號
B03784
正字
【芑】艸-03-07
音讀

ㄑ|ˇ
釋義
着植物名:
 ⑴禾本科稷屬,一年生草本。莖稈高大,實粗硬無黏性,
  供食用。亦稱為「稷」。
 ⑵一種蔬菜。似苦菜,莖青白色,可生食。詩經.小雅.
  采芑:「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鬢」的異體字。

shīㄑㄩㄝˋquè



 1.   部首 黑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20
 注音一式 |ㄢˇ
 漢語拼音 y n 注音二式 y n
青黑色。說文解字:「,青黑色也。」

素秋
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汉 刘桢 《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於水游。” 唐 杜甫《秋兴》诗之六:“ 瞿唐峡 口 曲江 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宋 欧阳修 《清商怨》词:“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 朱德 《感事八首用杜甫<秋兴>诗韵·战局时局》:“ 兴安岭 下 楚江 头,万里烽烟接素秋。”参见“ 素商 ”。
2.比喻衰老、迟暮。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无老成,厠彼日新。”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悼亡>》:“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


 12. 
 注音一式 ㄇ|ㄠˇ ㄖㄢˊ
 漢語拼音 mi o r n 注音二式 mi u r n
長遠。文選˙郭璞˙雜體詩:「然萬里遊,矯掌望煙客。」



5.   部首 瓦 部首外筆畫 12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ㄗㄥˋ
 漢語拼音 z n  注音二式 tz ng


古代蒸煮食物的瓦器,底部有許多小孔,放在鬲上,有如現代的蒸籠。孟子˙滕文公上:「許子以釜爨,以鐵耕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家謀(1814年-1853年),仲為,一字芑川福建侯官人,清朝政治人物,舉人出身。
劉家謀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上任台灣府儒學訓導,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台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灣府儒學教授制約,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台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相關著作[編輯]

  • 《鶴場漫錄》2卷
  • 《海音詩》2卷:對台灣的風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論述。
  • 《東海紀程》1卷
  • 《東海小草》4卷
  • 《觀海集》4卷
  • 《開天宮詞》2卷
  • 《操風瑣錄》4卷
  • 《懷藤吟館隨筆》1卷
  • 《攬環集》10卷
  • 《外丁卯橋居士初集》8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