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4日 星期五

底,底力,連携

台湾有事に備えた日米台の連携」 日台交流基本法など6つを提言 国際シンポジウム
中国が"台湾統一"を掲げ、台湾の蔡英文総統が日本に安全保障対話を求める中、日米台関係研究所(渡辺利夫理事長)が5月29日、東京都内で「日米台安全 ...


真田一族のブランド力 つくりだす哲学 真田昌幸・信繁
『先人たちの底力 知恵泉』
[Eテレ] 5月28日(火) 午後10:00~10:45
武士にとって家名は、いわばブランド。信州の小大名・真田が、なぜ「真田ブランド」となったのか?2回にわたって探る。今回は真田昌幸・信繁父子のブランドを作り出す哲学⋯⋯
更多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底,山居也。一曰下也。人岙人閪,氐聲。”段玉裁改“居”為“尸㶊几”。注:“尸㶊几,各本言岙為作居,今正。山當作止,字之誤也。人岙人閪,故曰止尸㶊几。《玉篇》曰:‘底,止也,下也。’《廣韻》曰:‘底,下也,止也。’皆本《說文》。”
注音
釋義
(一)di3《廣韻》都禮切,上薺端。脂部。(1)物體的下層或下面。《說文‧閪部》:“底,一曰下也。”段玉裁注:“下為底,上為蓋。今俗語如是。”《廣韻‧薺韻》:“底,下也。”宋玉《高唐賦》:“不見其底,虛聞松聲。”《詩‧大雅‧公劉》“于橐于囊”漢鄭玄箋:“無底曰囊,有底曰橐。”晉顧愷之《雷電賦》:“光驚于泉底,聲動于天外。”宋李清照《偶成》:“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2)停滯;止住。《爾雅‧釋詁下》:“底,止也。”《左傳‧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杜預注:“底,滯也。”孔穎達疏:“服虔云:‘底,止也。’……言氣聚集而停滯也。”又《襄公二十九年》:“處而不底,行而不流。”《國語‧晉語四》:“戾久將底,底著滯淫。”韋昭注:“底,止也。”唐柳宗元《天說》:“人之血氣敗逆壅底。”
(3)底子;基礎。如:白底紅花。《齊民要術‧種穀》:“凡穀田:綠豆小豆底為上;麻、黍、胡麻次之;蕪菁、大豆為下。”石聲漢校釋:“底即前作物收穫後的地。”
(4)底細;事情的根源或內蘊。如:尋根問底。《明史‧河渠志一》:“人心惶惶,未知所底。”《老殘遊記》第十三回:“我問你老底子家裏事,也是替你解悶的。”魯迅《吶喊‧狂人日記》:“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細。”
(5)裏面。唐杜甫《哀王孫》:“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宋楊萬里《月夜阻風泊舟太湖石塘南頭》:“誰有工夫寒夜底,獨尋水月五湖中。”宋李清照《玉樓春‧紅梅》:“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
(6)旁邊。唐王建《宮詞》:“院院燒燈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宋姜夔《解連環》:“水驛燈昏,又見在、曲屏近底。”明湯顯祖《邯鄲記‧度世》:“這底是三楚三齊,那底是三秦三晉,更有找不圽㶊目的三口熷天三蜀。”
(7)隱藏。漢王褒《四子講德論》:“夫雷霆必發,而潛底震動;枹鼓鏗鏘,而介士奮發。”漢馬融《廣成頌》:“疏越蘊慉,駭恫底伏。”清王引之《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下》:“潛底,猶潛隱也。底伏,猶隱伏也。”
(8)文稿。《正字通‧閪部》:“文高熷禾曰底。”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下》:“凡公家文書之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今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即正明中崇政院書也。”茅盾《子夜》一:底稿,竹齋在那裏擬。”
(9)盡頭;末尾。晉郭璞《元皇帝哀策文》:“靈慶有底,見龍在田。”魯迅《彷徨‧祝福》:“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茅盾《子夜》四:“將近巷底的時候,他突然站住了。”
(10)至;到。《字彙‧閪部》:“底,至也。”《國語‧周語上》:“日月底于大廟。”韋昭注:“底,至也。”
(11)引致,達到。《字彙‧閪部》:“底,致也。”《左傳‧昭公二年》:“底祿以德。”杜預注:“底,致也。”《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李善注:“底,致也。”《金史‧世宗紀下》:“……而群臣偷安苟祿,不能將順其美,以底大順,惜哉。”
(12)當。《篇海類編‧宮室類‧閪部》:“底,當也。”《列子‧天瑞》:“林類年且百歲,底春被裘,拾遺穗於故畦,並歌並進。”張湛注:“底,當也。”
(13)定。《字彙‧閪部》:“底,定也。”
(14)代詞。1.表示指稱,相當於“這”、“此”。宋陸游《遣興》:“小甑口熷吳?天粳底樣香。”宋佚名《驀山溪》:“竹籬茆舍,底是藏春處。”明史鑑《解連環‧送別》:“別離事人生常有,底何須為著,成個消瘦。”2.表示疑問。a.相當於“誰”。宋口熷天潛《八聲甘州‧和魏鶴山韻》:“點檢人間今古,問誰為贏局,底是輸棋﹖”b.相當於“何”、“什麼”。《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歡聞變歌》:“君非鸕�岙鳥鳥,底為守空池﹖”宋蘇軾《謝人見和前篇》:“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陳毅《為蘇南摩擦答某君》:“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15)副詞。1.表示程度。a.相當於“盡”、“極”。唐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西南有門曰虎豹,左畫虎搏立,萬力千氣底發。”宋蘇轍《代南京留守謝減降德音表》:“頃自秋末,逮茲歲終,愆陽為災,時雪不至,麥田枯槁,民氣底煩。”b.相當於“多麼”、“何其”。唐李商隱《五言述德抒情詩》:“雅宴初無倦,長歌底有情﹖”又《柳》:“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頻遣客心驚。”宋楊萬里《寒食遊翟園得十詩》:“荊溪老守底風流!哦就十詩一笑休。”2.的確;確實。唐李商隱《贈宗魯笻竹杖》:“風流真底事,常欲傍清贏。”《朱子語類‧釋氏》:“譬如人食物,欲知烏喙之不可食,須是認下這底是烏喙,知此物之為毒,則他日不食之矣。”
(16)通“砥”。《孟子‧萬章下》:“《詩》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朱熹注:“底與砥同,礪石也。言其平也。”《漢書‧旦熷黽錯傳》:“和輯士卒,底厲其節。”顏師古注:“底與砥同。”清洪秀全《原道醒世訓》:“相與作中流之底柱,相與挽已倒之狂瀾。”
(17)通“低(<現代音>di1<\/現代音>)”。《釋名‧釋地》:“地者,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此為親民之吏,專得底下,吏者民命而常頑鄙。”《藝文類聚》卷五十一引三國魏曹植《謝妻改封表》:“其才質底下,謬同受私。”
(18)姓。《續通志‧氏族略七》:“底,見《姓苑》。明底蘊,右都御史。”
(二)de0助詞。1.相當於“的”。《李陵變文》:“燒卻前頭草,後底火來,他自定。”宋楊萬里《夏夜玩月》:“上下兩輪月,若箇是真底﹖”周汝昌注:“真底,真的。”巴金《家》二十五:“我底希望,我底志願,你是知道;我底處境,你也是知道底。”2.相當於“得”。唐杜甫《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二少尹》:“文章差底病,迴首興滔滔。”宋趙長卿《浣溪沙》:“先自愁懷容易感,不堪聞底子規聲。”
詳細釋義:
  1. 致力;盡力。
    《文選·陸機<演連珠>之二》:“故明主程才以效業,貞臣底力而辭豐。” 李善 注引 三國 魏 王肅 《尚書注》:“底,致也。”
百科解釋:
底力是一個詞語,釋義為致力;盡力。



日語[編輯]

底力【そこぢから】

潛力。

底力を発揮する

發揮潛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