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

花,花甲,剗地,辛 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辛 棄疾

(宋紹興10.5.11—金天眷3.9.10∕西元1140.5.28—1207.10.3)

中國南宋詞人。曾於20歲率兵兩千抗金復宋。軍事和政治才能非凡,因而遭忌招劾。現存詞作有262首,詞中展現愛國熱忱。雖與朱熹個性不同,但二人義氣相投,交往密切。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

剗地東風欺客夢,一枕雲屏寒怯。

曲岸持觴,垂楊繫馬,此地曾輕別。

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曾見,簾底纖纖月。

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雲山千疊。

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裡花難折。

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髮!



出自〈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

領頭字

解形
注音
釋義
(一)hua1《廣韻》呼瓜切,平麻曉。(1)種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組成。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和顏色,一般花謝後結成果實。《廣韻‧麻韻》:“花,(華)俗,今通用。”《廣雅‧釋草》:“花,華也。”王念孫疏證:“顧炎武《唐韻正》云:‘考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於書。……唯《後魏書‧李諧傳》載其《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艸迎歲而發花。’又曰:‘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苑(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立岙立用。而五經,楚辭,諸子,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本相傳,凡華字未有改為花者。’……引之案:《廣雅》釋花為華,《字詁》又云:‘蘤,古花字。’則魏時已行此字,不始於後魏矣。”
(2)可供觀賞的植物。如:種花;買花。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沖覺寺》:“樹響飛嚶,土岙皆叢花藥。”《梁書‧何點傳》:“園內有卞忠貞冢,點植花卉於冢側。”唐元稙《酬樂天歎損傷見寄》:“病為怕風多睡月,起因花藥暫扶爿岙木。”又古代專稱牡丹、海棠為花。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一:“洛陽人謂牡丹為花,成都人謂海棠為花,尊貴之也。”
(3)開花。《齊民要術‧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國物產者》引裴淵《廣州記》:“不花而結實。”唐杜甫《偪側行贈畢四曜》:“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4)形狀像花的東西。南朝梁元帝《鴛鴦賦》:“朝浮兮浪花,夜集兮江沙。”北周庾信《寒園即目》:“雪花深數尺,冰爿岙木厚尺餘。”唐杜甫《獨酌成詩》:“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
(5)棉花的簡稱。如:彈花;軋花機。《天工開物‧乃服‧布衣》:“去子取花,懸弓彈化。”
(6)痘瘡的簡稱。如:天花。
(7)作戰時受的傷。如:殺敵掛了花。
(8)供觀賞的一種煙火。如:禮花;花炮。
(9)比喻事業的精華。如:文藝之花;革命之花。
(10)有花紋的;顏色錯雜的。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序》:“五色花箋,河北膠東之紙。”《宋史‧太祖紀三》:“己亥,吳越國進銀裝花舫、金香師子。”明宋濂《勃泥入貢記》:“腰纏花布,無輿馬,出入徒行。”
(11)混雜的,不單純的。如:粗糧細糧花搭圽㶊目吃。
(12)各色繁複的。如:花戶;花名冊。
(13)比喻女子。如:姊妹花。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五代王仁裕《開元天䏁𠵈王洆小貝㗱遺事》卷下:“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歎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
(14)舊時指妓女或跟妓女有關的。如:花街柳巷;尋花問柳。宋邵雍《妓席》:“花見白頭花莫笑,白頭人見好花多。”
(15)指某些幼小細微的東西。如:魚花;蠶花;墙岙者花。清李調元《南越筆記》:“魚花產於江西……字曰花者,以其在荇藻間若花。”
(16)(眼睛)模糊。如:眼花;老花眼。唐杜甫《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宋陸游《齋中雜詩》:“西窗日過中,飢坐生眼花。”《紅樓夢》第五十回:“我的眼越發花了。”
(17)虛偽的,用來迷惑人的。如:花哄;耍花招;花言巧語。《朱子語類‧論語》:“今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便是。”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俺又本無心把你僧家混耗,甚花唇兒故來相惱。”《水滸全傳》第三十四回:“你兀自不下馬受縛,更待何時﹖ 剗地花言巧語,煽惑軍心。”
(18)漩兒。《西遊記》第六回:“那大聖變魚兒……急轉頭打個花就走。”
(19)耗費。如:花錢;花時間。《紅樓夢》第十二回:“只是白花錢,不見效。”《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三回:“老爺是不枉花錢的。”《老殘遊記》第二十回:“花幾千銀子,就完了事。”



(20)姓。《萬姓統譜‧麻韻》:“花,出何氏《姓苑》。唐花季睦,倉部員外郎。”



字詞 【剗】 部首:刀 部首外筆畫數:8 總筆畫數:10
注音 img numberㄔㄢˇ
漢語拼音 img numberchǎn
釋義 

[動]

毀滅、削平、刪除。如:「剗平」、「剗除」。《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剗滅古文,刮語燒書。」《後漢書.卷四四.胡廣傳》:「今以一臣之言,剗戾舊章,便利未明,眾心不猒。」

img numberㄔㄢˋ chàn





剗地

剗ㄔㄢˇchǎn地ㄉㄧˋdì

依然、依舊。
宋·陳允平〈丹鳳吟·暗柳煙深何處〉詞:「過了幾番花信,曉來剗地寒意惡。」
明·許三階《節俠記·第九齣》:「愁聽啼鳥頻求侶,憐知己剗地分離。」

平白無故。
宋·盧祖皋〈夜飛鵲慢·驕嘶破清曉〉詞:「牽衣搵彈淚,問淒風愁露,剗地東西。」
《董西廂·卷一》:「剗地相逢,引調得人來眼狂心熱。」

怎的,為反詰語。
宋·趙長卿〈滿江紅·懊惱平生〉詞:「記得當初低耳畔,是誰先有于飛約。惟到今、剗地誤盟言,還先惡。」

反而。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往常我春心寄錦箋,離情接斷絃,風流煞謝家庭院。到如今剗地教共豬狗同眠。」





花甲
  1. [a cycle of sixty years;sixty years of age]∶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為一循環。因干支名號錯綜參互,故稱花甲子。后稱年滿六十為花甲
    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計有功《唐詩紀事》
    年逾花甲
  2. [times;days;years]∶年月;時代
  3. [age]∶年紀;年歲
詳細釋義:
  1. 亦稱“ 花甲子 ”。指六十甲子。古代用干支紀年,以天干與地支依次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故稱“花甲”。后亦以指六十歲。
    唐 趙牧 《對酒》詩:“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宋 范成大 《丙午新正書懷》詩之一:“祝我賸周花甲子,謝人深勸玉東西。”《西游記》第二十回:“﹝老者﹞道:‘癡長六十一歲。’ 行者 道:‘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李準 《大年初一》:“今年是‘雞年’, 阮辛酉 是屬雞的,六十年花甲子,到正月初一, 阮辛酉 算是整整六十歲了。”
  2. 泛指年月、時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壇》:“年時此日,問蒼天,遭的甚么花甲。”
  3. 指年紀,年歲。
    《說岳全傳》第六四回:“凡有人祭奠的,必是叛臣一黨,即要拏去問罪。況且行文畫影,有你面貌花甲,如何去得?”
百科解釋:
文蛤(拼音:wén-gé)又稱為蛤蜊(g嗄-lí),別名華哥,另有稱謂為麗文蛤、蚶仔(hān-zǎi)、粉蟯(fěn-náo),白仔,[1]是屬于雙殼綱簾蛤目簾蛤科的貝類,是重要的食用貝類之一。殼呈圓形略呈三角形,內面為瓷白色。原產地為日本,朝鮮半島、中國大陸、臺灣沿岸也有分布。臺灣西南沿海的沙岸有養殖文蛤。多棲息于淺海的沙泥底,喜歡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河水濕地與潮間帶等地區。購買文蛤宜選殼緊閉者,可將文蛤互敲,有清脆聲音的蛤蜊者較為新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