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新譯三藏聖教序跡. 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製. 大矣哉我佛之教也化導羣迷闡揚 宗性廣博宏辯英彥莫能究其旨精微妙說庸愚豈可度其源義理幽玄真空莫測包括萬象 ...
話說,在上世紀孤島時期,《萬象》雜誌很有名氣,它曾經孕育出張愛玲、傅雷、鄭逸梅、柯靈等許多文化名人。《萬象》創刊於1941年7月,發行人是平襟亞,前期主編是由陳蝶衣擔任,內容比較傾向於鴛鴦蝴蝶派的風格,1943年5月由柯靈開始接編,風格轉向新文學,同年7月張愛玲在《萬象》發表小說〈新經〉、之後陸續有〈琉璃瓦〉、〈連環套〉(一)、(二)、(三)、(四)、(五)、(六)等。
《萬象》雜誌於一九四五年六月停刊,歷經半個多世紀,在1998年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又重新創刊,其風格效仿四0年代的《萬象》,總編輯俞曉群,編輯沈昌文、陸灝。2006年時,曾遇到經營危機,後來和北京花生文庫圖書公司合作,改由王瑞智任總經理及運營總監。當時由於在北京出版界多年的好友吳興文之介紹,我在2007年在《萬象》開了〈滄桑淡墨〉的專欄,陸續寫了一兩年,因為用了許多新發現的史料,當時迴響頗大的,共寫有十來篇的文章,後來集結,就成了《名士風流》一書,兩岸分別由臺灣印刻出版社及吉林文史出版社發行。~~蔡登山
四法界﹝出華嚴法界觀﹞ 法界者,一切眾生身心之本體也。法,軌則也 ...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二十、四法界說
即華嚴宗之宇宙觀。又作四種法界。華嚴宗認為全宇宙係統一於一心,若由現象與本體觀察之,則可別為四種層次: 事法界,指差別之現象界。事,為事象;界,為分齊之義。即宇宙各種事物皆由因緣而生,各有其區別與界限;而世俗認識之特徵,則以事物之差別性或具特殊性之事物,作為認識之對象,此稱情計之境,雖有而非實,不屬佛智範圍。
理法界,指平等之本體界。理,為理性;界,為性之義。即宇宙之一切萬物,本體皆為真如,平等而無差別。故宗密之《註華嚴法界觀門》謂,理法界,即無盡事法,同一理性之義。此現象之共性,皆為空性;理,即是本心、佛性、真如。然遠此境界尚未顯真如妙用,故並不完全。
理事無礙法界,指現象界與本體界具有一體不二之關係。即本體(理)無自性,須藉事而顯發;而一切萬象,則皆為真如理體之隨緣變現。此即理由事顯,事攬理 成,由此顯出理與事互融無礙之法界。據《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所載,如來藏隨緣成阿賴耶識,此即理徹於事;亦可依他緣起無性真如,此即事徹於理。然尚非佛 智之最高認識。 事事無礙法界,指現象界本身之絕對不可思議。即一切諸法皆有體有用,雖各隨因緣而起,各守其自性,事與事看似互為相對,然多緣互為相應以成就一緣,且一緣亦徧助多緣。以其力用互相交涉,自在無礙而無盡,故稱事事無礙、重重無盡。又作無盡法界。
若總觀以上四法界,則稱為四法界觀;若分別觀之,則逐一稱為事法界觀而入理法界觀,次觀事、理無礙而入理事無礙法界觀,最後觀事事無礙、重重無盡,成就 事事無礙法界觀。其中之後三者,或謂相當於華嚴宗初祖杜順所作《華嚴法界觀門》中真空、理事無礙、周徧含容等三觀。華嚴宗四祖澄觀則於前述之後三觀,加上 三觀所依之事法界觀,成立四法界觀。 華嚴宗又以四法界來分別小、始、終、頓、圓等五教,即:
⑴小乘教,此教僅闡明差別之事法,而未立真如之理,故屬於事法界。 ⑵大乘始教,復分為二: 相始教,此教但攝真如於百法中之六無為,故亦屬於事法界。 空始教,此教專說平等之空理,故屬於理法界。 ⑶終教,此教立真如之隨緣不變,故屬於理事無礙法界。 ⑷頓教,此教立「離言真如,速疾頓悟」之法門,故亦屬於理法界。 ⑸圓教,此教宣說法界緣起、事事無礙,故屬於事事無礙法界。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