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5日 星期四

鳴,蛙鳴蟬噪,萬恨千情,各自無聊各自鳴




蛙鳴蟬噪



  書博山道中壁① 
  煙迷露麥荒池柳,洗雨烘晴②。
  洗雨烘晴,一樣春風幾樣青。 
  提壺脫催歸去③,
  萬恨千情。萬恨千情,各自無聊各自鳴。
   約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以前。博山在江西上饒附近,風景優美,作者閑居上饒時,常往來于博山道中,作詞甚多,此即其一。 
   ①此閑居帶湖之作。博山:見前《清平樂》(“繞床饑鼠”)注①。 此詞上片寫博山道中所見,下片寫所聞。所見者,雨後春風,花柳吐青,但各自深淺不一。所聞者,衆鳥唱晴,然提壺勸酒,脫催歸,鳴聲有異。由此當悟人間萬物,自來不齊,則景中不無禅理寄焉。②烘晴:天氣晴若火燒,極言天氣之晴朗溫暖。③提壺:鳥名。見前《南歌子》(“玄入參同契”)注⑤。脫(褲):亦鳥名,以啼聲似“脫”而得名。蘇轼《五禽言》:“昨夜南山雨,兩溪不可渡。溪邊布谷兒,勸我脫破。”“土人謂布谷鳥爲脫卻破。”

領頭字



解形
《說文》:“鳴,鳥聲也。人岙人鳥,人岙人口。”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出聲皆曰鳴。”


注音

釋義
(一)ming2《廣韻》武兵切,平庚明。耕部。 (1)鳥聲。《說文‧鳥部》:“鳴,鳥聲也。”《三國志‧魏志‧管輅傳》“來殺我土岙胥”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管輅別傳》:“夫生民之音曰言,鳥獸之聲曰鳴。”

(2)鳥獸昆蟲叫。《玉篇‧鳥部》:“鳴,䏁口自�㗱也。”《廣韻‧庚韻》:“鳴,嘶鳴。”《易‧中孚》:“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唐白居易《首夏》:“林靜蚊未生,池靜蛙未鳴。”陳毅《贛南游擊詞》:“露浸衣被夏猶寒,樹間唧唧鳴知了。”

(3)發出聲響。《玉篇‧口部》:“鳴,聲出也。”《篇海類編‧鳥獸類‧鳥部》:“鳴,凡出聲者皆曰鳴。”《荀子‧天論》:“星隊木鳴,國人皆恐。”宋辛棄疾《卜算子‧用韻答趙晉臣敷文》:“野水玉鳴渠,急雨珠跳瓦。”清秋瑾《鷓鴣天》:“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又使物發出聲響。如:鳴鑼;鳴炮。《國語‧楚語下》:“王孫圉聘於晉,定公饗之,趙簡子鳴玉以相。”唐蕭䏁匕示頁㗱士《仰答韋司業垂訪五首》之一:“高堂列眾賓,廣坐鳴清弦。”宋陸游《立秋後十日風雨凄冷獨居有感》:“急雨鳴瓦溝,尖風入窗罅。”

(4)震驚。《說苑‧立節》:“越甲至齊,雍門子狄請死之……曰:‘今越甲至,其鳴吾君也,豈左轂之下哉﹖車右可以死左轂,而臣獨不可以死越甲也!’遂刎頸而死。”唐王維《老將行》:“願得燕弓射天將,耳岙止令越甲鳴吾君。”

(5)叫喊。《廣雅‧釋詁二》:“噭、口岙虖,鳴也。”《漢書‧息夫躬傳》:“痛入天兮鳴謼,冤際絕兮誰語!”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五回:“鴻臚官鳴贊喝禮。”

(6)呼喚。《玉篇‧鳥部》:“鳴,聲相命也。”《集韻‧映韻》:“鳴,相呼也。”三國魏曹植《名都篇》:“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列子‧黃帝》:“飲則相攜,食則鳴群。”

(7)申告;呼吁。明祁彪佳《鄉勇團練事宜》:“如統領約束不嚴,監紀立行更換,重者鳴官究治。”清鄒容《革命軍》:“呼天籲地,破顙裂喉以鳴于我同胞前。”魯迅《而已集‧革命時代的文學》:“即使幸而不被殺,但天天吶喊,叫苦,鳴不平,而有實力的人仍然壓迫、虐待、殺戮,沒有方法對付他們,這文學於人們又有什麼益處呢﹖”

(8)言說;稱說。《莊子‧德充符》:“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成玄英疏:“選,授也。鳴,言說也。”宋王安石《寄贈胡先生》:“獨鳴道德驚此民,民之聞者源源來。”清戴名世《傅天集序》:“實與在庭諸臣雝雝喈喈,同鳴國家之盛。”

(9)發表(意見),抒發(感情)。如:鳴謝;百家爭鳴。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萬恨千情,各自無聊各自鳴。”清金朝覲《題程小泉先生畫冊》:“展卷托長言,用以鳴相思。”

(10)聞名,著稱。《廣雅‧釋詁三》:“鳴,名也。”《易‧謙》:“鳴謙,貞吉。”王弼注:“鳴者,聲名聞之謂也。”金趙衍《重刊李長吉詩集序》:“雙溪中書君詩鳴於世,得賀最深。”《元史‧儒學傳‧楊載》:“亦以文鳴江東,紆餘豐潤,學者多傳之。”明張煌言《僧履端詩序》:“彼豈欲以詩名鳴哉!”

(11)姓。《廣韻‧庚韻》:“鳴,姓。出《姓苑》。”宋邵思《姓解》卷二:“鳴,《古今人表》趙有鳴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