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5日 星期四

況味。市味「故人情味晚無似,令我手腳輕欲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況味 : ㄎㄨㄤˋ ㄨㄟˋ」


字  詞 況味

注  音 ㄎㄨㄤˋ ㄨㄟˋ

漢語拼音 kuàng wèi

釋  義

景況、滋味。宋.柳永〈夢還京.夜來匆匆飲散〉詞:「追悔當初,繡閣話別太容易。日許時,猶阻歸計。甚況味。旅館虛度殘歲。」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孤眠況味,淒涼情緒,無人伏侍。」



︿
ㄑㄧㄥˊ ㄨㄟˋ
漢語拼音 qíng wèi
釋  義
情趣、意味。宋.蘇舜欽〈滄浪靜吟〉:「獨遶虛亭步石矼,靜中情味世無雙。」
情誼、恩義。《宋書.卷五十二.王誕傳》:「素為劉鎮軍所識,情味不淺;若得北歸,必蒙任寄。」唐.杜甫〈病後遇王倚飲贈歌〉:「故人情味晚無似,令我手腳輕欲漩。」

2024年7月15日 星期一

高地 high ground 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建設項目

 

高地 high ground 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建設項目 上海大學出版社 Art and Creative Imagination : A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Kurt Vonnegut's Novels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他們的道德高地

am730   中華正聲專欄   2012年05月30日


二零一一年七月,中共重慶市書記薄熙來宣布:「重慶不僅要建設開放高地,還要建設道德高地。」據中共今天披露,薄熙來的道德在於玩女人、斂金銀、濫刑獄等等,這當然不奇怪:所有中共幹部權鬥失利,這些日常消遣都會遭揭發。但「道德高地」四字卻必須談談,因為那又是英文的化身。


英文high ground一詞,直譯是「高地」,意思則是「(競賽中佔)上風」,例如:The British lost the moral high ground to Gandhi(英國道義上被甘地佔了上風)。中共愛說的「道德高地」,就是直譯moral high ground,只是往往沒有了「競賽中佔上風」的意思。臺灣、香港那些現代漢語人,處處以中共為師,於是整個新中國都是「道德高地」。


請看看香港立法局議員林健鋒二零一一年十月三日怎樣在《文匯報》痛斥民主派:「他們時常站於道德高地,標榜捍衛香港核心價值外表下的不良用心。」這位立法會議員大概想說民主派「標榜捍衛核心價值」,寫出來的意思卻是「標榜不良用心」,文章獻世,此之謂也。


又請看臺灣總統馬英九二零一一年五月十二日發表的外交策略:「臺灣要採取與國際標準規範相契合的援外政策,使得臺灣有一個國際政治上的道德高地。」中國歷代講政德的名言無數,但現代中國政客談政治道德,卻要向英美學舌,真不知是甚麼心理。


孔子認為:「政者,正也。」所以主張「直道而行」,「為政以德」。孟子給梁惠王的勸告則是:「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這正、直、仁、義,就是現代漢語所謂「道德高地」。例如《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劉備談抱負:「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論匡扶宇宙之才:「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諸葛亮不會「守道德高地」,劉備也不會「欲佔天下政治上的道德高地」。


薄熙來、林健鋒,馬英九等假如有半點中華民族自尊,有一些中文基本修養,就應該說中國人話。薄熙來可以說:「重慶不僅要力行開放政策,還要為政以德。」林健鋒可以說:「他們時常以正道自居,以香港紀綱捍衛者自命,卻用心不良。」馬英九則可以說:「臺灣的援外政策,須符合世界標準,務求堂堂正正,廁身國際政壇。」但我對他們的要求也許不切實際。新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三地政客,無論言語還是品行,不爭相下流,就不能出人頭地。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   (逢周三刊登)


2024年7月10日 星期三

躑躅,踟躕,蹠,贏糧,兼贏

4.   部首 足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8
注音一式 ㄓˊ
漢語拼音 zh 注音二式 j


腳掌。戰國策˙楚策一:「於是贏糧潛行,上崢山,踰深谿,穿膝暴。」

踐踏。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下午雨少止,濘甚,泥往潘生家,不遇。」

到達。文選˙曹植˙七啟:「蹻捷若飛,蹈虛遠。」

蹠ㄓˊ










用手擘開,用腳踏開。語出文選˙張衡˙西京賦:「巨靈贔高掌遠,以流河曲,厥跡猶存。」後比喻有心開拓經營。唐˙楊˙從弟去溢墓誌銘:「言其土地,則巨靈之高掌遠,作西漢之城池。」

たいしょ-てき 0 【対蹠的】

(形動)
全く正反対であるさま。対照的
「―な考え方」「―な立場」

anti・pode


━━ n. 正反対のもの.
an・tip・o・dal
 ━━ a.
an・tip・o・des
 ━━ n.pl. (地球上の)対蹠(せき)地(の人々); (the A-) オーストラリア,ニュージーランド; 正反対なもの.



9.   部首 貝 部首外筆畫 13 總筆畫 20
注音一式 |ㄥˊ
漢語拼音 y 注音二式 y ng


收支相抵後所獲得的利益。戰國策˙秦策五:「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幾倍?』曰:『百倍。』」文選˙張衡˙西京賦:「鬻者兼,求者不匱。」

勝。與「輸」相對。如:「得勝利」。宋˙陸游˙農家詩:「互笑藏鉤拙,爭言鬥草。」

負擔。荀子˙議兵:「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後漢書˙卷七十九下˙儒林傳˙論曰:「精廬暫建,糧動有千百。」

增加﹑伸長。淮南子˙時則:「孟春始,孟秋始縮。」


 岡山道中云:『陰陰竹裏隱啼烏,迢遞岡山百里途。四顧昏林天歷亂,獨憐疲馬步踟躕。溪橋前後旋深淺,野店燒殘乍有無。遙望南村何處是,徘徊歧路問樵夫』。

 2. 踟躕
 注音一式 ㄔˊ ㄔㄨˊ
 漢語拼音 ch  ch   注音二式 ch  ch 
 相似詞 躑躅、躊躇  相反詞 
徘徊不前的樣子。樂府詩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
相連接的樣子。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西廂踟躕以閒宴,東序重深而奧祕。」
一種古代接漏刻水的盛器。初學記˙卷二十五˙器物部˙漏刻:「殷夔漏刻法曰:『為器三重,圓皆徑尺,差立於水輿踟躕之上,為金龍口吐水,轉注入踟躕經緯之中。』」

4. 
注音一式 ㄓˊ ㄓㄨˊ
漢語拼音 zh  zh 注音二式 j  j
相似詞  徘徊、踟躕、躊躇 相反詞 
徘徊不前的樣子。漢˙秦嘉˙贈婦詩三首之二:「臨路懷惆悵,中駕正躅。」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
躅的簡稱。見「山躅」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