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 星期一

譎,渣,鄰里,人渣,渣斗,渣男的招數。以鄰為壑, 豆腐渣工程;北京國子監牌匾「鄰里」寫成


渣男的招數。
朋友J前陣子跟男友分手了,分手的原因是因為她發現自己是個小三,也就是那個男生是有老婆小孩的。
我:是那個男生很會隱藏嗎?不然你怎麼都沒發現?
J:我一開始也有懷疑然後跟他攤牌,因為有傳聞他有老婆小孩,但他最後是拿出身分證,他配偶欄是空的我才相信的啊!
但因為還是有太多傳聞,加上最後還是因為跟元配有共同的朋友才知道自己是小三的。
而為什麼渣男的身分證的配偶欄是空白的呢?
因為結婚他謊稱身分證遺失,所以登記時直接補發身分證,所以補發的身分證是已婚的。
而原本配偶欄空白的身分證當然沒有遺失,變成被他拿來騙感情騙砲用的工具。
也就是說,那個渣男甚至在結婚前就已經做好要亂搞的準備,是早就預謀好的,所以才會用這招來以防萬一。
真的是渣到極點的代表了。
所以說,這年頭身分證好像也無法證明什麼了啊,各位單身的朋友還是要多注意一些啊!

心情:

深圳市羅湖區船步街和平新居71棟靠西面一棟居民樓今天發生樓體倒塌,羅湖區警方在12:57的通報顯示,當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今天在杭州也發了建築傾斜事件,都市快報指出,先是建國北路塌陷,再來樹園小區31幢出現傾斜的情況,社區正在緊急疏散樓中的居民。樓塌事件在網絡引發樓房建築質量涉嫌豆腐渣工程質疑。
關於這個網站


朝鮮官方首次對駐倫敦大使館高官泰勇浩叛逃一事做出回應,指責他犯下多項罪行,包括侵吞國家資金、出賣官方機密、性侵未成年人,斥其選擇逃跑而不是返回祖國「證明他是個背叛祖國的人渣」 。
韓國則表示,泰勇浩是因為認清了朝鮮政府的真面目而叛逃,這也釋放出一個信號:此類情緒正在朝鮮權貴階層中蔓延。
朝鮮稱最近叛逃韓國的駐倫敦外交官犯有侵吞財產、出賣機密並性侵未成年人等罪行,稱其是「背叛祖國的人渣」,並指責英國助其叛逃的行為將影響朝英關係。
CN.NYTIMES.COM

洪仲丘案事發至今已十多天,洪家家屬不斷希望能有公正第三方介入調查,總統馬英九到洪家慰問時,還說洪仲丘的事「一定要管」,但對洪家的要求又回應表示違法、不方便。知名作家張大春看不下去,22晚間在臉書痛批。

張大春說:「關於有人認為洪​​​​仲丘事件不應該向上溯及馬英九的責任,我想追問的是,當年馬英九從參選到連任,一再拿出平反六四的議題,向對岸嗆聲;更不消說屢次拿簽訂兩國際人權公約為政績,顯示台灣人權意識及文明教養的指標。」

他更嗆聲,面對國軍虐殺同胞,身為三軍統帥的總統馬英九,為了黨主席的競選,第一時間做出的決定竟是慰留國防部長。張大春痛批馬英九「刻薄寡恩,畏葸無情,假譎失能」,最後表示,「我說這就是人渣治國!」

 

中國政府雖然一再聲稱堅決反對和打擊童工現象,也簽署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和政府行動計劃,還出台了一系列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法規,但在發展和經濟利益驅使之下,童工現象近年在中國不但沉渣泛起,而且屢禁不止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的最高學府,亦是以前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可是位於北京的國子監,近日卻被人發現一個自從2007年已掛起的牌匾,出現錯別字,把「聖人鄰里」錯寫成「聖人鄰裡」。負責的安定門街道宣傳部承認,當初設立的時候,沒有找相關的文字專家進行過確認「裡」字的書寫方式是否正確,確實存在疑問,將開會研究如何處理。
北京市民楊立新日前經過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國子監,赫然發現其中一條胡同門上的牌匾,錯把「鄰里」寫成「鄰裡」,他相信是因為大陸人通常把繁體字的「裡」寫為簡體字的「里」,所以把兩個字混淆了。他引用經典解釋二字的分別,並把照片和文章放上博客,得到《北京青年報》跟進報道。楊立新說:「要是一般的地方也就算了,這條胡同毗鄰孔廟和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國子監,胡同裡每天都有無數熙來攘往的遊客經過。尤其是熟悉繁體字的港澳台遊客,被他們看到難免會鬧笑話。」




渣斗,又名爹鬥、唾壺,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於晉代,用於盛裝唾吐物。如置於餐桌,專用於盛載肉骨魚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亦用於盛載茶渣,故也列於茶具之中。1簡介編輯元人筆記載“宋季大族設席,几案間必用筋瓶、渣斗”,即指此物。渣斗(18張)該器一般是喇叭口,寬沿,深腹,形如尊。有的口較小,或稱該制專用於唾吐,大口者方是渣斗。渣斗在晉代開始使用,瓷質的較常見,比如青瓷渣斗。宋代許多窯場都燒製渣斗,北宋越窯、耀州窯、南宋官窯等出品都很著名。明、清時景德鎮窯也有製作,數量較多,有多種色釉和彩繪裝飾,而以郎窯紅等最名貴。渣斗歷史明清兩代渣斗也被放置於床邊和几案上,以備存納微小廢棄之物,用途有所拓寬,材質也日漸多樣。有銀器或漆器,堪與名窯瓷器比美。古玩行的老人們一般認為渣斗就是痰盂,其實不然。中國宋代時,宴席桌上擺渣斗[1] 有吃剩下的肉骨頭或魚刺的用具,叫渣斗。渣斗的口大、沿寬,便於放骨刺,形狀上與痰盂稍有區別。宋鈞窯燒造的渣斗和花盆,中外馳名,從來都是民間罕見的珍寶,民國初年在琉璃廠古玩鋪也見不到宋鈞窯渣斗,必須要到古物陳列所才見得到。2文物編輯民國十三年以前,皇宮外朝的文華殿、武英殿內陳列古玩字畫,東華門西華門掛有“古物陳列所”的牌匾,是書法家周仰庵所書。開始時門票很貴,二元錢一張票,這是買一袋四十四斤洋白面的錢;後來降到跟逛中山公園一樣的票價,普通老百姓也能進去看古玩了。武英殿正面右方、高台大玻璃櫃的上面,陳列著四個宋鈞碗,四碗中間有一個渣斗。這件宋鈞窯渣斗,約15厘米高,口徑約25厘米,藍色乳光釉,熒光似的優雅光 ​​​​ 澤,藍中帶紅,幾朵彤雲般的海棠紅,好像飄蕩在藍天中的晚霞,色調之美,非語言、文字渣斗





除了 ​​藍紫交融的色彩,鈞窯也有這種天藍色澤的渣斗式花盆,和典型的藍紫色比起來毫不遜色!
瓶盆風華【明十五世紀前半鈞窯天藍渣斗式盆】(陳列室:203)
Current Exhibit: Enchanting Splendors of Vases and Planters: A Special Exhibition of Flower Vessels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Zhadou Planter with azure glaze】(Gallery: 203)
Porcelain, Jun ware ⋯⋯
更多


.   部首 言 部首外筆畫 12 總筆畫 19
 注音一式 ㄐ ㄩ ㄝ ˊ
 漢語拼音 ju   注音二式 jiu 

欺詐的。如:「詭計多端」。

奇異、怪異。如:「詭異」、「詭」、「詭祕」。紅樓夢˙第五回:「惟嫡孫寶玉一人,秉性乖張,生情怪。」

欺騙。韓非子˙孤憤:「主失勢而臣得國,主更稱蕃臣,而相室剖符,此人臣之所以主便私也。」

決斷。荀子˙儒效:「若夫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隱諱而不直言。如:「諫」。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藻辭喻,溫柔在誦。」


 12.   部首 水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ㄓ ㄚ
 漢語拼音   zh   注音二式   j 

物質除去水分後所剩的部分。如:「豆」、「甘蔗」。

碎塊、碎屑。如:「餅乾兒」。

沉澱物。如:「沉」。
ㄓ ㄚ ˇ jh(07634)

 以鄰為壑
注音一式 |ˇ ㄌ | ㄣ ˊ ㄨ ㄟ ˊ ㄏ ㄨ ㄛ ˋ
漢語拼音 y  ln wi hu 注音二式 y  ln wi hu
相似詞 嫁禍他人相反詞 
戰國時白圭築堤治水,將本國氾濫的洪水排入鄰國,把其當成洩洪的水泊。典出孟子˙告子下。比喻損人利己。清˙黃遵憲˙乙丑十一月避亂大埔三河虛詩:「諸公竟以鄰為壑,一夜喧呼賊渡河。」或作「鄰國為壑」。


“以鄰為壑”政策的回歸
The return of beggar-my-neighbour policy

字號
背景


Ed Miliband, a candidate for the UK Labour leadership, recently remarked: “I hate what David Cameron is doing to this country.” I sometimes feel the same way, but I suspect for very different reasons.
英國工黨領袖候選人之一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最近表示:“我反感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對國家的所作所為。”有時候我也有同感,但我覺得理由大不相同。
The academic name for the economic policy into which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 has stumbled is “mercantilism”. According to th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this is “the economic theory and practice common in Europe from the 16th to the 18th centuries that promoted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a nation's economy for the purpose of augmenting state power at the expense of rival national powers”​​​​. Among its doctrines was that the trade balance must be favourable, meaning an excess of exports over imports. Of course, mercantilist thinking has moved on since the 18th century . Instead of coveting gold and silver, modern mercantilist politicians talk of promoting employment. But there are many common threads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mercantilism. One of them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national interest with that of chosen national corporations, even though we are not allowed to talk of “picking winners”. The modern version is sometimes called corporatism. The economist David Henderson once called it “do-it-yourself economics”, while I preferred “businessmen's economics”.
現任英國首相無意中選擇的經濟政策,被學術界稱為“重商主義”,《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對其的定義是:“歐洲16世紀至18世紀常見的一種經濟理論和實踐,提倡政府對一國經濟加以管理,目標是在損害競爭國實力的情況下增強本國國力。”重商主義的信條中,包括貿易收支必須為順差,即出口高於進口。當然,重商主義思想自18世紀以來已經有了新的進展。現代重商主義政治家不再覬覦黃金和白銀,而是談論促進就業的問題。但新舊兩種重商主義之間有許多共通之處,其中之一就是將選定的國內企業的利益等同於國家利益,雖然我們不能說是“挑選贏家”。現代版的重商主義有時也稱作“社團主義”(corporatism),經濟學家戴維·亨德森(David Henderson )曾將其稱為“自助經濟學”(do-it-yourself economics) ,不過我本來傾向於稱之為“商人經濟學”。
But I now think the best name is “beggar-my-neighbour” economics. This was coined by the leftwing Cambridge economist Joan Robinson – no market fundamentalist she. By this she meant that because governments were unwilling or unable to promote output and employment by domestic means they had to resort to trying to promote it at the expense of other countries.
但現在,我認為最恰當的名稱是“以鄰為壑”經濟學(“beggar-my-neighbour” economics)。這個詞是劍橋大學左翼經濟學家瓊·羅賓遜(Joan Robinson)創造的,她本人並不是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她創造這一術語所指的是,由於政府不願意(或沒有能力)通過國內手段提高產出和就業,不得不轉而通過損害他國利益的做法,而實現上述目標。
The evidence for this beggar-my-neighbour turn is all too abundant. UK citizens are exhorted to take their holidays at home. If French and German holidaymakers heed similar exhortations, who gains? The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is being treated as a trade promotion ministry and diplomats are to be replaced by businessmen. Of course, none of this is new. A notorious report on the FCO made similar recommendations more than 30 years ago. The current prime minister is partly following in the footsteps of Tony Blair; but while the latter's soft protectionism was concentrated on the arms industry, Mr Cameron is trying to spread the net much wider. Do I h​​​​ave to add that not every country can have an export surplus? And countries now in surplus, including China and Germany , are not going to spend their way into payments deficit because of exhortations by the UK or eve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有關這種以鄰為壑傾向的證據不勝枚舉。英國勸說本國公民在國內度假。如果法國和德國度假客也聽從了類似的規勸,那麼誰會從中獲益呢?英國外交部(FCO)眼下被當成了貿易促進部,商人將取代外交官。當然,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30多年前,一份聲名狼藉的報告向外交部提出了類似的建議。現任首相一定程度上是在追隨托尼·布萊爾的(Tony Blair)腳步,但布萊爾溫和的保護主義舉措集中在國防工業,而卡梅倫卻試圖把網撒得更大。我是否需要補充說明,並非每個國家都能實現貿易順差?目前的順差國家,包括中國和德國,是不會因為英國、甚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規勸,而通過擴大支出轉為國際收支赤字的。
Many of my professional colleagues who hanker after the pre-1980 version of capitalism simply do not remember the endless nagging and exhortation, the exchange controls and travel restrictions, and the attempts to second-guess consumer demand, miscalled “planning”.
許多嚮往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那種資本主義的經濟學家,完全忘記了當時無休止的嘮叨和規勸、匯率管制和旅行限制,還有試圖預言消費者需求、被誤稱作“計劃”的那種東西。
It is no accident that beggar-my-neighbour trade policies are associated with what I have previously called Tory Bourbonism in fiscal policy, by which I mean treating the national budget as if it were the budget of a private citizen that has in some sense to be “balanced”. If so-called Keynesian policies for using fiscal policy to manage demand are disavowed and monetary policies prove inadequate, we are left with only export promotion and import discouragement to promote recovery.
以鄰為壑的貿易政策,與我此前提到的財政政策中的“保守黨波旁主義”(Tory Bourbonism)有一定關聯,這並非偶然。“保守黨波旁主義”指的是處理國家財政預算時,就像處理一個公民某種意義上需要“平衡”的私人預算那樣。如果使用財政政策管理需求的所謂凱恩斯主義政策被摒棄、貨幣政策效果不佳,那麼要推動經濟復甦,僅存的手段就是促進出口和抑制進口。
What Tory fiscal Bourbonism and corporatist trade policies have in common is 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 This is defined by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as that of “arguing that because something is true of members of a group or collection it is also true of the group as a whole”. The fallacy was explained to budding economists in Paul Samuelson's multi-million selling introductory textbook, but for all the good it has done it need never have been printed.
保守黨的波旁主義財政政策和社團主義貿易政策的共同之處是“合成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在《牛津哲學辭典》(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中的定義是“因為某種情況適用於一個群體或集合中的成員,即辯稱該情況適用於整個群體。”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曾在其銷量高達數百萬冊的入門教材中,向經濟學的初學者介紹過這種謬誤。不過考慮那本書起到的“好作用”,當初倒不如不印。
Beggar-my-neighbour policies are sometimes justified by the collapse of a bogey called “market fundamentalism”. In fact, the baby is being thrown away with the bathwater. The classic case for competitive markets and free trade was made centuries ago by thinkers such as Adam Smith, John Stuart Mill and Richard Cobden who never expected markets to clear instantly or their participants to have a “correct” model of the economy in mind. Nor did they depend on an excessive deference to financial markets or to derivati​​​​ves , which had m​​ercifully not been invented. Ranged against them was the old Tory party, which unashamedly backed the landed interest. To be fair, however, the greatest Tory prime minister of the mid-19th century, Robert Peel, changed his mind after listening to a Cobden speech against the corn laws. Turning to a front-bench neighbour, Peel remarked: “You must answer him; for I cannot.” Peel was predictably disavowed by most of the Tories, among them the much overpraised Benjamin Disraeli.
有些時候,“市場原教旨主義”這種妖魔化理論的崩潰,證明了以鄰為壑的經濟政策的合理性。實際上,嬰兒已經和洗澡水一起被潑了出去。數百年前,亞當·斯密(Adam Smith)、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和理查德·科布登(Richard Cobden)等思想家就闡明了競爭市場和自由貿易的經典原因古典論述,他們從未指望市場情況能立即明朗,或市場參與者心目中能有一種“正確”的經濟模式;他們也沒有過度依賴金融市場或衍生品——幸運的是,當時尚未發明。與他們相對的是托利黨,曾厚顏無恥地支持擁有土地的利益集團。不過,公平地講,19世紀中期最偉大的托利黨首相羅伯特·皮爾(Robert Peel)在聽過科布登反對《穀物法》的演講後,就改變了主意。他當時轉向坐在前排的鄰座說道:“你必須回答他,因為我回答不了。”可以想見,皮爾被多數托利黨人所否定,其中就包括盛名之下、其實難符的本傑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
As this is still (just) the holiday season the kindest note on which to end is to suppose that Mr Cameron is consciously or not echoing the sentiment of Calvin Coolidge, US president in the mid-1920s, that “the chief busines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is business”. But Coolidge also said many much wiser things, such as: “I have never been hurt by what I have not said”, and: “Four-fifths of our troubles would disappear, if we would only sit down and keep still.”
鑑於現在還(正)是度假季節,最客氣的評價,就是假設卡梅倫可能是在有意無意地呼應上世紀20年代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的觀點——“美國人民的要緊事就是做買賣”。不過柯立芝還講過許多更明智的話,比如:“我從未因自己沒有說過的話而受到傷害。”以及“即使坐在那裡不動,八成的麻煩也都會消失。”

譯者/王柯倫

 

中國| 2009.11.30

艾未未:我會忠實於我所處的這個時代

去年四川地震後,在輿論對豆腐渣工程的責問聲中,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呼籲當局調查並公佈死亡學生人數,並發起蒐集遇難學生資料的民間行動。今年8月艾未未在成都遭到公安拘禁和毆打。10天前,他的銀行賬戶受到警方調查。11月27日,數十名各界人士在互聯網上發表《聲援艾未未的網絡呼籲》,對艾未未的人身安全表示關注,要求停止一切對他的威脅與迫害,並呼籲關心和支持他的人們以各種可能的方式進行聲援。呼籲書發表的當天德國之聲記者與正在台北的艾未未通了電話。

德國之聲:艾未未您好。以北京部分文化和經濟界人士為主的一批各界人士在網上發表了《聲援艾未未的網絡呼籲》,認為您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要求當局停止對您的威脅和迫害。他們這種擔心您覺得有​​ 道理嗎?您自己的感受是怎樣的?
艾未未:我覺得中國目前的情況是對很多個人,特別是對維護自己權利的個人構成了很大的威脅。我以前沒有太意識到這個問題,直到我為譚作人的案子作證的時候,遇到了警方的阻撓和暴力。這個時候你會意識到事情是相當的嚴重,一個國家的司法機構竟然公然地違法。之後我們又通過合法的渠道進行申訴,在3個月後得到警方的正式的回答是,他們沒有做錯任何事,也不存在暴力的問題,他們的執法是合法的。
這個時候你會意識到,這是一個政府和國家行為,它不僅是個人的一種暴力,而是政府和國家無視事實,公然地歪曲,是一種國家暴力。在這樣一種意識的指導下,對公民來說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因為這個系統是保護這種暴力行為的。
德國之聲:您剛才提到了譚作人的案子。譚作人也是在四川地震後參與維權,要求調查豆腐渣工程以及死難學生的人數。您認為這是不是您和您的同伴受到人身威脅的主要原因呢?
艾未未:我認為這是原因之一,但並不一定是主要原因。因為在中國社會可以看到,很多並沒有明確的維權意識的人仍然受到了不同形式的暴力,受到暴力之後他們才變成了維權人士。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站出來,開始為他人的不幸提出支持或呼籲,正是由於暴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它會威脅到每一個公民生存的最基本的前提。
德國之聲:對您表示聲援的這份網絡呼籲,裡面提到的讓他們為您感到擔憂的一個直接原因是,11月19日公安部派人到中國銀行調查了您的賬戶,理由是"涉嫌詐騙"。有這樣一回事嗎?
艾未未:當然,這是他們做的一件我覺得不那麼明智的事。顯然,政府對一個公民要進行迫害的話,是可以找到各種理由的。很明顯,對這種理由將會引起的反彈以及社會上由此產生的公眾輿論,他們已經無所顧忌。這樣一個社會將走向何處?它如何自視其統治和基本的管理水平,這些都是讓人感到荒誕之處。當然這種荒誕是以每個個人付出更大的代價來顯現的。
德國之聲:警方在調查您的賬戶之後有沒有給您一個說法或是結果?
艾未未:沒有。我無法猜測他們要做什麼。當然他們的調查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但是我不知道他們想做什麼。我能想像的是,他們希望對我進行某種法律上的限製或是製裁。直接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我為社會上那些不幸的人們以及不公正的現像做出了我個人的辯護和抗爭。
德國之聲:就是說您自己也覺得可能會面對一件司法訴訟的官司?
艾未未:那要看他們調查的結果,還有他們對這種做法的利弊的權衡吧。我自己無法猜測他們想要作什麼。
德國之聲:對那些在網絡上發表呼籲,對您表示聲援的人士,您想說些什麼?
艾未未:我很感謝每一個人為我,其實不只是為我,也是為了他們心目中的公平和正義付諸的行動。我覺得這個社會要發生任何變化,必然是每一個的覺悟,而不是憑幾個人的努力。我們可以看到在今天的中國有這種趨勢,很多人會不顧一切地站出來,這就是一個社會發生變化的最大的契機。
德國之聲:您現在的處境的確可以說有一定的危險,您將如何面對這種情況,有什麼打算嗎?
艾未未: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我會忠實於我所處的這個時代,我會面對所有我必鬚麵對的問題。所以我並不會因為別人對我的威脅而改變我個人的行為方式。
採訪:葉宣
責編:石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