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賴,衹,祗,無賴,不賴。神祇,利賴,保育,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澹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閒掛小銀鉤。

(宋‧秦觀‧《浣溪沙》)


蕭志強
府城三月蝶翩翩
風穿鈴搖舞木棉
南風拂柳陰霾去
無賴閒散見藍天
--兼賀,友Rita「漫宿」開幕

蕭志強 「無賴」是日本文學用語(流派),有點唯美主張、喜歡淡淡哀愁那種



.......請懲辦胡適原函 : ".....三民主義之推進,實深利賴" (1930/1/26 日記 剪報)



.......“給香港的信”中表示,香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將居住和工作環境提升至世界級水準,因此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保育中環的建議,這將有助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



 竹筠女子早卒。 自焚詩稿,僅傳其《宮詞》雲:“中官宣詔按新箏,玉指輕彈別恨聲。恰被東風吹散去,君王乍聽未分明。”高東井題云: “叢殘私字疊鴛鴦,零亂殘脂盡斷腸。是六丁收不盡,一編出返魂香。”


保育

保護養育。常以幼童為對象。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兩邊有一副長聯,寫道是:『肝腦塗地,兆姓賴保育之恩。功名貫天,百代仰烝嘗之盛。』」
天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如:「生態保育



4. 無賴


注音一式 ㄨˊ ㄌㄞˋ

相似詞  流氓、惡棍  無聊

無可恃。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文帝曰:『吏不當若是邪?尉無賴!』」
品性不良、放蕩撒野的人。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他族中有幾個無賴,要想他法子,誣他偷漢。」
蠻橫、放刁的行為。或稱為「無賴子」。


無聊。南朝陳˙徐陵˙烏棲曲二首之二:「唯憎無賴汝南雞,天河未落猶爭啼。」


無可奈何。三國志˙卷二十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


◎ 無賴 wúlài
(1) [shamelessly] ∶放刁;撒潑;蠻不講理
素無賴。——  · 高啟《書博雞者事》
獷悍無賴。——  · 黃宗羲《柳敬亭傳》
耍無賴
(2) [knave] ∶遊手好閒,刁滑強橫的人
地痞無賴
(3) [have no choice] ∶無奈;無可奈何
(4) [naughty;mischievous] ∶頑皮
最喜小兒無賴。——  ·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
1.沒有才幹;不中用。史記 ·張釋之馮唐列傳》:“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十餘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 …文帝曰:'吏不當若是耶?尉無賴!'”裴駰集解引張晏曰:“才無可恃。” 通典 ·選舉六》:“有文無賴者計日可升,有用無文者終身不進。”
2.指撒潑放刁等惡劣的行為。宋書 ·始安王休仁傳》:“休祐平生,狼抗無賴。” 新五代史 ·梁文惠皇后王氏傳》:“太祖壯而無賴,縣中皆厭苦之。” 醒世恆言 ·兩縣令競義婚孤女》:“潘華益無顧忌,日逐與無賴小人酒食遊戲。”柳青《銅牆鐵壁》第十六章:“你要好好走哇?不能再耍無賴啊?”
3.指無賴子,無賴漢。晉書 ·卞壼傳》:“峻擁強兵,多藏無賴。” 隋書 ·誠節傳·陳孝意》:“前郡丞楊長仁,雁門令王確等,並桀黠,為無賴所歸。”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這人叫做石老鼠,是個有名的無賴。”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上虞同鄉會本為無賴所把持,出面索人,又為不佞所禦退。”
4.無所倚靠;無可奈何。漢焦贛《易林·泰之豐》:“龍蛇所聚,大水來處,滑滑泲泲,使我無賴。” 三國志 ·魏志·華佗傳》:“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宋蘇軾《策別二一》:“彼皆知其不過十年而復為平民,則自愛其身,而重犯法,不至於叫呼無賴,以自棄於凶人。”明歸有光《上總製書》:“況兵燹之餘,繼以亢旱,歲計無賴。”章炳麟《代議然否論》:“若以納稅定選權……北方如陝西、甘肅,益以銷鑠,而東三省與新疆尤無賴。”
5.無聊。謂多事而使人討厭的。南朝陳徐陵《烏棲曲》之二:“惟憎無賴汝南雞,天河未落猶爭啼。”宋陸游《雨中作》詩:“多情幽草沿牆緑,無賴羣蛙繞舍鳴。”清唐孫華《和友人惜別》之一:“怪底春風正無賴,吹將柳絮落天涯。”
6.指似憎而實愛。含親暱意。唐段成式《折楊柳》詩之四:“長恨早梅無賴極,先將春色出前林。”宋辛棄疾《浣溪沙》詞:“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
7.無聊。謂情緒因無依托而煩悶。宋蘇舜欽《奉酬公素學士見招之作》詩:“意我覊愁正無賴,欲以此事相誇招。”明孟稱舜《死裡逃生》第二出:“甚情懷,睡起思無賴,日轉紗牕外。”清金人瑞《塞北今朝》詩:“江南士女卻無賴,正對落花春晝長。”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賴,贏也。从貝,剌聲。”
注音
釋義
(一)lai4《廣韻》落蓋切,去泰來。月部。 (1) 贏利;利益。《說文‧貝部》:“賴,贏也。”《廣韻‧泰韻》:“賴,利也。”《國語‧齊語》:“相語以利,相示以賴,相陳以知賈。”韋昭注:“賴,贏 也。”《漢書‧揚雄傳》:“資娵娃之珍髟鄄也兮,鬻九戎而索賴。”顏師古注:“賴,利也。”《三國志‧吳志‧陸遜傳》:“遜開倉穀以振貧民,勸督農桑,百 姓蒙賴。” (2)依靠,仗恃。《廣雅‧釋詁三》:“賴,恃也。”《左傳‧襄公十四年》:“王室之不壞,繄伯舅是賴。”《漢書‧項籍傳》:“范增欲害沛公,賴張良、樊噲得免。”清秋瑾《寶刀歌》:“世界和平賴武裝。”
(3)取,獲取。《方言》第十三:“賴,取也。”《莊子‧讓王》:“若伯夷叔齊者,其於富貴也,苟可得已,則必不賴。”《齊民要術‧序》:“數年之間,大賴其利,衣履溫煖。”
(4)毀約取利;拖欠。《儒林外史》第二回:“從前年年是我做頭
,人寫了功德賴拿不出來,不知俺賠了多少。”《老殘遊記》第十九回:“我家有的是錢,從來沒賴過人的帳。”
(5)抵賴,不承認有其事。《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你迴避了
人,六人在一處畫字,如何賴得﹖”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六回:“你的為首,是賴不掉的了。”
(6)誣枉。《紅樓夢》第五十九回:“倒被寶玉賴了他好些不是。”《鏡花緣》第七十六回:“你要賴人做賊,也把謊兒撒的完全些!”《中國歌謠資料‧為人十難》:“落雨宿在人園角,賴我偷花打一餐。”
(7)無賴的作風和行為。明湯顯祖《牡丹亭‧鬧宴》:“本院自有禁約,何處寒酸,敢來胡賴﹖”魯迅《故事新編‧采薇》:“絕了食撒賴,可是撒賴落得一個自己死。”
(8)讎。《方言》第二:“賴,讎也。南楚之外曰賴,秦晉曰讎。”郭璞注:“賴,亦惡名。”
(9)不好,壞。《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其風俗惡賴如此。”馬烽《呂梁英雄傳》第二十九回:“不如去上一兩琼钫貝賴牲口,就是丟了也不值幾個錢。”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七章:“成色不賴。”
(10)副詞。相當於“幸而”、“幸虧”。《廣韻‧泰韻》:“賴,幸也。”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二:“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注。”宋曾鞏《諸廟祈雨文》:“民之艱於稼穡,賴歲屢豐,得以足衣食而償其力。”
(11)通“嬾(懶)”。懈怠。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泰部》:“賴,栏借為嬾。”《孟子‧告子上》:“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 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趙岐注:“賴,偻。暴,惡也。”焦循正義引阮元云:“賴即嬾。……而子弟多賴,即是子弟多懈也。賴與暴俱是陷溺其心。”
(12)通“癩”。惡瘡病。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泰部》:“賴,栏借為癘(癩)。”《史記‧刺客列傳》“豫讓又漆身為厲”唐司馬貞索隱:“癘,音賴。 賴,惡瘡病也。凡漆有毒,近之多患瘡腫,若賴病然,故豫讓以漆塗身,令其若癩耳。然厲賴聲相近,古多假‘厲’為‘賴’,今之‘癩’字從‘镝’。”
(13)古國名。在今湖北省隨州市。《左傳‧桓公十三年》:“楚子使賴人追之,不及。”杜預注:“賴國在義陽隨縣。”《春秋‧昭公四年》:“遂滅賴。”按:《公羊傳》、《穀梁傳》作“厲”。
(14)古地名。春秋時齊邑。在今山東省聊城縣西。《左傳‧哀公十年》:“毀高唐之郭,侵及賴而還。”江永地理考實:“地近東昌府之高唐州也。”《史記‧齊太公世家》:“晉趙鞅伐齊,至賴而去。”裴駰集解引服虔曰:“賴,齊邑。”
(15)姓。《廣韻‧泰韻》:“賴,姓。”《通志‧氏族略二》:“賴氏,子爵。今蔡州褒信有賴亭即其地也。昭四年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漢有交趾太守賴先;蜀有零陵太守賴文;唐有光祿少卿賴文雅……望出南康、潁川、河南。”
利賴【zdic.net 漢 典 網】謂依傍;依靠。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孟子·離婁上》:“言汝之所以舍正路,放本心,而放恣橫議者,只在此處:趁門風、圖利賴而已。”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 文忠在西域剏興水利,開田至數十萬餘畝,至今利賴。”
利赖(利賴) 添至备忘录

【zdic.net 漢 典 网】
谓依傍;依靠。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言汝之所以舍正路,放本心,而放恣横议者,只在此处:趁门风、图利赖而已。”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文忠 在西域剏兴水利,开田至数十万餘亩,至今利赖。”

繆詠華 好多年前帶小犬到宗教博物館一遊,欣賞影片時⋯⋯ 聽到旁白自始至終都將神衹都念成神「紙」⋯⋯現在不知改進了沒?

 2.   部首 衣 部首外筆畫 4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ㄓ
 漢語拼音  zh  注音二式  j 
但、正好。同「祇」。左傳˙僖公十五年:「晉未可滅,而殺其君,以成惡。」
ㄑ|ˊ c(06267)僧尼所穿的衣服,如袈裟之類。廣韻˙平聲˙支韻:「衼,尼法衣。」

 1.   部首 示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ㄓ
 漢語拼音 zh  注音二式 j 
恭敬的。如:「頌學祺」﹑「請尊安」。南史˙卷四十˙黃回傳:「回既貴,事戴明寶甚謹。」
適﹑僅﹑只。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相似。」
神祇shén qí
【釋義】“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 ​​指神。
【區別】神祇與神祗之分,僅差了下面的一點。
【五筆】pyqa
【英文】the god of the sky and the earth / the god
祇qí
①地神。《論語·述而》:“禱爾於上下神~。”(替你向天地神祇祈禱。)
②zhǐ。僅僅,只。《詩經 · 小雅 ·何人斯》:“~攪我心。
【拼音】shénqí
【釋義】<書>'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指神。(引自《現代漢語詞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