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齣與出,戲劇,戲曲, 散花, 散華

戲劇,戲曲, 散花, 散華

"回顧戰時台灣的歷史,常常會出現一類讓人費解的詞語:「玉碎」是指全滅;「散華」即是陣亡;「若櫻」是年輕軍人;「赤紙」是召集令;「七生報國」是生生 世 世都要為天皇奉獻性命;「特年兵」是陸軍的少年戰車兵、少年飛行兵與海軍的預科練(飛行預科練習生)。這些死去的詞語,同時卻是活著的人的悲哀。唯有探究 這些被極度美化的戰爭語言,我們才有可能真正體會那時候台灣少年所處的集體氛圍。"
撰文/黃同弘(經典雜誌編輯)



著名的佛經故事之一。敘述當維摩詰和諸菩薩弟子議論佛法時,天女出現以花散在眾人身上,於心無所住的菩薩,花朵自然墜落,而心有所執著的弟子反而拂之不去。唐.宋之問˙為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設齋歎佛文:龍王獻水,噴車之埃塵;天女散花,綴山林之草樹。
戲曲劇目。敘述釋迦因維摩居士有病,命文殊師利率諸菩薩弟子前往問疾,又命天女往散花,以驗結習的經過。或稱為天女宮



《現代漢語詞典》上這兩個條目的分別如下: [戲劇]:1.通過演員表演故事來反映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衝突的藝術。是以表演藝術為中心的文學、音樂、舞蹈等藝術的綜合。分為話劇、戲曲、歌劇、舞劇等,按作品類型又可以分為悲劇、喜劇、正劇等。2.指劇本。 [戲曲]:1.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包括崑曲、京劇和各種地方戲,以歌唱、舞蹈為主要表演手段。2.一種文學形式,雜劇和傳奇中的唱詞。

戲曲是指中華文化的傳統戲劇。「戲曲」一詞始見於《水雲村稿》中〈詞人吳雲章傳〉,指南宋流行於民間的永嘉戲曲,是南戲戲文發展之濫觴。在河南省偃師市出土的一座宋代墓葬里,發掘出來的「宋雜劇演員丁都賽雕像磚」,是中國現存的最早記錄戲曲演出活動形象的文物。爾後,「戲曲」之名迭有變遷,以「戲曲」指稱「中國傳統戲劇」,須待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問世,本書以「戲曲」為名,首度將中國傳統戲劇推上近代學術之林,「戲曲」乃成為「中國傳統戲劇」之專稱。
王國維將戲曲定義成「合歌舞以演故事」,同時也指出代言體是戲曲不同於其他文類的重要特點。由此定義看來,戲曲必須具備演員、劇場、詩歌、舞蹈、音樂、代言體、演故事等基本元素。臺灣學者曾永義將王國維對戲曲的定義視為戲曲小戲必須具備的條件,小戲的表演藝術較為原始。而相較於小戲的大戲有更高度的藝術表現,已經是綜合的文學與藝術,其定義為:「中國古典戲劇是在搬演故事,以詩歌為本質,密切結合音樂和舞蹈,加上雜技,而以講唱文學的敘述方式,通過俳優妝扮,運用代言體,在狹隘的劇場上所表現出來的綜合文學和藝術。」


さんげ 1 【散華】


(名)スル
(1)〔仏〕
(ア)仏を供養するために花をまき散らすこと。
(イ)特に法会(ほうえ)で、偈(げ)を唱えながら列をつくって歩き、蓮(はす)の花びらの形をした紙をまき散らす法要。
(2)戦死を美化していう語。
「南海に―した勇士」

三省堂提供「大辞林 第二版」


さんげ-し 3 【散華師】


〔仏〕 法会(ほうえ)で、散華をつかさどる僧。散華僧。


因為我先學「齣(戲」,所以看到大陸的都寫成「出」,以為它是簡體字。其實「齣」與「出」可能通用。劇目與「段落」可能無區分。參考{教育部國語辭典}:

+齣-- 量詞。計算戲曲劇目的單位。如: 兩齣戲 。儒林外史˙第十回: 戲子上來參了堂,磕頭下去,打動鑼鼓,跳了一齣 加官 ,演了一齣 張仙送子 ,一齣 封贈 。

+出-- 量詞。古代計算表演段落的單位。景德傳燈錄˙卷十四˙潭州雲巖曇晟禪師: 藥山乃又問: 聞汝解弄師子,是否? 師曰: 是。 曰: 弄得幾出。 師曰:弄得六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