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辟,壁,“避,“壁”,嬰,”驚走,檢責,計功


辟,邊緣、避遠?



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丁丑四月,自惠州貶所,再責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不得簽書公事,被命即行,六月渡海,七月到昌化軍貶所,至十二月作。【儋州】
當時蘇軾62歲,寫了一首《夜 夢 ,并 引》的詩
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餘日矣,淡然無一事。 學道未至,靜極生愁,夜夢如此,不免以書自怡。


詩曰
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
計功當畢《春秋》餘,今乃始及桓莊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鉤魚。
我生紛紛嬰百緣,氣固多習獨此偏。
棄書事君四十年,仕不顧留書繞纏。
自視汝與丘孰賢,易韋三絕丘猶然,如我當以犀革編。
說起自己都已經是62歲的老人,想起年輕的時候被老爸逼著讀書,依據進度應該讀完《春秋》,由於貪玩,實際的進度只要桓莊初,深怕老爸查問,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鉤魚。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辟,法也。从煀,从辛,節制其�也;从口,用法者也。”按:今為“闢”的簡化字。
注音
釋義
(一)bi4《廣韻》必益切,入昔幫。又房益切。錫部。(1)法,法度。《爾雅‧釋詁一》:“辟,法也。”《詩‧大雅‧板》:“民之多辟,無自立辟。”毛傳:“辟,法也。”《漢書‧匈奴傳》:“於是作《呂刑》之辟。”顏師古注:“辟,法也。”又特指刑法。《書‧君陳》:“殷民在辟。”孔傳:“殷人有罪在刑法者。”《左傳‧昭公六年》:“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三辟之興,皆叔世也。”《鹽鐵論‧周秦》:“故立法制辟,若臨萬仞之壑,握火蹈刃,則民畏忌,而無敢犯禁矣。”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部〈人命〉中‧圖賴》:“賣屍者比照開棺擬之重辟,則庶知所警矣。”(2)天子,國君。《爾雅‧釋詁一》:“辟,君也。”《書‧洪範》:“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歷選列辟,以迄乎秦。”顏師古注:“辟,君也。”《舊唐書‧太宗紀下》:“末代已來,明辟蓋寡。”又首領。章炳麟《〈孫逸仙〉題辭》:“掩跡鄭洪為民闢,四百兆人視茲冊。”
(3)古稱官吏。《文選‧張衡〈西京賦〉》:“正殿路寢,用朝群辟。”李善注引薛綜曰:群辟,謂王侯、公卿、大夫、士也。”宋蘇軾《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詔》:“朕歷選百辟,試之以事。”明沈德符《貂帽腰輿》:“宰相為百辟之師表。”
(4)古代祭祀時妻對夫死後的稱呼。《禮記‧曲禮》:“夫曰皇辟。”鄭玄注:“更設稱號,尊神異於人也。”
(5)大。《尸子‧廣澤》:“天、帝、后、皇、辟、公、弘、廓、宏、溥、介、純、夏、幠、冢、晊、昄,皆大也。十有餘名,而實一也。”
(6)罪,罪行。《爾雅‧釋詁一》:“辟,�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質,貳乃辟也。”杜預注:“辟,罪也。”《漢書‧揚雄傳下》:“言奇者見疑,行殊者得辟。”唐柳宗元《與呂恭論墓中石書書》:“聖人有制度,有法令,過則為辟。”
(7)懲罰。《書‧君陳》:“辟以止辟,乃辟。”孔傳:“刑之而懲止,犯刑者乃刑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辟。”杜預注:“辟,誅也。”又特指死刑。宋范仲淹《宋故同州觀察使李公神道碑銘》:“蓋殺人者一,餘四人,掩其骸爾,安可盡辟乎﹖”
(8)治,治理。《爾雅‧釋言》:“辟,歷也。”郝懿行義疏:“辟者,《釋詁》云:‘法也。’歷者,厤之墒借也。《說文》云:‘厤,治也。’治、法義近,辟、歷聲近。凡聲近之字,古人多以為訓。”《玉篇‧辟部》:“辟,理也。”《書‧金縢》:“我之弗辟,我無以告我先王。”陸德明釋文:“辟,治也。”《左傳‧文公六年》:“宣子於是乎始為國政,制事典,正法罪,辟刑獄。”杜預注:“辟,猶理也。”王引之述聞:“理亦治也。”
(9)取法,效法。《逸周書‧祭公》:“天子自三公上下辟于文武,文武之子孫大開方封于下土。”孔晁注:“辟,法也。言我上法文武,方大開國,旁布於下土。”
(10)明,彰明。《詩‧大雅‧抑》:“辟爾為德,俾臧俾嘉。”馬瑞辰通釋:“辟亦明也。”《禮記‧祭統》:“悝拜稽首曰:‘對揚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鄭玄注:“辟,明也。”《漢書‧揚雄傳上》:“惟天軌之不辟兮,何純絜而離紛!”王念孫雜志:“天軌猶天道也。辟,明也。言天道不明,故使純絜之人遭此難也。”
(11)召,徵召。《管子‧輕重乙》:“辟之以號令,引之以徐疾。”《文選‧阮籍〈詣蔣公〉》:“辟書始下,下走為首。”李善注:“辟,猶召也。”《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三年》:“湯邦彥敢為大言,虞允文深器之。允文出為四川宣撫也,辟邦彥以行。”
(12)功作章程。《周禮‧地官‧鄉師》:“以考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鄭玄注:“辟,功作章程。逆猶鉤考也。”賈公彥疏:“辟謂功程,司空主役作,故將此役要以鉤考司空之功程。……功作之事,日日錄其程限,謂之章程。”
(13)績𠾭熷麻。《孟子‧滕文公下》:“彼身織屨,妻辟纑,以易之也。”趙岐注:“緝績其麻曰辟;練其麻曰纑。”清顧炎武《常熟陳君墓誌銘》:“母許氏,年二十有八,閉戶辟纑。”
(14)除。《小爾雅‧廣言》:“辟,除也。”1.芟除;掃除。《詩‧大雅‧皇矣》:“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朱熹注:“啟、辟,芟除也。”《楚辭‧遠遊》:“風伯為余先驅兮,氛埃辟而清涼。”王逸注:“掃除之也。”2.屏除;排除。《周禮‧秋官‧士師》:“王燕出入,則前驅而辟。”《莊子‧庚桑楚》:“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至知不謀,至仁無親,至信辟金。”成玄英疏:“辟,除也。”《漢書‧朱博傳》:“博辟左右問禁:‘是何等創也﹖’”《論衡‧儒增》:“金鼎之器,安能辟奸﹖”
(15)批駁,駁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嚴復《闢韓》:“韓子一概辭而闢之,則不思之過耳。”魯迅《二心集‧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寄開明書店中學生雜志社》:“著論闢謬。”
(16)一種寄生蟲名。宋唐慎微《證類本草‧蟲魚中品(寄居蟲)》:“(寄居蟲),南海一種,似蜘蛛,入螺殼中負殼而走,一名辟,亦呼寄居,無別功用也。”
(17)通“襞”。摺灐又熷𣏴熷且。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辟,墒借為襞。”《文選‧張協〈七命〉》:“乃鍊乃鑠,萬辟千灌。”李善注:“辟謂疊之,灌謂鑄之。”清譚獻《復堂詞話》:“千辟萬灌,幾無鑪錘之跡。”又閉合;聚合。《莊子‧田子方》:“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云:“辟,卷不開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夫悍藥入中,則邪氣辟矣。”司馬貞索隱:“辟,猶聚也。”
(18)通“避”。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辟,墒借為避。”《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漢書‧武五子傳》:“時上疾,辟暑甘泉宮。”清魏源《聖武記‧嘉慶川湖陝靖寇記二》:“六月,進圍賊陳家壩,賊傾巢死䏁鬥𠻘斤㗱,不辟銃石岙駮。”
(19)通“嬖”。寵幸;偏愛。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辟,墒借為嬖。”《荀子‧儒效》:“事其便辟,舉其上客,�岙患然若終身之虜而不敢有他志。”楊倞注:“便辟謂左右小臣親信者也。”清包世臣《藝舟雙楫‧族兄紀三先生鄭本〈大學〉、〈中庸〉說序》:“自古君人者辟於所習,任其所偏。”
(20)通“躄”。腳病。《正字通‧辛部》:“辟,與躄通,足病不能行。”《荀子‧正論》:“不能以辟馬毀輿致遠。”楊倞注:“辟與躄同。”《漢書‧賈誼傳》:“類辟,且病痱。”顏師古注:“辟,足病。”
(21)通“壁”。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辟,墒借為壁。”1.星名。《爾雅‧釋天》“營室,東壁也”唐陸德明釋文:“辟,本又作壁。”《禮記‧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辟中。”2.墻壁。《逸周書‧時訓》:“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螅蟀居辟。”朱右曾校釋:“蟋蟀生土中,有翼而未能飛,但居壁上。辟、壁同。”3.壁壘。《左傳‧成公二年》:“齊侯以為有禮。既而問之,辟司徒之妻也。”杜預注:“辟司徒,主壘壁者。”
(22)通“璧”。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辟,墒借為璧。”《詩‧大雅‧靈臺》:“於論鼓鐘,於樂辟廱。”朱熹注:“辟、璧通。”
(23)通“臂”。手臂。《類篇‧辛部》:“辟,肱也。”清朱珔《說文假借義證》:“辟,為臂之省借。”《墨子‧備城門》:“城上二步一渠,渠立程,丈三尺。冠長十丈,辟長六尺。”孫詒讓閒詁:“此渠乃守械,以金木為之。……辟,《備穴篇》正作臂,今移前。冠,蓋渠之首;臂,其橫出之木也。”唐賈島《送殷侍御赴同州》:“猶來交辟士,事別偃林扃。”按:一本作“由來交臂者”。
(24)姓。《廣韻‧昔韻》:“辟,姓。漢有富室辟子方,又有辟閭彬。”《通志‧氏族略五》:“辟氏,《左傳》有辟司徒。《漢書》富人辟子方。”
(二)pi4《廣韻》芳辟切,入昔滂。錫部。(1)開。《正字通‧辛部》:“辟,猶開也。”1.打開。《儀禮‧士喪禮》:“主人即位,辟門。”鄭玄注:“辟,開也。”《荀子‧議兵》:“故辟門除涂以迎吾入。”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山魈》:“注念間,風聲漸近居廬,俄而房門辟矣。”2.開鑿墓藏。《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冬十月,孟氏將辟,藉除於臧氏。”杜預注:“辟,穿藏也。”(2)開闢,開拓。《詩‧大雅‧江漢》:“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鄭玄箋:“王於江漢之水上命召公,使以王法征伐開辟四方,治我疆界於天下。”又《召旻》:“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魯迅《書信‧致李樺
(3)開發。《管子‧五行》:“春辟勿時,苗足本。”《史記‧貨殖列傳》:“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司馬貞索隱:“辟,通也。”《漢書‧文帝紀》:“朕親率天下農,十年於今,而野不加辟,歲一不登,民有饑色。”宋王安石《風俗》:“田畝辟,則民無饑矣。”
(4)扞禦。《漢書‧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之,皆不能中”唐顏師古注:“守宮,蟲名也。……今俗呼為辟宮,辟亦禦扞之義耳。”
(5)週圍。《靈樞經‧腸胃》:“廣陽傳脊以受回腸,左環葉脊上下,辟大八寸,徑二寸。”
(6)鄙陋。《左傳‧哀公七年》:“魯弱晉而遠吳,馮恃其眾,而背君之盟,辟君之執事,以陵我小國。”杜預注:“辟,陋也。”
(7)幽僻,偏僻。《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王逸注:“辟,幽也。”《漢書‧薛宣傳》:“而粟邑縣小,辟在山中。”
(8)邪僻;不老實。《集韻‧灿人熷曰韻》:“辟,邪也。”《論語‧先進》:“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何晏集解引馬融曰:“子張才過人,失在邪辟文過。”朱熹集註:“辟,便辟也。謂習於容止,少誠實也。”《左傳‧昭公六年》:“叔向曰:‘楚辟,我衷,若何效辟﹖’”杜預注:“辟,邪也。衷,正也。”《淮南子‧說山》:“畏馬之辟也,不敢騎;懼車之覆也,不敢乘。”高誘注:“辟,旁也。”《漢書‧霍光傳》:“行淫辟不軌。”
(9)旁側。《左傳‧莊公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樂備。”孔穎達疏:“辟,是旁側之語也。”
(10)偏。《禮記‧大學》:“所謂齊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朱熹注:“辟,猶偏也。”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第八章二》:“辟者,偏也,非邪也。邪生心而偏在事。”清魏源《再書宋名臣言行錄後》:“太原閻百詩曰:‘近日文人議論之愎之辟,未有甚于楊用修者也。”又斜,傾斜。《類篇‧辛部》:“辟,斜也。”《禮記‧曲禮上》:“負劍辟咡詔之。”鄭玄注:“謂傾頭與語。”陸德明釋文:“辟,側也。”漢曹操《軍令》:“行三里,辟矛卓岙戈,結幡旗,止鼓。”
(11)小。《呂氏春秋‧審時》:“厚糠多米岙比,閪㶊走辟米,不得恃定熟,卬天而死。”高誘注:“辟,小也。”
(12)方言。對地位低下者或商人的賤稱。《方言》卷三:“南楚凡㶑口熷馬庸賤謂之田儓……或謂之辟。辟,商人醜稱也。”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川東謂醜而庸賤者為辟。”
(13)一種捕捉鳥獸的工具。也作“繴”。《墨子‧非儒下》:“盜賊將作,若機辟將發也。”孫詒讓閒詁:“機辟蓋掩取鳥獸之物。”《莊子‧逍遙遊》:“子獨不見狸狌乎﹖……中於機辟,死於罔罟。”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云:“辟,罔也。”王念孫雜志:“辟,疑與繴同。《爾雅》:‘繴謂之罿,罿,罬也;罬謂之罦,罦,覆車也。’郭璞曰:‘今之翻車也,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鹽鐵論‧刑德》:“罻羅張而懸其谷,辟陷設而當其蹊,矯弋飾而加其上,能勿離乎﹖”又比喻陷害人的圈套。《楚辭‧九章‧惜誦》:“設張辟以娛君兮,願側身而無所。”王念孫雜志:“辟,讀機辟之辟。”
(14)半。《廣雅‧釋詁四》:“辟,半也。”
(15)透徹。如:精闢。
(16)通“椑”。內棺,貼身之棺。《左傳‧哀公二年》:“桐棺三寸,不設屬辟。”杜預注:“屬辟,棺之重數。”陸德明釋文:“屬,次大棺也。辟,親身棺也。”阮元校勘記:“‘不設屬辟’,鄭注《禮記‧喪大記》、賈公彥疏《儀禮‧士喪禮》引並作‘屬椑’。”
(17)通“譬”。《集韻‧寘韻》:“譬,《說文》:‘諭也。’或作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辟,墒借為譬。”1.譬喻,比方。《墨子‧小取》:“辟也者,舉他物而以明之也。”《楚辭‧九章‧惜往日》:“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洪興祖補注:“辟,喻也。”《荀子‧王霸》:“是過者也,過猶不及也;辟之是猶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明史‧忠義傳‧張銓》:“辟之一身:遼東,肩背也;天下,腹心也。肩背有患,猶藉腹心之血脈滋灌。”2.知曉,明白。《禮記‧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者,必知其情,辟於其義,明於其利,達於其患,然後能為之。”
(18)通“擗”。捶胸。《爾雅‧釋訓》:“辟,拊心也。”郭璞注:“謂椎胸也。”陸德明釋文:“辟字宜作擗。”《詩‧邶風‧柏舟》:“靜言思之,寤辟有標。”毛傳:“辟,拊心也。”《禮記‧檀弓下》:“辟踊,哀之至也。”孔穎達疏:“拊心為辟,跳躍為踊。”清顧炎武《文林郎貴州道監察御史王君墓誌銘》:“每寤辟長歎,遂以得疾。”
(19)通“擘(<現代音>bo4<\/現代音>)”。剖分。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辟,墒借為擘。”《禮記‧喪大記》:“絞一幅為三,不辟。”孔穎達疏:“‘不辟’者,辟,擘也。言小歛絞全幅析裂其末為三,而大歛之絞既小,不復擘裂其末,但古字假借,讀辟為擘也。”
(20)通“甓”。磚。《漢書‧尹賞傳》:“修治長安獄,穿地方深各數丈,致令辟為郭。”顏師古注:“令辟,鹿岙瓦專岙瓦也。”《周禮‧考工記‧匠人》“堂涂十有二分”清孫詒讓正義:“阮元云:‘古甓字多作辟,今金石猶有存者。’”
(21)通“紕(<現代音>pi2<\/現代音>)”。用繒彩鑲飾衣帶兩側,也指所鑲的邊緣。《集韻‧支韻》:“紕,緣也。《禮》作辟。”《禮記‧玉藻》:“而素帶,終辟。”鄭玄注:“辟讀如裨冕之裨,裨謂以繒彩飾其側,人君充之。”
(22)“闢”的簡化字。
(三)mi3《集韻》母婢切,上紙明。通“弭”。平息,停止。《集韻‧紙韻》:“辟,止也。通作弭。”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解部》:“辟,墒借為弭。”《禮記‧郊特牲》:“祭有祈焉,有報焉,有由辟焉。”鄭玄注:“由,用也。辟讀為弭,謂弭災兵遠罪疾也。”


 14.   部首 女 部首外筆畫 14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ㄥ
 漢語拼音 y n  注音二式 y ng
初生的幼兒。如:「男」﹑「女」。唐˙白居易˙吾雛詩:「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
環繞﹑圍繞。山海經˙西山經:「湯其酒百標,以百珪百璧。」後漢書˙卷二十五˙卓茂傳˙論曰:「建武之初,雄豪方擾,虓呼者連響,城者相望。」
纏﹑絆。文選˙陸機˙赴洛中道作詩:「借問子何之?世網我身。」新唐書˙卷一六七˙王播傳:「(王龜)州人號郎君谷,未始以人事自。」
繫戴。荀子˙富國:「辟之,是猶使處女寶珠﹑佩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也。」
觸犯﹑觸怒。荀子˙彊國:「教誨之,調一之,則兵勁城固,敵國不敢也。」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李適傳:「都下有牛善觸,人莫敢。」


計功

1.計算功績。《左傳 ·襄公十九年》:“夫銘,天子令德,諸侯言時計功。”杜預注:“舉得時,動有功,則可銘也。”宋沉括《夢溪筆談 ·權智》:“然青之用兵,主勝而已,不求奇功,故未嘗大敗,計功最多,卒為名將。”

2.計算用工數、工程量。《魏書 ·崔辯傳》:“九月農罷,量役計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唐呂週任《泗州大水記》:“至於修府署,建城池,詔有司計功而償緡。”宋贊寧《宋高僧傳 ·感通二·無相》:“以其鐘大隔江,計功兩日方到。”

3.計較功利。宋胡宏《鬍子知言·紛華》:“學貴大成,不貴小用。大成者,參於天地之謂也;小用者,謀利計功之謂也。”元袁桷《朝列大夫同僉太常禮儀院事白公神道碑銘》:“彼計功者,承色善趨,較以虧成,卒喪其軀。”清唐甄《潛書·辨儒》:“大瓠曰:'吾聞儒者不計功。'曰:'非也。'”

檢責

檢查。唐韓愈《應所在典貼良人男女等狀》:“右準律,不許典貼良人男女作奴婢驅使,臣往任袁州刺史,日檢責州界內,得七百三十一人。” 《新五代史 ·唐臣傳·安重誨》:“從璋檢責其家貲,不及數千緡而已。” 《資治通鑑 ·唐穆宗長慶二年》:“檢責所在實戶,據口團保,給一年鹽,使其四季輸價。”

 1. 驚走
 注音一式 ㄐ|ㄥ ㄗㄡˇ
 漢語拼音 j n  z u 注音二式 j ng tz u
驚慌逃走。詩經˙大雅˙綿˙鄭玄˙箋:「將士眾過己國,則惶怖驚走。」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契丹主辭不見,經躍馬入城,百姓皆驚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