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浣/澣,浣腸, 「和理非」


此後香港一直在天安門鎮壓紀念日舉行守夜活動。曾幫助組織這些活動的親民主立法者、工會領導人司徒華 (Szeto Wah)堅持要讓活動保持和平、理性和非暴力,簡稱 “和理非”。
“這個說法大受歡迎,因為香港人一直很厭惡任何形式的暴力或肢體衝突,”民間人權陣線(Civil Human Rights Front)的梁穎敏說,該繖形組織曾在當前抗議活動中組織大規模和平遊行。 “很長一段時間,泛民主人士和普通大眾認為和理非是香港抗議的一般原則。”
2003年7月1日,當50萬人舉行遊行抗議擬議的國家安全法時,政府很快讓步,這成為和理非策略的一大勝利。


 2019年9月專程從台北搭乘自強號前往宜蘭美術館參觀「人生浣腸―邱亞才回顧展」,距離1977年8月在台北南海路的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參觀邱亞才作品首展,已經四十二年。
 1977年的邱亞才作品首展,展出卅多幅油畫人像。展覽會場的觀眾三三兩兩,自然不能跟早先的洪通熱潮相比。但是那樣的場景倒和他筆下的人像,有著難以言喻的黏合。「站在邱亞才的卅多幅油畫人像下,有如置身夢魘……他筆下的人物,幾乎沒有一個是健康的,也找不到滿足的微笑;一個個都是『受傷害』,靈魂輕若游絲。」這是我看完展覽隔日刊登在報紙的特寫片段。(撰文.攝影/陳長華)(節選自《藝術家》533期,2019年10月號)
圖說:「人生浣腸─邱亞才回顧展」展場一景



和理非」,全稱為「和平、理性、非暴力」,是一個香港政治術語,屬近年部分泛民主派政黨主張的抗爭模式,以圖與被視為較激進的派別區分,常見於論政的貼文當中。




【浣】
音讀 (一)ㄏㄨㄢˇ (二)(又音)ㄨㄢˇ

釋義

(一)ㄏㄨㄢˇ
洗滌、洗濯。廣韻.上聲.緩韻:「浣,濯也。」唐.
  王維.洛陽女兒行:「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
  紗。」
滌除、消除。唐.馬載.岐陽逢曲陽故人話舊詩:「積
  愁何計遣?滿酌浣相思。」

唐代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上浣、中浣、下浣
 。後借作為上旬、中旬、下旬的別稱。明.張自烈.正字
 通.水部:「澣(浣),俗以上澣、中澣、下澣為上旬、
 中旬、下旬,本唐官制十日一休沐,故白居易詩:『公假
 月三旬。』今皆襲用之。省作浣。」

」之異體。

(二)(又音)ㄨㄢˇ
(一)之又音。

㳖「」之異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