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嵌,嵌(彩)玻璃,赤嵌樓。曹銘宗:〈坎與崁〉

〈坎與崁〉
基隆「崁仔頂」漁市的「崁」是錯字?
今天注意到台語「崁」(Khàm)、「坎」(khám)二字,不但發音不同,意思也不同,看來「崁仔頂」應是「坎仔頂」才對。
《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都沒有「崁」字。中國《漢典》也沒有「崁」,只提到「赤崁」:地名,在中國台灣省。
《教育部國語辭典》則說「崁」(ㄎㄢˇ):閩南方言,指山崖、山谷的意思。
《漢典》說「坎」(ㄎㄢˇ)有兩個意思:1.低陷不平的地方、坑穴。2.自然形成或人工修築的臺階狀東西。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說「坎」有兩個意思:1.階梯。例:坎仔(khám-á)指小階梯。2.計算建築物及階梯的單位。例:一坎店指一家店。
日本時代《台日大辭典》也指「坎仔」(khám-á)是細階梯;「崁」(khàm)是 山崖。
此外,台灣清代文獻的描述:「掘地為坎」、「掘深坎,開水池」、「賊匪焚劫臺灣城外三坎店」等。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對「崁」的解釋:山崖,指較陡直的崖面或河階地型。例:崁頂指小山的山頂,崁跤(khàm-kha)指斷崖下。
基隆「崁仔頂」地名由來,一般都說是早年漁船在此靠岸,必須把漁貨搬到石階(台語稱khám-á)上的街道。另有人說早年漁民在此建新屋,台語以khám為單位。
不管哪種說法,根據上述字典的標音和解釋,此地的地名是「坎」而不是「崁」,應該稱之「坎仔頂」。
順便談一下台南「赤崁」的地名,常見的說法是源自原住民「赤崁社」的音譯,但有沒有可能是漳泉漢人命名呢?
在十七世紀,赤崁位在台南台地(海拔25-40公尺),緊鄰台江內海,也就是說台江內海東岸高地稱為赤崁。如果漢人在台江內海上看赤崁,不就是一個小山崖嗎?這符合「崁」的命名。至於「赤」,或許與小山崖土石顏色有關?或許是陽光西曬小山涯?
其實澎湖縣白沙鄉也有赤崁地名,白沙鄉官網對該鄉赤崁地名由來提出一種說法:赤崁村位於白沙島東北端之高地,從海上仰望崖壁,先民稱為「崁」。附近露出的玄武岩呈紅色岩質,遠望像紅色崖壁,因而名為「赤崁」。
我查了一下,玄武岩在風化後會呈紅色、紫紅色。
以上提供參考,並請指教。



*****
2011.9
嵌,嵌(彩)玻璃,赤嵌樓


 嵌  部首 山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ㄑ|ㄢ
把東西填入空隙。如:「鑲嵌」、「嵌石」。



嵌(彩)玻璃

將各種彩色玻璃以鉛或鐵條連接起來,使其成為繪畫圖案,嵌在窗上。中世紀哥德式教堂建築使用最多。

險峻。南朝梁˙沈約˙江南曲:「但令舟楫渡,寧計路嶄嵌。」唐˙盧照鄰˙五悲文˙悲昔遊:「因嵌巖以為室,就芬芳以列筵。」


ㄑ|ㄢˋ cin(06489)山林深邃的樣子。如:「嵌巉」、「嵌巖」。

ㄎㄢˇ kn(04510A)



見「赤嵌樓」條。位於臺南市民族路的古蹟。創建於明永曆七年(西元1653)。此樓原為荷蘭人所建,本稱為「普魯民遮城」,是荷蘭人商業及行政中心。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 驅逐荷蘭人後,便設府署於此城。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朱一貴之役,樓門曾被破壞,後亦迭遭災禍,致使屋宇傾毀,然城牆卻依然堅固如昔。光緒十二年 在此樓中央建文昌閣,西南隅建海神廟。今道路入口處,存有一對石獅,城樓下方有一排碑林,由九隻贔屭駝著,碑文為乾隆皇帝親撰,石碑四周有龍紋浮雕,甚為 別致。樓本身建築亦精巧可觀。現屬臺閩地區一級古蹟。亦作「赤崁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