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亦稱紅封包,粵語中也稱為利市(俗作利是、利事、勵事),是將金錢放置紅色封套內做成的一種小禮物。送紅包是中國傳統習俗。最常見的是在各種喜慶場合,例如春節、婚禮、生辰等致送金錢作為禮物時都會使用。紅色在中國文化內代表喜慶。紅包內一般會放入有吉祥數字的金錢,例如有8字,或以雙數結尾的數目。
2016年9月7日讀《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學術通訊 No.1 2016》,Haiyan Hu - von Hin的《早期耆那教與佛教的"同利養"問題》(頁15-16),覺得應探討中國的"利"字意思。
"周德偉先生 (1902-86) 的演講,已是36多年 (2016年,42年)前了。
還是要感謝周先生和陳忠信先生。
周德偉與胡適之先生
又收入 有刪節 錯字多的 自由哲学与中国圣学*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2005 pp.263-304
這篇其實是周德偉先生的自述 不過稍微介紹他與胡適的十來次會面 2-3次設宴
再怎麼說 還是可以翻翻
* 本書編輯順序很有問題
《如何以美利利天下》是1974年11月陳忠信先生邀周先到東海大學的錄音帶擴篇成的,或許是 "虛擬講稿"。
不過,或可作為周先生思想的總結。
這場是絕少數我還記得題目的演講, 36年之後重讀此文, 才算讀懂。
《教育部的國語辭典》"美利*"解釋* 或許是錯誤的 。據周先生說法, 或可翻譯成 "dynamic global optimization"。
美利
*巨大的利益。史記˙卷七十˙張儀傳:「許儀而得黔中,美利也。
領頭字
| |
---|---|
美 | |
解形
| |
《說文》:“美,甘也。從羊,從大。”徐鉉等曰:“羊大則美。”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疑象人飾羊首之形。” | |
注音
|
釋義
|
(一)mei3《廣韻》無鄙切(《集韻》母鄙切),上旨明。脂部。 | (1)味道可口。《說文‧羊部》:“美,甘也。”段玉裁注:“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孟子‧盡心下》:“膾炙與羊棗(棗子)孰美。”宋蘇軾《顏樂亭》:“天生烝民,為之鼻口;美者可嚼,芬者可嗅。”宋周邦彥《驀山溪》:“因箇甚,煙霧底。獨愛蓴羹美。”
(2)形貌好看。《詩‧邶風‧靜女》:“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孟子‧梁惠王下》:“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資治通鑑‧天后長安四年》:“時人或譽張昌宗之美曰:‘六郎面似蓮花。’” (3)素質優良。《莊子‧天運》:“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楚辭‧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朱熹注:“是天賦我美質於內也。”《韓非子‧解老》:“夫物之待飾而後行者,其質不美也。” (4)優美,藝術性強。《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偻也。”《文選‧張衡〈西京賦〉》:“妖蠱豔夫夏姬,美聲暢於虞氏。”李善注引《七略》曰:“漢興,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動梁上塵。”漢傅毅《舞賦》:“是以樂記干戚之容;雅美蹲蹲之舞。” (5)精,質量高。《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郭璞注:“此皆道金銀之別名及精者。”《管子‧小匡》: “美金以鑄戈、劍、矛、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斤、斧、鉏、夷、鋸、欘,試諸木土。”《亢倉子‧農道》:“凡苗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 米,後生者為秕,是故其耨也。”《資治通鑑‧隋煬帝大業五年》:“帝大閱軍實,稱器甲之美。” (6)肥沃。《韓非子‧難二》:“必壤地美,然後草木碩大。”《禮記‧月令》:“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彊。”鄭玄注:“糞美互文耳。”孔穎達疏:“土潤辱 則土之膏澤易行,故可糞美之,使肥易也。”《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果童》:“夫地有山有澤,有黑有白,有美有亞〔惡〕。” (7)景物佳勝。《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三國魏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南朝宋謝靈運《述祖德詩》:“遺情捨塵物,貞觀丘壑美。” (8)茂盛。《管子‧八觀》:“山林雖近,草木雖美,宮室必有度。”《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太玄‧養》:“藏心于淵,美厥靈根。”范望注:“美,茂也。” (9)豐收。《管子‧國蓄》:“歲適美則市糶無予,而狗彘食人食。”又《禁藏》:“歲兼美惡,畝取一石,則人有三十石。” (10)成長;成熟。《呂氏春秋‧至忠》:“今有樹於此,而欲其美也,人時灌之則惡之,而日伐其根,則必無活樹矣。”高誘注:“美,成也。”《春秋繁露‧天地之行》:“故薺以冬美而荼以夏成。” (11)貴重。唐富嘉謨《麗色賦》:“價奪十城之美,聲曼獨立之歌。”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五十六:“清輝照海月,美價傾皇都。” (12)完美;淳良。《國語‧楚語上》:“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小大、遠邇皆無害焉,故曰美。”《楚辭‧遠遊》:“內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娛以自樂。”王逸注:“忠心悅喜,德純深也,而一作以,一云德絕殊也。” (13)巨大業績。《公羊傳‧僖公十年》:“桓公之享國也長,美見乎天下。”《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斯事雖細,然先臣之舊式,國家之遺美,不可闕 也。”呂延濟注:“班固自言作賦之事雖細微,然先臣皋陶舊法,國家歌頌遺美,不可闕之。”《三國志‧魏志‧劉廙傳》:“虧匹夫之節,成巍巍之美。” (14)品德或志趣高尚。《論語‧堯曰》:“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邢昺疏:“當尊 崇五種美事,屏除四種惡事,則可也。”《國語‧晉語一》:“彼將惡始而美終,以晚蓋者也。”韋昭注:“美,善也。……言以後善掩前惡。”三國魏曹丕《與吳 質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15)長處,才能。三國魏徐幹《中論‧貴驗》:“善獎人之美,而好攝人之過。”《新唐書‧杜如晦傳贊》:“持眾美效之君。” (16)喜;快樂。《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王弼注:“美者,人心之所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荀子‧致士》:“美意延年。”楊倞注:“美意,樂意也;無憂患則延年也。” (17)舒服;美滿。如:日子過得很美。宋蘇軾《縱筆》:“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清劉光第《河南夜發》:“美睡答行役,嚴裝嗟已苛。”《高玉寶》六:“讓你美吧,總有一天,我會狠狠地收拾你的。” (18)稱贊,褒獎。《詩‧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孔穎達疏:“偻者言美,惡者言刺。”《荀子‧富國》:“故使或非成惡。”楊倞注:“美謂黹衣跃呆伛寵,惡謂形戮。”《韓非子‧五蠹》:“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 (19)音調單位。見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標準計量局《關於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附表〉》。 (20)國名。美利堅合眾國的簡稱。如:中美上海公報。 (21)洲名。亞美利加洲的簡稱。如:歐美諸國。 |
領頭字
| |
---|---|
利 | |
解形
| |
《說文》:“利,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屈翼鵬《殷虛文字甲編考釋》:?“按,利當是犁之初文。從禾,從刀。其小點當象犁出之土凵㶊飞也。” | |
注音
|
釋義
|
(一)li4《廣韻》力至切,去至來。脂部。 | (1)鋒利。《說文‧刀部》:“利,銛也。”《玉篇‧刀部》:“利,剡也。”《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孔穎達疏:“二人若同齊其心,其纖〔鑯〕利能斷截於金。”《荀子‧勸學》:“金就礪則利。”唐白居易《放鷹》:“鷹翅疾如風,鷹爪利於錐。”明張羽《金川門》:“利石侔劍戟,風濤相吐吞。”又用如動詞,使鋒利。《管子‧兵法》:“厲士利械,則涉難而不匱。”(2)和。《廣雅‧釋詁三》:“利,和也。”王念孫疏證:“《說文》引《乾‧文言》:‘利者,義之和也。’荀爽注云:‘陰陽相和,各得其宜,然後利。’《乾‧彖傳》又云:‘保合大和乃利貞。’《周語》云:‘人民龢利。’《表記》:‘有忠利之教,’《後漢書‧章帝紀》‘利’作‘和’。是利與和同義。”又適合。《國語‧魯語下》:“子股肱魯國,社稷之事,子實制之。唯子所利,何必卞﹖”韋昭注:“利,猶便也。”《睡虎地秦墓竹簡‧賊死》:“男子〔尸〕?西有髟熷桼秦綦履一兩……以履履男子,利焉。”(3)靈便,利落。《周禮‧考工記‧車人》:“短轂則利,長轂則安。”《荀子‧王制》:“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尚完利……工師之事也。”楊倞注:“利,謂便於用,若車之利轉之類。”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舸舟取其輕利,謂之飛龫熷几。”又流利;爽利。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二:“黍米黏而可釀酒,稷米利而可為飯。”宋陳義《菩薩蠻》:“生天體態腰肢細,新詞唱徹歌聲利。” (4)疾,迅猛。《淮南子‧墬形》:“輕土多利,重土多遲。”高誘注:“利,疾也。”《晉書‧王濬傳》:“濬將至秣陵,王渾遣信要令蹔過論事。濬舉帆直指報曰:‘風利,不得泊也。’”清頤瑣《黃繡球》第二十七回:“外鄉不比自己家鄉,設使下手太利,收不住拳頭,反而於事有害。” (5)吉;順利。如:大吉大利。《廣韻‧至韻》:“利,吉也。”《易‧乾》:“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史記‧高祖本紀》:“東陽甯君、沛公引兵西,與戰蕭西,不利。”唐韓愈《送張道士序》:“時有利不利,雖賢欲奚為﹖” (6)善,優良;美好。《玉篇‧刀部》:“利,善也。”《漢書‧高帝紀下》:“十一月,徙齊、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顏師古注:“利,謂便好也。”五代韋莊《閨怨》:“戚戚彼何人﹖明眸利如月。” (7)利益。與“害”相對。《墨子‧經上》:“利,所得而喜也。”《正字通‧刀部》:“利,害之反。”《書‧泰誓》:“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別字”說開去》:“有百利而無一弊的事也是沒有的。” (8)有利;對……有利。《廣雅‧釋詁四》:“愛……利,仁也。”王念孫疏證:“愛、利者,《莊子‧天地篇》:‘愛人利物之謂仁。’”《孟子‧梁惠王上》:“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唐口熷天兢《貞觀政要》卷四:“苦藥利病,苦口利行。”《明史‧戚繼光傳》:“寇入平原,利車戰;在近邊,利馬戰;在邊外,利步戰。”清鄒容《革命軍》:“犧牲個人以利天下,犧牲貴族以利平民。” (9)富饒。《戰國策‧秦策一》:“西有巴、蜀、漢中之利。”高誘注:“利,饒也。”《鹽鐵論‧輕重》:“總一鹽鐵,通山川之利而萬物殖。” (10)貪;喜愛。《廣雅‧釋詁二》:“利,貪也。”《禮記‧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鄭玄注:“利,猶貪也。”《荀子‧正名》:“不利傳辟者之辭。”楊倞注:“利,謂悅愛之也。”《齊民要術‧雜說》:“無或蘊財,忍人之窮;無或利名,罄家繼富。”石聲漢注:“利,貪。”又佔有。《淮南子‧說山》:“象解其牙,不憎人之利之也。”高誘注:“利,猶取也。” (11)贏利;利息。如:利潤;高利貸。《史記‧越王句踐世家》:“逐什一之利。”《紅樓夢》第十一回:“就是那三百兩銀子的利銀,旺兒嫂子送進來我收了。”茅盾《春蠶》:“條件是蠶事完後本利歸清。” (12)古代祭祖禮儀中侍奉尸的人,亦稱“佐食”。《儀禮‧特牲饋食禮》:“利洗,散獻于尸。”鄭玄注:“利,佐食也。”也指祭祖禮中由利侍尸的儀節。《禮記‧曾子問》:“祭殤不舉,無肵俎,無玄酒,不告利成。”鄭玄注:“利成,禮之施於尸者。” (13)古代泄瀉滯下症的通稱。後作“痢”。《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十三年》:“帝嘗合止利藥,須胡粉一兩。”胡三省注:“泄瀉不禁者曰利。” (14)通“賴(<現代音>lai4<\/現代音>)”。憑藉。《國語‧晉語六》:“夫利君之富,富以聚黨,利黨以危君。”俞樾平議:“利,賴之墒字。利、賴聲近而義通。” (15)古州名。1.西魏置,隋、唐仍之。治所在今四川省廣元縣。2.宋置,治所在今廣西省凌雲縣西南。3.遼置,治所在今遼寧省朝陽縣西南。 (16)古縣名,治所在今山東省博興縣東四十里利城鎮。《漢書‧地理志上》:齊郡有利縣。 (17)水名。《水經注‧江水》:“(青林)湖水西流謂之青林水,又西南歷尋陽分為二水:一水東流通大雷;一水西南流注于江,《經》所謂利水也。” (18)姓。《通志‧氏族略五》:“利氏,或言楚公子食采於利,後以為氏。利,今之葭萌也。漢有利幾。” |
1. 矉
注音一式 ㄆ|ㄣˊ
因恨而瞪眼張目。說文解字:「矉,恨張目也。」
皺眉。同「顰」。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唐˙李白˙效古詩二首之二:「娥眉不可妒,況乃效其矉。」
28. 攝
注音一式 ㄕㄜˋ
引持、牽提。漢書˙卷三十二˙張耳陳餘傳:「吏嘗以過笞餘,餘欲起,耳攝使受笞。」
整理。史記˙卷七十七˙魏公子傳:「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
維持、保持。國語˙晉語四:「姓利相更,成而不遷,乃能攝固,保其土房。」
留取、收。如:「攝影」、「拍攝」、「攝取鏡頭」。
吸引、吸取。如:「勾魂攝魄」。唐˙顧況˙廣陵白沙大雲寺碑:「磁石攝鐵,不攝鴻毛。」西遊記˙第二十回:「把我師父攝了,倒轉問我做甚!」
捉拿、拘捕。如:「勾攝」。國語˙吳語:「攝少司馬茲與王士五人。」
統轄、管理。如:「統攝」。後漢書˙卷六十六˙陳蕃傳:「人君者,攝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維。」
代理、兼理。如:「攝政」。孟子˙萬章上:「堯老而舜攝也。」唐˙陳鴻˙東城老父傳:「老人見黃門侍郎杜暹出為磧西節度,攝御史大夫,始假風憲以威遠。」
輔佐、幫助。詩經˙大雅˙既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迫近、夾處。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保養。如:「攝生」。南朝梁˙沈約˙神不滅論:「虛用損年,善攝增壽。」
ㄋ|ㄝˋ ni(03052)
周德偉先生在Google Books: 第一頁
-
無封面圖片
-
無封面圖片
-
周德偉 - 1968 - 164 頁 - 摘要檢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