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為何會盛行?
勞埃德:人們只關注特朗普、勒龐和科爾賓的計劃將如何摧毀國家,卻忽視了這些民粹主義領袖為何能贏得人心。
更新於5天前 英國《金融時報》約翰•勞埃德
人們對這兩件事投入了太多關注: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以及傑里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等民粹主義領導者有多糟糕、他們或左傾或右傾的計劃將如何摧毀他們渴望執掌的國家。人們太不關注的則是他們給自己的無數追隨者帶來的希望和樂觀。
例如,英國反對黨工黨(Labour party)領袖科爾賓的確沒有個侯任首相的樣子,正如他在議會的多數同僚所發現的那樣。但是他為工黨爭取到的少數群體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退歐派在6月公投中以多數勝出所發出的信號——清楚表明了“落後者”對自身狀態的沮喪和怨恨。
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在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演講中說:“你們中一些人感到沮喪——甚至憤怒。你們知道嗎?你們沒錯。”這話正是對這部分選民說的。
法國、意大利、德國等歐盟其他國家沒有出現退歐運動,但是他們的政治建制派也面對著拒絕支持主流政黨的“落後者”。根據BVA上月公佈的一份民調結果,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的領袖馬琳•勒龐的支持率上升至27%,超過了社會黨(Socialist)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以及中右翼政黨共和黨(Republicans)領袖、前總統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
6月,意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Matteo Renzi)領導的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在羅馬市長和都靈市長選舉中輸給了五星運動黨(Five Star Movement)。後者是新興的民粹主義政黨,主張就是否留在歐元區進行公投,在多項民調中以微弱優勢領先。今年德國新選擇黨(Alternative for Germany)在一些州議會贏得了席位,該黨正在呼籲就是否留在歐盟內進行投票。
反對移民的瑞典民主黨(Sweden Democrats)在民調中對執政黨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s)形成挑戰。在奧地利,10月重新舉行的總統大選可能會將極右翼自由黨的諾貝特•霍弗(Norbert Hofer)推到總統寶座上。
在美國和歐洲,不斷加劇的不平等、薪資停滯不前、工作不安全感與對社會分裂的關切交織在一起,難以控制的移民和恐怖主義令這一切雪上加霜。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催生了一股民眾的能量。在美國,這股能量向右走,就托起了共和黨的特朗普;向左走,就托起了此前與希拉里競爭民主黨候選人提名的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歐洲,這股能量主要向右走。在主要的西方民主國家,很大一部分工人階級選民支持右翼政黨,因為右翼政黨是抵禦移民的堡壘,是對收入穩步增長、工作有保障時代走到盡頭的抗議,是精英階層的眼中釘。
6月英國退歐公投結束後,一些民眾在接受采訪時痛惜融洽的社會不復存在、未融入英國社會的移民以及英國的主權可能被歐盟奪走——這些受訪者主要來自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下層。人們往往認為這些話不過是懷念過去的好日子,但其實這些話也傳達出這些受訪者的一個願望——希望英國對他們而言變得更好。
科爾賓希望通過社會主義讓英國變得更好;特朗普信奉“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勒龐主張在歐盟之外實現民族復興。幾乎沒有任何批評者意識到,對於許多選民來說,這些主張描繪了一個更好的社會。
老牌政黨可能最終會贏。希拉里很可能會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科爾賓預計不會入主唐寧街10號。勒龐可能會進入總統大選的第二輪——但在決選投票中依然會慘敗,就像2002年她父親的遭遇一樣。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政府仍然掌控著中翼、右翼和左翼。
但是新的常態不太可能重返過去穩定的黨派執政。政治精英既沒有足夠有力地更新對選民的承諾,也沒有設身處地體會他們的幻滅。例如,自上世紀90年代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領導下有關“第三條道路”(Third Way)的辯論以來,英國工黨中的溫和派一直未能描繪出,社會民主主義與已經大為改變的資本主義以及全球化之間應構建怎樣的新關係。在歐洲,兩件事正威脅著歐元的未來:歐盟對主權適用範圍猶豫不決、以及單一貨幣既沒能實現穩定也沒能成為促進歐盟團結的手段。
這是個可怕的時代,在歐洲以東,受到民眾歡迎的威權領導人正在探尋有利條件。自由派(無論左翼還是右翼)不能效仿民粹主義者,但是自由派領導人別無選擇,必須更努力地改變自由主義政治的面貌,不能讓人覺得它代表著精英人士對落後者的漠視。
本文作者為英國《金融時報》特約編輯
譯者/馬柯斯
~~~~
【即時頭條】中國理財產品餘額達26.3萬億元人民幣 再創新高
截至6月30日,中國家庭、公司和銀行持有的理財產品帳面餘額達到了創紀錄的26.3萬億元人民幣(3.9萬億美元),凸顯出影子銀行爆發性成長對槓桿越來越高的金融系統構成的風險。
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在網站上發布的報告,上述理財資金帳面餘額較2016年年初成長了11.8%。報告稱,上半年全國逾45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行理財產品97636隻,累計募集資金84萬億元。報告稱,理財產品資產配置比例分別為:債券約40%、現金及銀行存款17.7%、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主要是貸款)16.5%。
這份官方數據顯示,一般個人類產品存續餘額占全部理財產品資金餘額的48%,機構專屬類產品存續餘額占29%,私人銀行類產品存續餘額占7%;其余的是銀行同業類產品,存續餘額為4萬億元,6個月前餘額為3萬億元。(彭博社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