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由馬一手提拔,深獲馬倚重,並在去年「恢復」國民黨籍,黨內評估,江宜樺已正式躋身國民黨接班梯隊行列
開復
恢復。晉書˙卷七十三˙庾亮傳:「時石勒新死,亮有開復中原之謀。」 | |
受降職者回復原有官銜。文明小史˙第四十三回:「依他的意思,還想撫臺替他開復,撫臺因此事是大干眾怒的,一直因循未肯。」 |
領頭字
| |
---|---|
恢 | |
解形
| |
《說文》:“恢,大也。從心,灰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hui1《廣韻》苦回切,平灰溪。之部。 | (1)弘大;寬廣。《說文‧心部》:“恢,大也。”《公羊傳‧文公十五年》:“郛者何﹖恢郭也。”何休注:“恢,大也。”唐陳叔達《答王績書》:“雖人倫王化,備列元經,而恢談碩議,或不可捨。”宋李曾伯《沁園春》:“消磨未去,酒量猶恢。”
(2)擴大;張大。《增韻‧灰韻》:“恢,大之也。”《左傳‧襄公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於夏家。”杜預注:“雖有夏家而不能恢大之。”《漢書‧敘傳下》:“恢我疆宇,外博四荒。”顏師古注:“恢,廣也。”宋陸游《寒夜歌》:“誰恢天網致鳳麟﹖” (3)恢復;收復。清顧炎武等輯《東明見聞錄》:“今海內幅員,止此一隅。以全盛視粵西,則一隅似小;就西粵恢中原,則一隅甚大。” (4)完備;周全。《呂氏春秋‧君守》:“有識則有不備矣,有事則有不恢矣。”高誘注:“恢,亦備也。” |
李常受牧養、指導的地方教會(有人以「呼喊派」稱呼中國大陸境內的地方教會或其分支,其實是某些不良之徒錯用、誤用、曲解甚至故意歪曲其教訓)被部分基督教人士指為異端或極端教派,甚至指李否認聖父、聖子、聖靈的「三位一體」註:聖經並無三位一體之發表,三位一體之發表與聖經原意相差甚遠,易使人誤解,而用三一神正合原意。[1],所以許多人認為李氏的神學理論仍屬正統基督教信仰之列[2]。他所主導編譯之聖經恢復本,其英文版是首本由華人主導翻譯之英文聖經。
中國目前在北京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一名來自天津的政協委員提案,希望中國能夠恢復使用繁體字,這個議題從會議上延燒到網路上,正反兩方意見已在網路上討論熱烈。
中國天津政協委員潘慶林今年在兩會上提案,希望中國能夠恢復使用繁體漢字,這個提案備受兩會代表的關注,潘慶林表示,50年代漢字簡化的太粗糙,違背漢字的藝術和科學性,正體字是中國5000年來文化傳承,不能丟失。
近幾年中國召開兩會期間,都會有代表提出要恢復使用正體字的提案出現,2009年京劇大師梅蘭芳之子政協委員梅葆玖也曾有過相同的提案,2010年中國歌 唱家政協委員郁鈞劍、宋祖英也曾提案以10年為期,恢復繁體字的使用,唐山大地震的導演馮小剛曾表示,「在繁體字『親』的右邊有『見』,『愛』的中間有 『心』。後來經過簡化,『親愛』二字變成現在的『親不見』,『愛無心』,然後就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和唐山大地震。」此段文字在網路上廣為流傳,是最為中國網 友所熟知,恢復正體字的倡議。
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恢復繁體字,經過50年的使用,中國民眾大多都習慣簡體字,上個月上海復旦大學的入學考試,在第一題就要求考生辨識繁體字的書寫錯誤,讓許多考生第一題就卡關,也有網友表示,如果是為了恢復傳統,那為何不一次恢復到用甲骨文。
領頭字
| |
---|---|
又 | |
解形
| |
《說文》:“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高鴻縉《中國字例》:“字原象右手形,手本五指,只作三者,古人皆以三表多。後借為又再之又,乃通假右助之右以代之。久而成習,乃加人旁作佑,以還右助之原。” | |
注音
|
釋義
|
(一)you4《廣韻》于救切,去宥云。之部。 | (1)右手。後作“右”。《說文‧又部》:“又,手也,象形。”段玉裁注:“此即今之右字。”朱駿聲通訓定聲:“凡又手字,經傳皆以右為之。”
(2)副詞。 1.表示將要重復的動作,相當於“再”。《左傳‧文公十六年》:“姑又與之遇以驕之。彼驕我怒,而後可克。”《莊子‧達生》:“形精不虧,是 謂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明梅鼎祚《玉合記‧嗣音》:“問青青今日那還又,怕他人再折春柔。” 2.表示動作的重復或繼續。如:說了又說。《史記‧屈 原賈生列傳》:“(張儀)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宋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魯迅 《吶喊‧藥》:“老栓又吃了一驚,睜眼看時,幾個人從他面前過去了。” 3.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而且”。《論語‧子罕》:“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史記‧滑稽列傳》:“以故城中益空無人,又困貧,所從來久遠矣。”唐柳宗元《桐葉封弟辯》:“(周公)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又不當束縛之,馳驟之,使若 牛馬然。” 4.表示幾種情況或性質同時存在。如:又紅又專。《詩‧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齊陸厥《與沈約書》:“辭既美矣,理又 善焉。”魯迅《墳‧我之節烈觀》:“節烈很難很苦,既不利人,又不利己。” 5.表示輕微轉折,相當於“卻”。《墨子‧節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禍焉。” 6.用在否定句或反問句裏,起加強語氣的作用。如:他怎麼會知道的﹖我又沒有告訴他;這點小事情又費得了多大功夫﹖《史記‧游俠列傳》: “要以功見言信,俠客之義又曷可少哉!”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讎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7.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如:一年又三個月;四又三分之一。宋辛棄疾《美芹十論》:“蓋歷二十又三年,而勾踐未嘗以為遲而奪其權。” 8.表示補充申說。《史 記‧張丞相列傳》:“是時蕭何為相國,而張蒼乃自秦時為柱下史,明習天下圖書計籍。蒼又善用算律曆,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者。”魯迅《且介亭 雜文‧寄〈戲〉週刊編者信》:“又,今天的《阿Q正傳》上說:‘小D大約是小董吧﹖’並不是的。” (3)通“有()”。《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國次》:“功成而不止,身危又央(殃)。”《漢 書‧韓信傳》:“淮陰少年又侮信曰:‘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王念孫雜志:“此又字非承上之詞。又,讀為有,言少年中有侮信者也。古字通以又為有, 《史記》正作‘少年有侮信者。’” (4)通“宥”。寬恕。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頤部》:“又,栏借為宥。”《禮記‧王制》:“王三又,然後制刑。”鄭玄注:“又,當作宥。宥,寬也。”陸德明釋文:“又,義作宥。” (5)通“祐()”。福。《小屯殷虛文字乙編》五四○八:“我伐馬方,帝受我又。” (6)姓。《萬姓統譜‧宥韻》:“又,明又尚珍,字國寶,隴西人。” |
領頭字
| |
---|---|
復 | |
解形
| |
《說文》:“復,往來也。從彳,复聲。”按:复,《說文》訓“行故道”,義與復無別。复從荠,“行”意已顯,彳乃累增義符。 | |
注音
|
釋義
|
(一)fu4《廣韻》房六切,入屋奉。又扶富切。沃部。 | (1)
返回;還。《爾雅‧釋言》:“復,返也。”《說文‧彳部》:“復,往來也。”段玉裁注:“《辵部》曰:返,還也。還,復也。皆訓往而仍來。”《小爾雅‧廣
言》:“復,還也。”《易‧泰》:“无往不復。”《左傳‧桓公五年》:“淳于公如曹,度其國危,遂不復。”杜預注:“國有危難,不能自安,故出朝而遂不
還。”《楚辭‧九章‧哀郢》:“至今九年而不復。”又反覆。《詩‧小雅‧蓼莪》:“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毛傳:“復,反覆也。”
(2)恢復。《史記‧平原君列傳》:“三去相,三復位。”《世說新語‧方正》:“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猶絕﹖”唐元結《大唐中興頌》:“其年復兩京,上皇還京師。” (3)報復。《左傳‧定公四年》:“(伍員)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杜預注:“復,報也。”《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故越王將復吳而試其教。”《漢書‧江充傳》:“欲取必於萬乘以復私怨。”顏師古注:“復,報也。” (4)報答。《漢書‧匈奴傳下》:“以復天子厚恩。”顏師古注:“復亦報。” (5)告訴;答復。《小爾雅‧廣言二》:“復,白也。”《周禮‧秋官‧大司寇》:“凡遠近惸獨老幼之欲有復於上,而其長弗達者,立於肺石。”鄭玄注:“復 猶報也,報之者,若上書詣公府言事矣。”《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以王辭而不復。”司馬貞索隱引郭璞曰:“復,答也。”唐柳宗元《斷刑論》下:“余既 為《判刑論》,或者以《釋刑》復於余。” (6)補償。《禮記‧曾子問》:“除喪則不復昏禮乎﹖”鄭玄注:“復,猶償也。”《漢書‧陳湯傳》:“貳師將軍李廣利捐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而厂钬堇獲駿馬三十匹,雖斬宛王毌鼓之首,猶不足以復費。”顏師古注:“復,償也。” (7)實踐;履行。《論語‧學而》:“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朱熹注:“復,踐言也。”《韓非子‧解老》:“眾人離貳,聖人之復恭敬盡手足之禮也不衰。”陳奇猷集釋引太田方曰:“復,猶履也。”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下以復吾平生之志。” (8)事畢。《穀梁傳‧文公八年》:“未復而曰復,不專君命也。”范甯注:“復者,事畢之辭。”又《宣公八年》:“復者,事畢也。” (9)遏止。《淮南子‧時則》:“規之為度也,轉而不復,員而不垸。”高誘注:“復,遏也。” (10)免除(賦稅徭役)。《洪武正韻‧屋韻》:“復,除也。”《墨子‧號令》:“男女老小無分守者,人賜錢千,復之三歲。”《漢書‧高帝紀上》:“蜀、 漢民給軍事勞苦,復勿租稅二歲。”顏師古注:“復者,除其賦役也。”《資治通鑑‧後晉高祖天福六年》:“乃命復其境內稅三年。”胡三省注:“復,除免 也。” (11)寬宥;優待。《呂氏春秋‧當賞》:“故復右主然之罪。”《後漢書‧杜詩傳》:“士卒之復,比於宿衛。”李賢注:“復謂優寬也。” (12)安寧;安撫。《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季氏之復,天救之也。”杜預注:“復猶安也。”元佚名《劉弘嫁婢》第二折:“卻忘了安復嬸子。” (13)古稱人死後招其魂歸來。《周禮‧天官‧夏采》:“夏采掌大喪,以冕服復于大祖,以乘車建綏復於四郊。”鄭玄注引鄭司農云:“復,謂始死招魂復魄也。”《禮記‧檀弓下》:“復,盡愛之道也。”鄭玄注:“復謂招魂。”宋陸游《尤延之尚書哀辭》:“孰抗衣而復公兮。” (14)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震下坤上。《易‧復》:“雷在地中,復。”《漢書‧五行志》:“京房《易傳》曰:‘復,崩來無咎。’”顏師古注:“復,卦之辭也。”復卦,或者就叫復,係六十四卦之中第廿四卦。上卦係坤卦,代表地,即係☷ ;下卦係震卦,代表雷,即係☳ 。所以, (15)副詞。1.表示重復或繼續,相當於“再”。《論語‧述而》:“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韓非子‧五蠹》:“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 得。”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2.表示反問或加強語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世 說新語‧政事》:“文王之囿,與眾共之,池魚復何足惜。”唐李白《九日登高》:“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3.表示頻度。相當於“又”、“也”。 《漢書‧儒林傳‧瑕丘江公》:“會千秋病死,徵江公孫為博士……江博士復死,乃徵周慶、丁姓待詔保宮,使卒授十人。”晉陶潛《讀山海經》:“不老復不死, 萬歲如平常。” (16)連詞。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又”、“與”。唐王維《雪中憶李楫》:“長安千門復萬戶,何處躞蹀黃金羈。”宋尤袤《淮民謠》:“流離重流離,忍凍復忍饑。” (17)助詞。起補充或調節音節作用。《樂府詩集‧橫吹曲辭‧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唐杜甫《贈衛八處士》:“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18)通“複”。1.雙重;夾層。如:復姓;復線。《禮記‧明堂位》:“復廟重檐。”鄭玄注:“復廟,重屋也。”《史記‧留侯世家》:“從復道望見諸將。”裴駰集解引如淳曰:“復音複,上下有道,故謂復道。”三國吳楊泉《蠶賦》:“貽五色之玄黃,作四時之單復。”2.重復;再來一次。《玉篇‧彳 部》:“復,重也。”《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何晏集解:“鄭曰:‘……說則舉一隅以語之,其人不思其類,則不復重教之。’”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然而莫能復其處,不可謂善射。”又因襲;照舊。《商君書‧更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漢書‧律曆志上》:“創業變 改,制不相復。”顏師古注:“復,重也;因也。” (19)通“覆”。1.覆蓋。《荀子‧臣道》:“以德復君而化之,大忠也。”俞樾平議:“《韓詩外傳》復作覆,當從之。 以德覆君,謂其德甚大,君德在其覆冒之中,故足以化之。”宋陸游《首春連陰》:“老嫗哭子那可聽,僵死不復黔婁衾。”宋辛棄疾《美芹十論》:“典冠舉衣以 復韓侯。”2.傾覆。《易‧ 泰》:“城復于隍,勿用師。”孔穎達疏:“今下不陪抉,城則隕壞,以此崩倒,反復於隍。”3.考求。《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時,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 長之時。”高亨新箋:“復者考求也。復當讀為覆,二字古通用。《爾雅‧釋詁》:‘覆,審也。’《廣雅‧釋言》:‘覆,蓝鄄索也。’《說文》:‘蓝鄄索,求 也。’是覆有考求之義。” (20)通“腹”。1.肚子。《睡虎地秦墓竹簡‧治獄程式》:“甲到室即病復(腹)痛。”《漢書‧敘傳上》:“復心弘道,惟聖賢兮。”蕭該音義:“復 一作腹。張晏曰:‘以道為腹心也,弘道達於天地之性命也。’”2.厚盛。《呂氏春秋‧季冬紀》:“绣方盛,水澤復。”高誘注:“復亦盛也。”茆泮林注: “腹、復古義通。”按:《禮記‧月令》作“腹”,鄭玄注:“腹,厚也。” (21)通“穴鄄復”。地室。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孚部》:“復,栏借為穴鄄復。”《詩‧大雅‧帛钫系》:“陶復陶穴,未有家室。”毛傳:“陶其土而復之。”鄭玄箋:“復者,復於土上。”陸德明釋文:“復,累土於地上也。”按:《說文‧穴部》引作“穴鄄復”。 (22)地名。1.今湖北省沔陽縣西。《集韻‧屋韻》:“復,州名。”《正字通‧彳部》:“復,州名,古竟陵縣,今沔陽州。”2.今遼寧省復縣。遼、清二代稱州。 (23)姓。《正字通‧彳部》:“復,姓。元,復見心。”《左傳‧文公十年》:“期思公復遂,為右司馬。”《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以千三百戶封復陸支為壯侯。” |
[副]
1 前にあったことがもう一度繰り返されるさま。ふたたび。「あした―来ます」「いつか―お話を聞かせてください」「―失敗した」
2 ほかのものと同じ状態にあるさま。ひとしく。同じく。「息子も―父親と同様、学者だ」
3 そのものと別であるさま。「忙しいから―にしてくれ」「―の機会」
4 さらに別の事柄がつけ加わるさま。その上に。「秋は―収穫の季節でもある」
5 驚きや疑問の気持ちを表す。まったく。それにしても。「―えらい失敗をしたものだ」「―なんときれいな花だ」
[接]
1 事柄を並列・列挙するときに用いる。ならびに。「彼は、英語もドイツ語も、―フランス語も話せる」
2 さらに別の事柄をつけ加えるときに用いる。その上。「おもしろいだけでなく、―役に立つ」「医者であり、―文学者でもある」
3 並列・列挙した事柄のうち、どれを選択してもいいときに用いる。あるいは。または。「行ってもいいし、―行かなくてもいい」
[接頭]名詞に付いて、間接である意を表す。「―聞き」「―貸し」
Q.在行政法上可以看到系爭法規、系爭措施、系爭事項等出現,到底系爭是指什麼意思?
A. 就是指該事實「所涉及」到的法規、措施
「本件所涉及到或應適用的法規」在法律用詞裡就會變成「系爭法規」
中国の新パスポートの地図、南シナ海や台湾を自国領に 周辺国が一斉抗議
AFPBB News
【11 月26日 AFP】中国が今年発行した新パスポートの地図で南シナ海(South China Sea)のほぼ全域と台湾の観光地2か所、さらにインドとの係争地などが中国の一部として描いていることが明らかになり、各国が相次いで抗議している。 フィリピンとベトナムが22日、台湾は23日 ...
A. 就是指該事實「所涉及」到的法規、措施
「本件所涉及到或應適用的法規」在法律用詞裡就會變成「系爭法規」
中国の新パスポートの地図、南シナ海や台湾を自国領に 周辺国が一斉抗議
AFPBB News
【11 月26日 AFP】中国が今年発行した新パスポートの地図で南シナ海(South China Sea)のほぼ全域と台湾の観光地2か所、さらにインドとの係争地などが中国の一部として描いていることが明らかになり、各国が相次いで抗議している。 フィリピンとベトナムが22日、台湾は23日 ...
けい‐そう〔‐サウ〕【係争/×繋争】
[名](スル)訴訟で、当事者間で争うこと。「目下―中の事件」
けいそうぶつ【係争物】
訴訟における争いの目的物。
- けいそう【係争】
- (a) dispute, a conflict, a controversy; 〔訴訟中の〕litigation 係争中の問題a question 「at issue [in dispute]/...
- けいそうてん【係争点】
- a point at issue; a disputed point
- けいそうぶつ【係争物】
- disputed propert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