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怪,怪圈,罔兩,大驚小怪


2004/5/16 晚上七點多,一位高高的爸爸邊走邊教小孩,影子叫shadow,
卡通影片(blue)bear中不是有shadow嗎?……
小朋友,你什麼時候才懂得「罔兩」?

古代中國「思想界」中,罔兩是要角。
譬如說,用「罔兩」指「無所依據的樣子」。《楚辭˙東方朔˙七諫˙哀命》:「哀形體之離解兮,神罔兩而無舍。」

「罔兩」又指「影子外圍顏色較淡的部分」。《莊子.齊物論》中用寓言「罔兩問景」來說明「齊物」的道理。古字「景」就是「影」,兩字相通;「罔兩」指「影外之微陰」1,那指影外之影,「罔兩」依靠「影」而存,而「影」又靠本體而存,彼此都有所依待。

(《莊子˙齊物論》:「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人在太陽下一照有個影子,影子外還有個迷迷糊糊的光圈,莊子稱它為「罔兩」,有一天罔兩對影子說,你這個人真是荒唐,一下坐,一下站起來走,怎麼這樣不定呢?影子說:「唉!老兄啊,一談何容易,我後面還有個老闆,要我動,我就要動。」;《莊子˙寓言》「似之而非」)

應用:止庵《罔兩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他讀的都是翻譯的書,所以是原作之「影子外圍顏色較淡的部分」。

Milan KUNDERA(米蘭‧昆德拉) 《小說的藝術》(L'Art du Roman)慰遲秀譯,台北:皇冠,2004,第6章「73個詞」的譯注:「……作者為譯本刪去十個詞,因為這些文字牽涉到法文字詞的詞源分析,作者認為只有用法文陳述才能理解。所以事實上這裡只收了63個詞條。」(p.147)

【hc評論:這,初讀之下,或許是「似之而非」之論述。就好像說我上述引的種種「罔兩」的引文和作文,只能用中文寫(當然,《林語堂 當代漢英詞典》用spirits或demons of the wild 或'the penumbra '和'fringe shadow'翻譯「罔兩」,對我們母與是漢文的人,多少有點掃興……)。不過,昆德拉先生對於翻譯質量的講究和奮鬥過程,他的大陸譯者汪湄作的《愛是最難的事》(原載《讀書1995第9期,》收入《對話的靈光:米蘭‧昆德拉研究資料輯要》北京:中國有誼出版公司,1999)

其實,KUNDERA雖用法文寫作,我從他給的63詞條中,嗅出很濃厚的捷克風土,譬如說,對於aphorisme(翻譯成「格言」或許是誤譯)、litanie(連禱)、Tchecoslovaquie….如果讀者稿得清楚為什麼「這eliteisme法文字,在1967年才入法語界 文化精英,漸為媒體或商業等領域所取代….」沒什麼理由不原文照給。「作者」太低估他可能的讀者群中的想像力了。)

最重要而值得研究的是舊版《小說的藝術》原有93個關鍵詞,經與譯者討論之後,刪去6條,因為「無法譯寧可不譯」。(《對話的靈光:米蘭‧昆德拉研究資料輯要》頁708)。或許,這種精簡作法,與《林語堂 當代漢英詞典》的重新修改時,後輩大力刪減的做法,道理相同:「質」優於「量」。】


「罔兩」又可指「山川中的木石精怪」。《左傳˙宣公三年》:「螭魅罔兩,莫能逢之。或作罔閬、魍魎。」」有注云﹕「罔兩,水神。」.
《淮南子》的一段話有點矛盾,其《道應論》有如下一段記述:

罔兩問于景(高注:"罔兩,水之精物也。景,日月水光晷也。")曰 :"昭昭者,神明也?"(高注:"罔兩恍惚之物,見景光明,以為神也。")景曰:"非也 。"罔兩曰:"子何以知之?"景曰:"扶桑受謝,日照宇宙。昭昭之光,輝燭四海。闔戶 塞牖,則無由入矣。若神明,四通並流,無所不及,上際於天,下蟋於地,化育萬物而不可 為象,俯仰之間而撫四海之外。昭昭何足以明之!"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怪,異也。從心,圣聲。”
注音
釋義
(一)guai4《廣韻》古懷切,去怪見。之部。 (1) 奇異的;不常見的。《說文‧心部》:“怪,異也。”《增韻‧怪韻》:“怪,奇也。”《書‧禹貢》:“鈆松怪石。”孔穎達疏:“怪石,奇怪之石。”唐賈島 《暮過山村》:“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2)奇異的事物。《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楚辭‧招魂》:“室中之觀,多珍怪些。”《論衡‧奇怪》:“世好奇怪,古今同情。”又特 指傳說中的怪物。如:妖怪;鬼怪。《漢書‧高帝紀上》:“時飲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怪。”晉張華《博物志》卷九:“水石之怪為龍罔象,木之怪為躨罔兩,土之怪為獖羊,火之怪為宋無忌。”明高明《琵琶記‧副末開場》:“少甚才子佳人,也有神仙幽怪。”
(3)驚異;驚奇。如:大驚小怪。《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使衛,關中載書甚多,弦唐子見而怪之。”《宋書‧殷孝祖傳》:“(孝祖)與大統王玄謨別,悲不自勝,並駭怪。”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4)埋怨;責備。《荀子‧正論》:“今世俗之為說者,不怪朱、象,而非堯、舜,豈不過甚矣哉﹖”唐王建《織綿曲》:“一匹千金亦不賣,限日未成宮裏怪。”《紅樓夢》第四十六回:“薛姨媽見連王夫人怪上,反不好勸的了。”
(5)機靈;乖巧。元佚名《鵪鶉‧元宵》:“怪膽兒聰,耍性兒柔。”
(6)怕。明高明《琵琶記‧牛氏規奴》:“卻厭繁華氣象,怪聽笙歌聲韻,惟貪針指工夫。”
(7)副詞。很;非常。《聊齋志異‧公孫九娘》:“神情意致,怪似九娘。”《紅樓夢》第二十九回:“罷,罷!怪熱的,什麼沒看過的戲!我不去。”《老殘遊記》第十三回:“我看你老的樣子怪慈悲的。”
(8)姓。《正字通‧心部》:“怪,姓。《春秋元命包》:‘炎帝臣怪義。’”宋羅泌《路史‧後紀三‧炎帝》“命白阜度地紀脈”羅苹注引《春秋元命苞》:“炎帝之臣曰怪義,生白阜,是圖地形。”


 "怪圈 ” (中國用語)的意思是:比喻難以擺脫的某種怪現象(多指惡性循環的)。

大驚小怪


形容為一些不足為奇的小事而過分聲張、驚怪。水滸傳˙第六十一回:「山上宋公明大王,雖然不害來往客人,官人須是悄悄過去,休的大驚小怪。」儒林外史˙第十九回:「這是甚麼要緊的事,也這般大驚小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