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思想 「負」の想像力』筑摩書房〈ちくま学芸文庫 マ25-3〉、2008年4月。ISBN 978-4-480-
松岡正剛在其《山水思想》一書中,以 20 世紀日本非常重要的藝術家橫山操臨終前的一句話開篇:「不知日本畫的未來將走向何方。」在臥病期間,橫山還和好友加山又造說:「令我遺憾的是死之前沒能讓日本的水墨畫走向成熟。」這讓人讀起來頗為沉重,因為這不僅僅是在求問日本畫的未來,還是在探尋日本水墨畫的未來。談起水墨畫,中國似乎更有資格,光是士人畫、文人畫傳統就可上溯到宋元時期,然而這並沒有為我們尋找水墨的未來提供多少便利,中日在這個問題上似乎面臨著類似的困境。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rl296pn.html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rl296pn.html
1944年1月25日[1][2] -)は、日本の実業家、編集者、著述家。株式会社松岡正剛事務所代表取締役、編集工学研究所所長、ISIS編集学校校長、連志連衆會理事、角川武蔵野ミュージアム館長。
(まつおか せいごう、京都市出身[7]。東京大学客員教授、帝塚山学院大学教授を歴任。
雑誌編集、書籍や映像の企画・構成など多方面で活躍。各界の研究者と交流し、情報文化の考察を深め、独自の日本文化論も展開する。著書に『知の編集術』『日本数寄』(2000年)、書評『千夜千冊』(2006年)など。
"不負人民"
領頭字
負
解形
《說文》:“負,恃也。從人守貝有所恃也。一曰受貸不償。”段玉裁注:“會意。”
注音
釋義
(一)fu4《廣韻》房久切,上有奉。之部。 (1)恃,憑仗。《說文‧貝部》:“負,恃也。”《周禮‧夏官‧大司馬》:“負固不服,則侵之。”鄭玄注:“負,猶恃也。”《左傳‧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負恃其眾,貪於土地,逐我諸戎。”《北史‧隋本紀下》:“負其富強之資,思逞無厭之欲。”方志敏《可愛的中國》:“何況我正是一個血性自負的青年!”
(2)依,倚靠。《儀禮‧士喪禮》:“授卜人龜,負東扉。”《孟子‧盡心下》:“虎負嵎,莫之敢攖。”朱熹集注:“負,依也。”《禮記‧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負牆而立。”
(3)以背載物。《釋名‧釋姿容》:“負,背也,置項背也。”《玉篇‧貝部》:“負,擔也,置之於背也。”《詩‧大雅‧生民》:“恒之穈𠾭熷巳,是任是負。”孔穎達疏:“以任、負異文,負在背,故任為抱。”《韓非子‧喻老》:“王壽負書而行。”宋陸游《游昭牛圖》:“碓聲驚破五更夢,歲負玉粒輸官倉。”
(4)抱,懷抱。《荀子‧不苟》:“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王先謙集解引王念孫曰:“負,抱也,謂抱石於懷中而赴河也。”《淮南子‧說林》:“負子而登牆,謂之不祥。”高誘注:“負,抱也。”唐劉肅《大唐新語‧剛正》:“恨不先打豎子腦破,而令混亂國經,吾負此恨。”
(5)擔負,承擔。《玉篇‧貝部》:“負,擔也。”《書‧大禹謨》:“負罪引慝。”《北史‧魏收傳》:“能剛能柔,重可負也。”魯迅《三閑集‧辭顧頡剛教授令“候審”》:“爾時僕必到杭,以負應負之責。”
(6)所背負、所承擔者。《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毛澤東《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韦岙兄的基本好轉而鬥爭》:“調整稅收,酌量韦岙咸輕民負。”
(7)具有。唐李白《宣城送劉副使入秦》:“秉鉞有季公,韦岙见熷示然負英姿。”《徐霞客遊記‧浙遊日記》:“聞余負遊癖,深夜篝燈瀹茗,為談遊日本事。”郭沫若《寄題廣西勾漏洞》:“魏晉以來負盛名,洞天勾漏自天成。”
(8)蒙受,遭受。《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客遊,以讒見禽,恐死而負累。”宋陳亮《又乙巳春書之一》:“負一世之謗,頹然未嘗自辯。”
(9)被,加。《管子‧法禁》:“廢上之法制者,必負以恥。”尹知章注:“負,猶被也。廢法制者必被之以恥辱也。”《史記‧黥布列傳》:“楚兵雖彊,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司馬貞索隱:“負,猶被也。以不義被其身。”
(10)違,背棄。《玉篇‧貝部》:“負,違恩忘德也。”《類篇‧貝部》:“負,違也。”《史記‧匈奴列傳》:“明告諸吏,使無負約。”唐李白《白頭吟》:“古來得意不相負,祇今惟見青陵臺。”《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今彼在生死之際,以性命托我,我何忍負之﹖”
(11)辜負。《古今韻會舉要‧遇韻》:“負,孤負也。”《戰國策‧齊策四》:“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漢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劉伯堅《獄中月夜》:“空負梅關團圓月,囚門深鎖窺不得。”
(12)戰敗。《孫子‧謀攻》:“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資治通鑑‧漢安帝永寧元年》:“今曹宗徒恥於前負,欲報雪匈奴。”胡三省注:“負,敗也。”毛澤東《戰爭和戰略問題》:“中國的存亡繫於戰爭的勝負。”
(13)虧欠。《說文‧貝部》:“負,受貸不償。”《漢書‧鄧通傳》:“通家尚負責(債)數鉅萬。”《後漢書‧左雄傳》:“鄉部親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從政者,䏁𠵈医見𧘹㗱其負筭,增其秩祿。”李賢注:“負,欠也。”《晉書‧袁耽傳》:“桓溫少時,遊於博徒,資產俱盡,尚有負。”宋陸游《雜興》:“縱令酒負尋常債,也勝人求本分官。”
(14)賠。《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倉律》:“其不備,出者負之;其贏者,入之。”《韓非子‧說林下》:“宋之富賈有監止子者,與人爭買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毀之,負其百金。”王先慎集解引孫詒讓曰:“負其百金者,謂償其值百金。負猶後世言陪(賠)也。”《韓詩外傳》卷三:“夫奚不若子產之治鄭,一年而負罰之過省,三年而刑殺之罪亡。”
(15)失。《戰國策‧東周策》:“公負令秦與彊齊戰。”鮑彪注:“負,猶失也。”《後漢書‧馮衍傳》:“破軍殘血熷綋,無補於主,身死之日,負義於時。”李賢注:“負,猶失也。”
(16)憂慮。《後漢書‧章帝紀》:“自牛疫已來,穀食連少,良由吏教未至,刺史二千石不以為負。”李賢注:“負,猶憂也。”又《殤帝紀》:“在位不以選舉為憂,督察不以發覺為負,非獨州郡也。”李賢注:“負,亦憂也。”
(17)愧。《論衡‧道虛》:“慚于鄉里,負于論議。”《後漢書‧張步傳》:“負負,無可言者。”李賢注:“負,愧也。再言之者,愧之甚。”清黃遵憲《將至梧州誌痛》:“呼天惟負負。”
(18)罪。《史記‧孟嘗君列傳》:“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唐陳子昂《塵尾賦》:“此先都之靈獸,固何負而罹殃。”《資治通鑑‧晉惠帝元康九年》:“雖知事小,而按劾難測,騷擾驅馳,各競免負。”胡三省注:“負,罪負也。”
(19)孵育。後作“孵”。《詩‧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毛傳:“負,持也。”馬瑞辰傳箋通釋:“負之言孚也。凡物之卵化者曰孚,其化生者亦得曰孚。……負之即孚育之,非謂負持之也。”
(20)小於零的,與“正”相對。如:負數;負號。《周禮‧考工記‧弓人》:“維角尚熷㗝之,欲宛而無負弦。”孫詒讓正義:“負與《九章算術‧方程》正負之負義同。”晉劉徽《九章算術‧方程》:“如方程各置所取,以正負術入之。”
(21)電學名詞。指得到電子的,與“正”相對。如:負極;負電。
(22)後。《廣雅‧釋詁四》:“負,後也。”
(23)通“伏”。《墨子‧節葬下》:“以此求血熷綋,譬猶使人負劍,而求其壽也。”孫詒讓閒詁:“負、伏通。”《徐霞客遊記‧遊天台山日記》:“四顧無筏,負奴背而涉。”
(24)通“婦”。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頤部》:“負,墒借為婦。”《史記‧高祖本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
(25)古國名。《字彙補‧貝部》:“負,國名。舜支子封於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