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

抑,抑而,梅廣學長《上古漢語語法綱要》 第五章: 並列結構及其發展:"而"字式




敬悼梅廣學長《上古漢語語法綱要》2018 ......接觸到更廣大的讀者群。.....我寫此書的目的。它的讀者對象原不以專家學者為限。 第五章: 並列結構及其發展:"而"字式



0:10 / 7:04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809621323813458







 [手部-4畫-共7畫]
注  音ˋ
漢語拼音
釋  義

  1. 按壓、按住。《呂氏春秋.離俗覽.適威》:「若璽之於塗也,之以方則方,之以圜則圜。」《淮南子.精神》:「病疵瘕者,捧心腹。」
  2. 壓制、扣住。如:「扶弱」、「」。《禮記.學記》:「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朕以大將軍故,而不揚。」
  3. 遏止、制止。《荀子.成相》:「禹有功,下鴻。」《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秦兵,秦兵不敢出。」
  4. 俯下、低下。《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首而不對。」《漢書.卷四三.叔孫通傳》:「諸侍坐殿上皆伏首,以尊卑次起上壽。」


深沉、低沉。《楚辭.屈原.九章.惜誦》:「情沉而不達兮,又蔽而莫之白。」《老殘遊記》第二回:「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

  1. 或是、還是。表示選擇。《論語.學而》:「求之與?與之與?」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有取乎?其無取乎?」
  2. 而且。《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亦人謀也!」
  3. 但是、然而。表示轉折。《論語.述而》:「若聖與仁,則吾豈敢;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4. 則、就。《左傳.莊公六年》:「若不從三臣,社稷實不血食,而君焉取餘?」《國語.魯語下》:「若盟而棄魯侯,信闕矣。」


用於句首,無義。《左傳.昭公十三年》:「齊人不盟,若之何?」


《詩經.大雅》的篇名。共十二章。根據〈詩序〉:「〈〉,衛武公刺厲王,亦以自警也。」或亦指衛武公自責自勵之詩。首章二句為:「威儀,維德之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