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十六
逝矣斑騅罥落花,前村茅店即吾家。
小橋報有人癡立,淚潑春帘一餅茶。
出都日,距國門已七里,吳虹生同年立橋上候予過,設茶,灑淚而別。
催淚彈政權失控 罷課罷市大罷工
【抗命時代】【本報訊】佔中昨凌晨掀起戰幔,三萬人下午湧到添美道周邊街道包圍警察,高叫「釋放...
HK.APPLE.NEXTMEDIA.COM
1. 罥 部首 网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ㄐㄩㄢˋ
漢語拼音 ju n 注音二式 jiu n
捕捉鳥獸的網。明˙徐渭˙啟諸南明侍郎:「辟如雉兔觸罥於籠牢,盼盼焉不知伏處而待命。」
懸掛﹑糾結。文選˙鮑照˙蕪城賦:「澤葵依井,荒葛罥塗。」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2. 塵封網罥
注音一式 ㄔㄣˊ ㄈㄥ ㄨㄤˇ ㄐㄩㄢˋ
漢語拼音 ch n f n w n ju n 注音二式 ch n f ng w ng jiu n
被灰塵掩蓋、蛛網纏繞。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八齣:「一層層欄壞梯偏,一樁樁塵封網罥。」
1. 幔 部首 巾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ㄇㄢˋ
漢語拼音 m n 注音二式 m n
布幕﹑帳幕。如:「窗幔」﹑「布幔」。墨子˙非攻下:「幔幕惟蓋,三軍之用。」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遣人進去各處收拾打掃,安設簾幔床帳。」
古代酒店的招牌。唐˙薛能˙和楊中丞早春即事詩:「戍客烽樓迴,文君酒幔斜。」
3. 帘 部首 巾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ㄌ|ㄢˊ
漢語拼音 li n 注音二式 li n
酒店門前懸掛的旗幟。集韻˙平聲˙鹽韻:「帘,酒家幟。」唐˙李中˙江邊吟:「閃閃酒帘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
布幔或竹片等做成遮蔽門窗的東西。同「簾」。如:「門帘」﹑「窗帘」﹑「竹帘」。
表面結構: | 左:巾,右:戠。 |
---|---|
國語發音: | zhì ㄓˋ |
粵語發音: | ci3 |
說文解字: | 《巾部》幟:旌旗之屬。从巾戠聲。 |
宋本廣韻: | 《廣韻·去聲·志·試》幟:旗幟。又音熾。 《廣韻·去聲·志·熾》幟:又音試、音志。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巾部·十二》幟:《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志切,音熾。《說文》旌旗之屬。《廣韻》旗幟。《字詁》標也。《廣雅》旛也。《史記·高祖紀》旗幟皆赤。《前漢·淮隂侯傳》拔趙幟,樹漢赤幟。《註》索隱曰:幟帛長丈五,廣半幅。又通作織。《前漢·食貨志》治樓船十丈餘,加旗織於其上。《註》師古曰:織,讀曰幟。又記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其裾爲幟。《註》幟,記也。又《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式吏切,音試。義𠀤同。 |
反切: | 式吏 (《廣韻·去聲·志·試》) 昌志 (《廣韻·去聲·志·熾》) |
英文翻譯: | flag, pennant; sign; fasten |
原典出處
《春秋繁露》: | 故朝正服黑,首服藻黑,正路輿質黑,馬黑,大節綬幟尚黑,郊牲黑,冠於阼,昏禮逆於庭,喪禮殯於東階之上。 |
《論衡·詰術》: | 武王以甲子日戰勝,紂以甲子日戰負,二家俱期,兩軍相當,旗幟相望,俱用一日,或存或亡。 |
《墨子·旗幟》: | 亭尉各為幟,竿長二丈五,帛長丈五,廣半幅者大。 |
《列子·黃帝》: | 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鵰、鶡、鷹、鳶為旗幟,此以力使禽獸者也。 |
《韓非子》: |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幟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閭1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 |
《吳子·論將》: | 旌旗麾幟,所以威目。 |
《史記·高祖本紀》: | 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旗,幟皆赤。 |
《列女傳·楚處莊姪》: | 以緹竿為幟,姪持幟伏南郊道旁。 |
《漢書·王莽傳上》: | 其改正朔,易服色,變犧牲,殊徽幟,異器制。 |
《前漢紀》: | 人持一赤幟。 |
《東觀漢記·公孫述》: | 述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餘人,以配岑於市橋,偽建旗幟,鳴鼓挑戰,而潛遣奇兵出吳漢軍後,襲擊破漢 |
《後漢書·西域傳》: | 皆髡頭而衣文繡,乘輜軿白蓋小車,出入擊鼓,建旌旗幡幟。 |
《焦氏易林·師之》: | 隨:干旄旌旗,撫幟在郊。 |
《說文解字·巾部》: | 㡐:幡幟也。 |
《釋名·釋言語》: | 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 |
《黃帝內經·玉版》: | 故兩軍相當,旗幟相望,白刃陳於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謀也。 |
《水經注·濁漳水》: | 昔在楚、漢,韓信東入,餘拒之于此,不納左車之計,悉衆西戰,信遣奇兵自間道出,立幟于其壘,師奔失據,遂死泜上。 |
《三國志·武帝紀》: | 公大喜,乃選精銳步騎,皆用袁軍旗幟,銜枚縛馬口,夜從間道出,人抱束薪,所歷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恐曹操鈔略後軍,遣兵以益備。」 |
《藝文類聚·雨》: | 曰:不吉,鑽龜,龜不兆,數蓍,蓍不交而如折,將行之日,雨,輜重車至軫,行之日,幟折為三。 |
《通典》: | 七年,長樂宮成,制諸侯群臣朝賀儀: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庭中陳車騎步卒衛宮,設兵張旗幟。 |
《意林·韓子二十卷》: | 宋人有酤酒者,斗槩甚平,遇客甚謹,醞酒甚美,懸幟甚高,而酒不售,遂致於酸。 |
《西遊記》: | 即舉目觀之,原來是獅駝洞口有萬數小妖排列著槍刀劍戟,旗幟旌旄。 |
《三國演義》: | 次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 |
《金瓶梅》: | 皂幟紅旗,佈滿郊野。 |
《封神演義》: | 且言子牙在西岐,日日與眾門人共議拜將之期,命黃飛虎造大紅旗幟,不要雜色。 |
《廣韻·箋》: | 𢃬:旛幟。 |
《太平御覽·星下》: | 又曰:市,天子旗幟也,大明則糴賤。 |
《太平廣記》: | 於時東軍旗幟服色尚黃,西兵用黑,太祖悟其言,遂力戰。 |
《墨子閒詁·經說下》: | 旗幟篇「虎旗」訛作「雩旗」,可以互證。 |
《紅樓夢》: | 說著,便拿些穀子哄的那個雀兒果然在那戲台上啣著鬼臉兒和旗幟亂串 |
《全唐詩》: | 列缺掉幟,招搖耀鋩。 |
《康熙字典·十二》: | 又《讀書通》通作幟。 |
《儒林外史》: | 望見前面一座高山,十分險峻,那山頭上隱隱有旗幟在那裏把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