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天上諸仙采藥回。
有丹能卻老,
鞭能縮地,
芝能點石,
觸處金堆
我笑諸仙,
諸仙笑我。
敬謝諸仙我不才,
葫蘆裡,
也有些微物,
試與君猜。
胡適 自誓/自壽: 沁園春 1916/1938
「鹿」與「祿」諧音,像這類繪有百鹿紋的壺形器,又被稱為百鹿(祿)尊。
這件【洋彩雙耳百鹿(祿)尊】以青、黃、藍、綠、赭、黑、白、胭脂紅等多種色料描繪生動的山水百鹿紋,畫面精緻細膩、佈局宏大,整體看起來既有氣勢、又不失可愛(鹿),而且絲亳沒有違和感。
領頭字
祿
解形
《說文》:“祿,福也。人岙人示,彔聲。”按:甲、金文像轆轤汲水之形。汲水灌溉,可保豐收,故彔有福澤之意。後加示旁作祿,專用為福祿之祿。
注音
釋義
(一)lu4《廣韻》盧谷切,入屋來。屋部。(1)福。《爾雅‧釋詁下》:“祿,福也。”《說文‧示部》:“祿,福也。”段玉裁注:“《詩》言福、祿多不別。《商頌》五篇,兩言福,三言祿,大恉不殊。《釋詁》、毛《詩》傳皆曰:‘祿,福也。’此古義也。”《詩‧大雅‧既醉》:“天被爾祿。”毛傳:“祿,福也。”《晏子春秋‧問上十》:“是以神民俱順,而山川納祿。”唐柳宗元《罵尸蟲文》:“尸蟲逐,禍無所伏,下民百祿。”(2)善。《廣雅‧釋詁一》:“祿,善也。”繁異體: (噍 善 𪚅), 拼音: jiáo, jué, jiào,
(3)官吏的俸給。《廣韻‧屋韻》:“祿,俸也。”《集韻‧屋韻》:“祿,居官所給廩。”《國語‧楚語下》:“成王每出子文之祿,必逃。”韋昭注:“祿,俸也。”《周禮‧天官‧大宰》:“四曰祿位,以馭其士。”鄭玄注:“祿,若今月俸也。”《漢書‧旦熷黽錯傳》:“受祿不過其量。”《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這是家兄的祿米一石。”又指授予俸祿。《史記‧齊太公世家》:“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禮記‧王制》:“任事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新五代史‧鄭遨傳》:“遨與李振故善,振後事梁貴顯,欲以祿遨,遨不顧。”
(4)封邑。《國語‧魯語上》:“若罪也,則請納祿與車服而違署。”韋昭注:“祿,田邑也。”
(5)舊指命中注定的盛衰興廢。《論衡‧命義》:“命當夭折,雖稟異行,終不得長;祿當貧賤,雖有善性,終不得遂。”《舊唐書‧呂才傳》:“今時亦有同年同祿而貴賤懸殊,共命共胎而夭壽更異。”《說岳全傳》第六十三回:“老祖道:‘牛自熷�,你的祿壽還未應絕,快把乾衣換了。’”
(6)通“錄”。簿籍。《廣韻‧屋韻》:“祿,錄也。”《周禮‧天官‧職幣》“皆辨其物而奠其錄,以書楬之”漢鄭玄注:“故書錄為祿。杜子春云,祿當為錄。定其錄籍。”
(7)食物。《韓非子‧解老》:“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祿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呂氏春秋‧懷寵》:“求其孤寡而振恤之,見其長老而敬禮之,皆益其祿。”陳奇猷校釋:“祿,食也……孤寡長老益食。”
(8)同“甪”。姓。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五:“古字祿與甪字通用,故《樂書》作角岙彔,鄭康成於《禮》書甪皆作祿,《陳留志》則又作角。”
(9)姓。《廣韻‧屋韻》:“祿,姓。紂子祿父之後。”《通志‧氏族略三》:“祿氏,《風俗通》云:紂子武庚字祿父,其後以字為氏。經陽有此祿姓,亦出扶風。又吐蕃酋長有祿東贊。”
領頭字
微
解形
《說文》:“微,隱行也。人岙人彳,䏁山一几𡃀㗱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注音
釋義
(一)wei1(舊讀<現代音>wei2<\/現代音>)《廣韻》無非切,平微微。微部。(1)隱蔽;藏匿。《說文‧彳部》:“微,隱行也。”段玉裁注:“(《左傳‧哀公十六年》文杜預注與《爾雅‧釋詁》)皆言隱不言行。”《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杜預注:“微,匿也。”孔穎達疏引郭璞曰:“微謂逃藏也。”又指秘密之事。《韓非子‧說林上》:“夫田子將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2)秘密地;偷偷地。《韓非子‧內儲說下》:“司馬喜,中山君之臣也,而善於趙。嘗以中山之謀微告趙王。”陳奇猷集釋:“松自熷�圓曰:‘微,密也。’”《漢書‧伍被傳》:“淮南王陰有邪謀,被數微諫。”顏師古注:“微,私諫之。”唐柳宗元《童區寄傳》:“童微伺其睡,以縛背刃,力下上,得絕。”
(3)伺察;偵察。《史記‧孝武本紀》:“使人微得趙綰等姦利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纖微伺察之。”《漢書‧游俠傳‧郭解》:“解使人微知賊處。”顏師古注云:“微,伺問之也。”
(4)精妙;深奧。《荀子‧解蔽》:“未可謂微也。”楊倞注:“微者精妙之謂也。”《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孔穎達疏:“微謂幽微。”《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其文約,其詞微。”
(5)不明;昏暗。《玉篇‧彳部》:“微,不明也。”《詩‧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鄭玄箋:“微,謂不明也。”南朝宋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6)細;小。《廣雅‧釋詁二》:“微,小也。”《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楊倞注:“微,細也。”《禮記‧樂記》:“是故志微口岙焦殺之音作,而民思憂。”鄭玄注:“志微,意細也。”宋王安石《易泛論》:“豚,豕之微者也。”
(7)少。《禮記‧祭義》:“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鄭玄注:“微,猶少也。”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禽獸魚敝熷黽草木之生日微於一日。”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他兄弟雖多,兵微將寡。”
(8)日月虧缺。《詩‧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鄭玄箋:“微謂虧傷也。”《國語‧越語下》:“明者以為法,微者則是行。”韋昭注:“明,謂日月盛滿時;微,謂虧損薄蝕時。”晉張華《女史箴》:“日中是昃,月滿則微。”
(9)卑賤。《集韻‧微韻》:“微,賤也。”《書‧舜典》:“虞舜側微。”孔穎達疏:“不在朝廷謂之側,其人貧賤謂之微。”《史記‧呂太后本紀》:“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聊齋志異‧姊妹易嫁》:“掖縣相國毛公,家素微。”
(10)衰微;衰落。《古今韻會舉要‧微韻》:“微,衰也。”《論語‧季氏》:“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邢昺疏:“故夫三桓子孫至哀公時衰微也。”《史記‧齊太公世家》:“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彊。”《文心雕龍‧時序》:“幽厲昏而《板》、《蕩》怒,平王微而《黍離》哀。”
(11)中醫脈象之一,指脈搏微小而軟,似有若無。《脈永經‧脈形狀指下秘訣》:“微脈極細而軟,或欲絕若有若無。”
(12)量詞。1.古代極小的量度單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兩的百萬分之一。《察微算經‧小數》:“忽,十微。微,十纖。”明沈榜《宛署雜記‧繇賦》:“正賦中通共起存銀搲熷大熷三千陸佰陸拾捌兩柒錢五分貳厘陸毫伍絲肆微捌纖陸沙陸塵陸埃壹渺貳漠伍糢。”又今與某一物理量度單位連用時,表示該量的百萬分之一,如微米表示百萬分之一米。2.角度弧度的單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清阮元《疇入傳‧諸可寶纂錄》:“首朔太陰交周四宮六度四十六分四十四秒九微。”《清史稿‧疇人傳》:“其法,度法百分,日法百刻,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十五秒五十九微三十二纖。”
(13)離。《廣雅‧釋詁三》:“微,離也。”
(14)無;沒有。《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㘚岙任矣。”何晏集解:“馬曰:微,無也。無管仲則君不君、臣不臣,皆為夷狄。”《史記‧李斯列傳》:“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15)副詞。1.表示程度,相當於“稍微”、“稍稍”。《漢書‧王莽傳上》:“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齊民要術‧種瓜》:“使行陣整直,兩行微相近。”唐白居易《自詠》:“鬚白面微紅,醺醺半醉中。”2.表示否定,相當於“非”、“不是”。《詩‧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毛傳:“非我無酒可以敖遊忘憂也。”《呂氏春秋‧離俗》:“神農、黃帝猶有可非,微獨舜湯。”高誘注:“微,亦非也。”清方苞《讀儀禮》:“微周公手定,亦周人最初之文也。”
(16)通“尾(<現代音>wei3<\/現代音>)”。交尾。《史記‧五帝本紀》:“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裴駰集解:“乳化曰字,《尚書》‘微’作‘尾’字。《說(文)》云‘尾,交接也’。”
(17)腳脛生濕瘡。《爾雅‧釋訓》:“骭瘍為微,腫足為尰。”郭璞注:“骭,腳脛;瘍,瘡也。”陸德明釋文:“微,字書作癓。《三蒼》云:‘足創’。”邢昺疏引孫炎曰:“皆水濕之疾也。”《詩‧小雅‧巧言》:“既微且尰。”毛傳:“骭瘍為微。”
(18)通“徽(<現代音>hui1<\/現代音>)”。善。《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慝亡迥而不泯,微胡瑣而不頤。”王念孫雜志:“微讀曰徽,《爾雅》曰:‘徽,善也。’徽、慝二字正相對。慝,惡也。言惡者無遠不滅,善者無小不養也。”
(19)古諸侯國名。1.殷代畿內之封地。《書‧微子‧序》“微子”孔傳:“微,圻內國名,子爵,為紂卿士。”《史記‧殷本紀》:“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司馬貞索隱:“微,國號;爵為子;啟名也。”2.殷周時西南夷之國。《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孔傳:“八國皆蠻、夷、戎、狄屬文王者國名。髳、微在巴蜀。”後又為州名。《括地志》卷七:“濮在楚,西南有髳州、微、濮州、瀘府、彭州焉。”
(20)姓。《通志‧氏族略四》:“微氏,子姓,宋微仲之後。《左傳》魯大夫微虎。”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许裳.闻蝉))
寶玉聽說,不覺欣然,跌足笑道:“有幸,有幸!果然名不虛傳!今兒初會,卻怎麼樣呢?”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將一個玉玦扇墜解下來遞給琪官道:“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誼。”琪官接了,笑道:“無功受祿,何以克當?也罷,我這裡也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纔繫上,還是簇新,聊可表我一點親熱之意。”說
--
- 作者:阿蘭達蒂.洛伊
- 原文作者:Arundhati Roy
****
在古典科學的書籍中,幾乎沒有一本能夠像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rincipia)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Origin of the Species)一般,擁有彌久不衰的影響力,但有一本書卻經常為大家所遺忘,那就是《微物圖解》(Micrographia)。《微物圖解》的作者是虎克(Robert Hooke,1635-1703,於1670年代提出虎克定律),雖然他的知名度無法和他同時期的牛頓相比,可是他卻是英國17世紀最聰明、最多才多藝的科學家之一。《微物圖解》除了在科學上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外,它更打開了原來看不見的宇宙,將其呈現給一般的讀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