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0日 星期日

嬰,志意,僑居,雖有志意,何足云也


胡適在《人權論集》(上海:新月書店,1930)的序言當中,引了周櫟園(亮工,1612~72)《書影》的故事來說明他們的心情,以及為什麼他們在這般艱難的環境之下,還願挺身而出。
昔有鸚武飛集陀山。山中大火,鸚武遙見,入水濡羽,飛而灑之。天神言:「爾雖有,何足云也?」對曰,「嘗僑居是山,. 不忍見耳。」







志意

解釋:
  1. 志氣願望。《文選.曹丕.與吳質書》:「志意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文選.謝惠連.秋懷詩》:「平生無志意,少小嬰憂患。」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嬰,頸飾也。人岙人女、賏,賏,其連也。”
注音
釋義
(一)ying1《廣韻》於盈切,平清影。耕部。(1)婦女頸飾,似現代的項鏈。《說文‧女部》:“嬰,頸飾也。”桂馥義證:“古人連貝為嬰。”(2)繫在頸上;戴。《墨子‧兼愛下》:“被甲嬰冑,將往戰。”《荀子‧富國》:“辟之,是猶使處女嬰寶珠、佩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也。”楊倞注:“嬰,繫於頸也。”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其次鬄毛髮嬰金鐵受辱。”
(3)環繞;纏繞。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一:“嬰,猶纏繞也。”《山海經‧西山經》:“嬰以百珪百璧。”郭璞注:“謂陳之以環祭也。”《文選‧陸機〈赴洛道中作〉》:“借問子何之﹖世網嬰我身。”李善注引《說文》曰:“嬰,繞也。”《新唐書‧王播傳附王龜》:“(王龜)未始以人事自嬰。”
(4)遭受。《後漢書‧南匈奴傳》:“墝埆之人,屢嬰塗炭。”唐王維《李陵詠》:“既失大軍援,遂嬰穹廬恥。”《新唐書‧姚崇傳》:“身嬰夷戮,為天下笑。”
(5)觸犯。《荀子‧彊國》:“教誨之,調一之,則兵勁城固,敵國不敢嬰也。”《新唐書‧文藝傳中‧宋之問》:“都下有牛善觸,人莫敢嬰。”宋陸游《周益公文集序》:“時固多豪雋不群之士,然落筆立論,傾動一座,無敢嬰其鋒者,惟公一人。”
(6)加。《漢書‧賈誼傳》:“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顏師古注:“嬰,加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引《魏書》:“太祖被甲嬰冑,親巡將士,明勸賞罰,眾乃復奮。”
(7)初生的小孩。如:婦嬰;男嬰;女嬰。《釋名‧釋長幼》:“人始生曰嬰兒。”《老子》第十章:“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晉郭璞《遊仙詩》:“奇齡邁五龍,千歲方嬰孩。”唐白居易《吾雛》:“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嬰。”一說初生女孩稱嬰,男孩稱兒。《玉篇‧女部》:“嬰,《蒼頡篇》云:‘男曰兒,女曰嬰。’”
(8)同“纓”。1.古時套在馬、犬頸上或胸前的一種飾物。《釋名‧釋車》:“鞅,嬰也。喉下稱嬰,言纓絡之也。”《國語‧晉語二》:“亡人之所懷挾嬰瓖,以望君之塵垢者。”韋昭注:“嬰,馬纓。”2.繫冠的帶子。《禮記‧內則》:“衿嬰綦屨。”陸德明釋文:“嬰,又作纓。”
(9)通“罌”。《穆天子傳》卷二:“天子乃賜之黃金之嬰三六。”郭璞注:“嬰,即盂也。徐州謂之嬰。”洪頤火岙宣校:“嬰,本作罌。”
(10)姓。《通志‧氏族略四》:“嬰氏,嬴姓。《風俗通》云:晉大夫趙嬰齊之後。”
(二)ying4《集韻》於正切,去勁影。〔嬰累〕幼弱。《集韻‧勁韻》:“嬰,嬰累,小弱。”


 僑居,指寄居他鄉,或作為移民而定居,如旅居海外的華人在外國居住。見《魏書·杜銓傳》:“ 超謂銓曰:'既是宗近,何緣复僑居趙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