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彈,弾,彈舉,燒夷彈,第1弾,北窗下彈琵琶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彈,行丸也。人岙人弓,單聲。弓岙丸,或人岙人弓持丸。”
注音
釋義
(一)dan4《廣韻》徒案切,去翰定。元部。(1)彈弓。《說文‧弓部》:“彈,行丸也。”桂馥義證:“行丸也者,《開元文字》引云:‘彈之,謂行丸者也。’《御覽》引《字林》:‘彈,行丸者。’”《戰國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執丸,將加己十仞之上。”《說苑‧善說》:“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隋書‧宇文化及傳》:“好乘肥挾彈。”
(2)彈丸。如:鐵彈;石彈;泥彈。南朝陳徐陵《紫騮馬》:“角弓連兩兔,珠彈落雙鴻。”唐李商隱《富平少侯》:“不收金彈拋林外。”清陳維崧《將歸留別練塘諸子》:“勞君霜夜彈,莫打失巢禽。”又指形狀像彈丸的。元程鉅夫《送人赴浙東木綿提舉》:“柏林自綻梅花小,柿實紅垂橘彈圓。”清陳作霖《養龢軒隨筆》:“奚岙鳥鴨卵謂之彈,取其如彈丸也。”
(3)槍彈、炮彈、炸彈等爆炸物的總稱。魯迅《吶喊‧阿Q正傳》:“都拿著板刀、鋼鞭、炸彈、洋炮。”毛澤東《菩薩蠻‧大柏地》:“彈洞前村壁。”

(二)tan2《廣韻》徒干切,平寒定。元部。(1)用彈弓發射;彈射。《廣韻‧寒韻》:“彈,射也。”《左傳‧宣公二年》:“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呂氏春秋‧貴生》:“今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唐韓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二十一‧竹逕》:“有鳥莫令彈。”
(2)用手指敲擊。《古今韻會舉要‧寒韻》:“彈,鼓爪曰彈。”《字彙‧弓部》:“彈,擊也。”《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史記‧孟嘗君列傳》:“彈其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宋李清照《浪淘沙》:“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
(3)撥弄或敲打樂器。如:彈鋼琴;彈起冬不拉。《字彙‧弓部》:“彈,鼓琴曰彈琴。”《荀子‧富國》:“故必將撞大鐘,擊鳴鼓,吹笙竽,彈琴瑟,以塞其耳。”《世說新語‧容止》:“仁祖企腳北窗下彈琵琶。”唐劉長卿《聽彈琴》:“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4)彈劾;抨擊。《廣韻‧寒韻》:“彈,糾也。”《古今韻會舉要‧寒韻》引《增韻》:“彈,劾也。”《漢書‧翟方進傳》:“(方進)十餘年間至宰相,據法以彈咸等,皆罷退之。”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僕常好人譏彈其文。”《新唐書‧百官志一》:“彈舉必當。”
(5)針刺。《韓非子‧說林下》:“秦醫雖善除,不能自彈也。”又《外儲說右上》:“夫痤疽之痛也,非刺骨髓,則煩心不可支也;非如是不能使人以半寸砥石彈之。”陳奇猷校注:“據此,則彈者謂以砭鍼治病也。”《資治通鑑‧后梁均王貞明元年》:“彈疽不嚴,必將復聚。”
(6)測定重量。元佚名《陳州糶米》第一折:“拿來上天平彈著。少少少,你這銀子則十四兩。”



(7)篾製的繩索。元王禎《農書》卷十四:“秧彈、秧土岙龍以篾為彈。彈猶弦也。世呼船牽曰彈,字義俱同。”




Japanese維基百科有一篇文章關於:


北窗下彈琵琶
 或以方謝仁祖【謝仁祖】即謝尚。不乃【乃】這麼,那麼。重者,桓大司馬【桓大司馬】即桓溫。曰:“諸君莫輕道仁祖,企腳北窗下彈琵琶,故自有天際真人想。” 
  【譯文】
  有人用謝仁祖作比而不那麼看重他,桓大司馬說:“各位不要輕蔑地說到謝仁祖,他在北窗下踮著腳彈琵琶,確實使人生起天上仙人的想法。”   


On Dec. 29, 1940, during World War II, Germany began dropping incendiary bombs on London.


1. 燒夷
注音一式 ㄕㄠ |ˊ ㄉㄢˋ
漢語拼音 sh o y  d 注音二式 sh u y  d
一種炮彈。內裝膠狀汽油或其他易燃液體。可由大炮、戰車、火箭或飛機等投射,專用於殺傷敵人及摧毀易燃物品。對付地道、碉堡或茂密樹林的敵人效果最好。或稱為「燃燒彈」。

incendiary[in・cen・di・ar・y]


  • 発音記号[inséndièri | -diəri]

[形]((限定))
1 火をつけるのに用いる[適した]
an incendiary bomb [shell]
焼夷(しょうい)
an incendiary device
発火装置.
2 扇動的な, 教唆的な, 刺激的な, 扇情的な.
3 放火の.
━━[名]
1 焼夷弾.
2 扇動者, 教唆者.
3 放火者[犯人](arsoni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