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雷,上巳,龍捲風,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1. 上巳
注音一式 ㄕㄤˋ ㄙˋ
漢語拼音 sh  s 注音二式 sh ng s
漢以前定農曆的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有修禊之俗,以拔除不祥。魏晉以後,則改在農曆的三月三日。續漢書志˙第四˙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于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



   部首 雨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ㄌㄟˊ
 漢語拼音 l i  注音二式 l i

大氣放電時,激盪空氣所發出的巨響。如:「春」、「打」。

武器名。一種爆炸性的火器。如:「水」、「地」、「魚」、「掃」。

姓。如漢代有義。

比喻聲音很大。楚辭˙屈原˙卜居:「黃鐘毀棄,瓦釜。」

比喻迅捷。唐˙柳宗元˙晉問:「千里馳,重馬輕車。」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釋義】:黃鐘被砸爛並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於高位。

【出處】: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上巳節

上巳節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現在初的文獻。《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漢人文化中漸漸衰微。

目錄

[隐藏]

[編輯] 古代漢族上巳節活動

  • 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
  • 祭祀象徵北極星道教大神——真武大帝
  • 祓除畔浴,修禊之事,清潔身體,去除身上的晦氣。
  • 曲水流觴,是文人臨水宴飲、吟詩做賦的節日,最著名的是王羲之蘭亭之會。
  • 春遊踏青,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大好時機,此時野合,有所不禁。近世仍未絕跡,《善化縣治》中就有記載。
  • 野餐
  • 採集蘭花

[編輯] 現代

現代,特別是中國少數民族至今仍是十分重要的節日,苗族土家族黎族壯族等都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活動。「三月三」是壯族、侗族、苗族等的傳統歌唱節日。雲南大理三月三日舉行的潑水節活動中,還可看到古時上巳節祓禊之俗的影子。一些地方的漢族在三月三也保存有特殊的習俗,如湖南等地有「三月三,地(薺)菜煮雞蛋」的傳統。
分布於福建浙江等地的畲族的亦有「三月三」節日,它是穀米的生日。是日畲族家家戶戶都吃傳統的烏米飯
朝鮮族有踏青、吃花煎、喝花菜的習俗。
東亞其他國家亦有慶祝。在日本,上巳(じょうし/じょうみ)屬於「五節句」之一的「桃之節句」(桃の節句),亦是女兒節人偶節雛祭り)。不過在明治維新後,這個節慶被移送到西曆的3月3日舉行。
中國閩南台灣則有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編輯] 參看

----

中 華文化傳統的民俗節慶祭典,有兩個重要的來源:一是節氣,根據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的黃道畫定。一年有廿四節氣,節氣的日子是太陽曆,除了閏年的小變化外,每 年都在固定的新曆;因此每年的夏至、冬至、清明等都在差不多的時候,很好記憶。在節氣中,清明也是重要的日子,清明是廿四節氣中,唯一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 一天,但現代人大都只記得清明節是國定節日,忘了清明亦是節氣。
其實古代在清明節前後,本有兩個比清明更重要的節日,近代卻被忽略甚至遺忘了。今年新曆四月五日的清明節,恰逢農曆三月初三,即古代的上巳節,台灣中南部 還有不少人在三月三上墳的,這些風俗中隱藏著古代的記憶,因為上巳節曾是古代的掃新墳的日子,本來只有僧人才在清明掃墓,宋代之後,才演變成掃舊墓的日 子。
另一種傳統節日的來源,是農曆的靈數日,如二月初二的中和節(俗稱龍抬頭,又稱春龍節)、三月初三的上巳節、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六月初六的天神節,古人認 為這些重複的數字寓含了神秘的原理,但這些日子根據的都是月亮繞著地球轉的太陰曆,每年的端午、七夕的日子都得查曆書才知道在太陽曆的那一天。
太陰曆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是非常老的節日,代表三的靈數,意味一生二、三生萬物的生育力量。上古時期三月三時,會在水邊祭祀大胸脯、大肚子、大腿的原始女 體,也是古代母系文明遺留的信仰;選擇在水邊,也和今日人類生命來自海洋的說法不謀而合,水也有羊水的象徵。至於上巳節為什麼後來演變為上墳祭拜祖先,當 然和倫理思想發達後,人的生命來自祖先的觀念攸關。
清明節氣除了接收了上巳節祭祀祖先與掃墓的傳統外,還接受遠古另一個重要的節日,即寒食。寒食據說是最古老的節日,源於舊石器時代鑽木取火的紀念。因為人 類用火帶來文明的躍升,因此古代氏族、部族都由有權力者管理火種,日後即引申為家族祭祀香火;漢唐宋年間,皇帝都有賜新火給眾臣的風俗。
為什麼年年要賜新火,因為古代四季鑽木取火用的是不同的木,在冬去春來一年之始,往往必須熄去舊火,點燃一年新火。這個工作在遠古時期十分重要,寒食即代 表在這段時間中舊火熄滅、新火不繼的日子,人類必須回復無火寒食的蠻荒。寒食節為紀念無火而禁火,直到清明前一夜才點燃新火,清明又有恢復明亮之意。
古代寒食節本為一個月,後來變成七日、五日、三日、甚至一日。在漢代,寒食是清明節三日,到了宋代,變成清明前一日。如今華人都不過寒食了,因為世人都忘 了寒食和火種的關係。民間關於寒食的傳說,只剩下晉文公為紀念被火燒山自焚而死的介之推的故事,介之推的故事雖然悲壯,但卻比不上人類用寒食日去記憶火種 和文明的新生的關係。
今日人類和火種的關係,已不是鑽木取火的辛苦,而是核能的危險。當我看到福島核災的居民,在災變初無電無汽油只能吃寒食
此風4/18日公視三位播報員有三種台語發音


龍捲
注音一式 ㄌㄨㄥˊ ㄐㄩㄢˇ ㄈㄥ
漢語拼音 l  ju n f 注音二式 l ng jiu n f ng
風力極強而範圍不大的旋風。起風時,形狀呈漏斗狀向上急劇上升。行進速度每小時三十至六十公里,中心風速可達每小時三百二十公里以上。所經之處,破壞極大。

tornado[tor・na・do]

  • レベル:社会人必須
  • 発音記号[tɔːrnéidou]
[名](複〜es, 〜s)
1 (米国中西部の)たつ巻, トルネード;(アフリカ西海岸などの)雷雨;(一般に)大旋風, 大暴風雨
tornado pitching
《野球》(野茂の)トルネード投法.
2 (感情・活動の)激発, 爆発;(拍手・非難・弾丸などの)あらし
stir up a tornado of protest
反抗のあらしを巻き起こす.
tor・nad・ic〔trnǽdik〕
的慘狀,第一次讓我感受到寒食節的古老意義。當人類越來越不懂用火的安危,也許有一天文明又要顛覆回寒食與鑽木取火的蠻荒。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