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海幢,浪游,城市浪游人,不許葷辛酒肉入山門



那「城市浪游人」(flaneur)的視角,感性流溢,但又時刻維持冷冽之姿,被城市吸引,但又時常保持距離。

清沈復《浮生六記·浪游記快》:“ 海幢寺規模極大,山門內植榕樹,大可十餘抱,蔭濃如蓋,秋冬不凋。”

沈復(西元1763年~西元1825(26)年,[1]),三白梅逸乾隆二十八年生於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市)。年輕時曾為幕僚,後從事商業。

浪遊làng yóuㄌㄤˋ ㄧㄡˊ

漫無目標的四處遊逛。唐.杜牧.見穆三十宅中庭海榴花謝詩:「堪恨王孫浪遊去,落英狼籍始歸來。」



明末,光牟、池月兩位僧人向園主郭龍岳募緣得地建佛堂,依佛經「海幢比丘梵語Sa^gara-dhvaja)潛心修習《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成佛」之意,將佛堂取名為海幢寺。( 參考:< 廣州說古> ( 鄧端本編著), 《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地區韶關地區沿革地理> ( 祝鵬著, 學林出版社,1984年)




海幢寺的英文名稱在1949年前使用「Honam Temple」(即「河南寺」)或傳統的粵式郵政式拼音Hoi Tong Monastery」,現時翻譯作「Hoi Tong Monastery」。按《新華字典》,「幢」在普通話是多音字,發「Chuáng」音有「一種刻有佛號或經咒的石柱」的意思,符合詞源「海幢比丘」的讀音。而發「zhuàng」是量詞和形容詞,前者指房屋的棟數,譬如「一幢樓」,後者指愚昧無知。廣州經常有不少巴士公司在報「海幢公園」站時國粵雙語皆讀錯音,粵語錯讀成「童」,正確為「唐」音,而普通話錯讀成「撞」,正確應為「床」音。



Ching Hui Wu 新增了 4 張相片 — 在法然院


不許葷辛酒肉入山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