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山阿,煥爛,沖融

附:阿富汗巴米揚(Bamiyan)大佛
巴米揚大佛是世界上第三高的大佛(世界第一大佛四川省樂山大佛,佛像高71米;世界第二大佛山西省蒙山大佛,佛像高63米),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上曾經歷3次劫難。曾有很多國家的科學、文化、藝術和宗教界知名人士強烈呼籲,要注重保護這一人類歷史文化遺產。
但是,2001年3月12日,大佛還是遭到了塔利班政權的殘酷轟炸,爆炸聲持續了三四天。
巴米揚大佛有東、西兩座,始建於公元3至5世紀,因雕鑿在巴米揚河谷邊山崖面南的斷崖上,故被稱為「巴米揚大佛」。國晉代高僧法顯大師和唐代玄奘大師都曾瞻仰過宏偉莊嚴的巴米揚大佛。
巴米揚佛像群位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西北的巴米揚鎮東北郊不遠的山崖處。這裡遍布大小石窟6000餘座,石窟群中有6尊傍山而鑿的佛像。
其中兩尊巨佛,一尊造於公元五世紀,高55米,著紅色袈裟,名叫塞爾薩爾;一尊鑿於公元一世紀,高38米,身披藍色袈裟,名叫沙瑪瑪。
公元四世紀和七世紀,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大師和唐代高僧玄大師都曾先後到過這裡,並在其各自的著作《佛國記》和《大唐西域記》中對巴米揚大佛作了生動的描述。
公元7世紀,玄奘大師在前往印度求經途中路過阿富汗的巴米揚山谷,隨後在其著作《大唐西域記》中留下了寶貴的記載,其中寫道:
「王城東北山阿有石佛立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景,室飾煥爛。東有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也。伽藍東有金俞石釋伽佛立像,高百餘尺,分身別鑄,總合成立。」
這段文字所描述的,就是巴米揚大佛。巴米揚石窟,與中國敦煌莫高窟、印度阿旃多石窟一起被列為世界佛教藝術最珍貴的遺產。
巴米揚石窟位於絲綢之路上,曾是希臘、印度、波斯文化交匯之地。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征服現今阿富汗所在地,將佛教帶到這裡。直至公元7世紀,這裡一直是佛教香火興旺之地。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oJ0EP.html

從高處往下看。如:「居高下」。詩經˙大雅˙大明:「上帝女,無貳爾心。」鄭玄˙箋:「,視也。」文選˙阮籍˙詠懷詩十七首之六:「登高四野,北望青山阿。」


山阿 shān ē
[hill] 山岳;小陵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淘潜《挽歌》
山凹。文選.嵇康.幽憤詩:「采薇山阿,散髮巖岫。」聊齋志異.卷二.嬰寧:「老母岑寂山阿,無人憐而合厝之。」
煥爛光耀燦爛;文彩斑斕。 
   ▶ 晉 郭璞 《鹽池賦》: “揚赤波之煥爛, 光旰旰以晃晃。” 
   ▶ 《云笈七簽》卷四七: “晨星煥爛, 光耀太微。” 
   ▶ 《晉書‧索靖傳》: “忽班班而成章, 信奇妙之煥爛。” 
   ▶ 宋 司馬光 《司徒開府韓國富公挽辭》: “煥爛三臺正, 沖融四海春。” 
   ▶ 明 于謙 《夏日憶故鄉風景》詩: “紅綃煥爛蜀葵開, 金彈累重蘆橘熟。” 

沖融 1.  充溢彌漫貌。 
   ▶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 “魂翻眼倒忘處所, 赤氣沖融無間斷。” 
   ▶ 《西游記》第八四回: “﹝ 行者 ﹞佇立在雲端里, 往下觀看, 只見那城中喜氣沖融, 祥光蕩漾。” 
  
 2.  水波蕩漾貌。 
   ▶ 唐 杜甫 《渼陂行》: “半陂已南純浸山, 動影裊窕沖融間。” 
   ▶ 楊倫 箋注: “沖融, 謂水波溶漾。” 
   ▶ 宋 王安石 《送吳顯道》詩之一: “飛空結樓臺, 影動杳裊沖融間。” 
   ▶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二: “是篇娓娓至數千言, 浩浩蕩蕩, 西起 昆侖 , 東注 溟 渤 , 沖融窈窕, 異派分支, 千態萬狀, 姿媚橫生。” 
  
 3.  沖和, 恬適。 
   ▶ 唐 杜甫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 “望雲悲轗軻, 畢景羨沖融。” 
   ▶ 楊倫 箋注: “言以年暮, 故羨山人顏色沖和。” 
   ▶ 元 李裕 《摸魚兒》詞: “些兒淡沱沖融意, 到處拈花著柳。” 
   ▶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詩序》: “吾則甚服其沖融大雅, 油然悠然, 從容自適, 而工者自莫之及, 未嘗有孤臣寡婦之怨悲、鱷魚鵩鳥之祲怪引藉為激壯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