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頭字
| |
---|---|
共 | |
解形
| |
《說文》:“共,同也。人岙人廿、廾。艸熷𡃇熷艸,古文共。” | |
注音
|
釋義
|
(一)gong4《廣韻》渠用切,去用群。東部。 | (1)共同;共同具有或承受。《說文‧共部》:“共,同也。”《論語‧公冶長》:“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唐聶夷中《古興》:“前聖後聖同,今人古人共,一歲如苦飢,金玉何所用﹖”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題〈芥子園畫譜〉三集贈許廣平》:“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2)一同;皆。《論語‧子罕》:“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史記‧高祖本紀》:“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隋書‧北狄傳‧契丹》:“婦人不再嫁,以為死人之妻難以共居。”《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九回:“司馬師兄弟,共持大權,將圖篡逆。”魯一同《拉糧船》:“行人共說拉船苦,誰傳此聲中都女。” (3)合計,總共。《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由新庵北下龍頭嶺,共五里。”《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前兒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死魂靈百圖〉小引》:“共計一百零五圖。” (4)介詞。表示所連及的對象,相當於“跟”、“同”。唐王勃《膝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他也他也紅妝年幼,無人搭救。昭君共你每有甚麼殺父母冤讎!”蘇曼殊《碎簪記》:“計余前後來此凡十三次,獨遊者九次,共曇諦法師一次,共法忍禪師一次。” (5)連詞。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和”、“與”。宋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即事》:“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殘雪䏁鬥𠻘斤㗱疏梅。”元佚名《百花亭》第四折:“兵不擇少共多,敵不避生和死。”(6)副詞。表示程度深,相當於“極”、“甚”。南齊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文物共葳蕤,聲明且葱蒨。”唐劉長卿《夏中海紅搖落一花獨開》:“共憐芳意晚,秋露未𠺫岙頁漙。”張相匯釋:“共憐,猶云深憐也。” (7)共產黨的簡稱。如:中共。朱德《紀念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導師孫中山先生》:“(孫中山)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
(二)gong1《廣韻》九容切,平鍾見。東部。 | (1)通“恭”。恭敬;莊重。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豐部》:“共,墒借為恭。”《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公卑木岙巳,木岙巳不共也。”陸德明釋文:“共,音恭,本亦作恭。”《漢書‧王莽傳上》:“成王不能共事天地,修文武之烈。”顏師古注:“共,讀曰恭。”(2)通“供”。供給。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共部》:“《周禮》、《尚書》供給、供奉字,皆借‘共’為之。”《周禮‧天官‧小宰》:“令百官府共其財用,治其施舍,聽其治訟。”陸德明釋文:“共音恭,《禮》本供字皆作共。”《左傳‧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陸德明釋文:“共,本亦作供。”《資治通鑑‧漢武帝建元六年》:“此必委質為藩臣,世共貢職。”胡三省注:“共,讀曰供。” (3)通“宮”。宮刑。《荀子‧正論》:“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嬰;共,艾畢。”梁啟雄柬釋:“劉(台拱)曰:‘共,當作宮。’郝(懿行)曰:‘共艾畢者,《慎子》謂以艾畢當宮是也。’(今本畢作韋岙畢。)” (4)古國名。1.在今甘肅涇川北。《詩‧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鄭玄箋:“阮也,徂也,共也,三國犯周而文王伐之。”2.在今河南輝縣。《左傳‧隱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杜預注:“共國,今汲郡共縣。”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一》:“共,今衛輝府輝縣,即古共國。” (5)古地名。指吳越之地。《逸周書‧王會》:“共人玄貝,海陽大蟹。”孔晁注:“共人,吳越之蠻。” (6)姓。《集韻‧鍾韻》:“共,姓。” |
(三)gong3《集韻》古勇切,上腫見。東部。 | (1)拱手。後作“拱”。清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共部》:“共,古拱字。”《儀禮‧鄉飲酒禮》:“坐奠觶,退,共。”鄭玄注:“共,拱手也。”《逸周書‧度邑》:“叔旦恐,泣涕共手。”漢王符《潛夫論‧本政》:“二世所以共亡天下者,丞相御史也。”引申為拱衛,環繞。《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朱熹集注:“言眾星四面旋繞而歸向之也。”(2)象徵法權的玉。《詩‧商頌‧長發》:“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厂㶊尨。”毛傳:“共,法。” |
(四)hong2《集韻》胡公切,平東匣。東部 | (1)〔共池〕地名。《集韻‧東韻》:“共池,地名。”(2)通“洪”。大。《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納諸大惡,無乃不可乎﹖”俞樾平議:“共,當讀為洪。《爾雅‧釋詁》:‘洪,大也。’德之洪也,猶曰德之大也。下文曰‘侈,惡之大也。’洪與大,文異而義同……洪,從共聲,故即墒共為之。” |
聲明
引證解釋編輯
1.《左傳 ·桓公二年》:“鍚鸞和鈴,昭其聲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原謂聲音與光彩,後以喻聲教文明。南朝齊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文物共葳蕤,聲明且蔥蒨。”五代李宏皋《溪州銅柱記》:“天人降止,備物在庭,方振聲明,又當昭泰。”明唐順之《謝賜銀幣表》:“伏願蠻夷戎狄盡歸神化之爐錘,禮樂文章益廣聲明之衣被。”清魏源《白岳東岩》詩:“聲明走百靈,結構黥幽谷。”
2.猶言呈明。舊時以下對上之詞。清蔣士銓《桂林霜·客竄》:“因此弟輩一面聲明開府,一面奔赴京師,要使臣節光昭,交情完密。”清黃輔辰《戴經堂日鈔·咸豐三年三月初五六七日》:“初六日,補具聲明,呈請將正項銀一千二百八十兩先行付庫兌收。”
4.公開說明或表態。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我聲明,不要把我算在裡面,你們房子賣不賣,我從來沒有想過。”
5.指國家、政府、政黨、團體等為公開表明對某些問題或事件的立場和主張而發表的正式文體。吳晗《關於朱自清不領美國“救濟糧”》:“我們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國民黨政府的陰謀,抗議美國政府的侮辱,發表了一個公開聲明。”
6.佛教語。五明之一。古印度的文法、聲韻之學。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七歲之後,漸授五明大論:一曰聲明,釋詁訓字,詮目疏別。”清龔自珍《序》:“故撰《像教志》,專以推尊因明門中聲明一門,而非讚歎夫食肉衣黃,墮邪師見也。” 呂澄《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八講:“對其他的學說,例如唯識、中觀以及小乘各部的毗曇、因明、聲明等等,他(玄奘)也勤加學習。” [1]
7、易混淆詞語。
“ 申明 ”是“鄭重說明”的意思,“聲明”是“公開表示態度或說明真相”,用做名詞時,指“聲明的文告”。
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聲明”重在公開宣布,以讓公眾知道;“申明”重在說明,以說服對方。
ロボットと品質~人との共存を前提に評価
Tech On! (会員登録)
近年,様々な分野への応用が進むロボットでは,従来の 工業製品的な品質を評価するだけでなく,新たな 価値を含めて総合的に品質をとらえる必要がある 。ロボットは,機械,電気,コンピュータ,人工知能な どの統合化技術であるうえ,商品形態,用途も様々であ り,ロボット ...
きょうそん 0 【共存】
(名) ((peaceful))coexistence.
・~する coexist; live and let live.
共存共栄 coexistence and co-prosperity.
スル
〔「きょうぞん」とも〕二つ以上のものが一緒に生存したり存在したりすること。
「異なる人種が―する」
・~する coexist; live and let live.
共存共栄 coexistence and co-prosperity.
スル
〔「きょうぞん」とも〕二つ以上のものが一緒に生存したり存在したりすること。
「異なる人種が―する」
ぜんてい 0 【前提】
「他言しないことを―に打ち開ける」「原状回復を―に貸与する」
(2)〔論〕〔premise〕推理において結論が導き出される理由ないし根拠となる命題。
⇔結論
ひょうか 評価
estimation; evaluation; (a) rating; 《財産・収入の》assessment; 《成績の等級を》grading; 《価格・価値の》(an) appraisal.
・~する estimate ((a thing at \1,000)); evaluate; rate; assess; grade; appraise.
・高く~している think highly ((of)).
・~する estimate ((a thing at \1,000)); evaluate; rate; assess; grade; appraise.
・高く~している think highly ((o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