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挨,磑, 硩,粞,糰,粿粞,挨來挨去


朱子說得好:“讀書別無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挨來挨去,自己卻未先要立意見,且虛心,只管看。看來看去,自然曉得。”


蔡宏明相片

【冬至:挨米-硩米漿-圓仔粞-挲圓仔】
明天是冬至,一早讀到臉友 陳生 分享的童年冬至記憶,提到:「冬至前一天傍晚,母親會責我拿糯米去附近磨米漿,回來米漿放在鐵桶上用石頭木板壓著擠出水。」第二天天未亮,家人團聚搓圓仔,母親煮圓仔湯。
磨米,台灣話e-bí,漢字寫成「挨米」。用石頭把裝在棉紗布袋裡的米漿壓著、瀝乾水分,叫「壓米漿」,台灣話teh-bí-tsiunn,漢字寫成「硩米漿」。搓圓仔之前,要先煮一小塊糯米糰,台灣話înn-á-tshè,漢字寫成「圓仔粞」。用煮過的糯米糰,把乾糯米糰和勻,搓成條狀,再掐小塊放在手掌心中搓成湯圓,台灣話so-înn-á-thng,漢字寫成「挲圓仔」。
附圖是日治時期日籍藝術家立石鐵臣木刻版畫作品。

詞目挨      部首:手 064-07-10     404
音讀 e 
釋義1.靠近。例:挨較倚咧,才袂寒。E khah uá--leh, tsiah bē kuânn. (靠緊一點,才不會冷。) 
2.磨。例:挨粿 
e-kué(磨米漿)、挨塗礱 e thôo-lâng(推動土礱以磨去粗糠)。
3.用弓拉弦樂器。例:挨絃仔 
e hiân-á(拉胡琴)。
4.推、推擠。例:莫按呢挨來挨去,會跋倒。
Mài án-ne e lâi e khì, ē pua̍h-tó. (不要這樣推來推去,會跌倒。);相挨推 sio e-the(互相推卸責任)。
5.從旁邊碰到。例:予竹篙挨著。
Hōo tik-ko e--tio̍h. (被竹竿拂到。) 
又見音ai

詞目粿粞      0414
音讀kué-tshè/ké-tshuè 
釋義糯米磨成漿後,裝在布袋裡頭,壓上石頭把水分過濾掉,使米漿變成固體狀,可用來搓湯圓或做年糕的材料。
異用字餜粞、粿、餜
近義詞米粞

 6.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ㄞ
 漢語拼音   i 注音二式   i
擊打、推擊。廣韻˙上聲˙駭韻:「,打也。」列子˙黃帝:「既而狎侮欺詒,攩抌,亡所不為。」
靠近、迫近。如:「近」。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齋詩三首之一:「衡門兼旬限泥潦,臥聽窾木鳴相。」
擠。水滸傳˙第三十六回:「宋江分開人叢,也入去看時,卻原來是一個使鎗棒賣膏藥的。」
忍受、遭受。如:「打」、「罵」、「餓」。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我如今無舖無蓋,教我冷難。」
拖延。水滸傳˙第十六回:「你們不替洒家打這夫子,卻在背後也慢慢地。」
等待。如:「到十點,我們就有點心吃!」
依照次序。如:「戶」。
依靠。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十六齣:「想獨自誰?獨自誰?」
ㄞˊ i(10316)


《周禮‧秋官‧硩蔟氏》:“十有二辰之號。”鄭玄注:“辰謂從子至亥。”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十二支謂之十二辰。”

詞目硩       部首:石 112-07-12
音讀teh 
釋義1.壓。例:風咧吹,紙一直飛,你嘛提一个物件小硩咧。Hong teh tshue, tsuá it-ti̍t pue, lí mā the̍h tsi̍t ê mi̍h-kiānn sió teh--leh. (風在吹,紙一直要飛走,你也稍微拿個東西壓著一下。) 
2.以壓下來表示止、降等。例:硩嗽 
teh-sàu(止咳)、硩火 teh-hué(降火)。
3.回禮。例:硩茶盤 
teh-tê-puânn(在新娘請喝甜茶的茶盤上,放紅包還禮。) 
4.將植物的枝條斜切,插入水中或土壤中。例:硩番薯 
teh han-tsî(種番薯)。
5.下注。例:伊硩六百。
I teh la̍k pah. (他下注六百元。) 
異用字



蘇錦坤先生對此篇有批評,參考:http://yifertw.blogspot.tw/2014/12/blog-post_79.html
如上所示,稱「磨米」為「挨米 e1-bi2」,這不是恰當的寫法,這樣寫台語,會造成後代的人將「漢字本意」與「台語訛寫」混雜一起,不僅增加學習困難,也打消學習意願,這樣子的「台語正字」,寫的人方便(太「隨便」了),卻給後代帶來更多困擾。
這字應寫作「磑」,有兩個意義:一是名詞指的是「石磨、玉磨」,一是動詞指的是「推磨」這個動作。宋本《廣韻》有兩音:一是平聲「十五灰部」,標反切作「五灰」,版主推為「ue1」;一是去「十八隊部」,標反切作「五對」,版主推為「ue3」。唐朝的玄應則標反切作「吾會反」,版主推為「ue7」。
《一切經音義》卷42:「碾磑(上『尼膳反』,《考聲》正作『砐』。下『吾會反』,《說文》云:『䃺也,魯般初作磑,從石、豈聲)。」(CBETA, T54, no. 2128, p. 587, a21)
今日台語有「e1」、「ue1」兩音,只是「漳、泉」的不同。
台語「inn1-ah-tshe3」,指的是糯米糰,準備下鍋煮成湯圓。用「粞」字意為「碎米」,音「西 si1」,與「tshe3」形、音、義都不合。
73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