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陔餘叢考》為清代學者趙翼所撰之讀書筆記。緣起於趙翼於乾隆36年(1772年)自黔西罷官後之讀書札記,逾十餘年後始刊行。書前小引,自謂「以其為〈循陔〉時所輯」、即「循陔」(奉養萱堂)家居之餘所輯考的筆記叢書,故名之曰《陔餘叢考》。
4. 循陔 | ||||
注音一式 ㄒㄩㄣˊ ㄍㄞ | ||||
漢語拼音 x n i | 注音二式 shi n g i | |||
|
2. 陔 部首 阜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9 | |||||||||||
注音一式 ㄍㄞ | |||||||||||
漢語拼音 i | 注音二式 g i | ||||||||||
|
擢
拔取、抽取。宋.蘇軾.惠州李氏潛珍閣銘:「蔚鋶城
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
提拔、選用。戰國策.燕策二;「先王過舉,擢之乎賓
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文選.李密.陳情表:
「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聳起。文選.張衡.西京賦:「徑百常而莖擢。」唐.
韓愈、孟郊.納涼聯句:「熙熙炎光流,竦竦高雲擢。
」
賺取。醉醒石.第八回:「他在禮部前,見人與人寫扇
兒擢錢,他也去寫,不弱於人。」
1950年代屏東捕鯨工廠擢扇紀念品,不過鵝鸞鼻燈塔的英文為什麼是Ciarom light house?
1. 拔擢 | ||||
注音一式 ㄅㄚˊ ㄓㄨㄛˊ | ||||
漢語拼音 b zhu | 注音二式 b ju | |||
相似詞 提拔 | 相反詞 | |||
|
領頭字
次
解形
《說文》:“次,不前不精也。人岙人欠,二聲。䏁𠾭𢱕𢱕𢱕㗱,古文次。”王筠句讀:“不前者,逗留不進也。精者,擇也。不擇,則粗,是次也。”朱駿聲通訓定聲:“人岙人欠人岙人二,會意,二亦聲。”
注音
釋義
(一)ci4一)《廣韻》七四切,去至清。脂部。(1)按順序敘事,居於前項之後的稱次。《說文‧欠部》:“次,不前不精也。”徐鍇繫傳:“不前,是次於上也。不精,是其次也。”段玉裁注:“前當作止熷舟,不止熷舟不精皆居次之意也。”《書‧洪範》:“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九曰嚮用五福。”《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2)次序;順序。《玉篇‧欠部》:“次,敘也。”《新書‧六術》:“六親有次,不可相逾。”《史記‧蕭相國世家》:“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漢曹操《船戰令》:“鼓三通鳴,大小戰船以次發。”又用某詩的原韻並依其次序和詩叫次韻。《舊唐書‧元稹傳》:“往往戲排舊韻,別創新辭,名為次韻相酬。”宋王明清《揮塵錄餘話》卷二:“楚材有詩,彥實次其韻云:‘天上新驂寶輅回,看花仍趁雪英開。’”
(3)第二,第二的;副,次級的。《字彙‧欠部》:“次,亞也。”《書‧顧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孔穎達疏:“綴次是從之言,二者皆為副貳……次輅是金輅之貳。”《穆天子傳》卷四:“次車之乘。”郭璞注:“次車,副車。”《後漢書‧南匈奴傳》:“初,單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師,以次當(為)左賢王。左賢王即是單于儲副。”《鏡花緣》第四十回:“走有半年之久,於次歲六月到了嶺南。”
(4)次等的;質量較差的。唐陸羽《茶經‧一之源》:“筍者上,牙者次。”明湯顯祖《南柯記‧圍釋》:“(旦)原來女人國不近你那檀蘿界。(太)不是以次女人,近來小子親自斷了絃。”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二十五章:“沒次貨,你放心。”
(5)量詞。表示動作回數。唐張籍《祭退之》:“三次論諍退,其志亦剛彊。”
(6)位;職位。《書‧胤征》:“沈亂于酒,畔官離次。”孔穎達疏:“離其所居位次。”晉桓溫《上疏廢殷浩》:“不能恭慎所任,恪居職次。”《元史‧文宗紀四》:“朝廷無給假省親之制,而有擅離官次之禁。”
(7)古代官吏治事的處所。《周禮‧地官‧司市》:“以次敘分地而經市。”鄭玄注:“次,謂吏所治舍。”孫詒讓正義:“凡官吏治事處,通謂之次。”
(8)古時用帷幕遮蔽的歇息或更衣的處所。《儀禮‧士冠禮》:“請醴〔禮〕賓,賓禮辭,許,賓就次。”鄭玄注:“次,門外更衣處也,以帷幕簟席為之。”唐柳宗元《嶺南節度饗軍堂記》:“其外更衣之次,膳食之宇,列觀以游目,偶亭以展聲。”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七:“樂作,衛士山呼,駕興入幄次小歇。”
(9)古人居父母喪時住的房子。《儀禮‧既夕禮》:“眾主人出門哭止,闔門,主人揖眾主人,乃就次。”鄭玄注:“次,倚廬也。”《左傳‧僖公九年》:“冬,十月,里克殺奚齊于次。”杜預注:“次,喪寢。”《宋史‧蔡確傳》:“紹聖元年,馮京卒。哲宗臨奠。確子渭,京土岙胥也,於喪次中闌訴。”
(10)都市裏的望樓,用以瞻伺。《周禮‧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鄭玄注引鄭司農曰:“次,市中候樓也。”
(11)處所。《國語‧魯語上》:“故大者陳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五刑三次,是無隱也。”韋昭注:“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12)中;間。《莊子‧田子方》:“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陸德明釋文:“李云:次,中也。”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爾乃眉軒席次,袂聳筵上。”《三國演義》第十九回:“玄德依言,尋小路投許都。途次絕糧,嘗往村中求食。”
(13)近;旁邊。《廣雅‧釋詁三》:“次,近也。”《左傳‧僖公十九年》:“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屬東夷。”杜預注:“此水次有妖神。”孔穎達疏:“次,謂水旁旁也。”《儒林外史》第二回:“另還有十幾間空房子,後門臨著水次。”又接近。唐劉禹錫《賈客詞》:“大艑浮通川,高樓次旗亭。”
(14)行列;隊列。《左傳‧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羅)及鄢,亂次以濟,遂無次,且不設備。”《國語‧晉語三》:“失次犯令,死。”韋昭注:“次,行列也。”
(15)排列;編次。《呂氏春秋‧季冬》:“乃命太史,次諸侯之列,賦之犧牲。”高誘注:“次,列也。”《漢書‧高帝紀下》:“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二》:“涯下舶舟鱗次。”
(16)駐留;止歇。《廣雅‧釋詁四》:“次,舍也。”王念孫疏證:“為舍止之舍。”《書‧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孔傳:“次,止也。”唐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之七:“王出三江按五湖,樓舟岙公跨海次揚都。”《清史稿‧李率泰傳》:“率泰師次建寧,檄守吏嚴備,乃夜焚洪山橋遁。”也指行軍在一處駐留二宿以上。《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又特指途中止宿的處所。《易‧旅》:“旅即次。”王弼注:“次者,可以安行旅之地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秣馬蓐食,師陳焚次。”杜預注:“次,舍也。焚舍,示必死。”
(17)特指太陽運行時止宿之所。《禮記‧月令》:“(季冬之月)是月也,日窮于次,月窮于紀,星回于天,數將幾終。”宋王禹偁《中書試詔臣僚和御製雪詩序》:“日窮次而月窮紀,方及送寒。”
(18)至;及。《史記‧酷吏列傳‧杜周》:“其治與(減)宣相放,然重遲,外寬,內深次骨。”裴駰集解:“李奇曰:其用罪深刻至骨。”司馬貞索隱:“次,至也。”《隋書‧李密傳》:“行次邯鄲,夜宿村中,密等七人皆穿牆而遁。”《清朝野史大觀‧清朝史料‧鐸洛崙之笑柄》:“旗人鐸洛崙者,光緒中官山東糧道,以徵糧苛急,民怨次骨。”
(19)古代婦女編結頭髮作裝飾叫次。《釋名‧釋首飾》:“次,次第髮也。”《正字通‧欠部》:“次,編髮為首飾謂之次。”《儀禮‧士昏禮》:“女次純衣纁袡,立于房中南面。”鄭玄注:“次,首飾也。今時髲也。”
(20)通“恣(<現代音>zi4<\/現代音>)”。放縱。《墨子‧天志上》:“是故庶人竭力從事,未得次己而為政。”畢沅注:“次,恣字省文。一本作恣。”《呂氏春秋‧蕩兵》:“共工氏固次作難矣。”于省吾新證:“次應讀為恣……此謂共工氏固恣縱而作難矣。”
(21)姓。《正字通‧欠部》:“次,姓。漢次公明、次益。”二)《集韻》資四切,去至精。〔榆次〕地名。《集韻‧至韻》:“次,榆次,地名。”
(二)zi1《集韻》津私切,平脂精。脂部。〔次且〕也作“趑趄”。欲進不前的樣子。《易‧夬》:“臀无膚,其行次且。”孔穎達疏:“次且,行不前進也。”陸德明釋文:“次,本亦作趑,或作𠳖岙次。且,本亦作趄,或作跙。”唐柳宗元《宥蝮蛇文》:“其頸蹙恧,其腹次且。”《聊齋志異‧畫壁》:“過曲欄,入一小舍,朱次且不敢前。”呂湛恩注:“次且,行不進也。”
(三)ci2《集韻》才資切,平脂從。〔具次〕山名。《集韻‧脂韻》:“次,具次,山名。”
1. 不次 | ||||
注音一式 ㄅㄨˋ ㄘˋ | ||||
漢語拼音 b c | 注音二式 b ts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