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sadero, one of Michael Ondaatje's characters helpfully informs us, is a street in San Francisco, a former dividing line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open area of the Presidio. Then again, the character tells us, perhaps the name comes from the Spanish divisar, meaning to "gaze at something from a distance," from a vantage point where one can see far.
翁 達傑(Michael Ondaatje)第五部力作《分界》(Divisadero)。 Divisadero是舊金山街名,原為市區與要塞區(Presidio)分界,意味過去和現在交疊的灰色地帶。另指逃脫、避難,代表邊界上的避難地。在 西班牙文中,「分界」和「遠眺」(divisar)字根相同,書名宛若鑽石切面,折射多重歧義炫光。
眺:遠望。如:眺望﹑登高遠眺。唐˙杜甫˙喜晴詩:出郭眺四郊,肅肅春增華。
遠望、眺望遠處。孔子家語˙卷八˙辯樂解:有所睪然高望而遠眺,曰:丘迨得其為人矣。文選˙趙至˙與嵇茂齊書:乘高遠眺,則山川悠隔。
瞻看眺望,遠望。明˙無名氏˙四賢記˙第十六齣:到如今黃臺抱蔓都消耗,帝鄉縹緲空瞻眺,剩得我雨外孤鳩入鳳巢。聊齋志異˙卷十二˙粉蝶:飯已,因與瞻眺,見園中桃杏含苞,頗以為怪。
壇坫
注音一式 ㄊㄢˊ ㄉ|ㄢˋ
會盟的壇臺。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傳:「桓公朝天下,會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於壇坫之上。」
舉行法事的壇場。
文人集會的場所或文壇。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八:「蕭山毛西河奇齡、錢唐毛稚黃先舒、遂安毛會侯際可,俱以文章雄東南壇坫。」
議壇、輿論界。清˙顧炎武˙復張又南書:「倘逖聽不察,以為自立壇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則東林覆轍。」
(1).會盟的壇台。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桓公朝天下,會諸侯, 曹子( 曹沫)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於壇坫之上。” 明宋濂《燕書》之二三:“ 襄公曰:'人皆相率,約君以禮,子奈何欲興戎乎?壇坫之間,玉帛交錯,而使甲士厠之,人其謂我何?'”
(2).指談判場所。李大釗《國民之薪膽》:“ 日本於此次交涉,以區區一紙恫嚇之書,居然索我巨量之權利於壇坫俎豆之間,所獲不可謂不豐。”《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公電·陳光遠請力爭青島電》:“合全國之心,結全國之力,一致對外,猶懼不足以爭勝壇坫,保全海疆。”
(3).法壇。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受道的人﹞環繞壇坫,不斷地口中念念有詞,向神祇懺悔。”
(4).指文人集會或集會之所。明方孝孺《宋山言墓表》:“自長洲韓公以文學為海內宗,群士壇坫,莫盛於吳中。” 清姚鼐《祝袁簡齋八十壽》詩:“先生築舘冶城隈,壇坫爭趨末座來。”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橋東錄》:“ 江氏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壇坫無虛日。”
(5).引申指文壇。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八:“ 康熙間, 蕭山毛西河奇齡、 錢唐毛稚黃先舒、 遂安毛會侯際可,俱以文章雄長東南壇坫。” 蔣信《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簫心劍氣總鍾情,壇坫流傳領袖名。”
(6).指文壇上的領袖地位或其聲望。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三》:“迨近日吳文中始從顧陸探討得來,百年壇坫,當屬此生矣。” 清查慎行《到廣州贈大中丞佟陶庵》詩:“節鉞威名行地遠,文章壇坫比官高。”
(7).指講壇或輿論界。清顧炎武《复張又南書》:“倘逖聽不察,以為自立壇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則東林覆轍,目所親見,有斷斷不為者耳。”
曾祖父時,穿井及丈,得古甕二,高約二尺,腹大口小,蓋以磚,內貯清水;余少時猶及見之。迨余居被毀,遷徙流離,未知棄置何處!
「臺灣志略」載:『康熙二十三年,福建陸路提督萬正色有海舟將之日本,行至雞籠山後,為東流所牽,抵一山漸息。迨後水轉西流,其舟仍回至廈門。此則所謂萬水朝東者也』。
1. 迨 部首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9 | |||||||||
注音一式 ㄉㄞˋ | |||||||||
漢語拼音 d i | 注音二式 d i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