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乘,拾遺,錦江,反差,上乘,

領頭字
解形
《說 文》:“乘,覆也。从入、桀。桀,黠也。軍法曰乘。黹谪舛几伛,古文乘几。”容庚《金文編》:“乘,大在木上。《說文》入桀, 非。”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乘之本義為升為登,引申之為加其上。許訓覆也,與加其上同意,字象人登木之形。”按:人登木形,即人登車形。車乃木製。 《鄂君車節》改“木”為“几”,即像開口於後,供人上下之車箱形。
注音
釋義
(一)cheng2《廣韻》食陵切,平蒸船。蒸部。 (1)登;昇。《釋名‧釋姿容》:“乘,陞也,登亦如之也。”《易‧同人》:“乘其墉,弗克攻,吉。”《漢書‧陳湯傳》:“夜過半,木城穿,中人卻入土城,乘城呼。”顏師古注:“乘,登也。”《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葯上》:“乃寒傷胃脘,腎虛氣逆,上乘于胃,與氣相併也。” (2)駕馭。《廣韻‧蒸韻》:“乘,駕也。”《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孔穎達疏:“今服用其牛,乘駕其馬。”《墨子‧親士》:“良馬難 乘,然可以任重致遠。”又乘坐。子‧滕文公下》:“昔者趙簡子使王良與嬖奚乘。”又乘坐。如:乘車;乘飛機。《論語‧衛靈公》:“乘殷之輅,服周之冕。” 《楚辭‧離騷》:“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呂氏春秋‧壹行》:“人之所乘船者,為其能浮而不能沈也。”
(3)趁;順應。《字彙‧躯部》:“乘,趁也。又因也。”《孟子‧公孫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勢。”《漢書‧賈誼傳》:“乘今之時,因天之助。”唐白居易《早發楚城驛》:“月乘殘夜出,人趁早涼行。”有機可乘
(4)憑恃;依仗。《字彙‧躯部》:“乘,憑也。”《慎子‧威德》:“故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與蚯蚓同,則失其所乘也。”《漢書‧游俠傳‧ 原涉》:“(涉)遣奴至巿買肉,奴乘涉氣,與屠爭言,斫傷屠者,亡。”唐柳宗元《三戒》:“吾恒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
(5)加;交加。《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官一》:“乘削以倫物。”漢賈誼《論積貯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清林則徐《江蘇陰雨連綿田稻歉收情形片》:“
又雨雪紛乘,至今未已。”
(6)輾壓;踐踏。《墨子‧節葬下》:“滿埳無封,已葬而牛馬乘之。”《國語‧晉語九》:“駕而乘材,兩鞁皆絕。”韋昭注:“乘,轢也。”
(7)欺凌;欺壓。《國語‧周語中》:“乘人不義。”韋昭注:“乘,陵也。”《漢書‧禮樂志》:“世衰民散,小人乘君子。”顏師古注:“乘,陵也。”
(8)進攻;追逐。《
子‧應變》:“若我眾彼寡,分而乘之。”《史記‧高祖本紀》:“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張守節正義:“乘,進也。”《漢書‧陳湯傳》:“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顏師古注:“乘,逐也。”
(9)戰勝;勝過。《廣韻‧蒸韻》:“乘,勝也。”《書‧西伯戡黎》:“周人乘黎。”孔傳:“乘,勝也。”《鹽鐵論‧非鞅》:“是以戰勝攻取,并近滅遠, 乘燕、趙,陵齊、楚,諸侯歛
西面而向風。”《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葯上》:“有陽乘陰者,血熱妄行;陰乘陽者,血不歸經。”
(10)防守;守衛。《廣韻‧蒸韻》:“乘,守也。”《史記‧高祖本紀》:“興關內卒乘塞。”裴駰集解引李奇曰:“乘,守也。”《明末農民起義史料》八:“且城塞非難,乘之為難,乘之非難,久之為難。”
(11)計算;計劃。《周禮‧天官‧宰夫》:“乘其財用之出入。”鄭玄注:“乘,猶計也。”《韓非子‧難一》:“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
(12)用。《莊子‧天地》:“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此謂照曠。”成玄英疏:“乘,用也。”《淮南子‧主術》:“夫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
(13)治理。《字彙‧躯部》:“乘,治也。”《法言‧寡見》:“乘國者,其如乘航乎!航安,則人斯安矣。”《漢書‧魏相傳》:“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時。”顏師古注:“乘,治也。”
(14)繼承;秉承。《列子‧楊朱》:“乘其名者,澤其宗族,利兼鄉黨,況子孫乎﹖”《鹽鐵論‧錯幣》:“湯、文繼衰,漢興乘弊。”宋王禹偁《送孫何序》:“國家乘五代之末,接千歲之統。”
(15)覆。《正字通‧躯部》:“乘,《說文》作谪鄄桀,覆也。”
(16)算術中的乘法。《周髀算經》卷上:“勾股各自乘,并而開方除之,得邪至日。”《淮南子‧天文》:“以五乘八,五八四十。”《三國志‧
志‧趙達傳》:“且此術微妙,頭乘尾除,一算之法,父子不相語。”
(17)姓。(又讀sheng4)《通志‧氏族略三》:“乘氏,《風俗通》:‘乘氏,楚大夫子乘之後,以王父字為氏。’又乘雎,古賢人,見《世本》。漢有煮棗侯乘昌。乘,平聲,或音賸。”
(二)sheng4《廣韻》實證切,去證船。蒸部。 (1) 一車四馬的總稱。《左傳‧隱公元年》:“繕甲兵,具卒乘。”杜預注:“步曰卒,車曰乘。”《莊子‧列禦寇》:“王悅之,益車百乘。”成玄英疏:“乘,駟馬 也。”《穀梁傳‧文公十四年》:“長轂五百乘。”范甯注:“四馬曰乘。”又泛指車和馬。《後漢書‧循吏傳‧衛颯》:“去邵遠者或且千里,吏事往來輒發民乘 舟钫公,名曰‘傳役’。”漢曹操《請追增郭嘉封邑表》:“行同騎乘,坐共幄席。”唐杜甫《偪側行贈畢曜》:“我貧無乘非無足,昔日相過今不得。” (2)特指配有一定數量兵士的兵車。《左傳‧隱公元年》:“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杜預注:“古者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孫子‧作 戰》:“馳車千駟,革車千乘。”杜牧注引《司馬法》曰:“一車,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家子十人,固守衣裝五人,镍钬既養五人,樵汲五人。輕車七十五 人,重車二十五人。”又指兵士。《左傳成公十三年》:“晉帥乘和,師必有大功。”杜預注:“帥,軍帥;乘,車士。”
(3)乘是運載工具,佛教喻為教法(又讀<現代音>cheng2<\/現代音>)。如: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4)雙;一對。《廣雅‧釋詁四》:“乘,二也。”《古今韻會舉要‧徑韻》:“物雙曰乘。”《周禮‧秋官‧掌客》:“乘禽日九十雙。”鄭玄注:“乘禽,乘行群處之禽,謂雉雁之屬。於禮以雙為數。”《文選‧張華〈鷦鷯賦〉》:“乘居匹遊,翩翩然有以自樂也。”
(5)四。《字彙‧躯部》:“乘,四數曰乘。”《詩‧小雅‧鴛鴦》:“乘馬在镍钬既,摧之秣之。”陸德明釋文:“乘馬,四馬也。”《禮記‧少儀》:“其以 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鄭玄注:“乘壺,四壺也。”《文選‧揚雄〈解嘲〉》:“乘雁集不為之多,雙驱鄄几飛不為之少。”李善注引《方言》曰:“飛鳥曰 雙,四雁曰乘。”
(6)古代地積單位,四丘為乘。《字彙‧躯部》:“乘,田制。四丘曰乘。”《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燕王悅之,養之以五乘之奉。”《禮記‧郊特牲》: “唯社丘乘共粢盛。”鄭玄注:“丘,十六井也。四丘六十四井曰甸,或謂之乘。乘者,以於車賦出長轂一乘。”孔穎達疏:“丘乘者,都鄙井田也。九夫為井,四 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乘。”
(7)春秋時晉國史書稱“乘”。後因稱史書為“史乘”。《正字通‧躯部》:“乘,晉史曰《乘》。毛氏曰:‘乘者,載也,取載事為名’。”《孟子‧離婁 下》:“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趙岐注:“此三大國史記之名異,乘者興於田賦乘馬之事,因以為名。”清趙翼《陔餘叢考‧宋人好 名譽》:“歷朝以來,宋史最繁,且正史外又有稗乘雜說,層見钭又鄄谨鄄且出。”
(8)類別;等級。《說苑‧君道》:“哀公曰:‘有二乘,則何為不博也﹖’”元柳貫《同楊仲禮和表集賢上都》:“叨陪文學乘。”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作詩但求好句,已落下乘。”
(9)佛經中用作第一人稱。《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又休〔沐〕談楊〔揚〕決乘懷。”蔣禮鴻通釋:“乘,就是我,第一人稱。”
(10)方言。承受;承擔。《中國諺語資料‧一般諺語》:“立木頂千斤,麥杆乘三斤。”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即令是銅頭鐵臂的怪物,也乘不住這種九蒸九煉,而不化為繞指柔。”





拾遺
撿取他人遺失的財物。戰國策˙秦策一:「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比喻輕而易舉。漢書˙卷六十七˙梅福傳:「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拾遺。」文選˙干寶˙晉紀總論:「自上逆下,非鄰國之勢也,然而成敗異效,擾天下如驅羊,舉二都如拾遺。」
採補缺漏遺佚。南齊書˙卷九˙禮志上:「吳則太史令丁孚拾遺漢事,蜀則孟光、許慈草建眾典。」
匡正別人過失或缺點。抱朴子˙外篇˙崇教:「有師友之名,無拾遺之實。」
職官名。唐代諫官,武則天時始置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諫,以救補人主言行的缺失。見舊唐書˙卷四十三˙職官志二。



錦江
河川名:(1) 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發源於郫縣,為岷江的支流,東流至華陽縣,與郫江會合。四川人以此水洗錦則顏色鮮明,故稱為「錦江」。位於華陽城內的部分,亦稱為「內江」。(2)韓國的大河,發源於全羅北道東部的蘆嶺山脈,向北流至忠清北道西南部與報青川匯流,再向西南流入忠清南道,注入黃海,全長四○一公里。兩岸農業發達,為韓國的寶庫。




蘇東坡自己成立了一個救儿會,請心腸慈悲為人正直的鄰居讀書人古某擔任會長。救儿會向富人捐錢,請每年捐助十緡,多捐隨意,用此錢買米,買 布,買棉被。古某掌管此錢,安國寺一個和尚當會計,主管賬目。這些人到各鄉村調查貧苦的孕婦,她們若應允養育嬰儿,則贈予金錢、食物、衣裳。蘇東坡說,如 果一年能救一百個嬰儿,該是心頭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緡錢。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義。

  我(Lin Yutung)總以為,不管何處,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興。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隨之腐爛了。




上乘ㄕㄤˋ ㄕㄥˋ
四馬共駕一車為「上乘」。左傳˙哀公十七年「良夫乘衷甸兩牡」句下孔穎達˙正義:「蓋以四馬為上乘,兩馬為中乘。」
上等的好馬。左傳˙哀公六年:「嘗獻馬於季孫,不入於上乘,故又獻此,請與子乘之。」
上等而高妙的境界。花月痕˙第十五回:「人之相知,貴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



德国之声:你能给我们讲讲您设计灵感的来源吗?
魏悉理:"德国馆的设计理念来自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如果我们仔细 观察德国的城市,会发现其中很多的十三,十四世纪的一些有六百,八百,甚至九 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以及一些非常现代的建筑。这些现代的建筑有些时候成为了老建筑的一种补充。欧洲的文化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这种反差感,这种传统 与现代结构的组合,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并存。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能够把这种生活情趣传递到中国。在展馆的规划中我们加进去了一块位于馆外,被压缩在最小 的空间里的一块绿地。这展示了在高密度的城市区域内还是有自然存在的空间的。 我们希望这个公园能让人们的思绪能回归大自然,有休息片刻的机会,虽然他们身处繁华都市。



反差

攝影上指底片或照片色調範圍,亦即明暗對比。如明暗之間相差甚大,稱為「高反差」或「硬調」;如明暗差甚少,則稱為「低反差」或「軟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