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劉森堯兄1978年給我兩封信中的台灣寒流:
1978年1月12
漢清兄:.......在英國唸書愉快吧?很累,但也一定很 exciting,是不?現在應該是應國最冷的時節吧?前一陣子寒流來襲,台灣地區非長寒冷……這個冷的局面較之英國應該是小巫見大巫的,但我的確比較喜歡冷天氣,只要不冷到令人忍不住就行了,冷天氣總是帶來一種非常詩意的氣氛,尤其在濕濕的台北街(此字寫得有味道)道)踽踽而行,那可真是非常的 poetic.......
黃永玉寫道,「表叔俯在桌上哭了起來。」沈從文哭不是因為郁達夫送錢送圍巾,而是郁達夫跟他說「我還會再來看你」一句話所代表的情意。
"在台灣、香港、新馬和美國,流傳最廣的,是「目送」。很多人說,郵箱裡起碼收到十次以上不同的朋友轉來篇文章。在中國大陸,點擊率和流傳率最高的,卻是另一篇,叫做「(不)相信」。 是不是因為,對於台灣和海外的人,「相信」或「不相信」已經不是切膚的問題,反倒個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傷逝」和「捨」,才是刻骨銘心的痛?是不是因為,在中國大陸的集體心靈旅程裡,一路走來,人們現在面對的最大關卡,是「相信」與「不相信」之間的困惑、猶豫,和艱難的重新尋找? 很難說。每個人,來到「花」前,都看見不一樣的東西,都得到不一樣的「明白」。 對於行路的我而言,曾經相信,曾經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現,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麼了。因此,整本書,也就是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龍應台
勝彼優孟俯仰為。
3. 踽踽 | ||||
注音一式 ㄐㄩˇ ㄐㄩˇ | ||||
漢語拼音 j j | 注音二式 ji ji | |||
|
3. 哂 部首 口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9 | ||||||||
注音一式 ㄕㄣˇ | ||||||||
漢語拼音 sh n | 注音二式 sh n | |||||||
|
從《胡適日記》補充 周一良介紹的《鄭孝胥日記》
必須從《胡適日記》中的 鄭孝胥來看
可舉1929/4月21日:
"今天是舊曆三月十二 是鄭蘇堪先生 (孝胥)的七十歲生日 我寫了一封信去賀他
他應生於咸豐十年 (1860) 三月十二 他每天早上四點起來 晚九點歲 早晨寫一早晨的字 身體健壯 望之如五十歲人
適之先生哂政 謝贈詩諸公
俯仰漏將盡 踽踽猶夜行
夜行何時息 所期晦復明
友明頗見哀 賦詩勉艱貞
用意雖淵默 動天如雷聲
願君莫輕言 相忘實與名
優孟
人名。春秋楚人,生卒年不詳。為一樂人,善辯,滑稽多智,常以談笑諷諫,曾勸諫楚莊王勿以大夫禮厚葬其愛馬。楚相孫叔敖卒,其子貧乏,優孟著敖衣冠,仿敖舉止,見莊王以動之,王遂召敖之子封之。見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優孟傳。
滃
雲氣湧起的樣子。說文解字:「滃,雲氣起也。」漢˙賈誼˙旱雲賦:「遙望白雲之蓬勃兮,滃滃澹澹而妄止。」
大水湧動的樣子。廣韻˙上聲˙董韻:「滃,大水貌。」宋˙歐陽修˙豐樂亭記:「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
滃滃
雲氣起的樣子。漢˙賈誼˙旱雲賦:「遙望白雲之蓬勃兮,滃滃澹澹而妄止。」
目送
目光隨著離去的人或物轉動。表敬重或依依不捨之情。漢書˙卷四十九˙袁盎傳:「絳侯為丞相,朝罷趨出,意得甚。上禮之恭,常目送之。」
唐˙陸龜蒙˙和胥口即事詩:「目送迴汀隱隱,心隨挂鹿搖搖。」
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五首之四:「目送歸鴻,手揮五絃。」
原用以形容人能手眼並用﹑俯仰自得的神態。後來也用來比喻技藝精熟,能兩面兼顧,揮灑自如的境界。如:「藝術的創作若經不斷的磨練,總可臻情技交融,目送手揮,無所窒礙的境界。」
俯仰
【漢語大詞典】(1)低頭和抬頭。大王俯仰而思之。《墨子·魯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