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同情,移情,理解,人數,通人,奇拔,共鳴


  蘇錦坤to me:Dear HC,

1930年,陳寅恪先生在對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册)
的審查報告中,提出了「了解之同情」觀念。陳寅恪先生說:「凡著中國古代哲學史者,其對於古人之學說,應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筆。」
英文稱「了解之同情」是一事,指具同情心的了解?還是出於了解之後的同情?
 還是兩事:又有同情,也有了解?
英文怎麼寫?正確的翻譯是什麼?
  Dear Ken,
這一問題很有意思我們還可請教許達然老師---因為他著有同情的理解》新地1991---這本書我在臺大圖書館翻過. 我想許老師還是會用拆字法將書名做辯證演繹一番.....
在英文empathy的定義之一為:

1. Identification with and understanding of another's situation, feelings, and motives. See Synonyms at pity.名][U](役などへの)感情移入, (人への)共感能力((with ...)).
它很可能就是同情的理解---類似"含淚的微笑"--這要善於領略者.....

Origin:

early 20th century: from Greek empatheia (from em- 'in' + pathos 'feeling') translating German Einfühlung
移情
改變情志。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六輔殊風,五方異俗,公不謀聲訓,而楚夏移情。」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小弟得會先生,也如成連先生刺船海上,令我移情。」 天風海水能夠移我情....

相關字:sympathy:1feelings of pity and sorrow for someone else’s misfortune:(人・悲しみなどに対する)同情, 思いやり(compassion)((to, for, with ...))(⇒PITY);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common feeling:((-thies))弔慰, 悔み/[U]((時に-thies))(…への)共感, 共鳴, 同感, 同意(approval);好意, 好感(favor)((with ...))

Origin:

late 16th century (sense 2): via Latin from Greek sumpatheia, from sumpathēs, from sun- 'with' + pathos 'feeling'
同情
同一心思。指好惡觀念﹑意見相同。韓非子˙揚榷:「參名異事,通一同情。」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
同謀、同夥。宋˙蘇軾˙乞醫療病囚狀:「若死者稍眾,則所差衙前曹司醫人,與嶽子同情。使囚詐稱疾病,以張人數。」董西廂˙卷二:「雖被賊掠,皆我開門迎賊所致,執作同情何辭以辯?」
一種情緒。指對於他人的遭遇,在情感上發生共鳴,或是對他人的行為表示理解。如:「他的遭遇,令人同情。」

簡單的說也許該採用sympathy......
我相信錢鍾書的書會有近一步的討論. (近人用語顯然與古人不同.陳寅恪先生自舒其見也不見得說清楚.....)
 企画展:樗堂の魅力語る 作品200年忌記念−−松山 /愛媛 毎日新聞
江戸時代の松山出身の俳人・栗田樗堂(ちょどう)(1749〜1814)の200年忌を記念した特別企画展「樗堂と一そして子規へ−共鳴する俳諧精神−」が31日、松山市 ...



當他覺得連知交好友邵二雲都沒有對他學的術成就有任何公開表示,忍不住寫信表示抗議:. 僕之所學,自一二知己外,一時通人,未有齒僕於人數者, ...

同情


同一心思。指好惡觀念﹑意見相同。韓非子˙揚榷:「參名異事,通一同情。」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




同謀、同夥。宋˙蘇軾˙乞醫療病囚狀:「若死者稍眾,則所差衙前曹司醫人,與嶽子同情。使囚詐稱疾病,以張人數。」董西廂˙卷二:「雖被賊掠,皆我開門迎賊所致,執作同情,何辭以辯?」




一種情緒。指對於他人的遭遇,在情感上發生共鳴,或是對他人的行為表示理解。如:「他的遭遇,令人同情。」



人數
1. 众人。庄子·达生》:“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於聋盲跛蹇而比於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
2. 人的数目。金史·章宗纪一》:“諭有司,进士程文但合格者即取之,毋限人数。” 茅盾 《子夜》十七:“动员的人数,迁延的时日,都是空前的!”

どうじょう ―じやう 0 【同情】

(名)スル
他人の苦しみ・悲しみ・不幸などを同じように感じ、思いやり・いたわりの心をもつこと。かわいそうに思うこと。
「―を禁じ得ない」「心から―します」「―をよせる」「―心」

compassion



通人 tōngrén
[person of wide knowledge and sound scholarship] 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
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赞》
--------------------------

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庄子·秋水》:“当 桀 紂 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 王先谦 集解:“贤人皆隐遁,非其智失也。”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博览古今者为通人。” 唐 贾岛 《即事》诗:“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 郭沫若 《文艺论集·批评与梦》:“我不想去把 欧洲 诸大批评家的名论卓说抬来使我这篇论文增加几分富贵气象,使读者看了五体投地,以为我是博览群书的通人。”
奇拔 添至备忘录

奇特出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敍致精丽,才藻奇拔。” 明 高攀龙 《本儒刘公志铭》:“盖不常之事,非常人所任,必生挺特奇拔之士,一举而振天下之聋瞽。”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quirky[quirk・y]

  • 発音記号[kwə'ːrki]
[形](-i・er, -i・est)癖のある;ごまかしの多い;奇抜な;曲がりくねった.



 共鳴
 注音一式 ㄍㄨㄥˋ ㄇ|ㄥˊ
 漢語拼音   n  m n   注音二式 g ng m ng
發音體因受到與本身振動頻率相同的音波影響,產生自然發音的現象。如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放在一起,敲擊其中一個使它發出聲音,另外一個音叉也會跟著發出聲音。
共同的情緒反應。如:「他這種處理方式很難引起共鳴。」


きょう‐めい【共鳴】

 
    [名](スル)
    振動体が、その固有振動数に等しい外部振動の刺激を受けると、振幅が増大する現象。振動数の等しい二つの音叉(おんさ)の一方を鳴らせば、他方も激しく鳴りはじめるなど。電気振動のときには共振ということが多い。
    分子の構造が、一つの化学構造式で表せず、二つ以上の式の重ね合わせとして表される状態。
    他人の考えや行動などに心から同感すること。「主義に―す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