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寺,持,伺、侍,恃,“伺侯”、“侍侯”、鷸蚌,勝業,矜持



“侍侯”和“伺侯”是近義詞,都有“守侯”的意義,但兩者有區別,它們的主要區別是“伺”與“侍”的意義。
  “伺”,是以“司”作聲符的形聲字,而“司”在這個形聲字的構建中,不僅表音,而且表意。 “司”本字是“後”,《漢語大字典》270頁引《說文》對它的解釋說:“司,臣司事在於外者,從後反。”“司”是“後”字的反寫變體指示字,“後”又是“君”的反寫變體。 《大字典》275頁引《說文》對它的解釋是:“人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從一從口。發號者,君後也。”《大字典》283頁引《說文》對“君”的本義的解釋是:“君,尊也,從尹,發號¨¨古文象君坐形。”“君”,“君王”。變體反寫的“後”指事,如“王后、皇后”等。 “後”字反寫變體後作“司”,也是“發號司令的臣子或發號司令。”如:古漢語詞:司馬、司空、司徒、有司,現代漢語詞:司令或司令員等。 “司”字作名詞用,都表示發號司令者、管理者、監暫者、有身份地位的人或長者。因此,作動詞用時有發號司令義。如:司法。因此以“司”作意符的“伺”,有發號施令、看管、監督的意味,“伺侯”,就是守侯並對受動者發號施令、看管、監督的意味。

  “侍侯”之“侍”,則是“士”作聲符的字,此字中的“士”同樣有表義功能,它的意義與“士”的基本意義有關。 《漢語大字典》簡編本198頁引《說文》對“士”的解釋是“事”,又引《易經》裡“枯楊開華,老婦得土夫”句。並把此處的意義作本義解釋為:“未成年男子的稱呼。”《論語》已有“士大夫”之說,說明“士”是男子,是有學識而沒有地位的人。從“甲士、士兵“等詞來看,“士”是沒有地位或者說是地位不高者。因此,侍衛,侍者,都是沒有地位的人,由此而引伸出來的作動詞用的“侍”,以及以“侍”作詞根的動詞,諸如:侍侯、侍奉等,都有為別人服務、聽人使喚的意義。因此,侍侯的意義就是守侯並聽從人使用、為人服務。

  兩詞的意義範圍不同。 “伺侯”偏重於發號施令、看管、監督;而“侍侯”則偏重於為人服務、聽人使喚。兩詞的施動對象和施動者也不同,“伺侯”用於人對物、上對下、尊對賤、長對幼,如《論語》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裡的“侍”是“陪長者坐”的意思。而“侍侯”的施動對象和施動者與“伺侯”恰好相反。兩詞的運用要看具體語境。

但這兩個詞彙的濫用是“五•四”時期,五四時期是現代白話與文言過渡時期,以單音詞彙為主流的文言文轉變為現代白話雙音詞彙的現象,單音轉化為雙音詞彙後,這個雙音詞到底怎麼寫,又沒有統一規範,於是濫用瞭如現代文學作品中,老舍的《茶館》、曹禺的《雷雨》裡都出現“伺侯”代替了“侍侯”現象。從科學的角度(文字科學)看,它們是錯字錯詞。
可是,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2002年增補本《現代漢語詞典》209頁對“伺侯”一詞的解釋是:“在一旁邊供使喚,照料飲食起居:如伺侯病人”。這個解釋正是由醫生伺侯病人的例子得出的結論。在醫院,醫生與病人的關係,病人要聽醫生的,醫生為上,病人為下是對的。但其它場合可能就不對了。如我兒子生病住院,我得去醫院伺侯。 《現代漢語詞典》1154頁對“侍侯”的解釋是:“服侍,例如:侍侯父母;侍侯病人。”第一個例子是對的,但第二個例子與本書對“伺侯”的釋例有衝突。現代漢語詞典說不清,就說“伺侯”與“侍侯”同用,這本是一個錯誤,而詞書上自圓其說,說什麼這就是異形詞,事實沒有必要把漢語詞搞得如此繁雜。只要撐握兩詞的意義範圍和施動者與受者的關係就可以確定。比如,牧人守侯牲畜用“伺侯”;子女守侯父母用“侍侯”,父母守侯子女用“伺侯”;醫生守侯病人用“伺侯”,而兒女在醫院守侯生病的父母就用“侍侯”。這不就很清楚明白了嗎?

第二類人假想廣大民眾是海邊勞作的漁翁,樂於見到鷸蚌相爭。或許他們不會這麼天真,知道權力之危害遠勝於鷸蚌,但也想像自己是在坐山觀虎鬥。

矜持

謹慎言行,拘謹而不自然。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南朝宋˙鮑照˙答客詩:「愛賞好遍越,放縱少矜持。」


【酒屋万流】(2)甘さ抑えた「究極の食中酒」

MSN産経ニュース
そ こには酒の品質にこだわった技術者としての矜 持(きょうじ)があった。 4月20日、宮城県内最年少の杜氏(とうじ)で、新澤 醸造店の専務、新澤巌夫さん(33)は確かな手応えを 胸に、成田空港に降り立った。イタリアのミラノとロー マで試飲会を開き、海外での日本酒 ...
きょうじ 矜持

(proper) pride.

きょうじ 1 ―ぢ 【▼矜持】/ ―じ 【▼矜▼恃】
自信と誇り。自信や誇りを持って、堂々と振る舞うこと。きんじ。プライド

「学生としての―を持て」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持,握也。从手,寺聲。”容庚《金文編》卷十二:“(金文)持不从手。”
注音
釋義
(一)chi2《廣韻》直之切,平之澄。之部。 (1) 握住;拿。《說文‧手部》:“持,握也。”《戰國策‧趙策四》:“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漢書‧高帝紀上》:“秦民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 享軍士。”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毛澤東《菩薩蠻‧大柏地》:“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2)掌握;掌管。《論衡‧骨相》:“君後三歲而入將相,持國秉。”《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二‧隴西行》:“健婦持門戶,一勝一丈夫。”清王夫之《讀通鑑論‧漢高帝》“持征伐之權於一王。”
(3)主張;抱有(思想、見解)。《荀子‧非十二子》:“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漢書‧霍光傳》:“
臣議所立,咸持廣陵王。”魯迅《墳‧文化偏至論》:“彼持無政府主義者,其顛覆滿盈,鏟除階級,亦已至矣。”
(4)治理。如:勤儉持家。《呂氏春秋‧察今》:“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無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唐薛稷《臨難不顧徇節寧邦科策‧第三道》:“持人之術,地著為本。”《通志‧校讎略一》:“類書,猶持軍也,若有條理,雖多而治;若無條理,雖寡而紛。”
(5)侍奉。《荀子‧榮辱》:“父子相傳,以持王公。”
(6)守;保持。如:持久;持之以恒。《呂氏春秋‧慎大》:“勝非其難者也,持之其難者也。”高誘注:“持,猶守。”唐白居易《凶宅》:“權重持難久,位高勢易窮。”章炳麟《商鞅》:“寧以佞媚持其祿位者也。”
(7)支持;支撐。《莊子‧漁父》:“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宋蘇軾《越張中舍壽樂堂》:“持頤宴坐不出門,收攬奇秀得十五。”《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萬一他見了說上兩句不知高低的話,奴才持不住,所以奴才在這里為難。”
(8)扶持;扶助。《荀子‧解蔽》:“鮑叔、甯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祿與管仲齊。”楊倞注:“持,扶翼也。”《文選‧張衡〈東京 賦〉》:“故函谷擊柝於東,西朝顛覆而莫持。”李善注引薛綜曰:“持,扶也。”《宋史‧李綱傳》:“然今日扶顛持危,圖中興之功。”
(9)控制;約束。唐李白《江夏行》:“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茅盾《子夜》七:“吳蓀甫雖然吃驚,
也能夠趕快自持。”
(10)挾制;要挾。《史記‧酷吏列傳》:“致產數千金,為任俠,持吏長短,出從數十騎。”
(11)犧帶。《史記‧滑稽列傳》:“其人家有
好女者,恐大巫祝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遠逃亡。”唐韓愈《赴江陵途中》:“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
(12)抗衡;對抗。如:爭持不下。《左傳‧昭公元年》:“子與子家持之。”孔穎達疏:“持其兩端,無所取與,是持之也。奕棋謂不能相害為持,意亦同於此 也。”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又圍棋術語。謂黑白雙方相圍,而皆不死不活。《圍棋義例‧詮釋》:“持, 和也。兩棋相圍,而皆不死不活曰持。有兩棋皆無眼者,有兩棋各有去钫镑者,各一眼活者……蓋取其鷸蚌相持之義。”
(13)儲備。《墨子‧備城門》:“及持沙,毋下千石。”張純一集解引尹侯青《墨子新釋》:“持,庤也,儲也。”
(14)通“恃(<現代音>shi4<\/現代音>)”。依;憑藉。《韓非子‧姦劫弒臣》:“乘舟之安,持楫之利則可以水絕江河之難。”陳奇猷集釋:“持借為恃。”《淮南子‧主術》:“大臣專權,下吏持勢,朋黨周比,以弄其上。”
(15)姓。《萬姓統譜‧支韻》:“持,姓。”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恃,賴也。从心,寺聲。”按:金文恃作寺,不從心。
注音
釋義
(一)shi4《廣韻》時止切,上止禪。之部。 (1) 依賴;倚仗。《說文‧心部》:“恃,賴也。”《廣韻‧止韻》:“恃,依也,賴也。”《集韻‧志韻》:“恃,仗也。”《詩‧小雅‧蓼莪》:“無母何恃﹖”陸 德明釋文:“恃,恃負也。”唐李商隱《覽古》:“莫恃金湯忽太平。”元白樸《梧桐雨‧楔子》:“自恃勇力深入,不料寡不敵。” (2)持;矜持。《楚辭‧九章‧悲回風》:“寤從容以周流兮,聊逍遙以自恃。”《呂氏春秋‧本味》:“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奮而好獨者。”
(3)母親的代稱。宋梅堯臣《贈陳孝子庸》:“嗟哉異類猶厚親,豈彼人兮忘恃怙。”《聊齋志異‧珠兒》:“六歲失怙恃,不為兄嫂所容。”
(二)zhi4 《集韻》丈里切,上止澄。心不明。《集韻‧止韻》:“恃,心不明。”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之聲。”林義光《文源》認為金文“寺”“又,之。本義為持。又,像手形,手之所之為持也。之,亦聲。《邾公牼鐘》‘分器是持’,《石鼓》‘秀弓持射’,持皆作寺。”
注音
釋義
(一)si4《廣韻》祥吏切,去志邪。之部。 (1) 官署名。《說文‧寸部》:“寺,廷也。”朱駿聲通訓定聲:“朝中官曹所止理事之處。”《廣雅‧釋宮》:“寺,官也。”王念孫疏證:“皆謂官舍也。”《左 傳‧隱公七年》:“發幣于公卿。”杜預注:“詣公府卿寺。”孔穎達疏:“自漢以來,三公所居謂之府,九卿所居謂之寺。”《新唐書‧百官志一》:“其官司之 別,曰省、曰臺、曰寺、曰監、曰衛、曰府,各統其屬,以分職定位。”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八:“寺,自秦以宦者任外廷之職,而官舍通謂之寺。” (2)佛教的廟宇。《廣韻‧志韻》:“寺,漢西域白馬駝經來,初止於鴻臚寺,遂取寺名,并钫刃置白馬寺。”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六:“漢明帝夢金人,而 摩騰、竺法始以白馬赘钫籁經入中國,明帝處之鴻臚寺。後造白馬寺居之,取鴻臚寺之義。隋曰道場,唐曰寺。本朝則大曰寺,次曰院。”《魏書‧釋老志》:“敦 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舊式,村塢相屬,多有塔寺。”唐張籍《野寺後池寄友》:“佛寺連野水,池幽夏景清。”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附集)‧我的第一個師 父》:“寺裏也有確在修行,沒有女人,也不吃葷的和尚。”又指某些宗教供禮拜、講經的處所。《宋史‧外國傳‧高昌》:“復有摩尼寺,波斯僧各持其法,佛經 所謂外道者也。”《明史‧西域四‧天方》:“有禮拜寺,月初生,其王及臣民咸拜天,號呼稱揚以為禮。寺分四方,每方九十間,共三百六十間。”
(3)通“持(<現代音>chi2<\/現代音>)”。《石鼓文‧車工》:“弓茲以寺。”郭沫若注:“寺,讀為持。”《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成法》:“除民之所害,而寺(持)民之所宜。”
(4)通“恃”。《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德經》:“(生而)弗有也,為而弗寺也。”按:《老子》五十一章作“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三禁》:“柔不足寺。”
(5)姓。《萬姓統譜‧寘韻》:“寺,姓。以上俱見《姓譜》。”明陳士元《姓觿‧寘韻》:“寺,《姓寺》云:‘本姓邿。《春秋‧襄十三年》夏取邿。注云:小國。後去邑,為寺姓。’《千家姓》云:‘睢陽族。’”
(二)shi4 《集 韻》時吏切,去志禪。之部。近侍的內臣,通指宦官。《詩‧大雅‧瞻卬》:“時維婦寺。”毛傳:“寺,近也。”孔穎達疏:“寺即侍也,侍御者必近其傍,故以 寺為近。”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昭儀尼寺》:“太后臨朝,閽寺專寵。”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八:“寺,三代以上言寺者,皆奄豎之名。”

領頭字
解形
《說文》:“侍,承也。人,寺聲。”
注音
釋義
(一)shi4《廣韻》時吏切,去志禪。之部。 (1) 侍奉;伺候。《說文‧人部》:“侍,承也。”段玉裁注:“承者,奉也,受也。凡言侍者,皆敬恭承奉之義。”《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 櫛,以固子也。”三國魏陳琳《飲馬長城窟行》:“便嫁莫留住,善侍新姑嫜。”劉半農《學徒苦》:“一日三餐,學徒侍食進脯。” (2)在尊者旁邊陪。《六書故‧人一》:“侍,陪側也。”《論語‧先進》:“閔子侍側,誾誾如也。”邢昺疏:“卑在尊側曰侍。”《史記‧秦始皇本紀》:“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紅樓夢》第三回:“當下侍立之人,無不下淚。”
(3)養。《呂氏春秋‧異用》:“仁人之得飴,以養疾侍老也。”高誘注:“侍,亦養也。”
(4)隨從。《廣韻‧志韻》:“侍,從也。”宋玉《風賦》:“楚襄王游於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
(5)親臨。《禮記‧喪大記》:“大夫之喪,大胥侍之。”鄭玄注:“侍,猶臨也。”孔穎達疏:“侍者,臨檢之也。”
(6)近。《廣雅‧釋詁三》:“侍,近也。”
(7)使。《廣雅‧釋詁一》:“侍,使也。”
(8)通“恃”。依靠;憑藉。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頤部》:“侍,栏借為恃。”《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道經》:“為而弗侍也,成功而弗居也。”《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亡論》:“守國而侍其地險者削,用國而侍其強者弱。”
(9)通“待(dai4)”。等候;等待。《儀禮‧士
禮》:“媵侍於戶外,呼則聞。”鄭玄注:“今文侍作待。”《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封守》:“即以甲封付某等,與里人更守之,侍令。”
(10)姓。《萬姓統譜‧寘韻》:“侍懋,六合人,洪武中四川綦江縣教諭。”



詞目鷸蚌相爭

注音ㄩˋ ㄅㄤˋ ㄒ|ㄤ ㄓㄥ
同義詞蚌鷸相持;鷸蚌相危;鷸蚌相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鷸蚌相持,漁翁得利;鷸蚌持爭,漁翁得利;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相似詞坐收漁利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門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門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

天方厭羌,內難屢起,權臣擅事,蚌鷸相持。★宋·秦觀《邊防中》
北齊·魏收《為東魏檄梁文》:「鷸蚌相危,我乘其弊。」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要之蠻觸相爭,原無關於輕重,鷸蚌相鬥,要自互有損傷。」
這真叫做『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若是倪善繼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將傢俬平等分析,這千兩黃金,弟兄大家該五百兩,怎到得滕大尹之手?★《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傢俬》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
鷸蚌相持,自己漁人得利。★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釋義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例句由於兄弟鷸蚌相爭,互不相讓,結果造成家族企業遭人併購的結局。
今年夏天,電器業者鷸蚌相爭,降價促銷,消費者成了最大的贏家。
由於他們兩人不肯合作,鷸蚌相爭,結果把大好機會白白地送給對手。
這次選戰在黨內不同派系鷸蚌相爭之下,終於讓對手平白地坐收漁翁之利。
鷸蚌相爭的結果,必然兩敗俱傷,與其讓人坐收漁利,我們還是各退一步吧!。

鷸蚌相爭對大家都沒好處,不如相互合作,共謀利益。
他們兄弟倆因為爭產互不相讓,鷸蚌相爭的結果,造成家族產業無法經營,只得拱手讓人。
每逢年終,各大百貨公司推出打折促銷活動,業者鷸蚌相爭,結果最大的贏家就是消費者。
我們應堅韌團結,為國奉獻,免得讓敵人獲得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之便!
用法語義說明:比喻雙方爭執不相讓,必會造成兩敗俱傷,而讓第三者獲得利益。
使用類別:用在「爭鬥兩失」的表述上。

勝業
「若能把臧氏百種全部注完,更是一種不朽的勝業了。」楊聯陞
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喝茶之後,再去繼續修各人的勝業,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優游乃正亦斷不可少,….”
喝茶  文.周作人 (1924)
勝業坊(D9)には勝業

<大乗起信論>序分2

帰命尽十方  最勝業遍知  色無碍自在  救世大悲者   
                及彼身体相  法性真如海  無量功徳蔵  如実修行等
                為欲令衆生  除疑捨邪執  起大乗正信  仏種不断故




舊作
Best Efforts為勝乎 ?

Best Efforts Are Not Enough 是w edwards deming 博士的名言,其深入的意義請參考拙譯的戴明叢書。

今天讀周作人的{喝茶},文中提到
「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
,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喝茶之後,再去繼續修各人的,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優游乃正亦斷不可少,中國喝茶時多吃瓜子,我覺得不很適宜,喝茶時可吃的東西應當是輕淡的「茶食」。」

查一下 "" 的意思,應該指「」【佛教以白代表善,以黑代表惡,白【白白?】代表最,黑黑代表無間。】

佛寶:「最遍知,色無礙自在,救世大悲者」。形容佛智、佛身、佛德。
成種種勢力得大妙果報如是等於法修行知(或作「顯彼修行


日本:

浮世絵閲覧システム . [ gadai=「花競昇」 ] ... 外題:, 画題等:「花競昇」 絵師:無款 配役:

山口 Katsunari Yamaguchi. (やまぐち かつなり).



遍修諸 眾德自成滿. 勤修出離法 超昇眾行頂.

又大王曩修位為人主。非唯蒼生仰固亦釋教依憑。理在助揚豈宜為礙。王曰。弟子亦不敢障礙。 ...
不墜玄風咸匡。但遠人來譯。音訓不同。去聖時遙。義類差舛。 ...

李商隐全传- 第九章京都大動亂-經過興慶宮的通陽門,遠遠看見坊人山人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