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積·皮夾
2024.11.10
。。。。
【藍勾勾世代】
2021年,美國藝術家Danielle Baskin推出一個惡搞網站,聲稱專門為舊金山灣區的住戶,提供「藍勾勾徽章」訂製服務。申購者必須提供自己Twitter、Instagram、TikTok帳號連結,證明自己是網紅或公眾人物,就能訂製實體紋飾(如圖),掛在家門前,讓往來行人知道「內有網紅」。
網站上線後,立刻造成轟動,在Twitter累積四千萬次觸及;而且,她收到495份訂購申請。於是,Baskin不得不在網站底下聲明,這只是一個嘲諷網路文化的行為藝術。
她寫道,「回顧歷史,維多利亞時代房屋上的裝飾性紋章是一種標記,用以展示財富與重要性;我認為,此一概念若仍存在,那將是愚蠢的。然而,今天,你是否需要由第三方進行驗證,才能表明身份地位呢?這起惡作劇由來於此。」
這是一個「藍勾勾世代」,標記尊榮身分的印記,不再是王公貴族,而是Twitter追蹤者人數、YouTube訂閱數、IG粉絲數,以及臉書按讚數。
這些數字堆積人氣,人氣吸引眼球與廣告商,創造一個獨特生態圈,一種社群時代的鎧甲與家徽,一種隱形的新武士階級。
然而,這些數字也像是日本漫畫的「寄生獸」,寄生在宿主身上,讓人具備超能力,也讓人長出獵食名氣的兇猛慾望,數字越大,慾望越大,衍生利益也越大;宿主一不小心,反而可能被自己吞噬。
統神,館長,老高,蔡阿嘎,愛莉莎莎,Joeman,蕾菈,Toyz⋯⋯,這些爆出爭議的網紅,或許只是網路生態的採樣,不見得比普通人更偉大,也不見得更邪惡。
然而,名氣賦予他們影響力,也無限放大他們的話語權,創造一種全知全能的幻覺,直到逾越自己的專業身分、道德邊界與知識限制,終於有了「多麼痛的領悟」。
必須強調,有些網紅相對珍惜自己的名字與話語能力,例如敏迪,例如志祺七七。不過,並非人人能夠控制體內的飢餓寄生獸,不只台灣,歐美亦然。
以丹麥為例,近年爆出網紅預告自殺、讚頌恐怖主義等爭議,丹麥政府因而倡議立法,將追蹤者達一定人數的網紅,視為新聞媒體,必須遵守相關報導倫理與原則,包括事實查核義務,並強制揭露商業利益等等。
美國FTC(類似台灣公平會)、歐盟執委會也分別針對網紅生態圈,發布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指引,希望讓網紅行銷有規範可循。
所以,不要再說「網紅哪有社會責任」了,英文「網紅」一字Influencer,意即有影響力的人,影響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有趣的是,今年起,愛爾蘭一所大學已經設立「網紅學士學位」,課程包括危機管理、公共關係、名人研究、社會心理學以及影音編輯。
台灣幾所大學也裁減新聞系名額,增加諸如社群傳播、圖文傳播、影音新聞(而非廣播電視)等科系。就像新聞記者,原本是個學徒制職業,直到1908年,密蘇里新聞學院成立,終於成為一個學門,一種專業,一整條產業鍊。
或許,我們正見證一個「藍勾勾體制化」的轉折點,無論是否喜歡,歡迎光臨網紅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