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ve ever had a vaccine, injection, or a medical implant, then you might not know that you’ve been relying on the horseshoe crab to save your life https://bloom.bg/2IEc4EE
鱟 (拼音:hòu;注音:ㄏㄡˋ;閩南語白話字:hāu;粵拼:hau6)為鱟科(學名:Limulidae)動物的通稱,又名「馬蹄蟹」、「蟹兜」、「夫妻魚」,屬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由於牠在地球上的起始時間比恐龍還要古老、被譽為活化石。現存的鱟種類僅存3屬4種。[1] [2][3][4]
......人們發現鱟的複眼有一種側抑制現象,也就是能使物體的圖像(尤其追蹤背景中的動態圖像)更加清晰,這一原理被應用於電視和雷達系統中,提高了電視成像的清晰度和雷達的顯示靈敏度。為此,這種億萬年默默無聞的古老動物一躍而成為近代仿生學中一顆引人矚目的「明星」。[來源請求]
鱟的血液中含有銅離子(血青蛋白),它的血液是藍色的。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以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可用它對毒素污染進行監測[6]。血液中的變形細胞(少量,離心得到沉澱白色物)甚至被帶上外太空,偵測有機體及保護太空人免於疾病傷害[來源請求]。
每當春夏季鱟的繁殖季節,雌雄一旦結為夫妻,便形影不離,肥大的雌鱟常馱著瘦小的丈夫蹣跚而行。此時捉到一隻鱟,提起來便是一對,故鱟享「海底鴛鴦」之美稱。台灣漁民常趁此大肆獵捕,閩南語稱之為「掠鱟」,更由此衍生出「捉姦」之意,有人認為後來因諧音之故,逐漸由「掠鱟」音轉為「掠猴」,成為臺灣社會常用之訛音(但也有人認為「掠猴」並非來自「掠鱟」,因為閩南語早就有用「猴」來指稱「嫖客」或「姦夫」,相關的語詞、俗語很多,不可能都是由「鱟」訛音而來)。台灣本島和澎湖已鮮少看到,金門還能看到一些。[7]閩南語俗語話:好好鱟刣甲屎流。Hó-hó hāu thâi kah sái lâu. (上等的鱟魚卻料理得漏屎。比喻一件好好的事卻弄得亂七八糟。)
****
今天一大早十點半和「冷板凳」聊天,提到以前歌仔戲的小丑經常說:「謝天謝地,鱟杓飯篱(hau7 siah8 png7 le7)。」(彰化音是hau7 hia1 png7 le7)可見「鱟杓」和「飯篱」是廚房(灶腳)最常用的一對工具,然後隨著時間而消逝了,跟大部分的老年人一樣。
據說以前不只澎湖,台灣沿岸也很容易在海灘撿到鱟,所以用鱟的硬殼當勺子,是便利而普遍的事,可惜,從小到大,雖然聽過嫂子們講「鱟杓」,卻是沒真正見過那一戶以「鱟杓」當勺子的。
「鱟杓」:前人以鱟殼為舀水器皿稱之。 台語有一句話 「人講天,你講地,人講鱟杓,你講飯籭」: 指一個人跟人聊天總是離開話題,牛頭不對馬嘴。
澳洲有一位著名的「鱷魚先生」,他以照顧鱷魚而全世界聞名,他是在動物園的飼養池裡,被鱟的尖刺把胸部刺穿而去世。
我們討論的是「鱟」這個字,見到會認得,可是突然要寫,卻不會寫。不就是「學」字,底下是「魚」,而不是「子」。
《說文》沒有收「鱟」字,《說文段玉裁注》「學」字是「胡孝反」與「胡覺反」,「胡孝反」是去聲 hau3,「胡覺反」是入聲 hak8,「鱟」的讀音應該與此字近似。
其實「鱟」字與「學」字的共同的上半部是「模子」的意思,「舋」其實是以模子壓「土」成型去燒製器具,取「鱟」字的人大概把牠的硬殼當作模子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