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立,豎,豎仔,豎子,撾,釅,立地,兩立,主謀,立案,不足與謀

前台北市長郝龍斌說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施政是在背後放箭的「俗辣」(豎仔--正字 ),但柯文哲接連槓上大財團,大家同意郝龍斌的批評嗎?趕快來看看今天早上的重點新聞整理!

千人齊立蛋

   

中国政府双拳出击论“不厚”

薄熙来事件前后,中国网络中又出现了许多敏感词。香港学者观察到,政府现在“管理”媒体的政策是“双拳出击”,两手都硬。
防火墙的这边,是中国政府两手都硬的"媒体管理"
(德国之声中文网)从王立军出走美国领事馆开始,康师傅、西红柿、火锅便不再仅仅是食品的代名词。聪明的中国网民在互联网上发明了各种词汇,用于绕开官方 的网络管制讨论时政话题。"康师傅"的背后是周永康,而里外通红的"西红柿"则是薄熙来和他领导下的重庆市的代号。除此以外,网民还为刚刚走下中国政坛的 薄熙来取了"不厚"、"西南王"、"渝督""厚东去"这样新网名。但据《中国数字时代》(China Digital Times)报道,这些网民创造的新词也逐渐的被网络管理系统屏蔽。一些与薄熙来事件有关的词汇,例如纪委、立案、调查、尼尔、英国+商人英国+保姆都在 被屏蔽的行列。 



 3. 立地
 注音一式 ㄌ|ˋ ㄉ|ˋ
 漢語拼音 l  d  注音二式 l  d 
 相似詞  馬上、立時、速即 相反詞 
立刻。唐˙王建˙霓裳詞十首之三:「一時跪拜霓裳徹,立地階前賜紫衣。」西遊記˙第二十七回:「那妖精見唐僧問他來歷,他立地就起個虛情。」
站著。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山門下立地,看有甚麼人來。」元˙白樸˙牆頭馬上˙第四折:「你這裡立地,我家去也。」


 7. 起根立地
 注音一式 ㄑ|ˇ ㄍㄣ ㄌ|ˋ ㄉ|ˋ
 漢語拼音 q    n l  d  注音二式 ch  g n l  d 
原本、根本。金瓶梅˙第三十四回:「夏大人他出身行伍,起根立地上沒有,他不撾些兒,拏甚過日?」

 9.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13 總筆畫 16
 注音一式 ㄓㄨㄚ
 漢語拼音 zhu  注音二式 ju 
鞭打﹑敲擊。如:「鼓」。聊齋志異˙卷四˙辛十四娘:「仰見高閎,以策門。」
抓﹑抓住。西遊記˙第三十三回:「就於雲端裡伸下手來,馬上人。」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著了這一件,掉了那一件。」

  立案  多義


合法登記的營業單位

立案調查 中國 成立專案調查



りつ‐あん【立案】

    [名](スル)
    工夫して計画を立てること。案を立てること。「新企画を―する」
    草案・文案をつくること。「大要を踏まえて―する」

master・mind

━━ vt., n. すぐれた立案[指導]者; (ある計画の)主謀者(になる).

主要策劃計謀的人。法律上則指教唆、主使他人從事犯罪行為的人。如:「檢方正漏夜偵察這件搶案的主謀。」


達賴:如果騷亂失控 我將“隱退”
藏人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否認了中國當局所說的他是拉薩騷亂事件主謀的指控。

しゅぼう 0 【首謀/主謀】

悪事・陰謀を、中心となって企てること。また、その人。
「―者」

 

3. 誓不兩立
 注音一式 ㄕˋ ㄅㄨˋ ㄌ|ㄤˇ ㄌ|ˋ
 漢語拼音 sh  b  li n  l   注音二式 sh  b  li ng l 
 相似詞 不共戴天、令人切齒、勢不兩立  相反詞 
立誓絕對不和敵對的人並立於天地之間。形容仇恨極深。七俠五義˙第五十七回:「好病夫呀!我與你誓不兩立了。」彭公案˙第八十七回:「淫賊往那裡走,你這裡來,我與你誓不兩立。」

 (*)AEO制度
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認定経済事業者制度という意味で、国際物流のセキュリティ強化と貿易円滑化の推進の両立を目的として導入された「官民パートナーシップ プログラム」。対象事業者は、通関業者、倉庫業者、運送者、輸入者、輸出者、製造者)。

 

 

りょう‐りつ〔リヤウ‐〕【両立】

    [名](スル)二つの物事が同時に支障なく成り立つこと。「仕事と家庭とを―させる」

 

領頭字
解形
《說文》:“立,住也。大,立一之上。”徐鉉校錄:“大,人也;一,地也。會意。”林義光《文源》:“象人正立地上形。”
注音
釋義
(一)li4《廣韻》力入切,入緝來。緝部。 (1) 站立。《說文‧立部》:“立,住也。”饒炯部首訂:“立者,兩足麗地,無所偏倚,義與行對。”《書‧顧命》:“一人冕,執劉,立于東堂。”《禮記‧曲禮 上》:“立必正方,不傾聽。”《史記‧項羽本紀》:“噲遂入,披帷西嚮立,瞋目視項王。”宋晏幾道《臨江仙》:“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2)豎起。如:立竿見影。《書‧牧誓》:“比爾干,立爾矛。”唐沈佺期《霹靂引》:“俾我雄子魄動,毅夫髮立。”《水滸全傳》第三十一回:“又將兩 扇門立在牆邊,先去吹滅了燈火。”引申為直立的。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五十五:“娘兒們都指點那嶄新的立櫃,那紅漆箱子,那對高大瓷花瓶。”
(3)建樹;成就。《廣雅‧釋詁三》:“立,成也。”《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何晏注:“有所成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宋王安石《讀唐書》:“并汾諸子何為者﹖坐與文皇立太平。”
(4)成熟。《後漢書‧張奮傳》:“今復久旱,秋稼未立。”李賢注:“立,成也。”
(5)特指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晉陶潛《祭從弟敬遠文》:“年甫過立,奄與世辭。”《文心雕龍‧序志》:“齒在踰立,則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
(6)設置;設立。《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宋書‧州郡志一》:“晉武帝太康元年,分秣陵立臨江縣。”《宋史‧韓世忠傳》:“世忠披草萊,立軍府,與士同力役。”
(7)制訂;訂立。《商君書‧更法》:“及至文武,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宋史‧范成大傳》:“置堤閘四十九所,立水則,上中下灌溉有序,民食其利。”《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雲長曰:‘願依軍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書。’雲長便與了軍令狀。”
(8)存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杜預注:“立,謂不廢絕。”《韓非子‧初見秦》:“趙舉則韓亡,韓亡則荊、魏不能獨立。”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9)帝王或諸侯即位。《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乃老。”《史記‧五帝本紀》:“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二月辛巳,立劉聖公為天子。”又指確定某種地位或名分。《漢書‧文帝紀》:“有司請立皇后,皇太后曰:‘立太子母竇氏為皇后。’”《吳子‧圖國》:“於 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觴,醮吳起于廟,立為大將。”《儒林外史》第十二回:“眾親戚已到,商量在本族親房立了一個兒子過來,然後大殮治喪。”
(10)確定;決定。《後漢書‧郎顗傳》:“恭陵火災,主名未立。”李賢注:“立猶定也。時考問延火者姓名未定也。”《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府吏再拜還,長歎空房中,作計乃爾立。”
(11)堅定。《字彙‧立部》:“立,堅也。”
(12)副詞。即刻。如:立候回音。《荀子‧榮辱》:“室家立殘,親戚不免乎刑戮。”《史記‧平原君列傳》:“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處囊中,其末立見。”《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大仇已報,立死無恨。”
(13)通“粒”。以穀米為食。《字彙‧立部》:“立,與粒同。”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臨部》:“立,栏借為粒。”《詩‧周頌‧思文》:“立我烝民。”鄭玄箋:“立,當作粒……昔堯遭洪水,黎民阻飢,后稷播殖百穀,烝民乃粒。”
(14)通“泣()”。哭泣。《晏子春秋‧內篇諫上》:“及晏子卒,公出屏而立。”王念孫雜志:“立,即泣字也……《初學記》引作‘出位屏而泣’,‘位’字乃衍文耳。”
(15)姓。《萬姓統譜‧緝韻》:“立,唐立述,長興令。元立理威,至元中……以為嘉定路守……本朝立述,盧龍衛人,洪武中任山西長治縣知縣。”
(二)wei4 《篇 海類編》于貴切。通“位”。《篇海類編‧人事類‧立部》:“立,古位字。”《周禮‧春官‧小宗伯》“掌建國之神位”漢鄭玄注:“故書‘位’作‘立’。鄭司 農云:立讀為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經》‘公即位’為‘公即立’。”《論語‧衛靈公》:“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俞樾平議:“立,當讀為 位。”《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道法》:“天地有恒常,萬民有恒事,貴賤有恒立。”

 







【南方朔專欄】「豎仔」考


作者:南方朔

近年來,我已形成一種知識習慣,只讀中文的古代書,只讀西方最近的書。中文的古書,是學問的開始,樸實而深刻;西方人能與時俱進,說是能開創新的視野。最新的書當然要讀,中文古書裡「周禮」就是本我常翻的書,它有助於人們瞭解遠古周代的各種社會角色。

「周禮」卷七寫道:「內豎掌內外之通令,凡小事。」根據漢代鄭玄的注,唐代賈公彥的疏,它的意思是在說,以前王室有一種角色,叫做「內豎」,它都是找一些小孩,跑裡跑外傳送消息命令和打雜,這些小孩因為年紀小,人們對他們也不會要求太多,他們跑來跑去辦事才快速方便。

周 代的「內豎」,就是後來罵人「佞豎」和「宦豎」的起源。台灣的閩南語,乃是漢語裡保存古語古詞古腔最多的語種之一,「豎仔」這個名詞就是古漢語的保存至 今。當一個人幼稚不成材,年紀老大卻還不懂道理像個笨孩子,人們都可用「豎仔」論之。小時候我在台南長大,那個時代的「豎仔」,有了一種新意,如果一個小 幫派自己這邊人多,別人落了單,他們就狠狠的欺侮對方,但萬一對方的兄弟跑來,他們人多了,這些人就腳底抹油急忙落跑。對這種仗勢欺人,勢不好就落跑的 人,台南人就會說他們是「豎仔」;台南人的這種定義,幾乎已成了現在的標準定義。

現在這個標準定義的例子又再出現了,馬鬥王,由於勢大人 多,真是鬥得十分來勁;但「九二九」國民黨「十九全會」,全台四十幾個社會運動團體發起圍馬行動,宣稱至少會百十萬之眾,這是別人人多,於是國民黨在最後 關頭的五天前,即九月廿四日緊急決定延期改地。對一個百年老黨,全代會是何等重要的大會,而今卻怕到緊急喊卡,既需延期,又要改地,落跑的速度真是敏捷, 套句「馬氏語法」,這不是「豎仔」,還有什麼是「豎仔」!

「豎仔」這種古語,只在灣留存,其他地區與它意義相近的詞,大概只有廣東四川的「孬」這個詞,它讀為Nao,「孬種」、「小孬孬」它的意思和「豎仔」接近,不好合為「孬」,這個民間的俗字,可是古代庶民其實是很會造字的。

漢語有「豎仔」,西方好像並沒有相應的字,但卻有一個更概括性的詞,它就是「懦夫」(Coward),仗勢欺人,苗頭一不對,就急忙落跑,當然是「儒夫」行徑。當年莎士比亞在「凱撒大帝」就寫道:「懦夫在他真死以前會死很多次。」懦夫是雖生猶死!

「豎仔」一看苗頭不對就急忙落跑,只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只要廟在,他欺侮過的人就會如影隨形,追到天涯海角。於是我就想到一則古代智慧:「既然怕事,就不要處事。」「豎仔」會下場不好,其實還是多行不義造成的自斃!

 

  我想su̍t-á的正字有可能是「豎仔」(台語豎音sū),但音不是全合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沒有收錄su̍t-á和sū-á的詞條。

「豎」除了「一橫一豎」的意思外,在古代也指小吏、童僕,並引申卑賤,「豎子」可指童僕、卑賤之人。
查一下中國歷史、小說,就有以下例句:
晉書:「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漢書:「豎子能為將乎!」
三國志:「時無英才,使豎子成名乎!」
三國演義:「操大怒曰:豎子不足與謀!」
明史:「此不可欺三尺豎子,而乃以欺陛下哉!」
在台灣文獻中,清光緒年間曾來台灣任官的福建詩人張秉銓,在台灣割讓日本,台灣民主國兵敗後,曾寫「哀台灣四首」的詩,其中有一句:「太息群才皆豎子,何曾一個是男兒。」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豎,豎立也。释,豆聲。豎,籀文豎殳。”按:段玉裁據小徐本改“豎立”為“堅立”,注云:“堅立,謂堅固立之也。”
注音
釋義
(一)shu4《廣韻》臣庾切,上麌禪。侯部。 (1) 立;直立。《廣雅‧釋詁四》:“豎,立也。”《三國志‧魏志‧鍾繇傳》:“司徒王朗議,以為繇欲輕減大辟之條,以增益刖刑之數,此即起偃為豎,化屍為人 矣。”五代花蕊夫人《述國亡》:“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資治通鑑‧梁武帝中大通六年》:“(劉)亮先豎一纛於近城高嶺,自將二十騎馳入 城。”胡三省注:“豎,立也。” 
(2)縱,與“橫”相反。南朝梁簡文帝《明月山銘》:“緅色斜臨,霞文橫豎。”《晉書‧陶侃傳》:“有相者師圭謂侃曰:‘君左手中指有豎理,當為公。’”梁啟超《科學精神與東西文化》:“橫的系統即指事物的普遍性……豎的系統指事物的因果律。”
(3)漢字筆畫名。如:“十”字一橫一豎。《書苑精華》:“一點為側,二橫為勒,三豎為努。”
(4)童子,未成年的人。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释部》:“《周禮‧內豎》鄭云:‘豎,未冠者之官名。蓋未冠者才能自立,故名之豎,因以為官名,豎之言孺 也。”《左傳‧成公十年》:“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文選‧班固〈公孫弘傳贊〉》:“卜式拔於芻牧,弘羊擢於賈豎。” 李
注:“《漢書》曰:‘桑弘羊,洛陽賈人子。’”
(5)僮僕,家中供役使的未成年人。《楚辭‧天問》:“有扈牧豎,云何而逢﹖”《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唐皮日休《房杜二相國》:“苟得同其時,願為執鞭豎。”
(6)宮中供役使的小臣。《周禮‧天官‧內豎》:“內豎倍寺人之數。”鄭玄注:“豎,未冠者之官名。”《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 也。”杜預注:“豎,左右小吏。”《史記‧衛康叔世家》:“孔氏之豎渾良夫美好,孔文子卒,良夫通於悝母。”又專指閹宦。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夫以 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慷慨之士乎!”《昌言‧法誡篇》:“權移外戚之家,寵被近習之豎。”《遼史‧宦官傳‧王繼恩》:“皇后以公私所獲 十歲已下兒容貌可觀者近百人,載赴涼陘,並使閹為豎,繼恩在焉。”
(7)古時對人的蔑稱、賤稱。《史記‧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吐哺,
曰:‘豎儒,幾敗而公事!’”司馬貞索隱:“高祖酈生為豎儒。謂此儒 生豎子耳。”《魏書‧桓玄傳》:“妖賊之興,實由此豎。”《北史‧太武五王傳》:“邊豎構逆,以成紛梗,其所由來,非一朝也。”

小子不能謀劃大事史記··項羽本紀》:豎子不足與謀王天下沛公。」三國演義·》:忠言逆耳豎子不足與謀!」


(8)貞。《古今韻會舉要‧麌韻》:“豎,貞也。”
(9)姓。《通志‧氏族略四》:“閽寺之官賤者為之。晉有豎頭須,齊有豎刀,鄭有豎拊。”《左傳‧昭公十六年》:“鄭大旱,使屠擊、祝款、豎柎有事於桑山。”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起,能立也。走,巳聲。黹庞止己伛,古文起,。”桂馥義證:“巳聲者,《玉篇》:‘巳,起也。’晉《樂志》:‘巳,起也。’《白虎通‧五行篇》:‘太陽見於巳,巳者物必起。’”按:“巳”,聲符兼表意義。
注音
釋義
(一)qi3《廣韻》墟里切,上止溪。之部。

 2007

釅茶

釅(音"豔"):酒醋味道醇厚
釅茶:濃茶
"咽一口釅茶覺得爽快 這是大人的可憐處 人生的"苦甜" 如古希臘女詩人之稱戀愛" (周作人)
【拼音】:yàn,
【繁體】:釅
【部首】:酉
【部首筆劃】:07
【五行】:木
【簡體筆劃】:14
【繁體筆劃】:14
【吉凶寓意】:凶
【拼音輸入】:yan
【五筆輸入】:sggd
【筆順】:橫豎折撇折橫橫橫豎豎捺撇橫撇
【詳細解釋】:釅
(1)

yàn
(2)
(形聲。從酉(yǒu),嚴聲。“酉”與有酒有關。本義:指茶、酒等飲料味厚)
(3)
同本義[strong]
酒釅春濃瓊草齊。――曹唐《小遊仙詩》
(4)
又如:釅酒(味醇的酒);釅茶(濃茶);釅酸(濃濃的酸味);釅酢(濃醋);釅醋(濃醋)
(5)
顏色深[deep]
北宋院本畫,用筆工致,傅色明釅。――《西清筆記》
(6)
又如:釅紫(深紫色)
(7)
形容情感深厚[deep]。如:釅念(深厚的思念)
(8)
厲害,劇烈[intense]
只是他賭的不釅。――《歧路燈》
(9)
又如:釅冷(酷寒,嚴寒);釅冽(濃烈);釅寒(酷寒,嚴寒);釅釅(很濃;程度深)

(釅)
yàn ㄧㄢˋ
(汁液)濃,味厚,引申指顏色的濃:~醋。~茶。
鄭碼:FDKM,U:917D,GBK:F5A6
筆劃數:14,部首:酉,筆順編號:125351112243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