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頭字
| |
---|---|
州 | |
解形
| |
《說文》:“州,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旁,人岙人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詩》曰:‘在河之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生之。䏁𠻘䀉㗱?,古文州。”段玉裁注:“以疊音岙勻為訓。䏁田𠻘㗱(疇)?,耕治之田也。”按:甲、金文、古金岙木都像河川中有沙洲形。州為洲初文。 | |
注音
|
釋義
|
(一)zhou1《廣韻》職流切,平尤章。幽部。 | (1)水中陸地。後作“洲”。《說文‧川部》:“水中可居曰州。”桂馥義證引李巡云:“四方皆有水,中央獨可居。”《漢書‧地理志下》:“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2)地方行政區劃名。1.相傳禹治水後,分其領域為九州。歷代多有興廢。民國廢州。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如:杭州、蘇州、柳州。《爾雅‧釋地》:“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楊州,濟河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九州。”《書‧禹貢》:“禹別九州。”《清文獻通考‧輿地考一》:“三代以後,多襲古州之名,止就其疆理所及分之,故每代各有參差。”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少數民族區劃名,介乎自治區和自治縣之間。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3)古代戶籍編制單位。1.五黨為州。《周禮‧地官‧大司徒》:“五黨為州。”鄭玄注:“州,二千五百家。”2.十二師為州。《尚書大傳》卷四:“十都而為師,州十有二師焉。”鄭玄注:“州凡四十三萬二千家,此蓋虞夏之數也。”3.十術為州。《管子‧度地》:“百家為里,里十為術,術十為州,州十為都,都十為霸國。不如霸國者,國也。” (4)周代國名。《廣雅‧釋詁四》:“州,國也。”1.姜姓。故城在今山東省安丘縣東北。《春秋‧桓公五年》:“冬,州公如曹。”孔穎達疏:“《世本》,州,國。姜姓。”《左傳‧桓公五年》“冬,淳于公如曹”杜預注:“淳于,州國所都。”2.偃姓。故域在今湖北省監利縣。《左傳‧桓公十一年》:“鄖人軍於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杜預注:“州國在南郡華容縣東南。” (5)古邑名。1.在今河南省沁陽縣。《左傳‧昭公三年》:“子豐有勞於晉國,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以胙乃舊勳。”杜預注:“州縣,今屬河內郡。”2.在今湖北省監利縣。《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于秦以平。”裴駰集解引徐廣曰:“南郡有州陵縣。” (6)一州的長官。唐柳宗元《童區寄傳》:“虛吏白州,州白大府。”清徐珂《清稗類鈔‧屯漕類》:“在顢頇之州縣,未必諒百姓之苦。” (7)官舍。《廣雅‧釋官》:“州,官也。”王念孫疏證:“謂官舍也。” (8)聚集。《國語‧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韋昭注:“州,聚也。” (9)居住。《玉篇‧巛部》:“州,居也。”唐元稹《虫豸詩七首并序》:“然後郛閈屋室以州之,人之宜。” (10)肛門。《爾雅‧釋畜》:“白州驠。”郭璞注:“州,竅。”邢昺疏:“謂馬之白尻者,名驠。”《廣雅‧釋親》:“州,臀也。”王念孫疏證:“《內則》:‘敝熷黽去醜’,鄭注云:‘醜謂敝熷黽竅也’。醜與州聲近而義同。”《山海經‧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麋,其川在尾上”清郝懿行箋疏引王引之曰:“川似當為州字,形相近而誤。” (11)殊;不同。《廣雅‧釋言》:“州,殊也。”王念孫疏證:“《藝文類聚》引《春秋說題辭》云:‘州之言殊也。合同類,異其界也。’”《墨子‧經下》:“說在不州。”高亨校詮:“不州,猶言不殊,謂不異也。” (12)浮。《廣雅‧釋言》:“州,浮也。” (13)時。《玉篇‧巛部》:“州,時也。” (14)姓。《通志‧氏族略三》:“州氏。《風俗通》云:晉有州綽、州賓。其先食采於州,因以為氏。”《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知起、中行喜、州綽、邢蒯,出奔齊。”杜預注:“四子,晉大夫。” |
2016.11.11 很想一讀《護生畫集》第五卷:魂夢到滄州
不知是否為陸游的詞?
孫楷第 1898-1986。《滄州集》《滄州後集》
---
滄洲
解釋:
- 水濱。借指隱者所居住的地方。南朝齊.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唐.杜甫〈曲江對酒〉詩:「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
典故滄洲
同源典故滄州
同源典故滄州
《昭明文選》卷四十、三國魏·阮嗣宗(籍)《為鄭沖勸晉王牋》
然後臨滄州而謝支伯,登箕山而揖許由,豈不盛乎!
《昭明文選》卷二十七南朝齊·謝玄暉(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橋》
「既懽懷祿情,復協滄州趣。」唐·李善注:「揚雄《檄靈賦》曰:世有黃公者,起於蒼州,精神養性,與道浮遊。」唐·呂延濟注:「滄洲,洲名,隱者所居。言我既歡得祿,復合此趣矣。」
然後臨滄州而謝支伯,登箕山而揖許由,豈不盛乎!
《昭明文選》卷二十七南朝齊·謝玄暉(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橋》
「既懽懷祿情,復協滄州趣。」唐·李善注:「揚雄《檄靈賦》曰:世有黃公者,起於蒼州,精神養性,與道浮遊。」唐·呂延濟注:「滄洲,洲名,隱者所居。言我既歡得祿,復合此趣矣。」
作者 | 詩題 | 詩句 |
儲光羲 | 酬綦毋校書夢耶溪見贈之作 | 校文在仙掖,每有滄洲心。 |
劉滄 | 過滄浪峽 | 遠入虛明思白帝,寒生浩景想滄洲。 |
劉長卿 | 夜宴洛陽程九主簿宅送楊三山人往天台尋智者禪師隱居 | 魏闕從此去,滄洲知所便。 |
劉長卿 | 早春贈別趙居士還江左時長卿下第歸嵩陽舊居 | 自有滄洲期,含情十餘載。 |
劉長卿 | 更被奏留淮南送從弟罷使江東 | 王事何時盡,滄洲羡爾行。 |
劉長卿 | 禪智寺上方懷演和尚寺即和尚所創 | 紺宇焚香淨,滄州擺霧空。 |
劉長卿 | 送張判官罷使東歸 | 白首辭知己,滄洲憶舊居。 |
劉長卿 | 送盧判官南湖 | 已作滄洲調,無心戀一官。 |
劉長卿 | 送郭六侍從之武陵郡 | 澧浦荊門行可見,知君詩興滿滄洲。 |
劉長卿 | 送鄭說之歙州謁薛侍郎 | 老得滄州趣,春傷白首情。 |
劉長卿 | 題蕭郎中開元寺新構幽寂亭 | 曠然見滄洲,自遠來清風。 |
孟浩然 |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歸越 | 白簡徒推薦,滄洲已拂衣。 |
孟浩然 | 奉先張明府休沐還鄉海亭宴集 | 朱紱恩雖重,滄州趣每懷。 |
孟浩然 | 宿天台桐柏觀 | 緬尋滄洲趣,近愛赤城好。 |
孟浩然 | 歲暮海上作 | 為問乘槎人,滄洲復誰在。 |
孟浩然 | 與黃侍御北津泛舟 | 聞君薦草澤,從此泛滄洲。 |
孟浩然 | 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士 | 滄洲趣不遠,何必問蓬萊。 |
岑參 | 宿歧州北郭嚴給事別業 | 君雖在青瑣,心不忘滄洲。 |
岑參 | 終南東溪中作 | 興來從所適,還欲向滄洲。 |
岑參 | 送嚴維下第還江東 | 且歸滄洲去,相送青門時。 |
岑參 | 送李翥遊江外 | 且尋滄洲路,遙指吳雲端。 |
徐彥伯 | 和李適答宋十一入崖口五渡見贈 | 我懷滄州想,懿爾白雲吟。 |
李嘉祐 | 傷歙州陳二使君 | 憐君辭滿臥滄洲,一旦雲亡萬事休。 |
李白 |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 高堂粉壁圖蓬瀛,燭前一見滄洲清。 |
李白 |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二首 | 躊躇紫宮戀,孤負滄洲言。 |
李白 |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 |
李白 | 春日獨酌二首 | 我有紫霞想,緬懷滄洲間。 |
李白 | 江上寄元六林宗 | 勖哉滄洲心,歲晚庶不奪。 |
李白 |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 功成拂衣去,搖曳滄洲傍。 |
李白 | 秋夕書懷 | 海懷結滄洲,霞想遊赤城。 |
李白 | 贈盧征君昆弟 | 滄州即此地,觀化遊無窮。 |
李群玉 | 旅遊番禺獻涼公 | 帝鄉群侶杳難尋,獨立滄洲歲暮心。 |
林寬 | 送惠補闕 | 清俸供僧盡,滄洲寄跡深。 |
王昌齡 | 淇上酬薛據兼寄郭微 | 天長滄洲路,日暮邯鄲郭。 |
王昌齡 | 緱氏尉沈興宗置酒南溪留贈 | 海雁時獨飛,永然滄洲意。 |
王維 | 送崔三往密州覲省 | 魯連功未報,且莫蹈滄洲。 |
王維 | 送從弟蕃遊淮南 | 忽思鱸魚鱠,復有滄洲心。 |
王維 | 送高適弟耽歸臨淮作 | 杳冥滄洲上,蕩漭無人知。 |
皇甫曾 | 和謝舍人雪夜寓直 | 滄洲歸客夢,青瑣近臣心。 |
皇甫曾 | 送元待御充使湖南 | 離群復多病,歲晚憶滄洲。 |
許棠 | 留別從弟郴 | 丹陛懷趨計,滄洲負去期。 |
閭丘均 | 臨水亭 | 氣似滄洲勝,風為青春好。 |
韋應物 | 酬盧嵩秋夜見寄五韻 | 坐見林木榮,願赴滄洲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