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城管,吸引眼球,城市管理員,城管執法隊伍心理危機干預中心

北京——他們可能是中國挨罵最多的公務員。兩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份報告對政府官員按照受歡迎程度進行了排名,城管排在最後。城市管理員負責管理城市街道的秩序,雖然他們不帶武器,但人們把城管罵為橫行霸道者,說他們殘酷對待乞丐,打破無照水果小販的推車,打死沒有註冊的寵物,還協助強制拆除居民的住宅。衝突在他們的工作中比較常見,有時還發生人員受傷乃至死亡的情況。
不用說,這是一份壓力很大的工作。
認識到這些壓力,中國首家城管執法隊伍心理危機干預中心本週在南京正式掛牌成立,中心將為城管提供心理輔導及其他支撐服務。這也許來得很及時。就在這家中心成立的幾天前,南京一名城管被擺地攤的小販持刀刺死
 張純是該中心的18名心理學家之一,他說,中心不僅會為城管隊員提供個體諮詢,也正在對大約2000名城管進行問卷調查,以評估他們的需求。該中心還計劃編發一本有關城管崗位的法律和安全指導手冊。
「城管的名聲非常不好,」張純在接受採訪時說。「不管他們幹什麼,他們的工作從來都未得到過正面認可。城管隊員需要一個這樣的地方來緩解壓力。」
他補充說,「但與此同時,有很多城管的工作方式也太粗暴了。錯誤的方法可能會導致悲劇發生。所以,我們也希望能幫助他們,改變他們的工作方式。」
城管系統是1997年為補充警力而成立的,部分目的是應對湧入城市的數百萬農民工,他們進城來尋找工作,有時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中國中央廣播電台網站的資料顯示,到2016年年初,城管人員總數已經超過了一百萬。
但是,政府直到去年年底才發佈了一份文件,明確了城管的工作和職責。今年,政府已就一部立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立法草案會進一步明確城管的職責範圍,也可能將其擴大。
南京的中心表示,截至週四,已有約30名城管前來中心、或打電話到中心尋求幫助。在採訪中,其他城管也談了他們面臨的困難,以及他們需要幫助的地方。
34歲的余高忠(音)是南京市鼓樓區的城管,他說自己曾試著與一個朋友談工作壓力的問題,但朋友卻笑著反問他:「難道不是街頭攤販們更該尋求同情嗎?」
余高忠說,他理解成立心理諮詢中心的需要。「我認識的人中,沒幾個想聽城管的抱怨,」他說,「因為他們覺得城管是欺負人的暴徒。」
余高忠2005年從部隊轉業後當了城管,他說,自己偶爾也想過辭職,但從未真正採取行動。
「我兒子並不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他說。「有一次,他在學校的作文中寫我是城管,結果遭到同學的嘲笑。我現在還在當城管的原因,第一是找新工作不容易,第二是城管的工作很穩定。至少工作有保障。」
他說自己採取了預防措施,以免被人指責為野蠻。「有時候,當攤販靠近我時,我把雙手放在背後,向聚集在周圍人顯示,我沒有打任何人,」他說。「即使我挨了一拳,旁觀者通常也會說我是那個殘忍的人。」
43歲的趙洋(音)在玄武區當城管,曾創辦過一個城管網上論壇,他認為該中心的成立是好事。「至少表明人們關心這個問題,」他說。「但這個中心只是為了解決問題。預防問題的發生更重要。」
「城管不過是替罪羊,」趙洋說。「我們只是在做我們的工作,但人們把對政府或其他部門的怨氣發泄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是與他們有直接接觸的人。我認為,中國需要更多的法律和法規,來明確我們的職責,城管外出執法時,應該有更好的裝備,以免遭受傷害。」
38歲的方軍(音)是秦淮區城管,他也抱怨城管缺乏工作指南,還要面對公眾的敵意。
「我們的壓力超乎所有人的想像,」方軍說。「即便是完全按照法律法規行事,我們也會挨罵。」
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是,處理矛盾的需求,他說。「開車的人要求我們趕走擋道的食品攤販,而喜歡在街邊小攤上買東西的人不讓我們趕走攤販,因為攤子上的東西一般比較便宜,」方軍說。「我們該怎麼辦呢?」
他說,「但工作了這麼多年後,我有點麻木了。只要沒人把我工作方式不當的照片貼到網上,我會盡量不去想別人怎麼看我。」
方軍說他本人可能不會去這個中心。「我見過很多項目,聽起來都很不錯,」他說。「我不知道這會不會又是一個吸引了一些眼球,然後就被人遺忘的項目。」
與此同時,要是遇到憤怒的街頭小販威脅他,他應對的方法是「快速跑開」。
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本文作者Karoline Kan@KarolineCQKan
翻譯:土土
點擊查看本文英文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