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閩南語,“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


閩南語的前世今生
2016-06-29 鄉土人文地理








隨著國家大力推行普通話,我們平時耳聞目睹都是普通話的語音與詞彙,閩南語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為此,我寫下這篇文章,對閩話語的一些常識進行簡要介紹,希望閩南人能夠保護好閩南語,因為閩南語不僅是閩南人的語言,也是整個漢民族上古漢語的活化石。




1、閩南人是南遷漢人。

  

漢族,原名華夏族,漢族一直血統傳承加文明認同,中國漢王朝時期以前,位於中國北方的匈奴汗國一直對中國構成威脅,經常侵犯中國,使中國飽受凌辱。到了漢武帝時期,中國衰弱的情勢得到了改善,轉而反擊,奪取了匈奴汗國最大的可供耕種的土地河西走廊,控制西域,漢朝名將陳湯寫下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帶領大軍一直打到位於現在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匈奴汗國在強大的漢帝國面前不得不認輸,從此遠走他鄉,據說後來遷居到了歐洲,從此,漢朝境內的百姓對外都稱自己是漢人,華夏人從此就多了一個小名漢人,漢人一詞由此產生。

  

而西晉五胡亂華開始,北方的漢人大舉南遷,其中最主要的移居地區就是現在的福建省境內,北方山東河北地區的漢人,遷移到了現在的閩北閩東,閩北語和閩東語其實就是戰國時期燕趙地區和齊魯地區的方言,(說句真心話,如果現在山東人和河北人想尋找自己的古方言的話,那就應該在閩北和閩東地區,而現在的河北省和山東省所說的北方官話基本上屬於胡化了的漢語,因為現在的山東話河北話是在蒙元殖民中國時期形成的,它的語言成分裡面有大量的蒙古語,契丹語,女真語等胡人的語言成分)




而中原地區的漢人則大量遷到了閩南地區,由於在晉朝以前的普通話是以中原雅言為基礎的,所以大量說著中原雅言的中原百姓百了閩南地區,也就把當時的普通話中原雅言(他們稱為河洛話,意為黃河南岸的洛陽首都地區的正統普通話漢語)帶到了閩南地區,由於歷史和時代變遷的原因,原本的普通話(中原雅言)逐漸失去了原來在全中國占據主要語言的正統地位,經過六朝隋唐宋明的更迭,逐漸淪為了閩南的地方方言,這就是閩南語的由來,確切的說,閩南語其實就是上古漢語。(同樣,現在的所謂河南話,河南話也屬於北方方言體系,也是胡化了的漢語,河南人如果想追尋自己語言的正統,也應該到閩南地區去,確切的說,那裡的閩南語才是真正河南話的源頭)







2、閩南語是正宗的上古漢語普通話。


  

閩南語是正宗的上古漢語普通話,這是無可辯駁的,很多人一直以為只有“普通話”才是真正的漢語,這其實是一個常識性錯誤。現在的普通話是以北方言為基礎,我們都知道北方方言在歷史上形成於蒙元殖民中國時期,漢人都恥於說胡語,南宋統治區的漢人稱北方被胡化地區說的語言為金元虜語,是胡化了的漢語.




眾所周知現在的漢語其實包含七種方言:官話(北方方言區,現在指普通話)、吳語、贛語、客家話、湘語、閩語、粵語。




閩南語應該更接近上古漢語,在閩南語中還留存有大量的上古漢語發音,這在語言學界已經早有定論。我不是語言學家,我就拿地理與歷史這些“明擺的事實”來做論據。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只要稍微了解歷史的人都會知道,在古代中國,北京在漢代時處於中國邊境位置,大家都知道北京有座長城,那長城就是為了防衛邊關而造的。再加上蒙元與滿清兩次亡國時期的胡化,這兩個野蠻民族建立的殖民政權定都都在北京,都使北京成為歷史上漢人與胡人交流頻繁的地區,因此,這一帶的漢語必然受到其它胡人語言的極大衝擊,別的不說,單單蒙元與滿清時期,北京語音受到蒙古語與滿洲語的衝擊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現在的普通話與上古漢語已經有天翻地覆的差別了。

  

再來看看閩南語,現在的閩南人的祖先大都是在五胡亂華時期為了躲避胡人的侵略從中原遷居而來的,歷史上有多次中原漢人大規模遷居閩南的記載,這些中原漢人來到閩南,同時也帶來了當時中原地區的上古漢語,如我姓陳(潁川衍派),祖先就是在西晉五胡亂華時期從中原地區遷入閩南的。中國第一座跨海灣大石橋——泉州洛陽橋,之所以用“洛陽”這個名,就是因為永嘉之亂,由於胡人入侵不斷,北方幾經戰亂,造成大量的中原華夏人南遷,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裡的山川地勢很像洛陽(九朝古都),為了紀念他們是從洛陽來的,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至於,閩南語中的古漢語的例子,更是不可勝數:
 
泉州方言把“客人”讀成“人客”[音:Lang3(第3聲) kei4(短促第4聲)]:唐杜甫《感懷》:“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


“床鋪”讀成“眠床”(音:Mian3 ceng2):唐李延壽《南史•魚弘傳》:“忻嘰慘徽牛允酋景亍!? (sic  “有眠床一張,皆是蹙柏。”)

9、韋叡為將,有劉秀、周瑜之風(讀李延壽《南史》卷五十八《韋叡傳》) 10、攻者愚,守者智(讀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卷六十二《董璋傳》 11、危急包含有轉...-  李百藥:北齊書令狐德棻:周書魏徵等:隋書李延壽:...李贄:史綱評要王夫之:讀通鑑論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李賀:李長吉歌詩李商隱:李義山詩集羅隱:甲乙集趙崇祚...-  唐李延壽《南史·魚弘傳》:“有眠床一張,皆是蹙柏。”人客客人。泉州...著名的道教學者有唐咸通年間(860-874年)流寓泉州的羅隱。他流寓閩中,嘗遊...-  實由中說的作者開其端緒,也即儒家的道統作為評量...(周書)、李延壽(南北史)諸人,在檢考前代的興衰...羅隱、皮日休、陸龜蒙批判現實的散文,在反映唐末的歷史...- 

“不要”簡讀一個字“泯”(音:Mian1):“相逢一笑泯憂愁。”




中國目前能找到最早的韻書,就是隋朝陸法言編纂的《切韻》了。每當亡國前後,有一種書籍必然興起,此書就是韻書。因西晉時五胡亂華,五胡十六國充斥中原大地,漢語落草,胡漢語喧囂一時,語綱混亂,故恢復正統的需求強烈。五胡亂華期間,衣冠南渡之時,中原漢人的一部分來到了今泉州豐州。五胡亂華的結果,胡人在北方肆虐。隋朝恢復中華後,北方的漢人終於恢復了漢人姓名;漢語正統得到重視,於是開始修韻書。這時距離五胡亂華前,正統在中原的時間,已經過去了300多年。這時的語言,和五胡亂華前南渡的漢人,語言差距有多少呢?


《切韻》雖然離五胡亂華前的正統音脈有300年之遙,但是統一後的隋朝基本上以南方陳朝正統漢人語言區的語音為基礎,寫就《切韻》的。


畬族的畬(普通話讀shē) ,在古漢語裡面,竟然發音系跟“邪”“斜”系接近的?普通話,邪和斜都是xie2。普通話兩種讀音不同的字,難道在古漢語中卻有關聯性?
注:邪有兩種注音,以遮切及似嗟切。這里當然是系似嗟切。


更再看閩南語:

邪這裡讀xia2,車閩南語讀qia1,奢讀qia1,賒讀xia1,那麼畬在閩南應該讀xia1。無看錯乎?《切韻》這部書好像是為閩南語編寫的,倒像不是為普通話寫的呢。這部中國最早的韻書,不是閩南人寫的,是距今1400年隋朝北方人陸法言編纂的。


遂這個字,按照王仁昫增補切韻表,徐醉切,還真的讀sui4;問題是徐在普通話是x輔音,而在閩南語中是s輔音,所以,“遂”如果用普通話切是斷然得不到sui發音的,sui是泉州閩南語賦予的。

淚(簡體字“淚”)這個字,普通話悲催了。普通話讀lei,但在切韻裡面讀lui4。想想淚在泉州閩南語怎麼讀?也是lui4!

300多年的時間差距,流落南方的西晉古漢語,還能和地處中原的隋朝古漢語對得上號,世界很神奇。


例子太多,不詳細說了。

 

因為閩南地區多為丘陵地帶,交通不便,與中原地區的聯繫不是很方便,閩南語較少受到胡人語言的衝擊,所以才得以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大量上古漢語發音。

  

閩南人之所以被稱做“閩南”人,只是因為我們這些漢人居住在閩南地區,如果要準確表達的話,我覺得把“閩南人”與“閩南語”稱做“南遷漢人”與“南遷漢語”更科學點。

  

3、閩南語的分佈:
 

閩南語其實不是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只在閩南地區才通行,其實的它的分佈是很廣的:
 

北:在浙江省東南部,大概在浙江省瑞安市以南到浙江省與福建省交界一帶,也有講閩南語的地區。

中:福建省的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廣東省的潮州市、汕頭市一直到汕尾市一帶通用閩南語。

東:台灣省的大部分地區都講閩南語,因此閩南語在台灣省被稱為台語。

南:廣東省的最南端雷州半島一帶也是講閩南語。


奇怪,別的方言都是地區連片使用的,只有閩南語是跳躍式的一塊、一塊的地區在使用。據初步統計,海內外用這種方言的人將近6000萬。



不僅在中國,閩南語在世界上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閩南話作為地球60種主要語言的代表之一,被錄製在美國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號宇宙飛船的鍍金唱片上,到廣漠無垠的星河中尋覓知音。世界第一流的大學——美國哈佛大學,也開設過閩南話課程。


好好的上古漢語方言走向衰落,卻實在是一件讓全國所有漢人心痛的事。我不僅希望閩南人能有效傳承閩南語,保留住我們漢語的純潔性和高貴性,也希望漢語其它方言區的漢人(有志於復興漢民族的志士)能夠有興趣學習閩南語,傳承閩南語,讓我們能更好的讀懂文獻古籍,更好的與我們的祖先心靈交匯融通,更好的傳承我們的漢民族語言文化。更好的體會到正統漢語的高貴與美妙。

我這裡說的“滅絕”,絕非聳人聽聞,現在在國家推廣普通話政策的“大力”執行下,一些北方人蔑稱閩南語為“蠻語”,部分閩南人也妄自菲薄地稱閩南語為“地瓜話”,許多閩南人以說閩南話為“恥”,覺得只有講標準的普通話才顯得“素質高”,一些學校甚至禁止學生在校內講閩南話,幼兒園的老師只教普通話,許多上幼兒園的小孩不懂得講閩南話,甚至於聽不懂,就連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泉州人,在平時講話時,對一些事物的表達也經常忘記閩南語的發音,而不得不用普通話表達。照此下去,閩南語恐怕再過一兩代人之後,就要滅絕了。這實在讓做為閩南人的我深感痛心。

唉,想起古代漢族先民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的豪言壯語,我們這幾代漢人連自己民族的正統語言都保護不了,實在是愧對祖先。希望現在還會使用閩南語的人自覺保護好閩南話,為中國的正統漢語留下一絲血脈。

也希望有志於復興華夏,復興漢民族的志士們多多關注閩南語,有喜歡的有時間的朋友,可以在這方面多多進行研究學習和傳承閩南語(河洛話)的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和祖先連上,誰不想感受到詩經的美妙,唐詩宋詞文讀的意境之美,用普通話讀這些文獻典藏,是真的不可能讀懂古人祖先的內心世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