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季:
"If only nature could find a way to cover these oranges so we didn't need to waste so much plastic."
橘(英語:mandarin orange;學名:Citrus reticulata)是芸香科柑桔屬的一種水果。「橘」(ㄐㄩˊ)和「桔」(ㄐㄧㄝˊ)都是現代漢語規範字,然「桔」作橘子一義時,為「橘」的俗寫[1]。在廣東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桔」也曾做過「橘」的二簡字。閩南語稱橘為柑仔。西南官話區的各方言中呼為「柑子」或「柑兒」。
柑和橘都屬於芸香科柑橘屬的寬皮柑橘類,果實外皮肥厚,內藏瓤瓣,由汁泡和種子構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果部》中記載:「橘實小,其瓣味微醋(即酸),其皮薄而紅,味辛而苦;柑大於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黃,葉辛而甘。」一般說來,柑的果形正圓,黃赤色,皮緊紋細不易剝,多汁甘香;橘的果形扁圓,紅或黃色,皮薄而光滑易剝,味微甘酸。柑和橘雖有區別,但在日常語言中常混用,如廣柑也說廣橘,蜜橘也說蜜柑。
橘和枳也不相同。《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記載了「橘化為枳」的寓言,晏嬰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比喻由於環境的影響,人的習性也會由好變壞。然而,雖然橘和枳都屬於芸香科,但橘屬於柑橘屬,枳則屬於枳屬,兩者並非一類,橘即使生於淮北,也不會變成枳。
橘子中的維生素A還能夠增強人體在黑暗環境中的視力和治療夜盲症。橘子不宜食用過量,吃太多會患有胡蘿蔔素血症,皮膚呈深黃色,如同黃疸一般。若因吃太多橘子造成手掌變黃,只要停吃一段時間,就能讓膚色漸漸恢復正常。明代張岱季叔張燁芳對橘子情有獨鍾,據載其「性好啖橘,橘熟,堆砌床案間,無非橘者,自刊不給,輒命數僮環立剝之」,吃到手腳都呈現黃色。
文化[編輯]
屈原有《橘頌》,朱熹《楚辭集注》云:「舊說『屈原自比志節如橘,不可移徙』,是也。篇內意皆放此。」又雲:「言橘之高潔,可比伯夷,宜立以為像而效法之,亦因以自托也。」。王夫之《楚詞通釋》評《橘頌》:「橘者,南方之嘉木也。……因比物類志為之頌,以自旌焉」;「受命不遷,……難於徙而更易之,其志壹矣。桔不踰淮,喻忠臣生死依於宗國」;「橫而不流兮,……喻君子雜處於濁世,而不隨橫逆以俱流」。
參考文獻[編輯]
- ^ 《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
截至21世紀初,黃岩有1700多年的柑桔栽培史。三國吳沈瑩《臨海水土異物志》記載「雞桔子,大如指。味甘。永寧界中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