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要,領,首/頭,廩,要(腰) 領,頸, 頩,硬頸,引頸 廩生,領跑

   部首 頁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ㄌ|ㄥˇ
漢語拼音 l 注音二式 l ng

頸部。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而望之矣。」

衣服圍護頸部的部分。如:「子」、「衣」。荀子˙勸學:「若挈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

大綱、要點。如:「提綱挈」、「(腰) 要」。

量詞。古代計算上衣、袍子或被子等的單位。漢書˙卷六十八˙霍光傳:「賜金錢、繒絮,繡被百,衣五十篋。」

統率。如:「率」。漢書˙卷六十六˙楊敞傳:「爵為通侯,總從官。」

受取。如:「情」、「餉」、「失物招」。宋˙蘇軾˙與楊濟甫二首之二:「遠蒙厚惠蜀紙藥物等,一一如數訖。」

曉悟、了解。如:「會」、「悟」。晉˙陶淵明˙飲酒詩二十首之十三:「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

引導。如:「帶」、「引」。唐˙元結˙宿洄溪翁宅詩:「老翁八十猶能行,將兒孫行拾稼。」


所管轄的。如:「土」、「空」、「海」。

三星 2013 年 Q1 在中國銷售 1250 萬部智能手機,繼續領

領 字可能是關鍵字
將領
綱領
領跑


《張騫傳》:「竟不能得月氏要領。」古人上衣下裳,舉裳者執要,舉衣者執領。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要,身中也,象人要自臼之形。臼,交省聲。”段玉裁刪“交省聲”三字並注云:“上象人首,下象人足,中象人要鄄月,而自臼持之。故臼。”邵瑛經正字:“此字俗作腰。隸作要。”
注音
釋義
(一)yao1《廣韻》於霄切,平宵影。宵部。 (1) 人體胯上脅下部分。後作“腰”。《說文‧臼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畢沅校:“舊作 腰,俗寫。”《楚辭‧離騷》:“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洪興祖補注:“要與腰同。”《荀子‧禮論》:“量要而帶之。” (2)繫在腰間。《公羊傳‧宣公元年》:“閔子要經而服事。”漢張衡《東京賦》:“紆皇組,要干將。”三國魏曹植《洛神賦》:“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而要之。”又束物。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刺則用紙,闊二三寸,書姓名于紙之前,反卷如箸,以紅要之。”
(3)邀請。《玉篇‧臼部》:“要,今為要約字。”《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晉陶溍《桃花源記》:“見漁人……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唐杜甫《潼關吏》:“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4)相約;交往。《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注:“久要,舊約也。”《古詩為焦仲卿 妻作》:“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吳兆宜注:“要,約也。”又訂約;結盟。《國語‧晉語三》:“公孫枝曰:‘不若以歸,以要晉國之成。’”韋昭注: “要,結也。”
(5)攔阻;截擊。《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朝。’”三國魏曹丕《〈典論〉自
》:“馳平原,赴豐草,要狡獸,截輕禽。”《後漢書‧班超傳》:“(班超)乃遣兵數百於東界要之。”
(6)約束;控制。《荀子‧儒效》:“行禮要節而安之,若生四枝。”《史記‧貨殖列傳》:“然地亦窮險,唯京師要其道。”張守節正義:“言要束其路也。”清林則徐《會奏英夷抗不交兇嚴斷接齊查辦摺》:“要令就我範圍,似已確有把握。”
(7)求取;求得。《孟子‧公孫丑上》:“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朱熹集注:“要,求。”《呂氏春秋‧貴生》:“所用重,所要輕也。”晉陸機《前緩聲歌》:“北微瑤臺女,南要湘川娥。”
(8)要挾。《論語‧憲問》:“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公羊傳‧莊公十三年》:“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何休注:“臣約其君曰要,彊見要脅而盟爾,故云可犯。”宋陳亮《酌古論三‧諸葛孔明上》:“夫仲達以所能要其君,壓其同列,而誇其國人。”
(9)會合;符合。《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要女。”陳奐傳疏:“要,亦和也。要,讀如《樂記》‘要其節奏’之要。”《荀子‧樂論》:“盡筋 骨之力,以要鐘鼓俯會之節。”《禮記‧樂記》:“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鄭玄注:“要,猶會也。”
(10)察劾。《書‧多方》:“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勸。”孔傳:“要,察囚情。”《周禮‧秋官‧鄉士》:“辨其獄訟,異其死刑之罪而要之。”賈公彥 疏:“要,劾實也。”又正;校正。《淮南子‧墬形》:“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高誘注:“要,正也。以太歲所在正天時也。”
(11)五服之一,古代稱離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區。《周禮‧秋官‧大行人》:“又其(衛服)外五百里謂之要服。”《文選‧張衡〈東京賦〉》:“藩國奉聘,要荒來質。”
李善注引薛綜曰:“言要荒之外所奉聘令者盡來朝見。”
(12)古代裙裳上端圍在腰際的部分。後作“绎钫要”。《詩‧魏風‧葛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毛傳:“要,绎钫要也。”
(13)姓。《通志‧氏族略四》:“要氏,吳人要離之後。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望出魯國。”
(二)yao4《廣韻》於笑切,去笑影。宵部。 (1) 綱要;關鍵。《商君書‧農戰》:“故聖人明君者,非能盡其萬物也,知萬物之要也。”《韓非子‧揚權》:“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唐韓愈《進學解》:“記事 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其玄。”也指主要;重要。《孝經‧開宗明義章》:“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新唐書‧姚崇傳》:“先天末,宰相至十七人, 臺省要職不可數。” (2)少;簡略。《書‧畢命》:“政貴有恒,辭尚體要。”《荀子‧王霸》:“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詳。”《三國志‧魏志‧方技傳‧管輅》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管輅別傳》:“輅尋聲答之曰:‘夫偻《易》者不論《易》也。’晏含笑而讚之:‘可謂要言不煩也。’”
(3)會計;簿書。《周禮‧天官‧小宰》:“八曰:聽出入以要會。”鄭玄注引鄭司農云:“要會謂計最之簿書。月計曰要,歲計曰會。”孫詒讓正義:“一月之 計少,舉凡其要而已,故謂之要;一歲之計多,則總聚攷校,故謂之會也。”又《秋官‧職金》:“入其要。”鄭玄注:“要,凡數也。”孫詒讓正義:“此要謂所 入征金玉錫石丹青等最括大數之簿書也。”唐柳宗元《時令論上》:“舉五穀之要。”
(4)想;希望。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小部》:“要,後人謂欲曰要。”唐韓愈《竹逕》:“若要添風月,應除數百竿。”《水滸全傳》第五十三回:“要破 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薊州尋取公孫勝來,方可破得。”明佚名《白兔記‧看瓜》:“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又表示作某件事的
心。《水滸全傳》第二 回:“今來消折了本錢,無可營用,要去延安府投奔親眷。”《儒林外史》第一回:“秦老道:‘這個果然也是兩難,若要去時,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親家又 難回話。’”
(5)討;索取。如:要賬。唐柳宗元《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足下前要僕文章古書,極不忘,候得數十幅乃併往耳。”《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這姑娘)聽了這話,早把那要刀的話且擱起。”茅盾《子夜》四:“什麼!又來要錢了。”
(6)叫;讓。《水滸全傳》第二十二回:“柴進知道,那裏肯要他壞錢。”田間《趕車傳‧山頂花園》:“我們要山年年翠,旗代代紅。”
(7)須;應當。清劉淇《助字辨略》卷四:“要,猶須也,當也。”《世說新語‧文學》:“孫興公作《天台賦》成,以示范雲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你做一篇詞,要見你本身故事。”孫犁《白洋淀紀事》:“我們要組織武裝,尋找活路。”
(8)將要;快要。表示事物發展的趨勢。《漢書‧廣陵厲王胥傳》:“人生要死,何為苦心﹖”宋徐鉉《柳枝詞》之八:“天子偏教詞客賦,宮中要唱洞簫詞。”魯迅《書信‧致楊霽雲
(9)表示比較、估計。巴金《家》一:“他年紀稍輕一點,臉也要瘦一些,但是一雙眼睛非常地亮。”
(10)總括;總之。清劉淇《助字辨略》卷四:“要,總舉之辭。”《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漢書‧司馬 遷傳》:“要曰彊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宋楊萬里《人日詰朝從昌英叔出謁》:“四序各自佳,要不如春時。”孫中山《〈民報〉發刊詞》:“或於我為方 來之大患,要為繕吾群所有事,則不可不並時而弛張之。”
(11)連詞。1.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果”、“若是”。《紅樓夢》第六回:“沒有什麼說的便罷;要有話,只管回二奶奶,和太太是一樣兒的。”《老殘 遊記》第五回:“誰要再來替于家求情,便是得賄的憑據。”楊朔《戈壁灘上的春天》:“要在北京,這時候正是百花盛開的好季節。”2.表示選擇關係,相當於 “要麼……要麼……”。如:要就去,要就不去,總得作一個
定。
(三)yao3 《集韻》伊鳥切,上篠影。宵部。〔要褭〕也作“騕褭”。駿馬名。《集韻‧筱韻》:“騕,騕褭,古之良馬。或作要。”《呂氏春秋‧離俗》:“飛兔,要褭,古之駿馬也。”《淮南子‧原道》:“馳要褭,建翠蓋。”

(要領) 添至備忘錄

 要領 yàolǐng
(1) [gist;main points; essentials; gist] ∶要點,主要內容
不得要領
(2) [essentials of an exercise in military or athletic training] ∶基本要求
掌握要領
--------------------------
1.腰和脖子。引申為生命。禮記 ·檀弓下》:“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九京也。”鄭玄注:“全要領者,免於刑誅也。”孔穎達疏:“領,頸也。古者罪重要斬,罪輕頸刑。”漢趙曄吳越春秋 ·夫差內傳》:“孤雖知要領不屬,手足異處,四支布陳,為鄉邑笑,孤之意出焉。”宋司馬光《辭修起居注第五狀》:“臣要領如草芥,不足以待斧鉞;軀命如螻蟻,不足以脂鼎鑊。”黃中黃《沉藎序》:“因以思唐才常、林圭等,皆樹勤王為職志以喪要領,而藎死獨異。”
2.特指腰斬或梟首。戰國策 ·魏策二》:“今臣願大王陳臣之愚意,恐其不忠於下吏,自使有要領之罪,願大王察之。”鮑彪注:“要領,斬刑也。”
3.比喻重要的部位或區域。北史 ·李遠傳》:“時河東初復,人情未安。周文以河 ​​東為國之要領,乃授河東郡守。”
中心要點;基本內容。宋嚴羽滄浪詩話附錄《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其間異戶同門之説,乃一篇之要領。”高尚縉《<萬國演義>序》:“乃相與裒集諸書,契其要領,汰其繁冗。”曹禺《日出》第三幕:“翠喜看見不得要領,便廢然地走到鏡台旁,抓了一把瓜子。”



硬頸個性或硬頸精神. 指刻苦耐勞的精神與勤儉的生活方式.

是客家人或廣東的日常用語



----

ネック【neck】

    首。衣服の首の部分や襟。「ハイ―」
    物の、首に似た部分。「ギターの―」
    《bottleneckの略》物事の進行を阻むもの。隘路(あいろ)。障害。「用地問題が―になって工事が遅れる」
    ネックライン」の略。
ネックウオーマー【neck warmer】
首を覆う防寒具。スポーツや登山などで用いるものから装飾用まで、さまざまな素材で作られる。
ネックチェーン【neck chain】
男性用のネックレスのこと。
ネックライン【neckline】
洋服の襟ぐりの線。
ネックレス【necklace】
首飾り。

---

かしら【頭】

    [名]
    人間や動物の首から上の部分。あたま。こうべ。「尾―つき」「―、右」「―に霜を置く」
    髪の毛。頭髪。「―を剃(そ)る」
    物のいちばん上、または先の部分。先端。「八歳を―に三人の子持ち」
    一団の人々を統率する人。統領。特に、鳶職(とびしょく)・大工・左官など職人の親方。
    (「首」とも書く)人形の首から上の部分。特に、人形浄瑠璃の人形の頭部。「―を遣う」
    能で扮装に用いる仮髪。前は顔までかかり、横は両肩に垂れ、後ろは背丈に及ぶ長いもの。黒頭・赤頭・白頭があり、役によって使い分ける。「獅子(しし)―」
    もつ焼きで、豚の頭部の肉。
    [接尾]助数詞。
    動物を数えるのに用いる。
    「鹿の一―にても殺す者あらば」〈宇治拾遺・七〉
    仏像を数えるのに用いる。
    「(仏師ニ)幾―造り奉りたるぞと問へば」〈宇治拾遺・九〉
    烏帽子(えぼし)など頭にかぶるものを数えるのに用いる。
    「折らぬ烏帽子十―、直垂、大口などをぞ入れたりける」〈義経記・七〉
    人の上に立つ者、特に大名などを数えるのに用いる。
    「あれへ大名一―、瓜核(うりざね)顔の旦那殿、東寺から出た人さうな」〈浄・丹波与作



160.   部首 首 部首外筆畫 0 總筆畫 9
注音一式 ㄕㄡˇ
漢語拼音 sh 注音二式 sh

頭、腦袋。如:「頓」、「叩」、「昂闊步」、「搔弄姿」。

領袖、帶頭的人。如:「元」、「罪魁禍」、「群龍無」。

開端、開始。如:「歲」、「篇」。

要領。書經˙秦誓:「予誓告汝,群言之。」

量詞。計算詩、詞、歌曲等的單位。如:「一小詩」、「兩歌」。

方、邊。如:「右」、「東」、「上」。

二一四部之一。


最高的、第一的。如:「次」、「富」、「席代表」。


開始、最先的。如:「創先例」、「當其衝」。

朝向。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北燕路,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

出面檢舉告發或自陳罪狀。如:「出」、「自」。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我明日就將落花上枝為由,教張到府,他以妖術惑人。」
  部首 頁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6
注音一式  ㄐ|ㄥˇ
漢語拼音  注音二式  ng

頭與軀幹相連的部分。如:「引而望」。莊子˙馬蹄:「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相靡,怒則分背相踶。」

器物瓶口下如人的部分。如:「瓶」。禮記˙投壺:「壺脩七寸,腹脩五寸。」
ㄍㄥˇ gng(04128)脖子的後面部分。如:「脖兒」。

1. 引頸
注音一式 |ㄣˇ ㄐ|ㄥˇ
漢語拼音 y n j 注音二式 y n j ng
相似詞 引領 相反詞 
伸長脖子。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今樊城被困,引頸望救,不如令人將書射入樊城,以寬軍心。」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其人不聽,以劍加我頸,逼要從他,我引頸受之,曰:『要死便死,吾志不可奪!』」

Tony私選的古文觀止--謫龍說

柳宗元. Tony私選的古文觀止. 扶風馬孺子言:年十五六時,在澤州,與群兒戲郊亭下。頃然,有奇女墜地,有光 ... 奇女頩(ㄆ|ㄥ疋零反;生氣變臉色的樣子)爾怒曰: 「不可。 ...

【醇粹】
解釋 精純不雜。楚辭˙屈原˙遠遊:玉色頩以脕顏兮,精醇粹而始狀。文選˙左思˙魏都賦:非醇粹之方壯,謀踳駮於王義。
1.   部 首 頁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ㄆ|ㄥ
漢語拼音 p 注音二式 p ng

生 氣變臉色的樣子。文選˙宋玉˙神女賦:「薄怒以自恃兮,曾不可乎犯干。」李善˙注:「方言曰:『,怒色青貌。』」宋˙蘇軾˙紅梅詩三首之三:「丹鼎奪胎那是寶,玉人頰 更多姿。」

美 好的樣子。楚辭˙屈原˙遠遊:「玉色以晚顏兮,精醇粹而始壯。」宋˙趙令畤˙菩薩蠻˙春風試手先梅 蕊詞:「春風試手先梅蕊,姿冷豔明沙水。」



  部首   部首外筆畫 13 總筆畫 16
注音一式 ㄌ|ㄣˇ
漢語拼音 l 注音二式 l

糧倉。如:「倉」、「義」。唐˙皮日休˙貧居秋日詩:「門小愧車馬,空慚雀鼠。」

糧食。管子˙問:「問死事之寡其餼何如。」尹知章˙注:「,米粟之屬。」宋˙蘇軾˙和公濟飲湖上詩:「與君歌舞樂豐年,喚取千夫食陳。」

俸祿。如:「粟」、「稍」。宋˙蘇軾˙答楊君素:「奉別忽四年,薄維絆,歸計未成。」


儲藏、積聚。管子˙山國軌:「泰春,民之且所用者,君已之矣。」尹知章˙注:「,藏也。」


12. 
注音一式 ㄌ|ㄣˇ ㄕㄥ
漢語拼音 l n sh 注音二式 l n sh ng
明清兩代由公家發給銀兩、糧食的生員。初刻拍案驚奇˙卷十:「生到此便宜貢,且從容一邊站立,看別個賞花紅。」亦稱為「膳生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