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憂,喜,患,禍,快﹑晤




造憂後憂  行惡兩憂  彼憂惟懼  見罪心懼
造喜後喜  行善兩喜  彼喜惟歡  見福心安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快,喜也。心,夬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喜也。引申之義爲疾速。俗字作駃。從心。夬聲。苦夬切。十五部。
注音
釋義
(一)kuai4《廣韻》苦夬切,去夬溪。月部。 (1)高興;愉快。《說文‧心部》:“快,喜也。”《戰國策‧秦策五》:“文信侯去而不快。”高誘注:“快,樂。”《後漢書‧朱浮傳》:“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讎者所快。”《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此聚之後,不知快晤又在何時。” (2)暢快;舒暢。宋玉《風賦》:“快哉此風。”宋辛棄疾《賀新郎‧賦滕王閣》:“目斷平蕪蒼波晚,快江風,一瞬澄襟暑。”《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後世得他變為異類,烹而食之,以快胸中之恨耳。”
(3)稱心;遂意。《玉篇‧心部》:“快,可也。”《廣韻‧夬韻》:“快,稱心也。”《北史‧劉延明傳》:“吾有一女,欲覓一快女婿。”乘龍快婿
(4)直爽;爽快。如:心直口快;快人快語。《顏氏家訓‧勉學》:“人見鄰里親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學之。”盧文弨補注:“佳快,言佳人快士,異乎庸流者也。”《舊唐書‧張延賞傳》:“武人性快,若釋舊惡於盃酒之間,終歡可解。”《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先生是海內英豪,千秋快士。”
(5)鋒利。《齊民要術‧雜說》:“調習器械,務令快利。”明馮夢龍《古今譚概‧談資部‧都憲令》:“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章炳麟《獄中贈鄒容》:“快剪刀除辮。”
(6)放縱。《荀子‧大略》:“賤師而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壞。”楊倞注:“人有肆意。”《戰國策‧趙策二》:“恭於教而不快,和於下而不危。”高誘注:“快,謂縱逸。”
(7)好。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快,猶好也。……凡問語曰好者,答語都曰快。快即好也。”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一:“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 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元佚名《漁樵記》第三折:“則見那相公滴溜的撥回馬來問道:‘伯伯,王安道哥哥好麼﹖’我說道:‘快。’”《永樂大典》 卷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一引《戲文三種‧張協狀元》:“你命快,撞
我一道行。”
(8)迅速。如:跑得快;進步快。《正字通‧心部》:“快,俗謂急捷曰快。”《世說新語‧汰侈》:“彭城王有快牛,至愛惜之。”《晉書‧王湛傳》:“此馬 雖快,然力薄不堪苦行。”宋陸游《寄黃龍升老》:“快哉天馬不可羈。”又使加快速度。唐孟郊《羽林行》:“揮鞭快白馬,走出黃河凌。”
(9)會;能。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快,猶會也;能也。”唐白居易《有感三首》之二:“馬肥快行走,妓長能歌舞。”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 四:“解的文義差,爭知快打詩謎。”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折:“雖然是快染能描,畫不出
香亭畔迴鸞舞,花樓前上馬嬌。”
(10)舊時稱州縣衙門管緝捕的差役。如:捕快;馬快。明歸有光《備倭事田鄄各》:“但見官司紛紛抽點壯丁及原役民快,皆素不教練之民。”清林則徐《甘泉縣捕役楊泳業已投案解審摺》:“敕拏江都縣河快楊成解交思特亨額究辦。”
(11)舊時以幾枚銅錢作賭具,落地後,看有幾個正面,幾個反面,然後分出輸贏,全是正面為“叉”,全是背面為“快”。又,擲骰子的勝采也叫“快”。元佚 名《百花亭》第二折:“拆白道字,買快探
。”《水滸全傳》第三十八回:“李逵又拿起頭錢,叫聲‘快!’肐月钫荅的又博個叉。”
(12)副詞。快要;將要。如:天快亮了;快竣工了。巴金《家》二十五:“現在這學期又快完了。”
(13)用同“筷”。清趙翼《陔餘叢考》卷四十三:“俗呼箸為快子。”清徐鼒《小腆紀年》:“先是有丐者以快擊碗。”
(14)一。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四引《字林》:“快,一也。”
(15)姓。《廣韻‧夬韻》:“快,姓。漢有快欽。”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晤,明也。日,吾聲。”
注音
釋義
(一)wu4《廣韻》五故切,去暮疑。魚部。 (1)覺悟,受啟發而明白。《說文‧日部》:“晤,明也。”段玉裁注:“晤者,啟之明也。”《廣韻‧暮韻》:“晤,明也。”唐孟郊《壽安西渡奉別鄭相公》:“病深理方晤,悔至心自燒。” (2)聰明。唐李儼《道因法師碑》:“司徒以威容之盛,垂範漢朝;侍中以才晤之奇,飛芳晉牒。”《新唐書‧循吏傳‧李素立傳附李至遠》:“少秀晤,能治《尚書》、《左氏春秋》。”《宋史‧真宗紀贊》:“真宗英晤之主。”
(3)相遇,見面。《正字通‧日部》:“晤,人相見曰晤。”《詩‧陳風‧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歌。”毛傳:“晤,遇也。”《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孔明曰:‘連日不晤君顏,何期貴體不安。’”魯迅《書信‧致邵文熔



憂慮﹑擔心。如:「失」。論語˙學而:「不人之不己知,不知人也。」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之五:「讀書不多,思義不明,足已不學,既學不行。」

得﹑遭逢。如:「病」﹑「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主人問病,曰:『瘧也。』」


禍害﹑災難。如:「水」﹑「外」﹑「禍」﹑「牙」。易經˙既濟卦˙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而豫防之。」

 51.   部首 示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ㄏㄨㄛˋ
 漢語拼音 hu   注音二式 hu 

災害﹑災難。與「福」相對。如:「車」﹑「飛來橫」﹑「是福不是,是躲不過。」醒世恆言˙卷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誰知命裡官星不現,飛相侵。」

罪。荀子˙成相:「罪有律,莫得輕重威不分。」楊倞˙注:「,亦罪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上不聽諫,今事急,欲歸於吾宗。」

為害﹑加害。如:「國殃民」。呂氏春秋˙慎行論˙慎行:「吾幾令尹。」太平廣記˙卷四二一˙任頊:「有一道士自西來者,此所謂我者也。」

受難﹑受害。晏子春秋˙外篇˙重而異者:「是以鬼神不饗,其國以。」後漢書˙卷十一˙劉盆子傳:「劉恭見赤眉眾亂,知其必敗,自恐兄弟俱。」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喜,樂也。壴,口。歖,古文喜欠,與歡同。”朱駿聲通訓定聲:“聞樂則樂,故壴;樂形於譚笑,故口。”
注音
釋義
(一)xi3一)《廣韻》虛里切,上止曉。之部。 (1) 快樂;喜悅。如:喜笑顏開;喜出望外;歡喜若狂。《說文‧口部》:“喜,樂也。”《玉篇‧口部》:“喜,悅也。”《詩‧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我 心則喜。”毛傳:“喜,樂也。”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毛澤東《七律‧到韶山》:“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 (2)吉慶的事。如:喜訊;喜報;雙喜臨門。《周禮‧秋官‧大行人》:“賀慶以贊諸侯之喜,致禬以補諸侯之飕钬火。”《莊子‧讓王》:“昔者神農之有天下也,時祀盡敬而不祈喜。”成玄英疏:“喜,福也。”唐白居易《五弦》:“又如鵲報喜,轉作啼猿苦。”
(3)指婦女懷孕。如:有喜。《紅樓夢》第十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4)姓。《正字通‧口部》:“喜,北狄姓。元順帝時喜同;明正統中逆璫喜寧。”二)《集韻》許記切,去志曉。
(1)愛好。也作“喜鄄心”。《集韻‧志韻》:“喜鄄心,亦省(作喜)。”《詩‧小雅‧彤弓》:“我有嘉賓,中心喜之。”唐杜甫《天末懷李白》:“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2)指某種生物適宜於什麼環境;某種東西適宜配合什麼東西。如:喜光植物;玉簪花喜陰不喜陽;海帶喜葷,最好跟肉一起炖。宋蘇軾《格物粗談‧樹木》:“松喜乾,檜喜濕。”
(3)容易發生某種變化。《金匱要略‧痰飲欬嗽》:“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喜虛。”《齊民要術‧筆墨》:“此物至輕微,不宜露篩,喜失飛去,不可不慎!”唐劉禹錫《祭楊庶子文》:“利劍多缺,真玉喜折。”
(二)xi1《集韻》虛其切,平之曉。之部。 (1)游戲。後作“嬉”。《集韻‧之韻》:“喜,通作嬉。”《墨子‧號令》:“五日官(閱),各上喜戲,居處不莊,好侵侮人者。” (2)通“熙”。光明貌。《文選‧揚雄〈劇秦美新〉》:“百工伊凝,庶績咸喜。”李善注:“《尚書(堯典)》曰:‘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喜與古熙字通。”又《膠東令王君斷碑》亦作“庶績咸喜”。
(三)chi4 《集韻》昌志切,去志昌。之部。通“饎”。酒食。《集韻‧志韻》:“饎,或作喜。”《詩‧豳風‧七月》:“饁彼南畝,田畯至喜。”鄭玄箋:“喜,讀為饎。饎,酒食也。”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憂,和之行也。迹,莺鄄心聲。《詩》曰:‘布政憂憂。’”徐灝注箋:“許云‘和之行’者,以字迹也。凡言優游者,此字之本義。今專用為憂愁字。”
注音
釋義
(一)you1《廣韻》於求切,平尤影。幽部。 (1) 憂慮;擔憂。《說文‧心部》:“頁鄄心,愁也”清朱駿聲通訓定聲:“經傳皆以憂為之,而頁鄄心字廢矣。”《爾雅‧釋詁下》:“憂,思也。”邢昺疏:“憂 者,愁思也。”《玉篇‧心部》:“憂,愁也。”《詩‧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其誰知之﹖”《論語‧衛靈公》:“君子憂道不憂貧。”唐白居易《賣炭 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2)困難;憂患。《國語‧晉語六》:“且唯聖人能無外患,又無內憂。”《呂氏春秋‧開春》:“君子在憂,不救不祥。”高誘注:“憂,阨也。”
(3)疾病。《孟子‧公孫丑下》:“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趨造於朝。”趙岐注:“憂,病也。”《禮記‧曲禮下》:“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
(4)特指父母的喪事。《書‧說命上》:“王宅憂,亮陰三祀。”《梁書‧文學傳‧劉杳》:“自居母憂,便長斷腥羶,持齋蔬食。”《宋史‧蔡確傳》:“京與太宰鄭居中不相能,居中以憂去。”
(5)閉塞不通。《鬼谷子‧權》:“憂者,閉塞而不泄也。”《韓詩外傳》卷五:“憂鬱而不得出。”
(6)通“優”。1.平和;寬和。《說文‧迹部》:“憂,和之行也。《詩》曰:‘布政憂憂。’”朱駿聲通訓定聲:“經傳皆以優為之。”按:今《詩‧商頌‧ 長發》作“敷政優優。”《管子‧小問》:“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2.戲謔。《詩‧大雅‧板》:“匪我言耄,爾用憂謔。” 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卷七:“憂、謔同義。憂讀為優。《襄六年左傳》注:‘優,調戲也。’是優即謔也。”
(7)姓。《通志‧氏族略五》:“憂氏,見《姓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