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難,發難,難為,為難,難兄難弟,嗚呼噫嘻!邪命



邱創煥(過氣政客) 在書中抨擊李登輝說,當年他因主張總統委任直選,得罪了前總統李登輝,「他就暗中示意民進黨代表儘量為難我、否決我的任命案(指考試院院長任命案)」。


難兄難弟

三國時魏國的陳紀(字元方)的兒子陳群(字長文),很有才能。陳諶的兒子陳忠(字孝先),也很有辯才。有一天,長文和孝先爭論各自父親的才德,各不相讓。就去問祖父陳寔。祖父告訴兩個孫子說:「你們也不要爭長論短了,群兒的父親不容易為兄,忠兒的父親不容易為弟。」
陳寔本來的意思是說:陳群和陳忠才德相當,難分伯仲。但是後來「難兄難弟」作為貶義詞,用來稱兩個差不多的貨色。又,「難兄難弟」也可以稱彼此曾經共過患難的人,或出於同樣困難處境的人,只是「難」字要讀第四聲。
原文出處:《世說新語.德行》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嗚呼噫嘻

 嘆詞。 表示慨嘆。 唐 李華 《吊古戰場文》: “必有凶年 , 人其流離。 嗚呼噫嘻!時邪命邪?” 

邪命
(術語)比丘不以乞食如法自活,作不如法之事而生活,謂為邪命。此有四種:一下口食,謂種植田園和合湯藥,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二仰口食,謂以仰觀 星宿日月風雨雷電霹靂之術數學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三方口食,謂曲媚豪勢,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以自活命也。四維口食,維為四維,謂學種種之咒術卜算吉凶, 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見智度論三。


 
發難 fānàn

[launch an attack;rise in revolt] 發動反抗或叛亂;起義;起事

天下初發難,假立諸侯後以伐秦。——《漢書·項籍傳》
--------------------------

1. 發動某種政治鬥爭,多指反抗或革命。《左傳·定公十四年》:“ 梁嬰父惡董安於 ,謂 智文子 曰:‘不殺 安於 ,使終為政於 趙氏 , 趙氏必得 晉國 。盍以其先發難也,討於趙氏 ?’”《史記·太史公自序》:“ 秦 既暴虐, 楚 人發難。” 徐特立 《辛亥革命之始末》:“一切革命運動當初發難時,常有對於環境估計不足的機會主義。”

2. 指發動暴亂或叛亂。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九:“奸民乘機煽惑,於是發難於 荊 襄 達州,駸淫於 陝西 ,而亂作也。” 清 嚴如熤 《<洋防輯要>序》:“迨後紀綱日馳,衛所虛存,內地奸民勾結 倭 夷,乘間發難。”

3. 指帶頭提出反對意見進行責難。 沙汀 《困獸記》二一:“首先發難的是 田疇 。他是那麼大聲的罵出一句粗話,而且,那麼乖戾的一下跳起來了。”

4. 問難,提出質問責難。《東觀漢記·桓榮傳》:“ 榮 門生數百人,天子親自執業。時執經生避位發難,上輒謙曰:‘太師在是。’”《資治通鑒·漢明帝永平二年》:“諸生或避位發難。” 胡三省 注:“發難,發疑難也。”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詩:“千賓揖對若流水,五經發難如叩鐘。” 清 管同 《範增論下》:“ 酈生 説 漢王 立六國後以撓 楚 權,賴 張良 發難而止。” 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 愈 固弗習二氏之書,尤未聞君子之道,故執詞發難,局蹙不寧。”

5. 猶言發生變亂。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 齊丘 少夢乘龍上天,至垂老猶抱狂妄;及國家發難,尚欲因其釁以窺覬,時已年七十三矣。”


領頭字
解形

注音
釋義
(一)nan2《廣韻》那干切,平寒泥。元部。 (1)鳥名。也作“堇钫鳥”。《廣韻‧寒韻》:“難,《說文》作,鳥也。”古代有個部落的人(現在的河南省)崇拜一種鳥,這 種鳥的名字就叫難,是南北朝時期鮮卑族的姓發展而來,原本是一種鳥類的名字,由於當時人崇尚鳥類,把姓起成了 “難”,後北遷,大部分遷徙到了朝鮮半島,中國已經極少這個姓了。 
(2)困難;艱難;不容易。《玉篇‧隹部》:“難,不易之稱。”《廣韻‧寒韻》:“難,艱也,不易稱也。”《書‧陶謨》:“惟帝其難之。”孔傳: “言帝堯亦以知人安民為難。”晉干《晉紀總論》:“基廣則難傾,根深則難拔。”唐李白《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魯迅 《書信集‧致黎烈文》: “原想嬉皮笑臉 , 而仍劍拔弩張 , 倘不洗心 , 殊難革面 , 真是嗚呼噫嘻 , 如何是好。”
(3)感到困難。《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應侯欲攻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而立死於杜郵。”清文廷式《聞塵偶記》:“都察院初難之,故遲遲不 上。”又使感到困難。《左傳‧哀公十二年》:“今吳不行禮於衛,而藩其君舍以難之。”楊伯峻注:“難之,今言使之為難。”巴金《家》:“我一定要找句話難 住你。”
(4)厭惡;忌恨。《戰國策‧中山策》:“司馬喜鄄心三相中山,陰簡難之。”高誘注:“難,惡也。”鮑彪注:“難,謂忌之。”
(5)不可;不好。如:難聽;難吃;難看。《戰國策‧中山策》:“且張登之為人也,
以微計薦中山之君久矣,難信以為利。”高誘注:“不可信其言以為己利 也。”漢王褒《靈壇碑文》:“谷永上書,譬流風之不繫;桓譚作論,明弱水之難航。”唐孫氏《聞琴》:“玉指朱弦軋復清,湘妃愁怨最難聽。”
(6)通“戁()”。1.恭敬。《禮記‧儒行》:“儒有居處齊難,其坐起恭敬。”王引之述聞: “難,讀為戁。《說文》:‘戁,敬也。’徐鍇傳曰:‘今《詩》作熯。’……熯、戁、難,聲相近,故字相通。齊難與恭敬,義亦相近也。”2.惶恐。《荀子‧ 君道》:“故君子恭而不難,敬而不鞏。”王念孫雜志引王引之曰:“難,讀《詩》‘不戁不竦’之戁。”
(7)方言。如今,目前。《海上花列傳》第四回:“王老爺難也有點勿老實哉!陸裏去想得來好主意,說
來口 哚城裏!
(8)姓。《廣韻‧寒韻》:“難,姓。百濟人。”《萬姓統譜‧寒韻》:“難,姓。見《姓苑》。南北(朝)難從黨,出鎮河東,號小朝廷。”
(二)nan4《廣韻》奴案切,去翰泥。元部。 (1) 災難;憂患;不幸的遭遇。《廣韻‧翰韻》:“難,患也。”《增韻‧翰韻》:“難,阨也,憂也。”《易‧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孔穎達疏: “辟其危難。”《資治通鑑‧威烈王二十三年》:“簡子謂無恤曰:‘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鐸為少。’”胡三省注:“難,患也,阨也。”清王士禎《擬鑲紅旗副都 統佐領阿爾虎碑文》:“成敗不可論人,臨難乃觀其大節。”陳毅《示丹淮,並告昊蘇、小魯、小珊》:“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2)畏懼。《釋名‧釋言語》:“難,憚也,人所忌憚也。”《篇海類編‧鳥獸類‧隹部》:“難,畏憚也。”《易‧屯》:“剛柔始交而難生。”陸德明釋文: “難,賈逵注《周語》云:‘畏憚也。’”《國語‧晉語二》:“驪姬告優施曰:‘君既許我殺太子而立奚齊矣,吾難里克,奈何﹖’”徐元誥集解:“難,猶憚 也。”
(3)抵擋;拒斥。《集韻‧換韻》:“難,阻也。”《書‧舜典》:“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孔傳:“任,佞;難,拒也。佞人斥遠 之。”《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兵失》:“備固,不能難敵之器用,陵兵也。”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闢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4)兵難,指反抗或叛亂。《公羊傳‧隱公四年》:“隱曰:‘吾不反也。’桓曰:‘然則奈何﹖’曰:‘請作難。’”何休注:“難,兵難也。”《漢書‧項籍 傳》:“天下初發難。”顏師古注引服虔曰:“兵初起時也。”宋蘇軾《
錯論錯論》:“惟仁人君子豪傑之士,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太平天國 軼聞‧賴汶光之供狀》:“天王發難於金田時,汶光出入行間。”
(5)怨仇;仇敵。《周禮‧春官‧典瑞》:“穀圭以和難,以聘女。”鄭玄注:“難,仇讎。”賈公彥疏:“難謂兩諸侯相與為怨仇。”《史記‧張儀列傳》:“楚嘗與秦構難,戰於漢中。”清譚嗣同《仁學》:“夫以歐美治化之隆,猶有均貧富之黨,輕身命以與富室為難。”
(6)詁問;責難。《孟子‧離婁下》:“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於禽獸又何難焉﹖”孫奭疏:“既為禽獸,於
我又何足責難焉。”《世說新語‧言語》:“慈明曰:‘足下相難,依據者何經﹖’”章炳麟《秦獻記》:“縱橫家有《零陵令信》一篇,難丞相李斯。”
(7)論說;爭辯。《呂氏春秋‧樂成》:“令將軍視之,書盡難攻中山之事也。”高誘注:“難,說。”《史記‧五帝本紀》:“死生之說,存亡之難。”司馬貞 索隱:“難,猶說也。凡事是非未盡,假以往來之詞,則曰難。”清金德嘉《夏忠靖公遺集序》:“永樂十九年,廷跪
臣,難遷都利害。”
(三)nuo2《集韻》囊何切,平歌泥。歌部。 (1)茂盛。《詩‧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毛傳:“難然盛貌。”鄭玄箋:“隰中之桑,枝條阿阿然長美,其葉又茂盛,可以庇廕人。” (2)古時驅逐兇惡(疫鬼)。後作“儺”。《集韻‧戈韻》:“難,卻凶惡也。通作儺。”《周禮‧夏官‧方相氏》:“(方相氏)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敺疫。”鄭玄注:“難,卻凶惡也。”《後漢書‧禮儀中》:“漢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
(3)“奈何”的合聲。《左傳‧昭公十年》:“忠為令德,其子弗能任,罪猶及之,難不慎也!”楊樹達《詞詮》卷二:“此字(難)讀如《左傳》‘棄甲則那’之‘那’,奈何也。”
(4)語氣詞。相當於“哪”、“呵”。宋辛棄疾《柳梢青‧八難之辭》:“莫鍊丹難。黃河可塞,金可成難。休辟穀難,吸風飲露,長忍飢難。”鄧廣銘箋注:“此詞中諸難字,均係衹取其音,而用作語助者,略如口語中的‘哪’字、‘呵’字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