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放學長的座右銘很簡單只有四個字,「問心無愧」,然而看似表面簡單的詞語,卻包含了很深的內涵在裡面。
學長說,他希望可以做到對自己問心無愧,對教學生問心無愧,在做實驗時也可以問心無愧,做任何事情若是超越了自己所預期的,也要能夠問心無愧的接受。 像是很多實驗結果,對外人來說可能是一種貢獻,但是,那卻只是自己因為有興趣才想要做的,因此在接受他人表揚之時,也要問心無愧的接下它。
此外,對學長來說,「無愧」亦是一種「無憾」的意思,正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每天若能多吸取一些新知識,那便真是人生中一大滿足。
7. 慚 部首 心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4 | |||||
注音一式 ㄘㄢˊ | |||||
漢語拼音 c n | 注音二式 ts n | ||||
|
領頭字
| |
---|---|
愧 | |
解形
| |
注音
|
釋義
|
(一)kui4《廣韻》俱位切,去至見。微部。 | (1)慚愧。《爾雅‧釋言》:“愧,慚也。”《詩‧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孔穎達疏:“是不慚愧於人。”唐皮日休《貧居秋日》:“門小愧車馬,廩空慚雀鼠。”魯迅《集外集‧序》:“但我對於自己的‘少作’,愧則有之,悔卻從來沒有過。” (2)使別人感到慚愧。《禮記‧表記》:“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這句話一愧,這位小爺索性嗚嗚咽咽的痛哭起來。” |
【廩】广-13-16. 音讀. ㄌ|ㄣˇ. 釋義. 着献糧倉
領頭字
| |||||||||||||||
---|---|---|---|---|---|---|---|---|---|---|---|---|---|---|---|
恨
| |||||||||||||||
解形
| |||||||||||||||
《說文》:“恨,怨也。从心,艮聲。” | |||||||||||||||
注音
|
釋義
| ||||||||||||||
(一)hen4《廣韻》胡艮切,去恨匣。諄部。 | (1)
遺憾;後悔。《荀子‧成相》:“不知戒,後必有恨。”楊倞注:“恨,悔。”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恨不移封向酒泉。”《鏡花緣》第十八回:“奈小子福薄重聽,不能暢聆大教,真是恨事。”
(2)怨恨;仇恨。《說文‧心部》:“恨,怨也。”《廣韻‧恨韻》:“恨,怨也。”《荀子‧堯問》:“處官久者士妒之,祿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老舍《駱駝祥子》二:“祥子落了淚!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 (3)通“很”。違逆;不聽從。《戰國策‧齊策四》:“今不聽,是恨秦也;聽之,是恨天下也。《史記‧李將軍列傳》:“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 軍。”《漢書‧楚元王傳‧劉向》:“稱譽者登進,忤恨者誅傷。”王念孫雜志:“恨,讀為很。忤,逆也;很,違也。謂與王鳳相違逆,非謂相怨恨也。” |
regret[re・gret]
- レベル:大学入試程度
- 発音記号[rigrét]
[動](〜・ted, 〜・ting)(他)
1 [III[名]/doing/having done/that節]〈人が〉〈過去の事を〉後悔する, 悔いる, …を残念に思う
2 [III to do](これからしようとしていることについて)残念ながら…する;[III that節]…を残念に思う. ▼regret toの次に来る動詞は, 情報伝達に関するsay, tell, inform, announce, learn, see, hearなど
4 〈招待を〉断る.
It is (much) to be regretted that ...
…とは(まったく)遺憾に堪えない[気の毒なことだ].
━━[名]
1 [U][C](…に対する)遺憾, 残念, 後悔((at, for, over ...))
恨者 本欲為而終憾未能為:regret
---
悔者 夙已為而今寧願不為: remorse[re・morse]
- レベル:社会人必須
- 発音記号[rimɔ'ːrs]
今悔後悔 為惡兩悔 厥為自殃 受罪熱惱
雙要品第九 二十有二章雙要品者 兩兩相明 善惡有對 舉義不單
領頭字
| |
---|---|
悔 | |
解形
| |
《說文》:“悔,悔恨也。从心,每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hui3《廣韻》呼罪切,上賄曉。又荒內切。之部。 | (1)
悔恨;後悔。如:悔不當初;悔之已晚。《說文‧心部》:“悔,悔恨也。”段玉裁注:“悔者,自恨之意。”《玉篇‧心部》:“悔,恨也。”《易‧繫辭上》: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孔穎達疏:“悔者,其事已過,意有追悔之也。”《楚辭‧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王逸注:“悔,恨也。”唐
李頻《春閨怨》:“悔教征戍覓封侯。”
(2)悔過;改過。《玉篇‧心部》:“悔,改也。”《廣韻‧隊韻》:“悔,改悔。”《字彙‧心部》:“悔,知過改過之心也。”《後漢書‧魯恭傳》:“亭長乃慚悔,還牛,詣獄受罪。”又反悔。元關漢卿《緋衣夢》第一折:“你將這十兩銀子,一雙鞋兒,往李家悔親去。”《紅樓夢》第九十二回:“如今讓他兩個子兒,他又輸了。時常還要悔幾著,不叫他悔,他就急了。” (3)災咎;災禍。《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飲食必祝曰:‘天苟有吳國,尚速有悔於予身。’”何休注:“悔,咎。”《後漢書‧張衡傳》:“占既吉而無悔兮,簡元辰而俶裝。”李賢注:“悔,惡也。” (4)《易》卦有六爻,其上體即上三爻稱“悔”,又稱外卦。《正字通‧心部》:“《易》內卦為貞,外卦為悔。”《書‧洪範》:“曰貞、曰悔。”孔傳:“內卦曰貞,外卦曰悔。”《左傳‧僖公十五年》:“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杜預注:“內卦為貞,外卦為悔。” (5)用同“晦”。元佚名《陳州糶米》第三折:“兩眼梭梭跳,必定悔氣到。”《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悔氣遇著別人有勢有力,沒處下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