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賢, 鄙,"分兩"/ 分量;不以鄙言為河漢

鄙夫染人  如近臭物  漸迷習非  不覺成惡
賢夫染人  如近香熏  進智習善  行成潔芳


"分兩"/ 分量

"柳無忌念人憶事——胡適之先生" (尚未讀)
先知道柳無忌先生的作品 後知道他父親-- 前幾年過吳江 該地人以他是毛的朋友為榮(柳亞子為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 毛泽东文集(第6卷) p.2)

胡適至少有二封"復柳無忌"信 1959/8/31和1959/9/13) :討論柳無忌要為胡適討論薛瓚的長文的英文摘要的問題
"臣瓚"的"臣" 為Your Majesty's humble servant .....


胡適 提到趙元任注重譯文的"分兩"問題: 趙喜歡將 Dear Shih-Chih 翻譯成" 迪呀適之" 因為若直譯為"親愛的" 分兩就太重了


---
1. 分量
注音一式 ㄈㄣˋ ㄌ|ㄤˋ
漢語拼音 f n li n注音二式 f n li ng
事物的輕重﹑多寡。宋史˙卷二四二˙后妃傳上˙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后傳:「后弟內殿崇班士林,供奉久,帝欲遷其宮,后謝曰:『士林獲升朝籍,分量已過,豈宜援先后家比?』辭之。」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騾夫說:『一個人兒不行,你瞧不得那件頭小,分量夠一百多斤呢!』」
能力的強弱。朱子語類˙卷十三˙力行:「若是大底功業,便用大聖賢做;小底業,便用小底賢人做。各隨他分量做出來,如何強得。」紅樓夢˙第一一五回:「弟少時不知分量,自謂尚可琢磨;豈知家遭消索,數年來更比瓦礫猶賤。」
權力﹑地位的大小。如:「他在公司裡,是個夠分量的人。」


領頭字
解形
《說文》:“鄙,五酇為鄙。邑,口鄄鲳聲。”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口鄄鲳)即都鄙之本字。《說文解字》以為口鄄鲳嗇字,而以鄙為都鄙字。考古金文都鄙字亦不邑,邑者後所增也。”
注音
釋義
(一)bi3《廣韻》方美切(《集韻》補美切),上旨幫。之部。 (1)周代地方行政區劃名。《說文‧邑部》:“鄙,五酇為鄙。”段玉裁注:“鄙,五百家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酇,五酇為鄙。”《呂氏春秋‧孟夏紀》:“命司徒,循行縣鄙。”高誘注:“鄙,五百家也。” (2)小邑,周代王公子弟及卿大夫在王畿內的采邑。《釋名‧釋州國》:“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入則治都鄙。”鄭玄注: “都之所居曰鄙……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周、召、毛、耳钫迈、畢、原之屬在畿內者。”孫詒讓正義:“鄙即都家居治之邑,通界域言之,則曰 都鄙……此都鄙為采邑,與縣鄙為公邑亦異。”晉潘岳《藉田賦》:“于斯時也,居靡都鄙,民無華裔。”
(3)郊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冬,王使來告難,曰:‘不穀不德,得罪于母弟之寵子帶,鄙在鄭地氾,敢告叔父。”杜預注:“鄙,野也。”《國語‧ 齊語》:“昔者,聖王之治天下也,參其國而伍其鄙。”韋昭注:“鄙,郊以外也。”宋王安石《新田詩序並詩》:“僦船與車,四鄙出穀。”
(4)邊邑,邊遠的地方。《左傳‧隱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杜預注:“鄙,鄭邊邑。”《文選‧張衡〈東京賦〉》:“撞洪鐘,伐靈鼓,旁震八鄙。”李
注引薛綜曰:“八鄙,四方與四角也。”《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分遣精兵,屯扎鄄糸邊鄙。”
(5)狹;小。《廣雅‧釋詁二》:“鄙,小也。”《孟子‧盡心下》:“鄙夫寬。”趙岐注:“鄙,狹也。”《呂氏春秋‧尊師》:“子張,魯之鄙家也。”高誘注:“鄙,小。”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臣,楚國之鄙人也。”
(6)庸俗;鄙陋。《玉篇‧邑部》:“鄙,鄙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魏書‧袁翻傳》:“雖吾人之固鄙,豈忘懷於上國﹖”
(7)質樸。《正字通‧邑部》:“鄙,人物朴野者皆曰鄙。”《莊子‧胠篋》:“焚符破璽,而民朴鄙。”《漢書‧張陳王周傳贊》:“周勃為布衣時,鄙樸庸人。”《清一統志‧山西‧大同府‧風俗》:“其民鄙樸少禮文,好射獵。”
(8)俚俗。《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
舞,多錢賈。’”《文心雕龍‧書記》:“夫文辭鄙俚,莫過於諺。”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上:“故有偽為《庚桑子》者,其辭鄙俚,非聖賢書。”
(9)鄙吝。《正字通‧邑部》:“鄙,嗇于財,薄于禮者曰鄙吝。”《韓非子‧五蠹》:“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淮南子‧本經》:“財足,而人贍 矣,貪鄙忿爭不得生焉。”《顏氏家訓‧勉學》:“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慾,忌盈惡滿,賙窮卹匱,赧然悔
,積而能散也。”
(10)蔽固不通。《玉篇‧邑部》:“鄙,不慧也。”《漢書‧叔孫通傳》:“若真鄙儒,不知時變。”顏師古注:“鄙,言不通。”《文選‧張衡〈東京 賦〉》:“鄙哉予乎,習非而遂迷也。”李
注引《廣雅》曰:“鄙,固陋不惠。”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六:“晉士習於曠達,而以卞望之為鄙。”
(11)惡。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十四:“鄙,惡也。”《莊子‧人間世》:“凡事亦然。始乎諒,常卒乎鄙。”成玄英疏:“凡情常事,亦復如然。莫不始則誠信,終則鄙惡。”
(12)輕視;鄙薄。《洪武正韻‧紙韻》:“鄙,厭薄之也。”《書‧大誥》:“反鄙我周邦。”孔傳:“反鄙易我周家。”孔穎達疏:“反鄙薄輕易我周家。” 《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杜預注:“鄙,賤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張守節正義:“鄙,
也。”
(13)自謙之詞。《史記‧馮唐列傳》:“鄙人不知忌諱。”宋王安石《與孫莘老書》:“足下聰明,想宜知鄙心,要當往復窮究道理耳。”魯迅《熱風‧兒歌的“反動”》:“胡先生夙擅改削,當不以鄙言為河漢也。”
(14)國。《廣雅‧釋詁四》:“鄙,國也。”
(15)姓。宋羅泌《路史‧國名紀己》:“鄙,古國,後有鄙氏。亦見《左傳》。”



 1. 河漢
 注音一式 ㄏㄜˊ ㄏㄢˋ
 漢語拼音 h  h n  注音二式 h  h n
 相似詞  天河  相反詞 
黃河和漢水。莊子˙齊物論:「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南朝梁˙江淹˙被黜為吳興令辭牋詣建平王:「濯以河漢之流,曝以秋陽之景。」
天河、銀河。文選˙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西遊記˙第三十一回:「東西南北,中央五斗,河漢群辰。」
比喻言語大而無當,空泛不切實際。語出莊子˙逍遙遊:「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後引申為忽視或不信任他人的話。

. 妻賢夫禍少
 注音一式 ㄑ| ㄒ|ㄢˊ ㄈㄨ ㄏㄨㄛˋ ㄕㄠˇ
 漢語拼音 q  xi n f  hu  sh o  注音二式 ch  shi n f  hu  sh u
(諺語)妻子賢惠,丈夫少災禍。隋唐演義˙第九回:「柳氏賢慧,連丈夫都帶得好了;妻賢夫禍少,信不虛言也。」紅樓夢˙第六十八回:「自古說:『妻賢夫禍少,表壯不如裡壯。』你但凡是個好的,他們怎得鬧出這些事來?」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賢,多才也。貝,释聲。”王筠句讀:“不言從释者,古直以释為賢,後乃加貝。”錢桂森段注鈔案:“其義為多才而其字貝,堅貝取譬為義,亦形聲兼會意之字。”
注音
釋義
(一)xian2《廣韻》胡田切,平先匣。真部。 (1)多財。《說文‧貝部》:“賢,多才也。”《六書故‧動物四》:“賢,貨貝多於人也。”楊樹達《增訂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釋賢》:“以释為賢,據其德也;加释以貝,則以財為義矣。” (2)才能、德行均好。《六書故‧動物四》:“賢,德行道埶踰人者謂之賢。”《書‧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咸寧。”《荀子‧儒效》:“身不肖而誣賢, 是猶傴身而好升高也。”唐陳子昂《重任賢科》:“天下之政,非賢不理;天下之業,非賢不成。”有時專指多才能。《玉篇‧貝部》:“賢,能也。”《穀梁傳‧ 文公六年》:“使仁者佐賢者。”范甯注引邵曰:“賢者,多才也。”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陰察》:“賢不必聖人,要之智通。”宋王安石《答沖卿》:“賢愚各有用,尺寸果誰長﹖”有時專指有德行。《玉篇‧貝部》:“賢,有行也。”《周禮‧地官‧鄉大夫》:“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鄭玄 注:“賢者,有德行者。”《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後漢書‧李燮傳》:“(文姬)賢而有智。”
(3)良,美
。《廣韻‧先韻》:“賢,也。”《禮記‧內則》:“具二性,獻其賢者於宗子。”鄭玄注:“賢,猶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必 以肆奢為賢。”李注引薛綜曰:“賢,也。”唐劉禹錫《竹枝詞‧引》:“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清龔自珍《縱難送曹生》:“有木几而雕鏤削治之, 愈密愈華愈賢。”
(4)多。《玉篇‧貝部》:“賢,多也。”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貝部》:“賢,本多財之稱,引申之,凡多皆曰賢。”《詩‧大雅‧行葦》:“序賓以賢。”鄭玄箋:“謂以射中多少為次第。”《呂氏春秋‧順民》:“得民心,則賢於千里之地。”高誘注:“賢,猶多也。”
(5)勝過;超過。《正字通‧貝部》:“賢,勝也。”《儀禮‧鄉射禮》:“若右勝則曰右賢於左。”鄭玄注:“賢,猶勝也。”《戰國策‧趙策四》:“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唐韓愈《師說》:“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6)勞累。《廣雅‧釋詁一》:“賢,勞也。”《詩‧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毛傳:“賢,勞也。”《管子‧大匡》:“用力不農,不事賢。”戴望校正:“此賢字當訓為勞。”清龔自珍《明良論二》:“我早晚直公所,已賢矣,已勞矣。”
(7)崇尚;以為賢。《論語‧學而》:“賢賢易色。”邢昺疏:“上賢謂好尚之也。”《禮記‧禮運》:“以賢勇知。”孔穎達疏:“賢,猶崇重也。”《新唐書‧姚崇傳》:“崇奏次若流,武后賢之。”
(8)大。《廣雅‧釋詁一》:“賢,大也。”
(9)舊時對人的敬稱。《史記‧刺客列傳》:“妾其奈何畏歿身之誅,終滅賢弟之名!”《顏氏家訓‧風操》:“凡與人言,稱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長姑, 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則加賢字。”魯迅《吶喊‧阿Q正傳》:“悔不該,酒醉錯斬了鄭賢弟。”又作第二人稱的敬稱,猶“君”、“公”。唐玄應《一切經音 義》卷二十二:“賢,士之美稱也。”唐康駢《劇談錄‧王侍中題詩》:“適聞判官與諸賢作詩,何得見某而罷﹖”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賢莫無禮!”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又不待奪賢寺宇,又不待要賢金
。”
(10)姓。《廣韻‧先韻》:“賢,姓。”《通志‧氏族略五》:“肩氏、賢氏,并見《姓苑》。”
(二)xian4 《集韻》形甸切,去霰匣。真部。車轂所穿之孔,在輻以內一端略大者之稱。《集韻‧霰韻》:“賢,車大穿也。”《周禮‧考工記‧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為賢。”鄭玄注引鄭司農云:“賢,大穿也。”清戴震《考工記圖‧釋車》:“大釭謂之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