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聞教授是藝術史名家
1. 方聞
注音一式 ㄈㄤ ㄨㄣˊ
有道而博聞。漢書˙卷六˙武帝紀:「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咸薦諸朝。」
【名稱】:遺大投艱
【拼音】:yí dà tóu jiān
【釋義】:遺、投:交給。指交給重大艱難的任務。
【出處】:《尚書·大浩》:“予造天役,遺大投艱於朕身。”
【例子】:"收成是好的....."遺大投艱 他的朋友和伙伴......
6. 旁 部首 方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0 | ||||||||||||||||||||||||||||||||||||||||
注音一式 ㄆㄤˊ | ||||||||||||||||||||||||||||||||||||||||
漢語拼音 p n | 注音二式 p ng | |||||||||||||||||||||||||||||||||||||||
|
領頭字
| |
---|---|
旁 | |
解形
| |
《說文》:“旁,溥也。从二,闕,方聲。下鄄谨鄄方,古文黹谪阗方伛;黹一八方伛,亦古文黹谪阗方伛;雱,籀文。” | |
注音
|
釋義
|
(一)pang2一)《廣韻》步光切,平唐並。陽部。 | (1)廣泛;普遍。《說文‧上部》:“旁,溥也。”《廣雅‧釋詁一》:“旁,大也。”又《釋詁二》:“旁,廣也。”《書‧太甲上》:“旁求俊彥,啟迪後人。”《文選‧張衡〈東京賦〉》:“撞洪鐘,伐靈鼓,旁震八鄙。”李善注引薛綜曰:“旁,四方也。”章炳麟《秦獻記》
(2)邊,側。《釋名‧釋道》:“在邊曰旁。”《玉篇‧上部》:“旁,猶側也,邊也。”《儀禮‧公食大夫禮》:“旁四列西北上。”《漢書‧循吏傳‧黃
霸》:“吏出,不敢舍郵亭,食於道旁。”引申為旁及;牽連。宋劉斧《青瑣高議‧王實傳》:“殺人立也,固甘死,願不旁其枝,即立死何恨焉﹖” (3)指漢字的偏旁。如:形旁;聲旁。 (4)別的,其他。《韓非子‧顯學》:“無豐年旁入之利而獨以完給者,非力則儉也。”南朝宋鮑照《代別鶴操》:“心自有所存,旁人那得知。”唐李白《公無渡河》:“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 (5)邪;偏。《荀子‧議兵》:“旁辟曲私之屬為之化而公,矜糾收繚之屬為之化而調。”楊倞注:“旁,偏頗也。” (6)妄,亂。《禮記‧少儀》:“不旁狎。”孔穎達疏:“旁,猶妄也。不得妄與人狎習。” (7)輔佐,輔助。《楚辭‧九章‧惜誦》:“吾使萬神占之兮,曰有志極而無旁。”王逸注:“旁,輔也……但有勞極心志,終無輔佐。” (8)通“方”。且,將近。《莊子‧人間世》“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清俞樾平議:“旁讀為方,古字通用……《詩‧正月篇》:‘民今方殆。’鄭箋云:‘方, 且也。’”二)《集韻》鋪郎切,平唐滂。〔旁礡〕混同。《集韻‧唐韻》:“旁,旁礡,混同也。”《莊子‧逍遙遊》:“將旁礡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 |
(二)peng1 | 《集韻》蒲庚切,平庚並。〔旁勃〕白蒿。《集韻‧庚韻》:“旁,旁勃,白蒿也。兔食之壽八百歲。”《左傳‧隱公三年》“蘋蘩薀藻之菜”唐孔穎達疏引陸機曰:“(蘩)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烝。一名遊胡,北海人謂之旁勃。” |
(三)beng1 | 《集韻》晡橫切,平庚幫。陽部。〔旁旁〕也作“馬钫旁馬钫旁”。馬強壯有力的樣子。《集韻‧庚韻》:“馬钫旁,馬钫旁馬钫旁,馬盛貌。或省。”《詩‧鄭風‧清人》:“清人在彭,駟介旁旁。”朱熹注:“駟介,四馬而被甲也。旁旁,馳驅不息之貌。” |
(四)bang4 | 《古 今韻會舉要》蒲浪切。陽部。通“傍”。憑依;靠近。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壯部》:“旁,栏借為傍。”《莊子‧齊物論》:“奚旁日月,挾宇宙。”成玄英 疏:“旁,依附也。”《漢書‧溝洫志》:“引渭穿渠起長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餘里。”又依照;效法。《漢書‧揚雄傳上》:“(揚雄)又旁《離騷》作重一 篇,名曰《廣騷》;又旁《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顏師古注:“旁,依也。音步浪反。” |
2. 博 部首 十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2 | |||||||||||||||||||
注音一式 ㄅㄛˊ | |||||||||||||||||||
漢語拼音 b | 注音二式 b | ||||||||||||||||||
|
領頭字
| |
---|---|
博 | |
解形
| |
《說文》:“博,大,通也。从十,从尃。尃,布也。”徐鍇繫傅作“從十、尃。尃,布也,亦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bo2《廣韻》補各切,入鐸幫。鐸部。 | (1)
大。《廣雅‧釋詁一》:“博,大也。”《詩‧魯頌‧泮水》:“戎車孔博,徒御無斁。”陸德明釋文:“博,徐云:毛(傳)如字,王(肅)同。大也。”《呂氏
春秋‧上德》:“被瞻忠於其君,而君免於晉患也;行義於鄭,而見說於文公也。故義之為利,博矣。”高誘注:“博,大也。”《淮南子‧氾論》:“豈必褒衣博
帶。”《漢書‧敘傳下》:“恢我疆宇,外博四荒”。顏師古注:“博,大也。”
(2)寬廣;廣闊。《玉篇‧十部》:“博,廣也。”《墨子‧明鬼下》:“雖有深谿博林幽澗,毋人之所,施行不可以不董。”《楚辭‧離騷》:“思九州之博大
兮,豈是其有女﹖”《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迢嶢倜儻,豐麗博敞。”張載注:“博,廣也。”《晉書‧王豹傳》:“聖恩博遠,至忠至仁。” (3)寬度。《周禮‧考工記‧磬氏》:“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為一,股為二,鼓為三。參分其股博,去一以為鼓博;參分其鼓博,以其一為之厚。”鄭玄 注:“博,廣也。”《儀禮‧喪服》:“適博四寸,出於衰。”鄭玄注:“博,廣也。”賈公彥疏:“若言博,博是寬狹之稱,上下兩旁俱名為博;若言廣,則唯據 橫闊而言。” (4)廣泛;普遍。如:博覽群書。《增韻‧鐸韻》:“博,普也。”《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荀子‧天論》:“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唐韓愈《原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 (5)多。如:地大物博。《荀子‧彊國》:“小事之至也數,其縣日也博,其為積也大。”楊倞注:“博,謂所縣繫時日多也。”唐柳宗元《與裴塤書》:“何其優裕者博而局東者寡,其為不一徵也何哉﹖” (6)淵博;知道得多。如:博學多聞;博古通今。《玉篇‧十部》:“博,通也。”《左傳‧昭公元年》:“晉侯聞子產之言,曰:‘博物君子也。’”《荀子‧修身》:“多聞曰博,少聞曰淺。”《論衡‧別通》:“我不能博五經,又不能博眾事。” (7)謀求;討取。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十部》:“博,凡取於人易為力曰博。”《後漢書‧皇后紀上‧鄧皇后》:“時(和)帝數失皇子,后憂繼嗣不廣,恒 垂涕歎息,數選進才人,以博帝意。”宋王禹偁《自寬》:“朝中舊友休誇貴,篋裏新詩不博官。”《聊齋志異‧促織》:“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拚博一笑。” 陳毅《崑崙山頌》:“崑崙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8)貿易;換取。《古今韻會舉要‧藥韻》:“博,貿易也。”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博,猶換也”。唐白居易《曉寢》:“雞鳴一覺睡,不博早朝人。”唐盧仝《苦雪寄退之》:“市頭博米不用物,酒店買酒不肯賒。”宋王明清《揮塵前錄》卷一:“大觀宣和間,茶馬司川茶不以博馬,唯市珠玉,故馬政廢 闕,武備不修。”元佚名《陳州糶米》第二折:“你可甚劍鋒頭博換來的萬戶侯。” (9)通“簙”。古代的一種棋戲,後來泛指賭博。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竹部》:“簙,經傳多假博字。”《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游俠列傳》:“劇孟行大類朱家,而好博。”宋陸游《樓上醉書》:“酒酣博酱鄄塞為歡娛,信手梟盧喝成采。” (10)古州名。隋置。在今山東省聊城縣西。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五》:“東昌府……隋置博州,大業初州廢,改屬武陽郡,唐復為博州,天寶初曰博平郡,乾元初復,故宋仍曰博州。” (11)姓。《廣韻‧鐸韻》:“博,姓。古有博勞,善相馬。”《通志‧氏族略五》:“博氏,《風俗通》:‘漢有博子勞,善相馬。望出淮南廣平。’”按:《姓氏書辯證》引作“博勞吉。” |
1. 丁艱 | ||||
注音一式 ㄉ|ㄥ ㄐ|ㄢ | ||||
漢語拼音 d n ji n | 注音二式 d ng ji n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