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則以消今兩書之流入吾國,適當吾文學靡敝之時,士大夫相矜尚以為學者,時文耳,公牘耳,說部耳。
謹按臺東僻在後山,拊(冊誤作附)全省之背;用兵經營其地,以杜外夷窺伺之萌,所謂臥榻之旁不容他人鼾睡也。然由前山陸路勞師鑿險,冒瘴深入,扼要設 防,剿番、撫番,招民開(冊作墾)荒,不遺餘力,已二十年,糜餉已數百萬,而兵猶不能(冊無能字)撤,歲費尚需十餘萬金。始設廳,繼改州,悉以內地之治治 之。而至今民不加多,地不加廣,如耕石田,徒費財力。且將成為漏卮,無所底止。豈前山可開而後山獨不可開哉?
「不要以為穿著制服,就能把一切解釋過去。一落更,你根本就跟示威者一樣,需要面對著這個千瘡百孔的政府。」各地曾經佈置去的
落更 下班?
22. 更 部首 曰 部首外筆畫 3 總筆畫 7 | ||||||||||||||||||||||||
注音一式 ㄍㄥ | ||||||||||||||||||||||||
漢語拼音 n | 注音二式 g ng | |||||||||||||||||||||||
|
矜尚
蕭誠自矜劄翰,李邕恒自書言別書,二人俱在南中。蕭有所書,將謂稱意,以呈李邕,邕輒不許。蕭疾其檢己,遂假作古帖數幅,朝夕把翫,令其故暗,見者 皆以為數百年書也。蕭詣邕云:“有右軍真跡,寶之已久,欲呈大匠。”李欣然願見。蕭故遲回旬日,未肯出也。後因論及,李固請見,曰:“許而不出,得非誑 乎?”蕭於是令家童歸見取,不得,驚曰:“前某客來,見之,當被竊去!”李誠以為信矣。蕭良久曰:“吾置在某處,遂忘之。”遽令走取。既至,李尋繹久之, 不疑其詐,云:“是真物,平生未見。”在坐者咸以為然。
數日,蕭往候邕,賓客雲集,因謂李曰:“公常不許誠書,昨所呈數紙,幼時書,何故呼為真蹟?鑒將何在?”邕愕然曰:“試更取之。”及見,略開視,置牀上曰:“子細看之,亦未能好。”
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浪費
沒有節制、無益的耗費。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我們賺的正經錢,靠著他穿衣吃飯,怎麼好浪費呢?」
浪得虛名
矜尚
ㄐㄧㄣ ㄕㄤˋ
詞語解釋
1.誇耀。《呂氏春秋·節喪》:“今世俗大亂之主,愈侈其葬,則心非為死者慮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高誘 注:“以厚葬奢侈相高大。”
唐 劉知幾
《史通·二體》:“蓋荀悅 張璠 , 丘明 之黨也; 班固華嶠 , 子長 之流也。惟二家各相矜尚。”
清 吳汝綸
《<天演論>序》:“士大夫相矜尚以為學者,時文耳,公牘耳,説部耳,舍此三者,幾無所為書。”
2.驕矜自大。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或問
顧長康 ” 劉孝標 注引《中興書》:“ 愷之 博學有才氣,為人遲鈍而自矜尚,為時所笑。”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追光寺》:“ 江 東朝貴,侈於矜尚,見 略 入朝,莫不憚其進止。”
領頭字
| |
---|---|
浪 | |
解形
| |
《說文》:“浪,滄浪水也。南入江。从水,良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lang2《廣韻》魯當切,平唐來。陽部。 | (1) 〔滄浪〕1.古水名。漢水中下游。《說文‧水部》:“浪,滄浪水也。南入江。”《括地志‧梁州‧金牛縣》:“水始出(嶓冢)山如沮洳,故曰沮水,東南為瀁 水,又為沔水,至漢中為漢水,至均州為滄浪水。”《水經注‧沔水下》:“(武當)縣西北四十里漢水中,有洲名滄浪洲。”《書‧禹貢》:“(漢水)又東為滄 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別,南入于江。”孔傳:“別流在荊州。”2.清水。三國魏嵇康《幽憤詩》:“雖曰義直,神辱志沮。澡身滄浪,豈云能補﹖”明張煌言 《奇零草‧春江花月夜值微雨限韻》:“人行濠濮清輝濕,天入滄浪翠靄奇。”清盧文弨《鍾山札記‧倉浪》:“倉浪,青色,在竹曰蒼筤,在水曰滄浪。” (2)液體滴落貌,流貌。《廣雅‧釋訓》:“浪浪,流也。”《集韻‧唐韻》:“浪,浪浪,流貌。”《楚辭‧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王逸注:“浪浪,流貌也。”唐柳宗元《與顧十郎書》:“因言感激,浪然出涕,書不能既。” |
(二)lang4《廣韻》來宕切,去宕來。陽部。 | (1)大波;波浪。《玉篇‧水部》:“浪,波浪也。”《世說新語‧雅量》:“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毛澤東《沁園春‧長沙》:“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2)像波浪起伏的東西。唐陸龜蒙《樵人十韻‧樵徑》:“爭推好林浪,共約歸時節。”宋歐陽修《遊太清宮》:“鴉鳴日出林光動,野闊風搖麥浪寒。” (3)水波湧起。《正字通‧水部》:“水激石遇風則浪。”晉左思《魏都賦》:“溫泉毖涌而自浪,華清蕩邪而難老。”清魏源《秦淮燈船引》:“夷船驟至連天漲,夷船退後江不浪。” (4)鼓動。《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今又促裝下邑,浪拽〔木钫曳〕上京。”李善注:“《楚辭》曰‘漁父鼓木钫曳(枻)而去’王逸曰:‘(叩)船舷也。’浪猶鼓也。” (5)放蕩;放縱。《廣韻‧宕韻》:“浪,謔浪。”《詩‧邶風‧終風》:“謔浪笑敖,中心是悼。”毛傳:“言戲謔不敬。”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夫人之 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紅樓夢》第八十回:“金桂聽見他婆婆如此說,怕薛蟠心軟意活了,便潑聲浪氣大 哭起來。” (6)方言。逛。如:他沒事到處浪。 (7)輕率地;隨意地。《北史‧藝術傳下‧徐謇附之才》:“及十月,帝又病動,語士開云:‘浪用之才外任,使我辛苦。’”唐張籍《贈王祕書》:“不曾浪出謁公侯,唯向花間水畔遊。”清顧圖河《息交》:“急弦莫浪彈,一彈弦一絕。市交莫浪交,中路難固結。” (8)淫蕩;勾引。《紅樓夢》第五十九回:“既是你們這起蹄子到得去的地方我到不去,你就死在那裏伺候,又跑出來浪漢子!”阮章競《漳河水》:“咱一不浪,二不偷,再說咱好也不上鉤!” (9)空的;無用的。《齊民要術‧種瓜》:“其瓜會是歧頭而生,無歧而花者,皆是浪花,終無瓜矣。”唐李商隱《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之二:“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紅樓夢》第九十六回:“賈璉啐道:‘你這個不知死活的東西!這府裏希罕你的那扔不了的浪東西!’” (10)副詞。空;白白地。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宋葛勝仲《南鄉子‧九日用玉局翁韻作呈坐上諸公》:“苕碧下青供酩酊,休休,楚客當年浪自愁。”明湯顯祖《紫簫記‧巧合》:“浪得巧名兒,郤不解把郎心繫。” (11)量詞。表示行為動作的數量,相當於“回”、“番”、“下”等。明湯顯祖《牡丹亭‧肅苑》:“俺待到老爺回時說一浪。”徐朔方注:“說一浪,猶言說一下。” (12)方言。上。徐珂《清稗類鈔‧方言類》:“‘黃狼躲在雞棚浪。’畜雞之具為棚。黃狼既至雞棚,自必就而食之。喻事之不做不休也。‘浪’即‘上’。”《海上花列傳》第十五回:“故末也是上海灘浪一樁笑話。” (13)方言。敞開,亮出來。茅盾《春蠶》:“接著是家家都‘浪山頭’了。”注:“‘浪山頭’在熄火後一日舉行,那時蠶已成繭,山棚四週的蘆簾撤去。‘浪’是‘亮出來’的意思。” (14)方言。極。韓起祥《劉巧團圓》:“我女兒一見就喜浪了。” (15)州名。今四川省屏山縣一帶。《新唐書‧地理志下》:“諸蠻州九十二:……浪州。”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八‧馬湖府》:“廢浪川州,在(馬湖)府西南。本蠻地。《志》云:唐嘗置羈縻長樂、浪州於此。” (16)姓。《通志‧氏族略五》:“浪氏,《晉書》:永嘉中,張平保青州,為其下浪逢所殺。” |
1. 卮 部首 部首外筆畫 3 總筆畫 5 | ||||||||
注音一式 ㄓ | ||||||||
漢語拼音 zh | 注音二式 j | |||||||
|
1. 先期 | ||||
注音一式 ㄒ|ㄢ ㄑ|ˊ | ||||
漢語拼音 xi n q | 注音二式 shi n ch | |||
|
卮言 | ||||
注音一式 ㄓ |ㄢˊ | ||||
漢語拼音 zh y n | 注音二式 j y n | |||
|
33. 闊綽 | ||||
注音一式 ㄎㄨㄛˋ ㄔㄨㄛˋ | ||||
漢語拼音 ku chu | 注音二式 ku chu | |||
相似詞 富裕、闊氣、寬裕、豪闊 | 相反詞 寒酸 | |||
|
. 靡費 | ||||
注音一式 ㄇ|ˊ ㄈㄟˋ | ||||
漢語拼音 m f i | 注音二式 m f i | |||
|
3. 糜 部首 米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7 | ||||||||||||||||||||||
注音一式 ㄇ|ˊ | ||||||||||||||||||||||
漢語拼音 m | 注音二式 m | |||||||||||||||||||||
|
......海內靡然從風......
領頭字
| |
---|---|
靡 | |
解形
| |
《說文》:“靡,披靡也。從非,麻聲。” | |
注音
|
釋義
|
(一)mi3《廣韻》文彼切(《集韻》母被切),上紙明。歌部。 | (1)散亂;倒下。《說文‧非部》:“靡,披靡也。”《廣韻‧紙韻》:“靡,偃也。”《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晉潘岳《閒居賦》:“訓若風行,應如草靡。”宋陳亮《酌古論‧諸葛孔明上》:“當之則破,觸之則靡。”
(2)親順;順服。《古今韻會舉要‧紙韻》:“靡,順也。”《莊子‧人間世》:“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王先謙集解:“宣(穎)云:‘相親順以信
行。’”《史記‧太史公自序》:“(蒙恬)為秦開地益眾,北靡匈奴。”《漢書‧杜周傳》:“天下莫不望風而靡。”引申為隨。《漢書‧楚元王傳》:“二
人諫,不聽,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於市。”顏師古注:“晉灼曰:‘靡,隨也。’師古曰:‘聯繫使相隨而服役之,故謂之胥靡,猶今之役囚徒以鎖聯綴耳。’” (3)蔓延。《楚辭‧天問》:“靡蓱九衢,枲華安居﹖”王逸注:“言寧有蓱草,生於水上無根,乃蔓延於九交之道。”《文選‧左思‧魏都賦》:“孰愈尋靡蓱於中逵,造沐猴於棘刺。”李善注:“靡,蔓也。”又漂流。清李鄴嗣《集世說詩》之十三:“解維輒偃臥,輕舟任波靡。” (4)曳。《集韻‧寘韻》:“靡,曳也。” (5)細膩;細密。《方言》卷二:“東齊言布帛之細者曰綾,秦、晉曰靡。”郭璞注:“靡,細好也。”《小爾雅‧廣言》:“靡,細也。”《楚辭‧招魂》: “靡顏膩理,遺視矊些。”王逸注:“靡,緻也。”《漢書‧揚雄傳上》:“靡薜荔而為席兮,折瓊枝以為芳。”顏師古注:“靡,纖密也,謂纖織之也。”宋王禹 偁《潭州岳麓山書院記》:“米監靡密,推行不倦。” (6)美好;華麗。《玉篇‧非部》:“靡,好也。”《莊子‧天下》:“不侈於後世,不靡於萬物。”成玄英疏:“靡,麗也。”《文選‧陸機〈文賦〉》:“或 寄辭於瘁音,言徒靡而弗華。”李善注:“薛君《韓詩章句》曰:‘靡,好也。’”宋蘇軾《論養士》:“靡衣玉食以館於上者,何可勝數!” (7)行為。《廣雅‧釋詁三》:“靡,為也。”《法言‧淵騫》:“離也,火妻灰子,以求反於慶忌,實蛛蝥之靡也。”俞樾平議:“蛛蝥之靡,即蛛蝥之為。”又製作。清龔自珍《平均篇》:“彼富貴至不急之物,賤貧者猶且筋力以成之,歲月以靡之。” (8)非,錯誤。《韓非子‧內儲說下》:“敵之所務,在淫察而就靡。”王先慎集解:“靡,非也。”陳奇猷集釋:“謂敵之所務者在亂人主之察而成其非也。” (9)無,沒有。《爾雅‧釋言》:“靡,無也。”《書‧咸有一德》:“天難堪,命靡常。”《詩‧鄘風‧柏舟》:“之死矢靡它。”毛傳:“靡,無。”《晉書‧劉元海載記》:“黎庶塗炭,靡所控告。” (10)副詞。表示否定,相當於“沒”、“不”。《詩‧小雅‧節南山》:“不弔昊天,亂靡有定。”漢賈誼《旱雲賦》:“悲疆畔之遭禍,痛皇天之靡惠。”宋陸游《刪定官供職謝啟》:“儒者高談而靡適用。” (11)通“湄(mei2)。”水邊。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隨部》:“靡,假借為湄。”《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明月珠子,玓瓅江靡。”裴駰集解引郭璞曰:“靡,崖也。”司馬貞索隱引應劭曰:“靡,邊也。” (12)通“摩(mo1)”。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隨部》:“靡,假借為摩。”1.摩擦;接觸。 《莊子‧馬蹄》:“喜則交頸相靡。”陸德明釋文:“靡,李云:‘摩也’。一云:愛也。”《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下靡蘭蕙,上拂羽蓋。”按:《史 記‧司馬相如列傳》作“摩”。《鹽鐵論‧論菑》:“刑者肩靡於道。”2.研磨,切磋。《荀子‧榮辱》:“靡之儇之。”梁啟雄柬釋:“靡,借為摩。《說 文》:‘摩,研也’。謂揅磨也。”《史記‧蘇秦列傳》“於是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唐司馬貞索隱:“鄒誕本作‘揣靡’,靡讀亦為 摩。” (13)通“磨(mo2)”。用磨具磨物使粉碎、光滑或鋒利。《墨子‧親士》:“有五刀,此其錯。錯者必先靡。”孫詒讓閒詁:“〔靡〕,石钫靡之假字,今省作磨,謂銷磨也。”《莊子‧齊物論》:“與物相刃相靡。”聞一多校釋:“馬敘倫、朱桂曜並讀靡為 石钫靡(磨),是也。” (14)古邑名。《逸周書‧世俘》:“侯來命伐靡。”孔晁注:“靡,紂邑也。” (15)姓。《字彙‧非部》:“靡,姓。” |
(二)mi2《集韻》忙皮切,平支明。歌部。 | (1)
浪費。如:靡費;奢靡。《玉篇‧非部》:“靡,侈靡也。”《周禮‧地官‧司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鄭玄注引鄭司農云:“靡,謂侈靡也。”《墨
子‧節葬下》:“此為輟民之事,靡民之財,不可勝計也。”《新書‧道術》:“費弗過適謂之節,反節為靡。”明吳應箕《時務策》:“日靡百姓之脂膏而不見為
病。”
(2)滅,消滅。《方言》卷十三:“靡,滅也。”《荀子‧大略》:“利夫秋豪,害靡國家。”王念孫雜誌:“靡者,滅也。”《楚辭‧劉向〈九歎‧怨思〉》:“芳懿懿而終敗兮,名靡散而不彰。”王逸注:“靡散,猶消滅也。” (3)盡。《荀子‧富國》:“以相顛倒,以靡敝之。”楊倞注:“靡,盡也。”明佚名《劉玄德三顧草廬記》第四十四折:“將這險曹瞞一罟靡。”清方象瑛《遊鴛鴦湖記》:“力屈氣靡。” (4)損壞;磨損。《玉篇‧非部》:“靡,罪累也。”《詩‧周頌‧烈文》:“無封靡于爾邦,維王其崇之。”毛傳:“靡,累也。”孔穎達疏:“靡謂侈靡,奢 侈淫靡是罪累之事,故靡為累也。”馬瑞辰傳箋通釋:“無封靡于爾邦,猶云無大損壞於爾邦也。靡,累以疊韻為訓,傳訓為累,與損壞義近,累於國即損壞於國 也。”《國語‧越語下》:“王若行之,將妨於國,靡王躬身。”韋昭注:“靡,損也。”《說苑‧正諫》:“泰山之溜穿石,引繩久之,乃以栔木,水非石之鑽, 繩非木之鋸也,而漸靡使之然。” (5)鳳死。師曠《禽經》:“鳳靡鸞吪,百鳥瘞之。”張華注:“鳳死曰靡,鸞死曰吪。” (6)分;散。《集韻‧支韻》:“靡,分也。”《古今韻會舉要‧支韻》:“靡,散也。”《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孔 穎達疏:“靡,散也。”《漢書‧楊王孫傳》:“夫厚葬誠亡益於死者,而俗人競以相高,靡財單幣,腐之地下。”顏師古注:“靡,散也。” (7)通“縻”。束縛。《古今韻會舉要‧支韻》:“縻,繫也。通作靡。”《淮南子‧說山》:“𠟣靡勿釋,牛車絕轔。”于省吾新證:“此‘幾钫镑靡’當即‘羈縻’之假字。” (8)通“糜”。爛;碎。《增韻‧支韻》:“靡,爛也。”《洪武正韻‧支韻》:“糜,爛也。又作靡。”《篇海類編‧通用類‧非部》:“靡,碎也。”《莊 子‧胠篋》:“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子胥靡。”陸德明釋文:“靡,崔云:‘爛之於江中也。’”《漢書‧景十三王傳‧廣川惠王越》:“今欲靡爛望 卿,使不能神。”顏師古注:“靡,碎也。” |
(三)ma2 | 《集 韻》謨加切,平麻明。〔收靡〕古縣名。在今雲南省尋甸縣境。《集韻‧麻韻》:“靡,收靡,縣名,在益州,外〔升〕靡藥艸所出。”《漢書‧地理志上》:“益 州郡,縣二十四:滇池、雙柏、同勞、銅瀨、連然、俞元、收靡……。”顏師古注引李奇曰:“靡音麻,即升麻,殺毒藥所出也。” |
1. 靡敝 | ||||
注音一式 ㄇ|ˇ ㄅ|ˋ | ||||
漢語拼音 m b | 注音二式 m b | |||
|
. 逵 部首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2 | ||||||||
注音一式 ㄎㄨㄟˊ | ||||||||
漢語拼音 ku | 注音二式 ku i | |||||||
|
布置
bù zhì
- [释义]
(1)(动)基本义: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物件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
(2)(动)使人力、任务、活动、事物等有着落;侧重指具体人或事物的配置:~学习|~工作。摆设
(3)(动)。 - [构成] 并列式:布+置
- [例句] ~房间。(作谓语)~工作。(作谓语)~任务不多。(作定语)
- [同义] 安排②、部署②
糜
(停止。如:輟學﹑中輟。三國志˙卷五十八˙吳書˙陸遜傳:臣聞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
毀傷、碎爛。通糜。淮南子˙說山:比干以忠靡其體,被誅者必非忠也。腐敗。通糜。如:生活靡爛。
爛,皮肉橫裂。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王溫舒傳:姦猾窮治,大抵盡靡爛獄中,行論無出者。亦作糜爛。
1. 糜爛 | |||||
注音一式 ㄇ|ˊ ㄌㄢˋ | |||||
漢語拼音 m l n | 注音二式 m l n | ||||
相似詞 腐化 | 相反詞 完整 | ||||
|
びらん 0 【▼糜▼爛】
(名)スル
(1)ただれること。
「―した歓楽/悪魔(潤一郎)」
(2)皮膚・粘膜の表皮が欠損した状態。ただれ。〔欠損が真皮・皮下組織に及ぶものは潰瘍(かいよう)という〕
(1)ただれること。
「―した歓楽/悪魔(潤一郎)」
(2)皮膚・粘膜の表皮が欠損した状態。ただれ。〔欠損が真皮・皮下組織に及ぶものは潰瘍(かいよう)という〕
びじゅく 0 【▼糜▼粥】
(1)薄い粥(かゆ)。
(2)食物が胃の中で消化されて粥状となったもの。
(2)食物が胃の中で消化されて粥状となったも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