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番,鄱,輪番,生番,熟番, 生書,「生番仔社」




四八
臺灣開闢未久,故事頗多。余撰「臺灣通史」,極力搜羅,以成此書。其瑣細別為「贅談」,如「打貓」、「打狗」則其一也。先是,延平郡王入臺後, 以生番散處岩谷,獵人如獸;乃自唐山購來兩虎,放之山中,欲與生番爭逐。兩虎分行,牝者至諸羅之北,番以為貓也,噪而擊之,因名其地為「打貓」;牡者至鳳 山海隅,為番撲死誤為狗,而號其山為「打狗山」。此雖荒唐之言,以今思之,足見當時景象。蓋當鄭氏肇造,拓地未廣,政令所及不過天興、萬年,其餘則番地 也。故番人之以虎為貓,比之「指鹿為馬」者尤為有理。


文曰:『西望華山貴峻巖,華山何事隔深淵?左倉右庫障屏上,北港南溪匯案前。湖海星辰來拱照,蛟龍關鎖去之玄。三千粉黛同分外,八百煙花列兩邊。可惜生番雄霸據,留將此地待時賢』。


根據《天下雜誌》掌握的獨家資料,替地勇出面關說的民代,可以用「輪番上陣」形容。



 到天大明時,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學。我年稍長,我總是第一個先到學堂,並且差不多每天早晨都是去敲先生的門要鑰匙去開學堂的門。鑰匙從門縫裏遞了出來。我隔一會就坐在我的座位上朗念生書了。學堂裏到薄暮才放學,屆時每個學生都向朱印石刻的孔夫子大像和先生鞠躬回家。每日上課的時間平均是十二小時。(胡適)





詩社的成立,原是一些在異族統治下的文士,為保存大漢民族文化 於不墜,以「無淚可揮惟說詩」的心境,群起結社,各地紛紛響應;1926、7 年,全台詩社達百餘,然而末流所趨,一些不肖朽儒,郤成為趨炎附勢的歌德人物,寫些吟風弄月、歌功頌德的歪詩,他們藉擊吟會,成群結黨,難怪有人戲稱當 時的詩社比「生番仔社」還多;更有甚者,借詩社名義,到處招搖,以 28 字換得一席酒食,人稱「遊食隊」。斯文掃地至此,難怪接受「新文化」的年青文人,紛紛抨擊這些「舊詩人」。也開始嘗試發表白話詩──新詩。◎歷史台灣內容節錄自莊永明先生著《台灣紀事(上)(下)》一書(時報出版社出版),著作權屬莊永明先生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生書
 注音一式 ㄕㄥ ㄕㄨ
 漢語拼音 sh n  sh   注音二式 sh ng sh 
尚未讀過的書。唐˙杜荀鶴˙秋日山中寄池州李常侍詩:「出為羈孤營糲食,歸同弟姪讀生書。」

台語也用"生番"當形容辭

生番/熟番 是古中國對邊疆人的分類法---2012 重讀這本20年錢買的書 能夠讀當初未讀的 起居錄:附錄一/附錄二 相當有趣---其中 "生番"等是漢人用語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胡適1954 回國日記 每天應酬5-6番 無趣 不過或可知當時台北人 3/28 孫立人
3月21日 有張台中公園剪報 或許那形對他新奇


****胡適日記全集 9 : 1953-1962的筆記很直得參考
1955/1/7 日記
日本時代的臺灣人口 (1935) 大英百科 Perey M. Roxly
本地人 (Natives) 4.990,100
日本 271,400
生番 (seiban) 30,000 in over 300 tribes
熟番 (jukuban) 116,000 in 146 tribes

"生番,熟番"是中國古代對蠻族的分類/稱呼
"生番"在台語稱為"青番" 表示不講理/野蠻

領頭字
解形
《說文》:“番,獸足謂之番。从采,田象其掌。鹃钫煩番或从足、从煩。轿钬米,古文番。”徐灝注箋:“田象獸掌,其形與土田字相溷,故又从采建類。”
注音
釋義
(一)fan2《廣韻》附袁切,平元奉。又補過切。元部。 (1)獸足。後作“蹯”。《說文‧采部》:“番,獸足謂之番。”《玉篇‧采部》:“番,獸足也。或作蹯。”引申為掌。章炳麟《新方言‧釋形體》:“《說文》獸足謂之番,從采,田象其掌。移以言人,今謂腳掌曰腳番,讀如板。” (2)通“藩”。籬笆。《字彙補‧田部》:“番,與藩同。籬也。”《荀子‧禮論》:“抗折,其豸钫頁(貌)以象槾茨番閼也。”楊倞注:“番讀為藩。藩,籬也。”
(3)通“蕃”。茂盛。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乾部》:“番,栏借為蕃。”《白石神君碑》:“永永番昌。”《無極山碑》:“草木番茂。”
(二)fan1《廣韻》孚袁切,平元敷。 (1) 更替,輪值。《廣韻‧元韻》:“番,遞也。”《集韻‧願韻》:“番,更次也。”《列子‧湯問》:“(帝)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 一交焉。”殷敬順釋文:“番,音翻,更代也。”《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后百寮,番休遞上。”《新唐書‧杜暹傳》:“暹率當番衛士繕三宮 城,浚池,督役不少懈。” (2)量詞。《廣韻‧元韻》:“番,數也。”1.次;回。《字彙‧田部》:“番,次也。”《世說新語‧文學》:“(王)弼自為客主數番,皆一座所不及。” 宋陸游《閑中》:“問我東歸今幾日,坐看庭樹六番黃。”《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連夜幾番衝下山來,皆被亂箭射回。”茅盾《子夜》十二:“為什麼蓀甫今番這樣的遲疑不。”2.種。如:別有一番天地;別有一番滋味。《中國諺語資料‧一般諺語》:“一番江水一番魚。”3.片;枚;塊。北周庾信 《謝趙王賚乾魚啟》:“蒙賚乾魚十番。”《舊唐書‧薛廷老傳》:“宮中造清思院新殿,用銅鏡三千片,黃白金薄十萬番。”魯迅《彷徨‧高老夫子》:“毛家屯毛資甫的大兒子在這裏了, 來請陽宅先生看墳地去了, 手頭現帶着二百番,我們已經約定,晚上麴钫奏一桌。”4.古代計算紙張的單位。《新唐書‧杜暹傳》:“(杜暹)秩滿歸,吏以紙萬番 贐之,暹為受百番。”
(3)舊時對西方邊境各少
數民族和外國的稱呼。如:番邦;西番。宋陸游《軍中雜歌八首》之七:“如今便死知無恨,不屬番家屬漢家。”《天工開物‧乃服‧褐》:“蘭絨,番語謂之孤古絨。”郭沫若《創造十年》八:“(夢旦先生)在四馬路上的一家番菜館子裏請吃晚飯。”
(4)用同“翻”。宋李誡《營造法式‧大木作功限三‧拆修挑拔舍屋功限》:“揭箔番修,挑拔柱木,修整檐宇,八分功。”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楔子: “你若又番悔,我出首與夫人,你
我將簡帖兒約下他來。”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把恩情番成讎敵,只落得自傷悲。”
(三)bo1《廣韻》博禾切,平戈幫。歌部。 (1)〔番番〕勇武貌。《爾雅‧釋訓》:“番番,勇也。”郭璞注:“皆壯勇之貌。”《廣韻‧戈韻》:“番,《書》曰:番番良士。《爾雅》曰:番番、矯矯,勇也。”《詩‧大雅‧崧高》:“申伯番番,既入于謝。”毛傳:“番番,勇武貌。” (2)通“播”。傳揚,傳佈。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乾部》:“番,栏借為播。”《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三禁》:“天道壽壽,番于下土,施于九洲。”
(四)po2 《集 韻》蒲波切,平戈並。同“鄱”。古楚國地名。故地即今江西省波陽縣。舊稱鄱陽,1957年改為波陽。《集韻‧戈韻》:“鄱,《說文》:‘鄱陽,豫章縣。’ 或省。”《史記‧楚世家》:“十二年,吳復伐楚,取番。”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云:“饒州鄱陽縣,春秋時為楚東境,秦為番縣,屬九江郡,漢為鄱陽縣 也。”又《伍子胥列傳》:“闔廬使太子夫差將兵伐楚,取番。”司馬貞索隱:“蓋鄱陽也。”
(五)pan1《廣韻》普官切,平桓滂。元部。 (1)〔番禺〕縣名。在今廣州市南郊。《廣韻‧桓韻》:“番,番禺縣,在廣州。”《初學記》卷八引《南越志》:“番禺縣有番、禺二山,因以為名。”《史記‧西南夷列傳》:“牂柯江,廣數里,出番禺城下。” (2)姓。《詩‧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卿士,番維司徒。”毛傳:“番,氏。”《姓觿‧寒韻》:“番,音同潘。又《歌韻》,《世本》云:殷湯支庶封番,因氏。《史記》夫差取番是也。《路史》云:吳王支庶食采於番,因氏。《千家姓》云:九江族。武帝時有番係。”
(六)pan2 《集韻》蒲官切,平桓並。〔番須〕古山谷名。在今陝西省隴縣西北。《後漢書‧來歙傳》:“從番須,回中徑至略陽。”李賢注:“番須,地名也。番,音盤。”
(七)pan4 《集韻》普半切,去換滂。同“潘”。古縣名。故址在今河北省涿鹿縣西南部。《集韻‧換韻》:“潘,縣名,在上谷。或省。”《中國地名大辭典》:“潘縣,漢置,故城在今直隸涿鹿縣西南七十里。”
(八)pi2 《集韻》蒲糜切,平支並。同“蕃”。古縣名。故址在今山東省滕縣境內。《集韻‧支韻》:“蕃,縣名,在魯。或作番。”


 1.   部首 邑 部首外筆畫 12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ㄆㄛˊ
 漢語拼音 p  注音二式 p 
陽:(1)湖泊名。見「陽湖」條。(2)縣名。位於大陸地區江西省陽湖東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