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法華經:......普門品......

胡適和梁起超兩書目的文章都被翻譯為日文

胡適強調即使只從文學而言 都應讀 法華經胡適: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1923) 及其他


1. 法華
注音一式 ㄈㄚˇ ㄏㄨㄚ ㄐ|ㄥ
漢語拼音 f  hu  j 注音二式 f  hu  j ng
妙法蓮華經的簡稱。見「妙法蓮華經」條。西遊記˙第十三回:「喫了午齋,又念法華經、彌陀經。各誦幾卷,又念了一卷孔雀經,及談苾洗業的故事。」

瑞麟兄

我看台湾佛光山的雙月刊 普門學報, ,
英文翻譯為UNIVERSAL GATE
不過找資料都只是"普門品"
不知道普門是什麼意思
HC


感謝瑞麟:
普門品是妙華蓮華經當中第二十五品之品名,全名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比較常用的是姚秦鳩摩羅什所譯的版本。主要宣說觀世音菩薩為使一切眾生圓通於佛法,故名為普門。普為普遍,門指通達。也可以如此理解:一門含攝一切門謂之普門。
英文之解釋如下:
Universal door, the opening into all things, or universality; the universe in anything; the unlimited doors open to a Buddha, or bodhisattva, and the forms in which he can reveal himself.--William Edward Soothill & Lewis Hodous




書名。為妙法蓮華經中的一品,全名為觀世音菩薩普門。 內容主要敘述佛陀解釋觀世音菩薩名稱的緣由,宣說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能除一切苦惱的不可思議力量,及觀世音菩薩如何以三十二種形相,為眾生方便說法等 事。自晉竺法護漢譯以來,即普受信仰,成為中國佛教徒最常課誦的經典之一。現在一般流通的本子,皆取鳩摩羅什翻譯的長行及隋闍那崛多的偈文合併刊行。亦稱 為觀音經

ふもんぼん 【普門品】


法華経の第二五品、すなわち「観世音菩薩普門品」の略称。法華経の中でこれだけを取り出して読むことが多い。観音経

かんのん-ぎょう くわんおんぎやう 【観音経】


法華経第八巻第二十五の一品、観世音菩薩普門品の別名。観世音菩薩がよく衆生の諸難・苦悩を救済することを説く。諸宗の読誦経典。観音品(ぼん)。普門品。

wikipedia 尚未有連結

外部リンク [編集]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梵文सद्धर्मपुण्डरीकसूत्रSad-dharma Puṇḍá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餘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號262。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ṇḍárī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比喻佛法之潔白、清淨、完美。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說一乘圓教,表清淨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槃之最後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比起其他經典尚有階級上下之分,所以《法華經》也譽爲「經中之王」。

[编辑] 歷史淵源

部份歐美學者認為《法華經》並非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乃是後人假託佛說之創作,為大乘佛教初 期經典之一。但這個觀點是建立在大乘非佛說的基礎上,在大乘佛教的地區,這種說法不被承認,這也源自歐美地區佛教認識度的問題,因為就歐美地區佛教傳入順 序是從外道瑜伽,南傳禪修,北傳大乘,所以很多歐美學者秉承著無神論,和科學的態度去評價世界宗教,作為學者因為很多人沒有實修過禪定和法義,而是從個人 知識立場上分析,所以法華經就立在假託上。以現有史料,《法華經》集成年代最晚不遲於公元1世紀,因為龍樹菩薩的著作《中論》、《大智度論》已引用本經文義。另外《大泥洹經》、《大般涅槃經》、《優婆塞戒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等諸經皆列舉本經經名並援引經中文義,可見本經之成立年代較以上諸經為早。
本經於西北印度結集,最初經本不太完整,而是像《華嚴經》 一樣,次第結集、增編而成。「序品」、「方便品」、「譬喻品」相繼成立;其次,「見寶塔品」、「勸持品」成立,接著是「從地湧出品」、「如來壽量品」、 「如來神力品」。較後再加入「分別功德品」、「常不輕菩薩品」;其中「見寶塔品」被認為是反映了菩薩道的方便,因為在佛陀時代已經有了周利盤陀且的故事, 所以一句南無佛,當來證阿羅漢,乃至成佛都可以,這個體現了佛法的無礙。「壽量品」則反映了菩薩們的佛陀觀 —— 將佛陀視為體現永恒生命者,久已成就,壽命無量,是將涅槃及法身的淺顯描述。
「提婆達多品」最後出現,為強調流通本經的所說的一乘法,根本教義。即使像提婆達多這樣犯了五無間罪的罪大惡極者,由於往昔將《法華經》傳給因地修行的世尊,由此功德,也能被授記成佛。由此可見,經典的成立,除受到當時思想界的影響之外,與當時的地域、文化、社會、風俗習慣也息息相關。
學者認為《法華經》集大乘佛學之大成,深刻體現出佛陀在晚年對眾生的悲憫,它的出現擴大了大乘佛教與上座部佛教的一道永無法癒合的裂痕。因為在此經 中佛批評了部分阿羅漢,打擊了很多證阿羅漢人的心,這些人因為自己所證而升起了增上慢,誤會了佛陀的本意。在原始佛教的部份僧團裡,認為佛陀與阿羅漢所證 是一樣的,但,智慧方面是有不共的地方,無論是上座部還是大乘都承認阿羅漢與佛的區別,佛是大阿羅漢,但阿羅漢不一定是佛。這點確實傷害了一些南傳信徒的 心,致使很多南傳弟子極力的說大乘佛教非佛說。

[编辑] 法華宗旨

在大乘佛法興起的時代,有了以「聲聞」、「緣覺」為二乘或小乘,以「菩薩」 為大乘的說法。《法華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結集的代表作品,提出了「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思想,融會三乘為一乘(佛乘)。以「聲聞」、「緣覺」二乘 為方便(權)說,「二乘」終究要以成佛為最終目標(如「化城喻品」所說),開啟了「回小向大」的門徑,這是一種嶄新的學說思想,也是本經的主旨所在,在佛 教思想史上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编辑] 各品大意

  • 第一序品:是本經的總序,佛說無量義經後,入無量義處三昧,天上降下種種妙華,佛的眉間白毫放大光明。彌勒菩薩因疑發問,文殊師利菩薩作答:過去諸佛宣說《法華經》前,皆現此瑞。暗示佛說此經之殊勝處有別於他經,喚起大眾的注意。
  • 第二方便品:此品與壽量品,是《法華經》的兩大中心,為本經正宗分。佛由三昧起,稱嘆諸佛智慧甚深無量,難解難入,佛說諸佛究竟了知諸法實相——「十如是」。為令聲聞、緣覺二乘人斷苦縛,得涅槃,佛以方便力,曾分說三乘之教,今日所說才是佛的真實教法。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佛乃宣示唯一大事因緣,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一切眾生皆當作佛,實無三乘。
  • 第三譬喻品:自此品至* 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為止的七品,是將方便品內容進一步以譬喻及因緣加以說明。本品說明舍利弗最先領解佛意,故被授記為華光如來。佛將三界譬喻為火宅,將三乘喻為「羊、鹿、牛三車」,將一佛乘喻為「大白牛車」,以有名的「火宅喻」和「三車一車」之喻,顯示「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及「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的深義。
  • 第四信解品: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目犍連,於上品領解佛意。佛更說「長者窮子」喻,佛喻為大慈悲的長者,三乘譬喻為窮子,導出「於一乘道,隨宜說三」的結論。
  • 第五藥草喻品:佛應四人之請,更以「三草二木」將人天二乘譬喻為大、中、小藥草,將上根、下根菩薩喻為大樹和小樹,將佛的平等智慧譬喻為一味之雨。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小長短諸種草木,悉受一味之雨而潤澤成長,如同佛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眾生。
  • 第六授記品:授大迦葉等四人將來成佛之記。
  • 第七化城喻品:先說大通智勝佛時十六王子聽講《法華經》而轉為菩薩沙彌,後乃成佛。次說「化城喻」,三乘之果不外是化城,目的是為入佛智慧、最終成佛。
  • 第八五百弟子授記品:富樓那為上首,五百弟子皆得受記。次說「系珠喻」,五百弟子雖都懷有佛種,但未開悟,由煩惱覆藏,如衣里藏有寶珠,但因不知,故處於窮困之境。
  • 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阿難、羅睺羅為上首。
  • 第十法師品:佛在世或滅度後,凡隨喜聽聞《法華經》者均授予成佛的記別。又舉出修行、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本經的「五種法施」和供養本經的「十種」功德。說謗法者之罪,並說鑿井喻。
  • 第十一見寶塔品:多寶佛塔從地湧出,證明釋尊所說真實不虛。釋迦如來以神力,三變淨土,分身諸佛咸集,開多寶佛塔。多寶如來,分半座與釋尊同座。
  • 第十二提婆達多品:說如來往昔求法,師事阿私仙得聞妙法。又授提婆達多成佛記。文殊入龍宮說《法華經》,八歲龍女聞經即身成佛,證明《法華經》功德廣大。
  • 第十三勸持品:藥王、大樂說和兩萬菩薩,各各發願弘揚《法華經》。被授記的五百阿羅漢及學無學八千人,以及八十萬億那由他無數菩薩,皆誓願弘此經典。
  • 第十四安樂行品:文殊請問末世持經方法,佛告以身、口、意、誓願四安樂行,並以轉輪聖王髻中明珠罕見授人來譬喻佛不輕易講說經中最尊最勝的《法華經》。
  • 第十五從地湧出品:六萬恆沙菩薩及其眷屬從地湧出,大眾疑惑,不知此等恆河沙數菩薩為誰之弟子?從何處而來?此為佛開顯「久遠實成」佛果的序曲。
  • 第十六如來壽量品:釋尊說明「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而其中間乃至今生,皆是方便示現。又說「佛壽長遠」、「佛身常住」。以 良醫之譬喻說明為救眾生而示現方便。佛實際上是「常在靈鷲山」、「常住說此法」,為使眾生不起懈怠之念,故示現滅度。此品旨在說明佛陀「壽命之無量」、 「教化之無量」、「慈悲之無量」及「救濟之無量」。
  • 第十七分別功德品:說明與會者聞法獲益之多,和五品弟子功德。
  • 第十八隨喜功德品:是繼上品所說者,說明聽聞、講述此經的廣大功德。
  • 第十九法師功德品:明五種法師的功德,得六根清淨神通力。
  • 第二十常不輕菩薩品:說明常不輕菩薩,以隨喜行,得清淨六根,說《法華經》,以此顯示讚歎本經功德。
  • 第二十一如來神力品:佛出廣長舌相,放毛孔光。以此神力,為囑付滅後傳此經,捷要地說此經功德。此經所在之處就是道場,諸佛在此處成道、轉法輪,並在此處涅槃。
  • 第二十二囑累品:此品為對諸菩薩「總付囑」,三摸眾菩薩頂而囑付之。
  • 第二十三藥王菩薩本事品:自此品開始到第二十八勸發品,詳說佛滅後弘此經的必要及弘經的功德。本品舉出藥王菩薩過去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燒臂供養,以報答聽日月淨明德佛講《法華經》之恩。
  • 第二十四妙音菩薩品:敘述變現34身,說《法華經》的妙音菩薩,從東方淨光莊嚴國來到靈鷲山,禮拜釋尊及多寶佛塔,以顯宣說《法華經》的重要意義。
  • 第二十五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無盡意菩薩請問觀世音菩薩的神通因緣,佛為說14種無畏,32種應化身等種種功德。
  • 第二十六陀羅尼品:菩薩及天神等,各各說咒護持受持《法華經》者。
  • 第二十七妙莊嚴王本事品:述說藥王、藥上二菩薩的往昔事跡,他們為淨藏、淨眼二王子時,勸父母歸依其師雲雷音王佛,使他們聽講《法華經》的大善因緣,以顯示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 第二十八普賢菩薩勸發品:佛為普賢說佛滅度後得《法華經》的四個方法。普賢發願護持受《法華經》者。
《法華經》為弘揚佛陀的真實精神,採用了偈頌、譬喻(法華七喻)等,讚歎永恆的佛陀(久遠實成之佛),說釋迦牟尼佛成佛以來,壽命無限,現各種化身,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由於行文流暢,詞藻優美,在佛教思想史、文學史上,具有不朽的價值,是自古以來流布最廣的經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