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東京五輪・パラリンピックの開会式まであと2020日となった12日、東京都庁前広場では、約700人が人文字で「2020」を作りました。http://www.asahi.com/articles/ASH1D5V8FH1DUTQP02C.html
—張大春
繼兩岸熱銷好書《認得幾個字》後,張大春想再送孩子幾個字。雖然只有幾個字,都是父親對兒女的深情。
華文作家張大春繼《認得幾個字》之後,送給即將步入青春期孩子的39個字。
在這本《送給孩子的字》中,張大春試著透過家常生活與孩子們的交流,解說漢字,讓看似工具的文字變成懷帶情感的故友。書裡的中文漢字,並非冷僻生字,張 大春透過孩子的眼光,期待與讀者一起像個小學生一樣重新理解那些我們以為熟悉的字,由淺入深,追根溯源,不離開生活情境,彰顯了文字的親切與樂趣。
關於認字,張大春想的比別人複雜,他說:「之所以誤讀、誤寫、誤以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們對於認字這件事想得太簡單。」許多張冠李戴的錯字,來自 於我們對這些字的習焉不察。無論字的筆畫多少,都像是一個個值得認識的朋友,有著無窮無盡的生命質料,一旦求取,一定會出現說也說不完的故事。所以,不但 念小學的孩子要認字,大人更要重新認字。
本書收錄39篇關於文字故事的散文和2篇張大春談教養與作文寫作,作者從日常與兒女間的趣味互動,
透過深入淺出的解說,將中文字的精髓與奧秘傳承給兩位小孩。《送給孩子的字》正是張大春為所有對文字還保有赤子之心的人所寫,並獻給那些不知該如何與孩子生活對談的父親之書。
作者簡介
張大春
1957年出生,山東濟南人。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
作品以小說為主,已陸續在臺灣、中國大陸、英國、美國、日本等地出版。
張大春的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的陷阱,從而產生對各種意識形態的解構作用。在張大春的小說裡,充斥著虛構與現實交織的流動變化,具有魔幻寫實主義的光 澤。八零年代以來,評家、讀者們跟著張大春走過早期驚艷、融入時事、以文字顛覆政治的新聞寫作時期、經歷過風靡一時的「大頭春生活周記」暢銷現象、一路來 到張大春為現帶武俠小說開創新局的長篇代表作《城邦暴力團》,張大春堅持為自己寫作、獨樹風骨的創作姿態,對臺灣文壇起著現今仍難以估量的影響力。
《聆聽父親》入選中國「2008年度十大好書」,《認得幾個字》再次入選「2009年度十大好書」,成為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作家。《認得幾個字》更入選中國新聞出版總署評選的「2010年度大眾最喜愛的50種圖書」。
名人推薦
阿城 專文推薦
王偉忠、侯孝賢、唐 諾、張小燕
陶晶瑩、趙少康、趙自強、蔡康永 衷心推薦
「這是一本有體溫的書,只要你翻開這本書,就會一直看下去。」
王偉忠、侯孝賢、唐 諾、張小燕
陶晶瑩、趙少康、趙自強、蔡康永 衷心推薦
「這是一本有體溫的書,只要你翻開這本書,就會一直看下去。」
—阿城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文學森林
- 規格:平裝 / 14.8*21.0 cm / 普級 / 部分彩頁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代序: 教養的滋味 張大春
推薦序:小學的體溫 阿城
PART1有情感的字 喜 / 笨 / ㄈ / 怪 / 國 / 鬧 / 緒 / 諱
PART2失而復得的字玉 / 卡 / 買 / 該 / 臨 / 妥 / 掉 / 牙 / 更 / 剩 / 哏
PART3很難學的字藝 / 遺 / 矩 / 節 / 震 / 亂 / 疵 / 反 / 冓 / 遵
PART4送給孩子的字寵 / 吝 / 練 / 刺 / 悔 / 懶詩 / 收 / 戛 / 稚 / 背
附錄一、希臘.中國.古典教養
二、作文十問
推薦序:小學的體溫 阿城
PART1有情感的字 喜 / 笨 / ㄈ / 怪 / 國 / 鬧 / 緒 / 諱
PART2失而復得的字玉 / 卡 / 買 / 該 / 臨 / 妥 / 掉 / 牙 / 更 / 剩 / 哏
PART3很難學的字藝 / 遺 / 矩 / 節 / 震 / 亂 / 疵 / 反 / 冓 / 遵
PART4送給孩子的字寵 / 吝 / 練 / 刺 / 悔 / 懶詩 / 收 / 戛 / 稚 / 背
附錄一、希臘.中國.古典教養
二、作文十問
序
推薦序
小學的體溫
1992年我在臺北結 識張大春,他總是突然問帶他來的朋友,例如:民國某某年國軍政戰部某某主任之前的主任是誰?快說!或王安石北宋熙寧某年有某詩,末一句是什麼?他的這個朋 友善飲,赤臉遊目了一下,吟出末句,大春訕訕地笑,說嗯你可以!大春也會被這個朋友反問,答對了,就哈哈大笑;答不出,就說這個不算,再問再問。我這個做 客人的,早已驚得魂飛魄散。
張大春的《送給孩子的字》(編案:簡體中文版全部收錄在08年出版的《認得幾個字》一書中),目錄上看起來 無一字不識,翻開來是父親教兒女認字,但其實是小學,即漢代的許(慎)鄭(玄)之學,再加上清朝的段玉裁。章太炎先生當年在日本東京教授小學,魯迅、周作 人兄弟趨前受教。對於中文寫作者來說,漢字小學是很深的知識學問。如果瞭解一些其中的知識,千萬不要像前面張大春那樣考別人,如果別人反考你,即使是最熟 悉的字,也有你完全想不到的意義在其中。
所以這是一本成人之書,而且是一本頗深的成人之書。但很有意思的是只要你翻看這本書,就會一直 看下去,因為這裡有兩個小孩子,一個叫張容,一個叫張宜。是的,你會認為兩個小孩子的名合起來是「容易」的意思。大春當然也很謙虛地稱自己「認得幾個 字」。把那麼不容易的內容講給大春自己的一兒一女,他們的反應是讀者最關心的,也是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說實在,我認為這兩個小孩子相當慓悍,原因在於 初生牛犢不怕虎。
讀這本書時會疑惑,究竟我們是在關心漢字文字學,還是在關心父、子、女的關係?讀完了,我告訴自己,這是一本有體溫的書。文字學的體溫。當年章太炎先生教小學,也是有體溫的,推翻帝制的革命熱血體溫。
不過令我困惑的是這樣一本繁體字的書,如何翻印成簡體字而得讓不識繁體字的人讀得清楚?
絕大多數擁護簡體字的人說出的簡化中文字的理由是方便書寫,這意味著這部分人將中文字僅視為工具。我認為這是一大盲點,既是盲點,早晚是要吃虧的。中國 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的人是陸費逵,1909年(到今年正好一百年),他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一直到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在全國推行。 這一年,我上小學一年級。
如果說上述旨在文字簡化,就錯了,文字簡化只是階段,最終目的在文字拼音化。1950年,毛澤東說過:「拼音 文字是較便利的一種文字形式。漢字太繁難,目前只作簡化改革,將來總有一天要作根本改革的。」但早在上世紀初,對於中文羅馬字母化,趙元任就曾做一篇《石 氏弒獅》諷刺過。
對於中文作家來說,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輩們,積極推動白話文,推動簡體字,推動中文拉丁字母化,還有一項現在不提了,就是大眾語,也就是「我手寫我口」。魯迅先生是積極的支持者。當時還有世界語運動,我小時候甚至也接觸過世界語,因為自己笨而失望,中斷了。
拉雜寫這些,是由張大春新書簡體版而發。我認為文字,中文字,只將它視為工具,是大錯誤。中文字一路發展到現在,本身早已經是一種積澱了,隨著文化人類 學的發展與發現,這種積澱是一筆財富,一個世界性的大資源。這一點,在大春的這本書裡,體現得生動活潑,讓我們和書中的兩個小孩子一起窺視到中文字的豐富 資源。一個煤礦,一個油田,一畝稻子,我們知道是資源,同樣,中文字也是資源,不可廢棄。
只有將中文字視為一種資源,我們才能從繁簡字的工具論的爭辯中擺脫出來,準備成為現代人。
感謝大春寫了這樣一本書。
作者序
教養的滋味
身為一個父親,那些曾經被孩子問起:「這是甚麼字?」或者「這個字怎麼寫?」的歲月,像青春小鳥一樣一去不回來。我滿心以為能夠提供給孩子的許多配備還 來不及分發,就退藏於而深鎖於庫房了。老實說:我懷念那轉瞬即逝的許多片刻,當孩子們基於對世界的好奇、基於對我的試探,或是基於對親子關係的倚賴和耽 溺,而願意接受教養的時候,我還真是幸福得不知如何掌握。
那一段時間,我寫了《認得幾個字》的專欄,其中的50個字及其演釋還結集成 書,於2007年秋出版。美好的時日總特別顯得不肯暫留,張容小學畢業了,張宜野生上了五年級。有一次我問張宜:「你為甚麼不再問我字怎麼寫了?」她說: 「我有字典,字典知道的字比你多。」那一刻我明白了:作為一個父親,能夠將教養像禮物一樣送給孩子的機會的確非常珍貴而稀少。
孩子學習漢字就像交朋友,不會嫌多。但是大人不見得還能體會這個道理。所以一般的教學程序總是從簡單的字識起,有些字看起來構造複雜、意義豐富、解釋起來曲折繁複,師長們總把這樣的字留待孩子年事較長之後才編入教材,為的是怕孩子不能吸收、消化。
但是大人忘記了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對於識字這件事,未必有那麼畏難。因為無論字的筆畫多少,都像一個個值得認識的朋友一樣,內在有著無窮無盡的生命質料,一旦求取,就會出現怎麼說也說不完的故事。
我還記得第一次教四個都在學習器樂的小朋友拿毛筆寫字的經驗。其中兩個剛進小學一年級,另外兩個還在幼稚園上中班,我們面前放置著五張「水寫紙」──就 是那種蘸水塗寫之後,字跡會保留一小段時間,接著就消失了的紙張──這種紙上打好了紅線九宮格,一般用來幫助初學寫字的人多多練習,而不必糜費紙張。我們 所練寫的第一個字是「聲」。
拆開來看,這字有五個零件,大小不一,疏密有別,孩子並不是都能認得的。不認得沒關係,因為才寫上沒多久,有些零件就因為紙質的緣故而消失了,樂子來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小朋友說:「這是蒸發!」
我還沒來得及告訴他們:「聲」字在甲骨文裡面是把一個「磐」字的初文(也就是聲字上半截的四個零件)加上一個耳朵組成;也沒來得及告訴他們:這個 「磐」,就是絲、竹、金、石、匏、土、革、木「八音」裡面最清脆、最精緻,入耳最深沉的「石音」;更沒來得及告訴他們:這個字在石文時代寫成「左耳右 言」,就是「聽到了話語」的意思。
這些都沒來得及說,他們紛紛興奮地大叫:「土消失了!」「都消失了!」「耳朵還在!」
既然耳朵還在,你總有機會送他們很多字!
小學的體溫
1992年我在臺北結 識張大春,他總是突然問帶他來的朋友,例如:民國某某年國軍政戰部某某主任之前的主任是誰?快說!或王安石北宋熙寧某年有某詩,末一句是什麼?他的這個朋 友善飲,赤臉遊目了一下,吟出末句,大春訕訕地笑,說嗯你可以!大春也會被這個朋友反問,答對了,就哈哈大笑;答不出,就說這個不算,再問再問。我這個做 客人的,早已驚得魂飛魄散。
張大春的《送給孩子的字》(編案:簡體中文版全部收錄在08年出版的《認得幾個字》一書中),目錄上看起來 無一字不識,翻開來是父親教兒女認字,但其實是小學,即漢代的許(慎)鄭(玄)之學,再加上清朝的段玉裁。章太炎先生當年在日本東京教授小學,魯迅、周作 人兄弟趨前受教。對於中文寫作者來說,漢字小學是很深的知識學問。如果瞭解一些其中的知識,千萬不要像前面張大春那樣考別人,如果別人反考你,即使是最熟 悉的字,也有你完全想不到的意義在其中。
所以這是一本成人之書,而且是一本頗深的成人之書。但很有意思的是只要你翻看這本書,就會一直 看下去,因為這裡有兩個小孩子,一個叫張容,一個叫張宜。是的,你會認為兩個小孩子的名合起來是「容易」的意思。大春當然也很謙虛地稱自己「認得幾個 字」。把那麼不容易的內容講給大春自己的一兒一女,他們的反應是讀者最關心的,也是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說實在,我認為這兩個小孩子相當慓悍,原因在於 初生牛犢不怕虎。
讀這本書時會疑惑,究竟我們是在關心漢字文字學,還是在關心父、子、女的關係?讀完了,我告訴自己,這是一本有體溫的書。文字學的體溫。當年章太炎先生教小學,也是有體溫的,推翻帝制的革命熱血體溫。
不過令我困惑的是這樣一本繁體字的書,如何翻印成簡體字而得讓不識繁體字的人讀得清楚?
絕大多數擁護簡體字的人說出的簡化中文字的理由是方便書寫,這意味著這部分人將中文字僅視為工具。我認為這是一大盲點,既是盲點,早晚是要吃虧的。中國 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的人是陸費逵,1909年(到今年正好一百年),他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一直到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在全國推行。 這一年,我上小學一年級。
如果說上述旨在文字簡化,就錯了,文字簡化只是階段,最終目的在文字拼音化。1950年,毛澤東說過:「拼音 文字是較便利的一種文字形式。漢字太繁難,目前只作簡化改革,將來總有一天要作根本改革的。」但早在上世紀初,對於中文羅馬字母化,趙元任就曾做一篇《石 氏弒獅》諷刺過。
對於中文作家來說,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輩們,積極推動白話文,推動簡體字,推動中文拉丁字母化,還有一項現在不提了,就是大眾語,也就是「我手寫我口」。魯迅先生是積極的支持者。當時還有世界語運動,我小時候甚至也接觸過世界語,因為自己笨而失望,中斷了。
拉雜寫這些,是由張大春新書簡體版而發。我認為文字,中文字,只將它視為工具,是大錯誤。中文字一路發展到現在,本身早已經是一種積澱了,隨著文化人類 學的發展與發現,這種積澱是一筆財富,一個世界性的大資源。這一點,在大春的這本書裡,體現得生動活潑,讓我們和書中的兩個小孩子一起窺視到中文字的豐富 資源。一個煤礦,一個油田,一畝稻子,我們知道是資源,同樣,中文字也是資源,不可廢棄。
只有將中文字視為一種資源,我們才能從繁簡字的工具論的爭辯中擺脫出來,準備成為現代人。
感謝大春寫了這樣一本書。
阿城
※補充說明:本文為2008年《認得幾個字》簡體版出版時,收錄書中的專序。簡體版《認得幾個字》收錄了本書及印刻出版社所出版的《認得幾個字》所有字。特說明之。作者序
教養的滋味
身為一個父親,那些曾經被孩子問起:「這是甚麼字?」或者「這個字怎麼寫?」的歲月,像青春小鳥一樣一去不回來。我滿心以為能夠提供給孩子的許多配備還 來不及分發,就退藏於而深鎖於庫房了。老實說:我懷念那轉瞬即逝的許多片刻,當孩子們基於對世界的好奇、基於對我的試探,或是基於對親子關係的倚賴和耽 溺,而願意接受教養的時候,我還真是幸福得不知如何掌握。
那一段時間,我寫了《認得幾個字》的專欄,其中的50個字及其演釋還結集成 書,於2007年秋出版。美好的時日總特別顯得不肯暫留,張容小學畢業了,張宜野生上了五年級。有一次我問張宜:「你為甚麼不再問我字怎麼寫了?」她說: 「我有字典,字典知道的字比你多。」那一刻我明白了:作為一個父親,能夠將教養像禮物一樣送給孩子的機會的確非常珍貴而稀少。
孩子學習漢字就像交朋友,不會嫌多。但是大人不見得還能體會這個道理。所以一般的教學程序總是從簡單的字識起,有些字看起來構造複雜、意義豐富、解釋起來曲折繁複,師長們總把這樣的字留待孩子年事較長之後才編入教材,為的是怕孩子不能吸收、消化。
但是大人忘記了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對於識字這件事,未必有那麼畏難。因為無論字的筆畫多少,都像一個個值得認識的朋友一樣,內在有著無窮無盡的生命質料,一旦求取,就會出現怎麼說也說不完的故事。
我還記得第一次教四個都在學習器樂的小朋友拿毛筆寫字的經驗。其中兩個剛進小學一年級,另外兩個還在幼稚園上中班,我們面前放置著五張「水寫紙」──就 是那種蘸水塗寫之後,字跡會保留一小段時間,接著就消失了的紙張──這種紙上打好了紅線九宮格,一般用來幫助初學寫字的人多多練習,而不必糜費紙張。我們 所練寫的第一個字是「聲」。
拆開來看,這字有五個零件,大小不一,疏密有別,孩子並不是都能認得的。不認得沒關係,因為才寫上沒多久,有些零件就因為紙質的緣故而消失了,樂子來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小朋友說:「這是蒸發!」
我還沒來得及告訴他們:「聲」字在甲骨文裡面是把一個「磐」字的初文(也就是聲字上半截的四個零件)加上一個耳朵組成;也沒來得及告訴他們:這個 「磐」,就是絲、竹、金、石、匏、土、革、木「八音」裡面最清脆、最精緻,入耳最深沉的「石音」;更沒來得及告訴他們:這個字在石文時代寫成「左耳右 言」,就是「聽到了話語」的意思。
這些都沒來得及說,他們紛紛興奮地大叫:「土消失了!」「都消失了!」「耳朵還在!」
既然耳朵還在,你總有機會送他們很多字!
張大春
內容連載
- 內文1
- 2
§內文1
孩子們開始大量學成語、用成語的日子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降臨。有些時候,你會感覺這是一種柔性的語言暴力過程。張宜升上二年級的第二天,一放學就跟她媽說:「今天我碰到一個自以為是的女生。」
「那你運氣算不壞的了,」我開玩笑地說:「我今天老是幹一些自以為錯的事。」
「你不要這麼自以為是好嗎?」
將近四十四年以前,我也是這樣的。為了練習「墨守成規」這個成語,我明知故問:「吃餃子都要蘸點兒醋嗎?」父親一面把蘸了醋的餃子送進嘴裡,一面點著頭:「蘸了醋味道好啊!」
「這不是很『墨守成規』嗎?」我說。
我父親看一眼小碟兒裡的醋,再看一眼我,說:「你當然可以不必墨守成規。」說著,便撤去了我面前的餃子。
到了這個階段,孩子們對於學習單一的字的興趣反而不如先前強烈,他們喜歡把初學乍練的「四字真言」成套成套地拋出來砸人,大部分的時候不論其正確 與否。比方說:當張容不想去某處用餐之際,會高聲強調:「我可不想去那裡大飽口福!」當哥哥想要解釋某個紙牌遊戲規則的時候,張宜也會說:「你不要老是吹 毛求疵好不好?」一旦亂用,還得重複好幾遍:「你這樣吹毛求疵,人家還怎麼跟你玩下去呢?你這個亂七八糟的吹毛求疵!」
「『疵』是甚麼意思?」像是忽然逮著了難能可貴的機會,我趕緊問。
哥哥顯然看穿我搞「機會教育」的陰謀,說:「玩撲克的時候不要講東講西的啦,這樣很不容易專心。」
我祇好鎖定目標,指著張宜手臂上的黑痣說:「這就是『疵』,皮膚上的黑病。」
「那是痣,不是病。」張宜盯著我的臉巡了兩圈,說:「你明明知道那是痣呀,你滿臉都是呀。」
張容一面洗著牌,一面不大耐煩地說:「那是老人斑好嗎?他現在臉上長的都是老人斑了你不知道嗎?」
老人斑一定程度上象徵著狡猾罷?我做出「既然事有蹊蹺,何不一探究竟?」的表情:「太奇怪了!為什麼『疵』這個字裡面,竟然會有一個『彼此』的『此』字呢?為什麼皮膚上的小黑點兒,要用『此』字來表現呢?」我一面說著,一面指著自己臉上打從離了娘胎起就冒出來的的老人斑。
張宜似乎給激起了一點兒興趣,低頭看看自己的手臂,摸摸她臉上長了小黑痣的地方。
「就是因為皮膚上的小黑點兒太小,不容易找到,所以一定要指出它所在的位置,這就是『此』──『在這裡』的意思;『吹毛求疵』也是這麼來的;長在頭髮裡的小黑點兒本來不容易被人發現,可是你一定要挑刺兒、找麻煩,吹開了頭髮也要找著,這就是『吹毛求疵』的來歷了。」
張容終於忍不住,皺著眉,扭曲著臉,抗議起來:「我們現在能玩的時間已經很少了,很不夠了,還要講這麼多,你實在很『吹毛求疵』你不知道嗎?」
「他的『吹毛求疵』很大顆,是老人斑,不用吹頭髮就看得見。」張宜很有自信地跟哥哥說。
***
戰國時代,楚王想要攻打宋國,於是叫當時最有名的工匠公輸般設計製造攻城用的雲梯,準備向宋國進攻。
楚國製造雲梯的消息傳出後,列國諸侯都非常緊張,當時的宋國大夫墨翟(墨翟是戰國時代魯國人,周遊列國,仕宋國為大夫,提倡節用、勤儉,主張兼愛。)更是備感擔心,他立即前往楚國的都城郢都見公輸般。
墨翟解下身上革帶做為城牆,用牒(寫字的小木札)做為攻城的器械,請公輸般一較高下。公輸般用了九種方法攻城,墨翟也用了九種方法守城,公輸般攻城的方法都用盡了,而墨子還有好些守城的方法尚未使用。
公輸般並未折服,他說:「我想出了對付你的方法,可是我現在不說。」墨翟回答說:「我知道你想怎樣來對付我,不過我也不說」。
楚王問墨翟到底在說什麼,墨子回答:「公輸般是想把我殺掉,以為殺了我,宋國沒有人幫助他們守城,就會被攻下。然而我來到楚國之前,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經準備了我守城之器械,在宋城上等待楚國派出的軍隊,即使把我殺了,楚國也不一定能攻下宋國。」
楚王聽了墨翟一番話,又親自看到墨翟守城的本領,知道要打勝宋國相當困難,於是就打消了攻打宋國的念頭,他說:「你說得對,我決定不攻打宋國了。」墨子就這樣阻止了一場戰爭。
後世的人將固執己見,不肯改變創新的做法引申為「墨守成規」
*****
「教養の深さが―・ばれる」「昔の栄華が―・ばれる」
- きょう‐よう【教養】
- [名](スル) 1 教え育てること。「君の子として之(これ)を―して呉れ給え」〈木下尚江・良人の自白〉 2 ㋐学問、幅広い知識、精神の修養などを通して得られる創造的活力や心の豊かさ、物事に対する...
- きょうよう‐しょうせつ【教養小説】
- 伝記の形式をとりながら、主人公の人間形成の過程を描き、人間的価値を肯定する小説。ドイツに主流があり、ゲーテの「ウィルヘルム=マイスター」、ケラーの「緑のハインリヒ」、フランスではロマン=ロランの...
- きょうよう‐ぶ【教養部】
- 大学で、主として一般教育を教えるために設けた組織。専門の学部と別建てで、学生は入学後2年または1年半の間所属する。教養学部を兼ねる例もある。
许志永:"世上最无耻的劳教决定书"
公盟创办人许志永接到参与公盟志愿者解救上访民众的维权人士赵振甲被劳动教养一年半的决定书。负责该案的律师莫少平再次呼吁,当局应尽早废除劳动教养这样的恶法。
◎ 教养 jiàoyǎng
(1) [train;educate;bring up]∶教育培养
教养子女
(2) [education;breeding;culture;upbringing]∶指一般文化、道德修养
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
1. 教育培养。《东观汉记·马融传》:“ 马融 才高博洽,为通儒,教养诸生,常有数千。”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説平生。”《茶香室续钞·明初抑南人重北人》引 明 彭时 《笔记》:“ 永乐 宣德 中,常选庶吉士,教养待用。” 梁斌 《红旗谱》四十:“我把你介绍给 江涛 ,他和你一样,也是在党的教养下长大的。”
2. 指文化品德的修养。 巴人 《点滴集·论人情》:“我碰到过一些长期参加革命战争的老战士,很有文化教养的。” 茅盾 《官舱里》:“老者有一张颇为红润的脸,疏眉朗目,声音洪亮,加之顺手摸摸八字须的好姿势都表示了他的身分和教养。”
じんぶん 0 【人文】
(1)人間の創り出した文物・文明。人類の文化。じんもん。「吾輩は―の為に此時機の一日も早く来らん事を切望する/吾輩は猫である(漱石)」
(2)人に関する事柄。人事。
(3)人の書いたもの。文章。
じんぶん-しゅぎ 5 【人文主義】
ルネサンス期における、ギリシャ・ローマ・ヘブライの古典的教養を通して人間形成をはかる立場。ここから人間肯定の思想、教会を中心とした世界観から解き放たれた新しい普遍的人間像が生じた。イタリアのペトラルカ、フィチーノ、フランスのビュディ、オランダのエラスムス、ドイツのメランヒトン、イギリスのトマス=モアなどが代表者。ヒューマニズム。ユマニスム。フマニスムス。人本主義。
じんぶん-か ―くわ 0 【人文科】
歴史・言語・文学・哲学などの学科の総称。
じんぶん-かがく ―くわ― 5 【人文科学】
広く人類の創造した文化を対象として研究する学問。哲学・文学・史学・語学などが入る。文化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李歐梵:的確是這樣。談起人文精神,恐怕要先從“人文”講起。“人文”這個字,最早出現在中 國的《易經》裏面,基本上講的是所謂“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個人文是指整個人間的各種事物,用詩、書、禮、樂這些東西來教化天下。 所以從中國的傳統來講,人文傳統基本上可以說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人文主義”這個字眼,是從英文的Humanism翻譯而來。知道西方文化史的人當然很清 楚,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一些知識份子,想超越中古時代歐洲的宗教傳統或者說反對這種宗教傳統,而把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作為一種依歸,用這種辦法來回皈世俗 的人文傳統。這些人就被稱為“人文學者”,後來人文學者所做的學問就變成了“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也就成了西方學術史上的一部分。到19世紀的歐洲又有所 謂的人文學科,20世紀英美的大學裏面也開始出現所謂的人文學科。人文科學的意思不是說人文的東西用一種科學的理論來解釋,而是說對於人的各面的一種求 知、對於人的知識的一種探討,這個叫做人文學科。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可以把中國的傳統和西方的人文主義的傳統歸納到20世紀的中國的文化這個領域來探 討一下。
李欧梵:的确是这样。谈起人文精神,恐怕要先从“人文”讲起。“人文”这个字,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易经》里 面,基本上讲的是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个人文是指整个人间的各种事物,用诗、书、礼、乐这些东西来教化天下。所以从中国的传 统来讲,人文传统基本上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人文主义”这个字眼,是从英文的Humanism翻译而来。知道 西方文化史的人当然很清楚,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一些知识分子,想超越中古时代欧洲的宗教传统或者说反对这种宗教传统,而把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作为一种依 归,用这种办法来回皈世俗的人文传统。这些人就被称为“人文学者”,后来人文学者所做的学问就变成了“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也就成了西方学术史上的一部 分。到19世纪的欧洲又有所谓的人文学科,20世纪英美的大学里面也开始出现所谓的人文学科。人文科学的意思不是说人文的东西用一种科学的理论来解释,而 是说对于人的各面的一种求知、对于人的知识的一种探讨,这个叫做人文学科。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中国的传统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的传统归纳到20世纪 的中国的文化这个领域来探讨一下。
じんぶん 0 【人文】
(1)人間の創り出した文物・文明。人類の文化。じんもん。「吾輩は―の為に此時機の一日も早く来らん事を切望する/吾輩は猫である(漱石)」
(2)人に関する事柄。人事。
(3)人の書いたもの。文章。
人類的禮樂教化。易經˙賁卦˙彖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穎達˙正義:「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 | |
人事。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等傳˙論曰:「舍諸天運,徵乎人文,則古之休烈,何遠之有!」 | |
泛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 |
多くの人が並んで文字の形や図柄を作ること。また、その文字や図柄。
じんぶん-しゅぎ 5 【人文主義】
ルネサンス期における、ギリシャ・ローマ・ヘブライの古典的教養を通して人間形成をはかる立場。ここから人間肯定の思想、教会を中心とした世界観から解き放たれた新しい普遍的人間像が生じた。イタリアのペトラルカ、フィチーノ、フランスのビュディ、オランダのエラスムス、ドイツのメランヒトン、イギリスのトマス=モアなどが代表者。ヒューマニズム。ユマニスム。フマニスムス。人本主義。
じんぶん-か ―くわ 0 【人文科】
歴史・言語・文学・哲学などの学科の総称。
じんぶん-かがく ―くわ― 5 【人文科学】
広く人類の創造した文化を対象として研究する学問。哲学・文学・史学・語学などが入る。文化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 蹊蹺 | ||||
注音一式 ㄒ| ㄑ|ㄠ | ||||
漢語拼音 x qi o | 注音二式 sh chi u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